樓層垃圾桶撤了,這一高檔小區能做好垃圾分類嗎?

2021-01-12 新民晚報

圖說:一對韓國居民父子倆在分類投放垃圾 虹橋街道工供圖

高檔商品房小區要實行垃圾分類,樓層的桶撤還是不撤?這是道難題。長寧區古北地區榮華居民區的商品房小區華麗家族做法是:撤!自去年3月底實行垃圾分類以來,華麗家族撤出了230個垃圾桶,目前主動垃圾分類的家庭達到99%。記者了解到,在高檔商品房集中的虹橋街道榮華居民區開展垃圾分類300多天,垃圾分類已經逐步從居委會唱「獨角戲」變成各方參與的「大合唱」,目前所有小區推行垃圾分類, 60%以上的小區已實行定時定點投放。

對榮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盛弘來說,沒想到推行垃圾分類最大的「攔路虎」竟然是物業的「管家式」服務。包括華麗家族在內的古北新區裡有許多樓盤是在樓層放置垃圾桶,居民從自己家門到樓層拐角處的垃圾桶只需走十來米路程。所以,華麗家族放置了230個垃圾桶,地點是消防通道的兩樓層之間,每天兩次有保潔員收取桶內垃圾運至垃圾箱房。原本引以為豪的「管家式」服務,卻因為推行分類投放要「定時定點」,必須撤除這230隻樓層裡的垃圾桶。

華麗家族屬涉外商品房小區,要在境外人士佔20%左右、租客佔到近一半的小區實現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為此,居委會印製了中、英、日、韓四種文字版本的宣傳單、折頁和一份圖文並茂的「分類指南」,將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四分類,配之具體實物圖樣,一目了然。居委幹部和社工、居民骨幹等20多人分成6個走訪小組,每個小組裡配有英語口語能力好的社工或者外籍志願者。走訪小組用了9天時間,地毯式走訪一遍。從反饋意見看,垃圾分類的民意基礎比預想的要好。「我們耐心與老外溝通,好在他們的接受度還是比較高的。」

就這樣,去年3月30日,華麗家族的230個垃圾桶一夜之間全部撤離。

小區垃圾箱房設在東南角,從小區其它三個角落到達垃圾箱房,連同乘電梯下樓,最快要10分鐘,上年紀的老人要15分鐘以上。雖說80%家庭是家政人員代為投放垃圾,但改變了以往家門口投放的便捷,顯然有點不夠人性化。針對這一狀況,物業公司在小區的東北角和西北角增設兩個「垃圾中轉點」,每個點放置四個標識不同的垃圾桶。並配有居委幹部、黨員志願者和保潔員守候指導,對於倒垃圾的居民或家政員逐一開袋檢查,分類投放。定下三個「投放點」後,再定下每日7:30—9:30、16:30—19:30兩個時段的投放時間。

圖說:門棟宣傳欄中英日韓多語種宣傳資料 虹橋街道工供圖

撤掉樓層內垃圾桶的當日,還有100多戶未按新規投放,保潔員逐層將丟在樓道內的垃圾袋收走,第二天銳減至30多戶,後幾天除零星幾戶外,絕大多數居民做到了定點投放。讓居委幹部們懸著的心放了下來。

榮華居委會還用好社區治理的「繡花針」,結合入戶宣傳,徵詢了1200多條居民意見,對36個小區分別列出問題和措施清單,形成一類型一辦法、一小區一方案,並總結推出《社區垃圾分類操作指南》。盛弘介紹說,涉外小區「管家式」服務也不是千篇一律,像華麗家族樓層內放置垃圾桶,但古北瑞仕花園等小區就不設垃圾桶,而是物業保潔員每天定時上門收取垃圾袋。推行垃圾分類定點定時投放,也就需要「個性化」的措施。居委會組織「三駕馬車」和居民代表共同商議,有的小區甚至召開了近30場聽證會,最終根據每個小區的具體情況,如小區規模、公共空間、物業費水平、維修基金支出狀況、物業包幹制或者酬金制等,議出四種投放模式,即對具備條件的採取「撤桶+定時投放點(地面)」、「撤桶+定時投放點(地下)」,對暫不具備條件的採取「每層加桶+分類投放」和「跨層設分類桶+分類投放」,如四季晶苑小區、世紀虹苑、美麗華花園等「加桶」,古北嘉年華小區就是「跨層設桶」。

垃圾分類的施行過程也是黨建引領、居民自治不斷成熟的過程。垃圾廂房就是小區志願者和黨員輪流值守。榮華黨總支黨員名冊裡,華麗家族有9名退休黨員,推行垃圾分類的宣傳走訪中,又有3名在職黨員「浮出水面」。這些在職黨員積極響應,在小區門口增設投放有害垃圾的「紅盒子」,壯大了志願者力量。榮華居民區發揮了近400名離退休和在職黨員的模範作用,帶頭家庭分類。外籍居民還成立「洋啄木鳥」垃圾分類巡訪隊,來自西班牙的居民瑞卡多是榮華社區的老外志願者,他利用業餘時間陪同居委幹部走訪,向其他外籍居民宣傳定時定點投放模式,做好外籍居民的溝通解釋工作。在小區垃圾分類志願者招募活動中,瑞卡多還和他的臺灣太太Jenny徐與居委社工一起站臺宣傳。

