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諾貝爾獎卻被罵了整整8年,莫言的作品為啥不被認可?

2020-12-24 楚欣聊教育

提到莫言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我國在文學獎上唯一獲得的中國作家,他的作品的藝術性,文學價值當然是不容置疑的。

莫言的一系列長篇小說《檀香刑》《蛙》《豐乳肥臀》等等,跨越時代和空間,從民國到當代,從高密農村到城市,整整寫了一個世紀。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然而對於莫言的獲獎,國內褒貶不一,有鮮花掌聲,但接應而來的是爭議,哪怕是過了8年罵聲依舊不停止。

莫言的評判最開始從文學圈開始,同為文人的古川、北風等多名文學愛好者,共同公開發表了《中國民間人士反對莫言被授予2012年度諾貝爾文學獎的公開信》,要求諾貝爾文學獎取消莫言領獎資格,就此掀起了一場文學界對莫言的大批判。

很快,作家陳丹青也在電視節目中暗諷莫言,直言自己從來沒看過莫言的作品,但十分確定莫言獲獎與他的作品無關。文學圈的嘲諷一時間成為媒體們的新聞點,不斷的發布引導,一些看了作品但是沒有 達到的期望值的粉絲也加入了「嘲諷大軍」之中。一些人就說莫言作品裡面有醜化中國人的形象,不夠真實,是為了拿獎而寫作。

或許莫言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個諾貝爾獎,本該是讓人自豪而振奮的消息最後變成了眾矢之的對象,莫言自己也說在八年裡面看到了太多的醜相,爭風吃醋,倒打一耙,嫉妒誣陷各種各樣的人都有,甚至比作品裡面描寫的還要真實。

當莫言被流言蜚語纏身的時候,大家熟悉的餘華也帶著幾分文人傲骨堅定地支持莫言,還對外放話道:莫言最差的作品,也比九成茅盾獎的獲獎作品優秀。

莫言: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作品

自從莫言獲獎後一些人就猜測很長階段莫言會沉寂,不願提筆再寫,其次就是不敢嘗試,以免壞了自己的名譽。時隔8年莫言重新帶著新書《晚熟的人》回歸,可以說這是對八年裡面造謠者的回應。

可以說新書《晚熟的人》就是一次證明,是莫言閉關八年的產物,也是人性的自我回答,如何從謾罵和鮮花掌聲中體會人性,莫言用自己的筆觸記錄生活的真真假假。

莫言:我就是晚熟的人

面對外界的說法莫言的自我認知就是「我是一個晚熟的人」

莫言在《晚睡的人》中寫了十二個故事,這裡面有離奇和誇張,有最真實的思考,從上個世紀到現在的生活,從澡堂子到網際網路,也見證一個晚熟的人如何看待繁雜的生活。

莫言說晚熟其實代表了另外一類人,他們沒有什麼大背景,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現在的成績,並且繼續打拼,就正如莫言出身於普通的農村家庭,他的成功屬於大器晚成,也是他一步一個腳印,付出了無數艱辛後,才慢慢熬出來的,就像這晚熟的稻子。

《晚熟的人》的8句精華,說透了人生,寫盡了人性

如何把生活「熬」出來?如何面對生活中的流言蜚語?如何做一個晚熟的人?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都是不一樣,如何把生活過得開心幸福其中心態很重要。哪怕普通人也要堅強地為生活打拼,可能我們無法活成他人心中的樣子,但是選擇相信生活,願意打拼就值得肯定,在莫言的筆下8句精華,說透了人生,也寫盡了人性。

1、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一個什麼,但始終沒成為一個什麼,那麼這個什麼也就成了他一輩子都魂繞夢牽的什麼。2、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3、人類的幸福是建立在痛苦基礎上的;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是因為醜陋事物的存在。4、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5、一個人,只要能對自己違背常理的行為,給出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別人還真不好說什麼。6、有時候,謠言的核心是事實,就像某些故事有真實的原型一樣。7、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開竅。8、我也喝醉過,但醉了皮肉,醉不了心。

《晚熟的人》,值得每個人看一看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說過「如果在世界上給短篇小說排出前5名的話,莫言的應該進去「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也曾評價莫言:「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

生活是個龐大的主題,莫言在書中描述了12個離奇與現實的故事,以自身看到的聽到的故事背景 ,反映了一群晚熟的人,很多人在書中找到了自己影子,並且獲得了新思路,這就是讀書的力量。

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寫道:

「我不夠成熟,不夠圓滑,不夠老練,沒關係,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

其實我們也會發現這個時代多了快消費和浮躁,早熟的人,往往能夠抓住機會實現躍遷;晚熟的人,卻總是被落在身後慢慢追趕。但是,晚熟的人未必不能成為贏家。可能他們不精通人情世故,但是他們卻有足夠吸引人的真誠!

