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沉寂8年後攜新作歸來: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

2020-12-26 紙糖人

2012年,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之後便沉寂了8年,周圍很多人都說他已經江郎才盡了,更是驗證了諾獎魔咒——得了諾獎之後的作家都會陷入長時間的停滯,不能寫出更好的作品。

直到2020年,莫言帶著他的新作《晚熟的人》重磅回歸。這一次,他直面回應了外界對其陷入「諾獎魔咒」的質疑:「獲獎八年來我一直在創作,或者在為創作做準備,而所謂的魔咒 ,《晚熟的人》這本書能否做出回答,我自己很難斷定,要等讀者讀完書後由他們做判斷。」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前主席埃斯普馬克曾說:「我相信莫言得獎後依然會寫出偉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種力量,沒有人會阻止他。」如果說諾貝爾獎是一頂沉重的桂冠,那麼《晚熟的人》正是這樣一部脫去「桂冠」的作品。

《晚熟的人》這本書講述了莫言獲獎後回到家鄉發生的所有事情,裡面一共匯集了十二個有趣的故事,這些故事雖然各自獨立,卻有著一樣的背景。在小說裡,那些和主人公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在年輕時大都窮困潦倒,但到了中年或步入老年後,他們好像突然間就頓悟了,有的成了當地富商名人,有的成了備受尊敬的族人,有的還是老樣子,平淡無奇,卻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能心平氣和接受現狀,這些人被莫言統稱為晚熟的人。

小說裡的晚熟分為兩種,一種是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裝瘋賣傻,這類人本質是聰明人;一種是成長慢的人,在步入中年或老年後,才知道幹正事,是真正的晚熟。莫言在十二個故事裡塑造了不同類型的「晚熟」人物,這些人又何嘗不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紅唇濾嘴》中,他塑造了網絡「大咖」高參,這人就像如今的狗仔,最是知道如何利用網絡達到自己的目的。據說,她手裡有上百個「水軍」,讓咬誰就咬誰,讓捧誰就捧誰,她的名言就是:「在生活中,一萬個人也成不了大氣候,但網絡上,一百個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在《天下太平》中,二昆拿著手機,說:「我們村子裡的人,在我的培訓下,都有強烈的新聞意識,都能熟練地使用手機的錄像功能,上到百歲老人,下到五歲兒童。」

在《晚熟的人》中,有個典型的代表人物蔣二,又名蔣天下。表面上看,他是村裡有名的傻子,實際上卻是最精明的人。因為裝傻,他成功避開了當時的各種稅,一分錢都沒交。」對此,他自己的解釋是:「大哥們都說我裝傻,其實我不是裝傻,我們老蔣家的人有個特點,那就是:晚熟!」對於晚熟,他的理解是「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當別人心機用盡漸入頹境時,我們恰好靈魂出竅,過目不忘、過目成誦,昏眼變明目,禿頭生毛,我就是一個例子。

年輕時期的傻子,多年後卻混成了老總,妥妥的成功人士。也許是因為小時候窮怕了,成功之後,他各方面都變得特別高調,要吃最好的飯店,出門必坐豪車,住的地方更得金碧輝煌。

他有多「晚熟」呢?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學會了裝傻;當大環境形勢發生變化時,他直接把名字改為蔣天下;當莫言獲獎回歸後,他大肆售賣對方的盜版書,各種攀附,利用名人效應賺錢。

他曾對莫言說:「我們晚熟的人,要用一年的時間幹出那些早熟者十年的業績。」但真的是這樣嗎?對此,書裡是這樣寫的:「他可不晚熟,他大概已經熟過好幾茬了。」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晚熟呢?就如莫言所說,生有些人早熟,成功的比較早;而有些人就是晚熟的人,他們到了三十歲以後,才慢慢搞懂人生的軌跡,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

在如今這個社會,除了有家底的,起點就是別人終點的人,我們大多數都是普通人,到了30歲以後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所以,如果你30多歲還未有所成就時,不要慌,只要你堅持自己的信念,永不放棄,終有成功的那一天。俗話說得好,晚熟要麼是厚積薄發,大器晚成,要麼是真的成長晚熟,無論是哪種,它都不可怕。像華為的任正非,聯想的柳傳志,歷史名人姜子牙、演員張譯等何嘗不是晚熟的人呢?

網上有這樣一段話: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遲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看,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步伐、節奏,不用著急,慢慢來。馬上就到年底了,如果你覺得自己這一年混得不怎樣,尤其是跟同齡人相比,更是羞愧不已。別人這一年要麼是賺得盆滿缽滿,要麼是學業有成,要麼是事業更進了一步,解決了婚姻大事等等,再看看自己,只有一地的雞毛,年初的計劃一個都沒完成。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不妨看看這本《晚熟的人》,也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幫你建立起信心,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爭取早日達到你想要的目的,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噢。