目前,榮華居民區的居民源頭分類參與率和準確率從不足30%上升到95%以上。各小區業委會和物業公司各顯神通,有的成立垃圾分類智囊團,有的制訂垃圾分類專項規約,也有的在箱房和樓道設立時尚榜,每月一評前十名樓組,每周一評差評樓組,每天一評家庭,如果自家沒做好,導致樓道排名落後,自己也會不好意思。去年居代會上,美麗箱房成了最有民生感受度的實事,居民們讚揚說:人見人嫌的垃圾箱成為快樂分類、快樂分享的「樂分箱」啦!

新民晚報記者 袁瑋

相關焦點

  • 高檔小區撤走樓層垃圾桶引爭議,物業籲請適應垃圾分類大趨勢
    楚天都市報記者張皓高檔小區樓內的垃圾桶,因為疫情原因撤走後,該不該恢復?日前,這個討論在武昌復地東湖國際小區引起熱烈爭議。以前垃圾桶放置在樓梯轉角處疫情期間撤走樓內垃圾桶疫情之後,小區解封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 青島垃圾分類該不該樓層撤桶?面對眾多投訴,要「變方兒」解決
    垃圾分類,勢在必行。隨著垃圾分類的逐步推進,青島城區不少街道和小區都開始實施樓層撤桶及定點分類垃圾投放。「我支持垃圾分類,但為什麼一定要撤桶?」比如西海岸新區銀盛泰星海城的網友表示:支持垃圾分類,但是把原來預留垃圾桶位置空著,然後捨近求遠的去機動車停車位和電動車車位裡設成垃圾點,原本停車位就不寬裕。另外,地上停車位歸全體業主所有,誰同意把地上車位改成垃圾點的?
  • 巴南區李家沱街道:支持樓層撤桶,助力垃圾分類
    1月7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重慶市巴南區獲悉,為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倡導綠色健康生活,巴南區李家沱街道多次召開垃圾分類工作部署會,積極動員村(社區)及物業小區開展垃圾分類,加快推行樓層撤桶、提高投放正確率等工作。
  • 莞版垃圾分類方案出爐,今年這三個鎮街將全面完成小區「樓層撤桶」
    東莞版垃圾分類方案正式公布,將用三年時間完成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建設,實現「3+3」「1+1」示範片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 今年,東莞公共機構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莞城街道、松山湖、濱海灣新區完成住宅小區「樓層撤桶」,基本建成示範片區。
  • ...東莞物業小區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變「鄰避效應」為「鄰利設施」
    按照《東莞市生活垃圾分類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從第二季度起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啟動住宅小區「樓層撤桶」「收集點改造」及「定時定點投放」。如何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投放點?連日來,記者走訪多個住宅小區發現,松山湖園區和一些物業企業先行作了探索。松山湖將根據300戶至500戶的標準建設一個垃圾分類投放點,選點的原則不能對著居民樓的窗戶,或在樓層側面選點。
  • 江北25個小區撤桶並點 精準助力垃圾分類
    「撤桶並點後小區只有兩個垃圾投放點,但通過精細化管理,一個月下來,垃圾分類投放優秀率提高到了95%以上。」江北文教街道翠東社區黨委書記汪夢霞表示。6月25日,翠東社區柏樹花園小區撤除原有的11個垃圾桶點位,在小區重新設置2個集中投放點,開啟分類垃圾精準投放和精細化管理新模式。
  • 【看區縣】樓層撤桶難?兩江新區「變方兒」解決
    昨(10)日,兩江新區發布消息,目前,兩江新區已經完成了8個街道所有372個居住小區樓層撤桶全覆蓋,辦理了分類智慧卡26.9萬戶,參與率達到97.5%,每天家庭廚餘垃圾收運量約110噸,居全市前列,分類減量率達35%。
  • 江北25個小區撤桶並點 垃圾分類投放優秀率80%以上
    記者從江北區城管局獲悉,該區已有25個小區實施撤桶並點,垃圾分類投放優秀率提升到80%以上。  「撤桶並點後,小區只有兩個垃圾投放點,但通過精細化管理,一個月下來,垃圾分類投放優秀率提高到了95%以上。」昨天上午,文教街道翠東社區黨委書記汪夢霞說。
  • 社區辦公場地擺放分類垃圾桶、堆放餐廚垃圾為哪般?做好垃圾分類...
    「這是新華園社區的辦公室,門口為什麼有這麼多分類垃圾桶,滿地都堆著餐廚垃圾,這都快擋住人們走路了。」12月17日上午,記者到新華園社區採訪,前來辦事的趙女士看著滿地的餐廚垃圾有些埋怨,不明白為什麼社區辦公室的小院子變成了垃圾分類現場,而且分類的還是餐廚垃圾。
  • 小區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99% 他們是如何辦到的?
