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饃與豆花泡饃

2020-12-24 騰訊網

在寶雞美食中,有兩種泡饃膾炙人口,一曰羊肉泡饃,一曰豆花泡饃。

羊肉泡饃是寶雞人最喜愛的美食之一。不信你走進寶雞的大街小巷去看一看,星羅棋布的羊肉泡饃館,一年四季食客盈門,香味四溢。特別是節假日,到了飯口,那些老字號甚至一座難求。同樣,豆花泡饃也是寶雞人的至愛。每天清晨,不論繁華鬧市,還是背街僻巷,都能看到熱氣騰騰的賣豆花泡饃的門店、攤點,家家生意紅火,座無虛席,經常需要排隊候餐。

為什麼寶雞人對泡饃情有獨鍾?只因為泡饃孕育、生長於寶雞這塊熱土。

就說羊肉泡饃吧,據史料記載,早在3000多年前,牛羊肉羹就被西周列為禮饌,起初多用於祭祀、宮廷御筵。這就是羊肉泡饃的源頭。春秋戰國時期,牛羊肉羹更為多見。到了隋朝,出現了牛羊肉羹與麵食混作的烹調方式。唐宋時宮廷御膳和廛肆都擅制牛羊肉羹湯,出現了當今牛羊肉泡饃的雛形。相傳五代末年,趙匡胤還未得志時,窮困潦倒,流落街頭,飢餓難耐,向一家燒餅鋪討要兩個又幹又硬的燒餅,因難以下咽,又向另一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將燒餅掰成小塊泡入,一碗「羊湯泡饃」吃得他渾身發熱,精神大振。幾年後趙匡胤黃袍加身,當上宋朝的開國皇帝,他不忘當年的美味,找到長安一家肉鋪,讓店家按當年的方子烙了幾個餅,掰碎放進羊肉湯中煮了煮,品嘗之後,立即找回了當年的感覺,因而重賞店家,羊肉泡饃從此興盛起來,並流傳至今。但這畢竟是個傳說,而實實在在發生過的是,北宋大文豪、美食家蘇軾初仕鳳翔府任籤書判官期間,品嘗了羊肉泡饃後讚不絕口,寫下「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從中可以看出,羊肉泡饃從西周到唐宋,一直在寶雞的土地上孕育、生長、流傳,這裡就是羊肉泡饃的故鄉。

至於豆花泡饃起源於雍城,即現在的寶雞市鳳翔縣,更是眾所周知。它的故事依然同蘇軾有關。蘇軾在鳳翔期間,體察民情,關心民瘼,曾疏浚東湖,栽植柳樹,辦了不少好事。相傳當年一對老夫妻在城裡賣豆花泡饃,頗負盛名,蘇軾品嘗過後連連稱奇,不知用何語言來形容這種美味,只得借用當地俗語「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其中「金」指金黃的鍋盔饃片,「玉」指潔白如玉的豆花,「瓊漿」則是對豆漿的美譽。由此可見,豆花泡饃也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

羊肉泡饃和豆花泡饃,用料不同,工藝不同,各具風味,各有特色。

羊肉泡饃對烹飪技術的要求是很嚴格的,烙饃、煮肉、掰饃、煮饃等工藝一絲不苟。與肉合烹的飥飥饃不能用發酵的起面,只能烙八分熟,才能入湯不散。煮之前要將饃餅掰成黃豆粒大小的碎塊,便於五味入饃。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適當,原湯入饃,武火急煮,達到肉爛湯濃、饃筋爽口、料重味醇的標準。湯中要加入黃花、木耳、粉絲等,吃時佐以辣椒醬、糖蒜、香菜等,食後齒頰留香,餘味無窮。具體吃法可根據個人喜好,按湯的多少區分,做成幾種類型:「單走」、「口湯」、「寬湯」、「幹摟」。「單走」即湯和饃分開吃,當然這種饃要發麵、全熟;「口湯」即吃完後碗中僅留一口湯;「寬湯」又叫「水圍城」,顧名思義湯比較多;「幹摟」即湯汁完全滲入饃內,吃完後碗底無湯。寶雞各縣的羊肉泡饃雖小有差異,但基本的做法和吃法大體一致。