我讀完之後才發現,自己對於生活的理解還有很大的問題,有一些人際交往上的問題,都在書中找到了答案,至於晚熟,其實不是一件壞事,需要被肯定,被理解。

什麼是好書? 能夠給人啟發,讓人有所得所獲的就是一本好書,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晚熟的人》就是這本好書。

如果你是為人父母,不管是自己看還是當成是孩子最好的禮物都非常合適;

如果你正處於上升期,那麼可以看看掌聲背後的真相,那些人那些事如何對待;

如果你現在除下困惑茫然階段,那麼不妨看看莫言如何憑藉「晚熟的人」,如何面對挫折的,相信從中能夠找到解決對策。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購買,正品包郵到家

相關焦點

  • 為何獲得諾貝爾獎的莫言,沒有成為全民偶像,而是不被認可?
    自從1901年諾貝爾獎首次頒發,距今已過了119年,在這一百多年當中,全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文學家都在為諾貝爾獎而奮鬥,許多得獎的人都會受到當地人民的愛戴和歡迎 但是在這百年來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非常少,其中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不是屠呦呦,而是莫言,作家莫言憑藉長篇小說《檀香刑》《蛙》《豐乳肥臀》獲獎,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
  • 莫言:大器晚成的作家,埋頭寫作40年獲諾貝爾獎,為何招人謾罵?
    正如小說一樣,有喜歡自然就有排斥的,很多人對莫言是帶著「有色眼鏡」來看待的,對他的作品褒貶不一,或許莫言也不會想到獲獎到了現在,8年過去了在國內竟然會還會產生「謾罵」「討伐」的聲音!2012年,莫言憑藉長篇小說《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了中國本土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 但是他沒想到這次獲獎之後迎接來的是嘲笑和謾罵!
  • 莫言能獲得諾貝爾獎,而金庸卻不能,那麼誰的文學造詣更高?
    我覺得還是莫言更勝一籌,儘管金庸的文筆非常優美,內容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但其文學之意義以及對人生的反思卻不及莫言的一半,至少莫言拿諾貝爾獎了,這個目前唯一能拿此獎的中國作家,沒有之一,下一個至少再過二十年。
  • 陳丹青:莫言的東西沒看過,但我知道他獲獎與作品無關
    2012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莫言,消息一出,整個文學界都沸騰了。批評的聲音甚至高過了褒揚的聲音,儘管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一些人覺得莫言配不上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項。比如陳丹青,他說他沒有看過莫言的作品,但他就誇下海口說莫言獲獎不是靠作品。一個作家不靠作品說話,那靠什麼?
  • 專訪莫言作品日文版翻譯吉田富夫:願莫言獲獎後多多保重
    77歲的日本老人吉田富夫剛剛在自己家中翻譯完了莫言的《天堂蒜苔之歌》,這是他翻譯莫言的第8部作品。11月的一天,當我們採訪完吉田富夫,從他在京都的家中出來的時候,腦海裡不斷思索著是什麼力量讓年近80高齡的老人勤於筆譯。在這場莫言熱潮中,作為駐外媒體的我們一早便開始尋找莫言與日本的聯繫,我們希望莫言的作品可以乘著諾貝爾文學獎這列快車經由日本,到達世界更多的地方,然後在那裡生根發芽。
  •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
    陳丹青:"沒有讀過莫言的東西,但我知道他獲諾獎與作品無關。"莫言獲得諾貝爾獎,真的與作品無關嗎?我們今天來好好聊一聊。大學時代,我是莫言的瘋狂粉絲,一直在向同學們推薦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檀香刑》《豐乳肥臀》《酒國》等都是我和我的同學們喜歡的作品。後來,莫言因為《蛙》獲得了諾貝爾獎,卻一直就有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 莫言筆下的中國真實嗎?
    作家莫言莫言所寫,都是實情嗎?當然,不一定。莫言是小說家,在小說中,人物和情節往往是虛構的。在《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和戴宗的神行紙馬,也都是不靠譜的,為什麼迄今還那麼令人津津樂道呢?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對莫言的創造影響很大文化傳統,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我們不能固執地認為,被諾貝爾獎認可的中國作家,只是在迎合洋人的口味。
  • 諾貝爾獎得主莫言寫詩水平如何?正經寫詩被網友群嘲,打油詩被誇
    2012年,對莫言,甚至是整個文壇,都是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莫言拿下了諾貝爾文學獎。一時間,莫言成了文壇頂流,鮮花、掌聲、質疑、嘲諷都隨之而來。鮮花和掌聲主要來自他的一些鐵桿粉絲及文壇好友,餘華、龍應臺等人都把他一頓狂捧。
  • 諾獎後,莫言去哪兒了
    雖然幾篇作品沒有得到應有的認可,但當時《紅高粱》帶來的名聲還在。家鄉的人整天拉著莫言喝酒,哪天莫言沒有被灌醉,大家心裡就不舒服。莫言經常是走著過去,被扶著回來。最快的時候半個小時就被扶走了。莫言結合故鄉醉酒的經驗,寫了《酒國》。當時餘華在創作《在細雨中呼喊》。1992年,《酒國》問世。