相關焦點

  • 《晚熟的人》:莫言,當別人聰明伶俐時,我們又傻又呆
    莫言又出新書了。《晚熟的人》像是莫言寫給他自己的書。一直以來,莫言飽受爭議,作為諾獎獲得者,莫言始終謙恭謹慎,對來自外界的質疑並沒有過多的回應。他依然是那個埋頭寫書的人,寫別人的故事,也寫他自己的故事。
  • 得諾貝爾獎卻被罵了整整8年,莫言的作品為啥不被認可?
    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上,對於莫言是這麼評判的:「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然而對於莫言的獲獎,國內褒貶不一,有鮮花掌聲,但接應而來的是爭議,哪怕是過了8年罵聲依舊不停止。莫言:最好的回應方式就是作品自從莫言獲獎後一些人就猜測很長階段莫言會沉寂,不願提筆再寫,其次就是不敢嘗試,以免壞了自己的名譽。時隔8年莫言重新帶著新書《晚熟的人》回歸,可以說這是對八年裡面造謠者的回應。
  • 所有人都在催著你長大,莫言卻說「慢一點」!
    二十多歲的我們對這句話產生了共鳴,最近這兩部電視劇熱播這句話很火。如果這兩部劇你都不看的話,那就看看莫言的新書《晚熟的人》吧。 他說他買的莫言的書到了,這是莫言獲得諾獎之後「閉關」8年的新作,由於出差沒空拿,我拿到就先看了。8年前剛剛步入大學,突然想起大學在宿舍裡討論莫言憑藉《蛙》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
  • 莫言先生的書裡《晚熟的人》不僅僅是焦慮或落伍 更是生氣和潛力
    在這些故事中,莫言一邊自嘲一邊諷刺,寫出了8年來的思考;至於晚熟這兩個字,莫言是這樣說的:「有的人小時膽小,後來膽越來越大,有的人,少時膽大,長大後膽越來越小,這就是早熟和晚熟的區別」;故事中有人情冷暖、嬉笑怒罵,有的喜有的悲,都反應出他對人性美、善、醜、惡的思考;有人說過「莫言獲得諾獎對他既是桂冠,又是枷鎖」。
  • 莫言:「晚熟的人」這個概念很豐富
    新華網北京8月10日電(記者 袁思陶)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8年以來,社會各界和讀者對莫言的新作充滿殷切期待。不久前,莫言攜其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晚熟的人》與大家正式見面。這也是您獲諾貝爾文學獎8年後推出的第一部小說。請您介紹一下這本書的創作背景。
  • 《晚熟的人》: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並成為更好的自己
    ——莫言《晚熟的人》吸引我注意有兩點,一是這部作品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十年後首部作品,想看看莫言的新作品;二是書籍的標題,「晚熟的人」帶著希望和寄託,想看看「晚熟的人」是一群什麼樣的人。首先,在看這部新作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作者。
  • 「喝了兩杯假茅臺,淚水落在美人懷」,這是莫言寫的新詩…
    結束了五年的沉寂,莫言又開始變得「高產」起來。繼去年9月在兩本雜誌中刊發新作後,莫言的多篇新作於今年1月再次亮相。
  • 莫言與表弟反目成仇的真相:明明幫了表弟很多忙,表弟卻罵他驢屎
    莫言有個表弟,整天不幹正事,莫言為了幫他,給他找了幾份工作。表弟不僅不領情,還對莫言冷嘲熱諷,最後莫言忍無可忍,與表弟決裂。莫言在自己的新書《晚熟的人》中,寫了自己與表弟葉賽寧決裂的故事。這是莫言在《晚熟的人》中寫的一個故事,除了這個故事以外,他還寫了十一個故事,每個故事都是一篇短篇小說。在這些故事中他寫了:自己小時候跟哥哥欺負村裡的傻子,卻栽贓給別人;寫了自己的叔叔意外身死,侄子被狼叼走,侄女喝藥自殺的悽慘家族往事;寫了自己成名以後被表妹敲詐勒索的故事。這十二個故事,各個扣人心弦。
  • 諾貝爾獎8年後,莫言再出新作,這次他寫了什麼?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8年後,莫言最近出新書了。有媒體在2016年做過一次不完全統計,在莫言得獎後的1500天裡,他去了全世界至少34個不同的城市,參加過18次講座、26次會議,題過10次字,他也曾說,自己2013年沒有讀一本書。得獎後的五年裡,尤其前兩三年,莫言坦言,自己總處在精神和身體的雙重疲憊中,拿起筆來,腦子便一片空白。
  • 消失三年後再度攜新作歸來,2020年的小白真的能夠擺脫「混子」的標籤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要追溯到2017年了。當時的小白年輕而富有活力,是連Kris Wu都看好的旋律天才、說唱新星。然而,在經過這過山車般的三年之後,他似乎已經被磨平了所有的稜角,不得不重新出發來證明自己。2020年12月24日,小白終於發布了暌違已久的新作,這首作品叫做《風箏》。在歌曲的末尾,小白默默念白著:「我們都像風箏,嚮往著自由的天空。
  • 85後小花結婚生子沉寂兩年後歸來,她真的變得不一樣了