豆花泡饃的工藝也很講究。首先要選上好的黃豆,精心加工成豆花和豆漿。泡的饃是用上等麵粉、特殊工藝烙成的鍋盔,色澤金黃,外脆內韌,麥香醇厚,用快刀切成薄片。泡饃時先把切好的饃片放入滾燙的豆漿鍋中煮燴一番,盛入碗中,加入豆花,澆入濃濃的熱豆漿,再調入精鹽、辣椒油,即可食用。筆者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一次出差到鳳翔縣城,在東大街一家國營食堂品嘗到了正宗的豆花泡饃。潔白的豆花,金黃的饃片,濃白的漿汁,紅豔豔的在豆漿上滾動的辣椒油,組成了一副誘人的圖畫,那風味獨特的老豆花的味道,至今難以忘懷。多年後我以鳳翔豆花泡饃為題寫下一首散曲【南呂宮·四塊玉】:「脂玉凝,紅珠動,一片銀湖氣蒸騰,幾絲翠綠風帆勁。看一眼水韻圖,嘗一口香味濃,滿碗兒春意盈。」被收入《陝西當代散曲選》和《中華詩詞文庫·陝西卷》。

上世紀九十年代筆者有幸在鳳翔工作幾年,曾多次在街頭領略過豆花泡饃的風韻。清晨,街道上有許多賣豆花泡饃的攤點。一般賣豆花的攤點旁,即有一個賣鍋盔的攤點,兩家互相配合。當然也有不少人自帶饃餅,掰碎放在豆漿鍋裡一煮,舀兩勺豆花,再澆幾勺豆漿,就津津有味地吃起來,直吃得發熱冒汗,舒坦而去。那時的豆花泡饃,豆花點得老一些,甚至略帶一點苦味。現在人們大都愛吃嫩豆花,大多數店家順應食客喜好,豆花點得似豆腐腦一般,鮮嫩爽滑。也有堅持老豆花的店鋪,給好這一口的食客保留了品嘗老味道的樂趣,頗受大家的歡迎。現在還有一種新吃法,豆花泡饃中加麻花,口感更為豐富了。

羊肉泡饃和豆花泡饃,一葷一素,一個富含動物蛋白,一個富含植物蛋白,都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同時二者都很養胃,具有很好的養生保健功效。曾有人因為胃不好,長期食用豆花泡饃,竟然治好了胃病,令人稱奇。

現在生活小康了,羊肉泡饃和豆花泡饃已成為尋常飯食。而在過去漫長的物質匱乏的年代裡,這兩種食物,一個是富人的佳餚,一個是平民的美味,卻都能養人養胃,其中是否蘊含著老祖宗的大智慧呢?