  • 諾貝爾獎8年後,莫言再出新作,這次他寫了什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8年後,莫言最近出新書了。有媒體在2016年做過一次不完全統計,在莫言得獎後的1500天裡,他去了全世界至少34個不同的城市,參加過18次講座、26次會議,題過10次字,他也曾說,自己2013年沒有讀一本書。得獎後的五年裡,尤其前兩三年,莫言坦言,自己總處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疲憊中,拿起筆來,腦子便一片空白。
  •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為何被罵「叛徒」?八年來首次回應太心酸
    2012年,莫言成為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這本是一件喜慶的事情,沒想到卻給莫言之後的生活帶來了太多的爭論和非議。大眾對莫言的爭論,除了質疑他不夠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外,最大的槽點就是莫言刻意醜化中國人,以此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甚至被人罵是「叛徒」。
  • 莫言的作品之所以獲得諾獎,是真才實學,還是迎合了西方人呢?
    不是迎不迎合的問題,而是莫言作品所表達的主題肯定是西方人所需要的,這毫無疑問。試想一個中國作者即使你文學作品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但表達的主題思想西方人不欣賞、不喜歡、不能為西方政治服務,你的作品就不可能獲獎。莫言得諾貝爾獎,是個教材。讓人們有了辨別什麼是鮮花,什麼是毒草。
  • 26卷本最全莫言作品集問世,兩位諾獎得主莫言、勒·克萊齊奧北京對談
    莫言在活動現場兩位諾貝爾獎作家聯袂同臺談「故事」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勒·克萊齊奧和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為重要嘉賓聯袂出席本次活動。左起:莫言、勒·克萊齊奧、董強於莫言而言,從第一次發表作品,至今已接近四十個年頭;而勒·克萊齊奧自1963年出版第一部小說《訴訟筆錄》,至今已近六十年。
  • 莫言瑞典中學大秀書法:心如巨石 八風不動
    北京時間昨日凌晨2點,莫言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大廳參加諾貝爾獎音樂會。每一年諾貝爾獎組委會都會舉辦一場古典音樂會,祝賀當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時間前晚8點,據人民日報駐瑞典記者劉仲華發出的消息,莫言正在出席瑞典華人工商界歡迎宴會。莫言在現場說,只有鳥飛不到的地方,沒有華人到不了的地方。 瑞典中學教書法 據劉仲華稱,莫言7日上午10點到訪位於斯德哥爾摩郊區的一所中學。該中學較早開始中文教學。莫言在現場向學生們秀起了中國書法,並與同學們熱情交流,教他們正確握筆。
  • 鼠年說「莫言不會寫鼠字」
    莫言在他的作品裡至少給我們透露了這樣一些關於他的家族的細節信息:他們老管家曾做過木匠,且木匠活做的不賴,木匠這行當常常是個體戶,不成群,易養成內斂多思的性格……到了莫言這代,漸漸找到適合這種性格的新出口,終於成就了赫赫一代文學世家。
  • 莫言沉寂8年後攜新作歸來: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便沉寂了8年,周圍很多人都說他已經江郎才盡了,更是驗證了諾獎魔咒——得了諾獎之後的作家都會陷入長時間的停滯,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直到2020年,莫言帶著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重磅回歸。
  • 莫言《晚熟的人》,裡面的一句話,說中多少「養家男人」的無奈!
    《晚熟的人》是我唯一讀過的莫言著作,我一讀就讀了三遍,很喜歡裡面的一句話,說中了多少「養家男人」的無奈!實話實說,在讀《晚熟的人》之前,我一直不太喜歡莫言的作品,因為從莫言那些作品的書名,就讓我感覺有些壓抑, 而讀到《晚熟的人》也是我在逛書店的時候,實在不知道買什麼的時候,就隨手拿了一本書看了幾眼,而這本書就是《晚熟的人》,就這幾眼就讓我愛不釋手了,所以這本書也成了我唯一讀過的莫言的作品!
  • 莫言作品《父親的嚴厲》 , 朗讀:濮存昕
    我們在這裡吃的麵粉,都是陳年麥子磨的,其中還添加什麼,白得發青,不好吃,沒有麥子味。想起老家的饅頭和大蔥我就想家。前幾天父親節,我寫了一篇小文章,題目叫《父親的嚴厲》,寫得不好,但還是抄給您看看:上世紀六十年代,父親四十多歲,正是脾氣最大、心情最不好的時候。在我們兄弟們的記憶中,他似乎永遠板著臉。
  • 亦真亦幻的 莫言還鄉記
    2012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間節點。莫言這一年成了諾貝爾獎得主,他的人和書迅速成為國人的焦點。自此以後,莫言成為炙手可熱的大名人,無數的採訪,無數的活動,無數的新聞……處於輿論中心的作家本人,其實是緘默的。
  • 盤點12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1949年,楊振寧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並開始同李政道進行了一段長達十多年的科研合作。他與李政道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並與其共同獲得了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是最早的華人諾貝爾獎得主。2.李政道(1926.11.25-)Tsung-Dao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