    ​85後小花結婚生子沉寂兩年後歸來,對比三人,趙麗穎真的是脫胎換骨的變化,氣質提升了也有種從內而外散發的自信,如果說以前只是看她的劇,現在真的要變成粉絲了近幾年曾經的流量小花紛紛結婚生子,在沉寂了兩年後又都重返螢屏
  •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
    茅盾文學獎得主新作《人生海海》:莫言稱讚不已,高曉松看後落淚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他在零八年時獲得了茅盾文學獎,這可以說是目前華語文學界最受認可和最具有權威的獎項,作品還被翻譯成了三十多種語言。這大概就是所謂,別人的人生。這位「洋氣」加身的作家,並沒有選擇在前途一片光明時量產作品,大步進軍國際市場了,而是反其道而行。
  • 18歲被林俊傑看好,19歲參加好聲音遭導師搶人,現攜新作帥氣歸來
    18歲被林俊傑看好,19歲參加好聲音遭導師搶人,現攜新作帥氣歸來。她家裡三代都是唱越劇的,在還穿著開襠褲的時候就跟著父母四處裡跑場,這個從小就被音樂薰陶的女孩子,耳濡目染學會了唱越劇,在她十歲的時候就憑藉全國專業第5名的好成績考上了有名的浙江音樂學院。
  • 沃倫索拉攜新作歸來 瞄準中國元素放眼世界市場
    沃倫索拉攜新作歸來 瞄準中國元素放眼世界市場 生於1979年的沃倫索拉是一位狂熱的科幻電影愛好者,同時也是一位電腦天才。2005年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完成了科幻電影《星際殘骸》(又譯名《星際迷航:皮爾金時代》)的製作。這部投資僅500萬美元的小成本製作,包含了妙趣橫生的引人故事和精良之極的戰鬥場面,細節精益求精,豆瓣評分7.0。
  • 莫言諾獎後散文新作 |《馬的眼鏡》
    他召集開會,對我們提出了溫和的批評並進行了苦口婆心的勸說。下一次吳先生的課,三十五名學員來了二十多位,懷中主任帶著系裡的參謀幹事也坐在了臺下。吳先生一進教室,炯炯的目光似乎有點溼,他說:「同學們,我並不是因為吃不上飯才來給你們講課的!」這話說得很重,許多年後,徐懷中主任說:「聽了吳先生的話,我真是感到無地自容!」
  • 宅豬攜新作強勢歸來,完勝《道君》碾壓《元尊》,強勢霸榜
    大家好,我是鵬哥,今天給大家推薦宅豬攜新作強勢歸來,完勝《道君》碾壓《元尊》,強勢霸榜第一本:《臨淵行》 作者:宅豬書評:這是一個小瞎子走出無人區後的翻雲覆雨。可以說這本小說宅豬的故事背景同樣龐大,再加上略有些古風的文字,給我們營造出一個新奇獨特的世界!可以說宅豬的這本新作延續著他的經典。不論是故事構架,情節發展,人物塑造,還是語言文字,環境烘託等等哪一方面都可以稱之為佳作。不論你之前有沒有看過宅豬的其他作品,這本《臨淵行》絕對可以滿足你的所有期待。
  •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新作:董卿看後流淚,莫言讚嘆不已
    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新作:董卿看後流淚,莫言讚嘆不已口口相傳《風聲》 《暗算》作者麥家非常討厭他的父親。麥家人年輕時就遭到毆打:「受傷的鼻梁被毆打和扭曲,流鼻血像雞血一樣從割喉中噴出,流進我的嘴巴,流到我的胸部,一直流到褲襠裡。」毆打之後,麥家非常恨父親。
  • 48歲刀郎沉寂六年終於攜新作復出,身材明顯發福第一眼讓人認不出
    刀郎原名羅林,2004年以單曲《2002年的第一場雪》正式出道,2005年因《衝動的懲罰》獲全國「金唱片」獎,2006年推出專輯《謝謝你》和《披著羊皮的狼》。2011至2012年間舉辦「刀郎-謝謝你全國巡迴演唱會」,2011年8月10日,推出專輯《刀郎2011-身披彩衣的姑娘》,2012年以《愛是你我》獲第十二屆「五個一工程」獎。剛出道時,刀郎憑藉著沙啞滄桑的嗓音與旋律簡單、流暢、耐聽的歌曲在短短兩年間火遍大江南北,但在2008年之後刀郎漸漸沉寂,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都沒在聽到過他的新歌。
  • 中國評論界讚譽莫言新作破除「諾獎魔咒」
    中新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中國評論界讚譽莫言新作破除「諾獎魔咒」  中新社記者 應妮  獲諾貝爾文學獎八年後,中國著名作家莫言在今年推出了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兩個半月加印了五次,發行總量已超過50萬冊。
  • 肖戰,沉寂5個月後,歸來仍是頂級流量
    肖戰,沉寂5個月後,歸來仍是頂級流量!很神奇,因為《陳情令》,因為粉絲,而一舉爆紅成頂級流量的肖戰。更神奇的是,這場粉絲事件導致的下滑,居然讓肖戰一沉寂就沉寂了5個月,從3月正式開始到8月開始復工。肖戰近期應邀為某品牌方做的直播,是他在粉絲事件後的首場直播,也是能夠直接證明他的人氣到底有沒有被影響的一場直播。所幸的是,這場直播的數據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