作者簡介:黃龍,省、市詩詞學會會員。出版有詩文集《淺吟集》等。

相關焦點

  • 關於豆花泡饃的記憶
    豆花泡饃本地人吃不厭,外地人吃不慣,我前些年在我村上賣了八年豆花泡饃!今天晚上我在寶雞鳳翔街道一家麵皮店吃擀麵皮,聽到一位中年大叔對他朋友這樣說道。本地人吃不厭確實不假,外地人咱也不知道人家吃不吃得慣了?
  • 早上起來,豆花泡饃要來大碗,多放辣子哦!
    豆花泡饃作為陝西「泡饃」界的不是特別知名的品類,偏居西府一隅,聽過的人不多,吃過的人更少。相較於其他泡饃如羊肉泡饃、牛肉泡饃、葫蘆頭泡饃等等,都習慣於用濃湯和肉來化解饃的寡淡,豆花泡饃反其道而行,寡淡的豆花和寡淡的饃進行搭配,算是一股清流。
  • 建華羊肉泡饃 || 楊進雲
    點上方"扶風微傳媒"免費訂閱
  • 最深處的記憶——高中門口的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在外漂泊多年,每次回家的第一頓飯就想吃豆花泡饃。或許,這是緩解鄉愁的良方。但怎麼吃,也吃不出那種的味道,不,更確切的說,是一種回憶。豆花泡饃是陝西關中西府的傳統小吃,既有蘇東坡口中的金玉瓊漿之美譽,也有中醫報健之功效。因此,成了大人、碎娃早起必吃的美食,好吃便宜還實惠。我自幼就愛吃豆花泡饃,翻翻走過的老黃曆,每回能刺激起味蕾的饕鬄,肯定要數高中門口的豆花泡饃。
  • 「早味居」豆花泡饃送一線——記扶風縣愛心人士張斌萬元泡饃送一線
    縣中醫醫院負責人,拉住張斌經理的手激動的說:」感謝張經理奉獻愛心,感謝愛心協會的組織,送來這麼好的豆花泡饃,我代表全院醫護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早味居」豆花泡饃始創始於1990年,是寶雞千食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知名品牌,經過三代人30年的艱苦奮鬥,從過去一間鄉鎮小店發展成為一家集餐飲管理、加盟連鎖、電子商務為一體的知名餐飲公司。
  • 趙匡胤窮困潦倒時曾「發明」羊肉泡饃
    18日「習連會」後,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設家宴款待連戰伉儷,並特意為自己的陝西老鄉連戰準備了「家鄉菜」——羊肉泡饃。  趙匡胤同學還是屌絲的時候 發明了這種「湯泡饃」  傳說,羊肉泡饃是從古代的「牛羊羹」演化而來的,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
  • 西安美食故事|羊肉泡饃竟然是宋太祖發明的?
    上期把擀麵皮比作了天真率直的黛玉,這期來說說心直口快,開朗豪爽的「湘雲」——羊肉泡饃「不吃羊肉泡饃,不算到過西安!」數年後,趙匡胤當了北宋的開國皇帝,一次出巡,途徑當年的羊肉鋪,霎時聞到出鍋的羊湯鮮味四溢,不禁回想當年。於是停車進店,要店家做一碗羊湯泡饃。店家哪裡見過門前車馬侍從這個場面,一下子慌了手腳,哪哪都找不出一塊饃,立馬讓媳婦烙了張死麵餅,又怕皇上金貴的脾胃難以消化死面,特意在鍋中多熬煮一會。
  • 西安名吃羊肉泡饃,關於掰饃、泡饃和吃饃的各種方法,你見過嗎
    今天帶給大家的這道美食,是西安的羊肉泡饃。下面先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下羊肉泡饃,羊肉泡饃在西安當地也叫羊肉泡,主要食材是羊肉、粉絲、蔥花以及糖蒜,另外當然少不了掰碎的饃。食材裝於碗中,熬製的羊肉清湯澆在上面,湯濃肉香、葷素搭配,並且還有軟糯的饃,既解饞又管飽,絕對的平民美食。陝西的牛羊肉泡饃做得都很不錯,其中尤以西安的羊肉泡饃最為地道,見下圖。
  • 西府美味之鳳翔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起源於鳳翔,傳說,大文學家蘇軾在鳳翔任判官時,嘗過豆花泡饃後,讚不絕口。身為美食家、大文豪的他對這種將南北風味巧妙融合為一體的百姓日常飲食連呼驚奇,竟不知道如何用語言來形容,只好套用當地俗語:「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鳳翔現在有一句俗語:「白湯雪花紅油轉,不覺吃了九十年。」形容豆花泡饃是鳳翔人終生所愛。
  • 西安沒有「羊肉泡饃」,那我吃的是什麼?原來是「變種」特色小吃
