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日本和服後面的小枕頭到底是幹嘛使的?日本女人為何天天背著它?」要知道,日本人的傳統服飾一直都是模仿我國唐朝服裝。可我國唐朝服裝上卻並沒有這個小枕頭的裝飾,他們推陳出新加了這麼個玩意兒,作用到底是啥?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小編特地查閱了資料,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日本奈良時代,日本人為了改變自己的落後局面,遣使來中國學習。這批人被稱為「遣唐使」。他們不僅學習了中國的政治、軍事制度,而且還將中國文化也一併學了過去。其中就包括唐朝服飾。日本人最初的服飾被稱為「吳服」,在吸收了唐朝和西方服飾的優點後,形成了如今的「和服」。
後來日本女人為了學習西方社會當時流行的「瘦腰」,便也開始在和服外面繫繩子。可繩子太細,不僅起不到固定衣服的作用,而且看起來也不太雅觀。於是日本人別出心裁地將繩子改為了名古屋帶。這種「名古屋帶」與一般的腰帶不同,帶寬30釐米,長3.6米,呈鼓包狀。由於日本人身材矮小,所以這個鼓包看起來就會很大。因為名古屋帶最初打在前邊,不僅遮掩住了日本女人曼妙的身材,而且走起路來也不太方便。所以很多人都為之困擾。江戶時代,一些大膽的日本女人鬧起了服飾革命,將名古屋帶給放在了後面,結果因方便實用而流行開來。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和服上的太鼓結打法共有289種之多。年齡不同、場合不同、時間不同都有各種不同的打法。如蝴蝶結就代表是未婚少女,男子可以大膽追求。顏色越鮮豔,越表明該女子是單身。而簡單樸素的背包,這表明該女子已經結婚,就不要再打什麼主意了。
除此之外,坊間還流傳一種說法,就是日本人當初是為了快速繁衍人口而設計的。日本人在古代徵戰的過程中也是死傷慘重,為了能快速繁衍人口,便讓女子與過路的遊客發生關係。背後這個太鼓結正好簡單實用,可以迅速解決問題。而如今太鼓結卻成了丈夫監視日本女人最好的工具,如果太鼓結凌亂不堪,則說明該女子有出軌的嫌疑。當然這種說法也不可盡信,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