    智能設備助力居民有效投遞2020年5月,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工作在華巖鎮拉開序幕。萬事開頭難,群眾參與率不高、氛圍不濃、樓層撤桶推進較慢……一系列問題影響著工作的推進。據市環衛集團垃圾分類巡檢員鍾林林介紹,以金科陽光小鎮1、2期為例,將原本居民樓下的垃圾桶撤出,在小區設置兩臺可回收物智能設備和智能廚餘箱,同時在每兩個樓棟間設置其他垃圾和廚餘垃圾回收桶,引導居民分類投放。
  •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
    【垃圾分類】垃圾分類了,為什麼你家門口沒有4個垃圾桶?廚餘垃圾投放容器一般採用綠色;可回收物投放容器一般採用藍色;有害垃圾投放容器一般採用紅色;其他垃圾投放容器一般採用黑色,利於市民知曉垃圾分類,提高分類垃圾辨識度。這張圖一定要收好
  • 給垃圾桶配暖心「開蓋繩」小神器讓通州居民垃圾分類沒顧慮
    嫌棄垃圾桶蓋不衛生,梨園鎮新翠景園小區部分居民乾脆把分好類的垃圾扔到了桶站旁。見此情況,小區物業迅速行動,通過徵求群眾意見,集思廣益,為垃圾桶配備了垃圾桶「開蓋繩」。暖心拉手一上線,就受到了居民點讚,垃圾也順利進箱。
  • 垃圾分類怎麼做?示範小區有「妙招」
    鹿城上陡門十二組團:  創建督導隊伍和機制,破除老舊小區垃圾分類困境  鹿城區上陡門十二組團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卻在沒有物業管理的情況下,創成了垃圾分類省級示範小區。記者走訪發現,該小區在硬體上完成了「撤桶並點」,配套了智能垃圾分類投放設備。住戶用手機掃設備上的二維碼就可以開門投放垃圾。
  • 230套分類垃圾桶擺放完畢!你會垃圾分類嗎?
    12日上午,延吉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召集延吉市各街道、試點物業小區相關負責人在延吉市萬城公館小區召開延吉市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記者在萬城公館小區看到,小區裡有多處都擺放了四種不同顏色的分類垃圾桶,分別是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在每一個箱體上都註明了類別和明細,讓市民能夠更加方便投放。在小區樓道內也有相關的各類垃圾分類知識和分類進展情況。
  • 分類垃圾桶精準投放 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收運
    分類垃圾桶精準投放 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收運 大字 日期:2020-12-17 來源:南昌新聞網   為貫徹落實《
  • 我區11個小區獲垃圾分類示範小區稱號 因地制宜推進垃圾分類 共建...
    在牛街街道,牛街東裡社區黨委與物業公司聯動,成立垃圾分類專班小組,聯合第三方公司配合物業,組織社區黨員、在職黨員,加強垃圾分類宣傳,以樓門為單位,每天定時定點進行社區內垃圾桶巡查值守,主要在宣傳動員、守桶值桶、監督物業等多維度落實小區垃圾分類工作。
  • 到處宣傳垃圾分類,房山這個小區卻連個垃圾桶都沒有!
    去年開始,北京市正式開啟「垃圾分類時代」。在全民垃圾分類的大環境下,咱們房山卻有這樣一個小區,這個小區連個垃圾桶都沒有!小編覺得……早上7點半,我們就來到了拱辰街道南廣陽城村,正巧看到村民老王拎著一灰一綠兩個垃圾袋,來到停放在社區一號樓至三號樓西側主路上的移動垃圾車旁,經過環衛工人確認無誤後,將垃圾投放進了車上相應的垃圾桶內。「小區裡沒有戶外垃圾桶,大家都是先把垃圾分好類,然後定時定點扔。
  • 泉州首批生活垃圾分類推薦學習點出爐 9個社區(小區)上榜
    我市通過樹立垃圾分類示範社區(小區)優秀標杆,以點帶面,推動全市社區(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出經驗、走前列,進一步提升社區人居環境。為了實現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去年3月份,豐澤社區在豐澤新村啟動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工作,將小區內原來的80多個垃圾桶分布點整合撤併。目前,社區有社會企業設置的17個環保投放點,結合4個智能回收點,不僅便於管理,還節省人力。
  • 83個物業小區、25個集貿市場!塘廈率先在小區和市場實行垃圾分類
    記者從10月26日召開的塘廈鎮召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會暨優秀環衛工人表彰會議上獲悉,2021年,塘廈鎮將以83個物業小區、25個集貿市場為突破口,率先完成物業小區和集貿市場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向全鎮推廣。
  • 北京實施垃圾分類後,家門口和單位該怎麼配垃圾桶?權威解答來了
    家門口和單位到底怎麼配垃圾桶?小區可根據居民實際投放需要自由組合,夏季可適當增加廚餘垃圾桶投放量。東花市街道廣外南裡社區居民參與「防疫勞動最光榮 垃圾分類我能行」活動,並進行」美麗樓門挑戰賽",大家齊從5月1日起,「京版」生活垃圾分類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