    西安的羊肉泡饃,大名鼎鼎。到了陝西西安,怎麼能不去品嘗當地的羊肉泡饃呢?但有人說了,真正的羊肉泡饃根本不在西安,你們吃的那都是「變種」,這就讓人奇怪了,羊肉泡饃不在西安,那我們吃的是什麼?簡單來說,這種說法其實針對的是饃的烹飪方式。
  • 外地人:泡饃是吃起來「最累」的西安美食!
    主編亂彈妞:兩枚少女心爆棚的"
  • 羊肉泡饃,西安人喜歡,賈平凹、張嘉譯愛吃,千古傳承真好吃
    號稱西安第一小吃的「羊肉泡饃」,西安人喜歡,賈平凹、張嘉譯愛吃,千古傳承真好吃。我們可以將歷史追溯到公元前11世紀。根據所有的歷史文獻記載,唐代宮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長製作羊羹,羊羹就是羊肉烹飪的羹湯,即是現如今羊肉泡饃的雛形。蘇東坡先生的那句「秦烹有羊羹」也足以說明了「羊肉泡饃」就是古時的「羊羹」。
  • 西安美食,從肉夾饃到羊肉泡饃,給遊客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掰饃羊肉泡饃是要自己掰饃的,店家會把兩個饃放在碗裡先送上來。你要細細地掰,要掰得很細,泡出來的饃才好吃。一般剛開始掰饃還挺好玩,掰到十幾分鐘,二十分鐘後,看到那些沒有點羊肉泡饃的客人都已經吃好了,你還餓著肚子在那掰饃,想想都要哭了。羊肉泡饃聞上去有點羊腥味,但吃起來一點都沒有羊羶味,湯很鮮美。溫馨提示:別看你只是掰了兩個饃,但泡出來是實打實的一碗。您慢慢吃,儘量別浪費糧食。
  • 網紅美食羊肉泡饃,為什麼在其他地區不溫不火,這才是原因
    前段時間西安的羊肉泡饃也是刷爆了朋友圈,深紅色的湯底加上豐富的肉碎參這粉絲做出的熱氣騰騰的美味讓人看了都垂涎三尺。很多的朋友也為了品嘗這一美食專程買了一張機票飛去西安,希望第一時間感受一下這人間美味。羊肉泡饃是中國傳統民族漢族的一道經典美食,它是用羊肉、粉絲、小蔥、香菜等食材搭配著碎餅和羊肉湯熬製而成的。
  • 歷史著名小吃煎、嫩、汪、香的鳳翔豆花泡饃
    豆花泡饃是秦地西府雍城著名小吃,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相傳,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任鳳翔通判時,嘗過豆花泡饃後,讚不絕口:「東湖柳,姑娘手,金玉瓊漿難捨口,妙景,巧人,佳味,實乃三絕也!」金玉瓊漿"說的就是豆花泡饃,其中"金"說的是金黃的饃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瓊漿"是對豆漿的美譽。
  • 外地的西安泡饃簡直太「饃幻」了
    ①疫情期間,全國那麼多吃的,就涼皮火了一把。大連最好吃的羊肉泡饃長這樣。你還不讓人反駁廣州最正宗的陝西菜館,特別是羊肉泡饃。我覺得吧,媽媽的話不一定都對。朋友的媽媽可能也被人忽悠了,人家可能就是客套一下,不好意思說難吃。反正饃正不正經看不到,這湯肯定是不正經的。
  • 如何像真正的西安人一樣吃泡饃?
    目錄  1 | 羊肉泡,一度是「網紅」  羊肉泡的輝煌歷史  2 | 好吃的羊肉泡,湯比饃更重要  原料:飥飥饃和羊肉湯  3 | 像西安人一樣吃羊肉泡  5 | 西安本地人都吃的羊肉泡,在這裡!  企鵝君最愛的7家泡饃  1 | 羊肉泡,一度是「網紅」   雖說現在叫「牛羊肉泡饃」,但在古代,耕牛是重要的生產力,私自宰牛、吃牛都是重罪,羊肉往往才是泡饃的主角,所以,老西安人最早只管將這泡饃稱為「羊肉泡」。
  • 去西安旅行,趕時間千萬別吃羊肉泡饃!吃饃5分鐘,掰饃1小時!
    羊肉泡饃,亦稱羊肉泡,因它暖胃耐飢,素為陝西人民所喜愛。泡饃是土生土長的西安吃食,也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響的食品之一。 如果你是去西安旅行,羊肉泡饃是一定要去體驗一回的。不過,提醒一件事,如果你去吃羊肉泡饃,最好要留一個多小時的時間。
  • 一碗滾水泡饃歲月長
    滾水泡饃,用晉南話就是開水泡饃,幾乎和我們現在城裡的方便麵等同,甚止比方便麵更為方便:為了搶時間,趕進度,不誤農活。剛從廣袤無垠田地間下來的父兄們,來不及拍土,等不及洗手和擦汗,便梁山好漢般地坐在「低桌」旁,大喝一聲:「娃他媽,端飯來」。
  • 再來一碗豆花泡饃吧
    豆花泡饃豆花泡饃的原料是由大豆、鍋盔饃和各種調料三大部分組成。西府扯麵是陝西和山西的傳統麵食,已有3000年歷史,以寶雞的西府扯麵最為正宗,為中華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