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是主受難的日子,北京朝陽區一教會在一蒙古風格的飯店舉行了「逾越節」筵席。在筵席上,在牧師的帶領下大家一起敬拜讚美,儀式中每人會吃三個無酵餅、喝四杯酒、吃五種食物、食物浸兩次鹽水。默想主耶穌作為羔羊為我們死,因著他的死,我們得以被神赦免救贖。
希伯來文的動詞的意思是「越過」,就是上帝在領以色列人出埃及前,給埃及人第十個災難時,滅命的使者在擊殺頭生的孩子和牲畜時「越過」了門框、門楣上塗了羊血的希伯來人的家庭。在逾越節上吃的各種食物以紀念先祖由埃及為奴之家被救贖出來。 而耶穌就是新約逾越節的羔羊,因為他的寶血就是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使罪得赦。
主持人在晚宴前首先提醒大家:我們守節不是走形式主義,也不是活在舊約律法中,乃是要真心地感謝神,來紀念神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脫離苦難;並要期盼神在今年施行一次更大的逾越節神跡,帶領我們這些屬靈的以色列人脫離埃及的重擔,進入迦南美地。
主持人鼓勵大家,透過今晚的儀式,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是彌賽亞,親自道成肉身,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整個人類的救贖。
四杯葡萄汁
在儀式中大家先齊聲朗誦了聖經《民數記》9:1-3、《馬太福音》5:17-18、《啟示錄》的經文5:9-10,並一起做了感謝耶穌的禱告。
當教會長老點亮逾越節的蠟燭,牧師短講了逾越節上所喝的四杯葡萄汁代表了:聖潔的杯、審判的杯、救贖的杯、讚美的杯。這四杯的習俗是基於出埃及記6:6-7節中的四個「我要」的應許經文。
聖潔的杯是「我就救你們脫離埃及人的重擔……」、審判的杯是「我要救你們脫離他們的捆綁……」、救贖的杯是「我要伸出膀臂救贖你們……」、讚美的杯是「我要以你們為我的百姓」。
這四杯又分別有各自的傳統含義與屬靈含義。如,「聖潔的杯」傳統含義是面酵被潔淨,屬靈含義是我們的罪被除淨。
「審判的杯」傳統含義是神在埃及地降下十災,行神跡奇事。屬靈含義是神在我們所經歷的一切患難中,將我們建造成堅定持守、謙卑、成熟的子民,讓我們的生命更加像耶穌基督。
「救贖的杯」傳統含義是,回想逾越節羔羊的血救贖以色列長子脫離死亡。屬靈含義是:耶穌是逾越節的羔羊,他的寶血救贖我們脫離死亡。這個杯是聖餐時領用的杯。
「讚美的杯」的傳統含義是,感謝神親自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為奴之地,進入迦南地。屬靈含義是:以讚美為祭獻給神,感謝耶穌賜給我們救恩,並且在基督耶穌裡,得以同為後嗣,同為一體,同蒙應許。
有意思的環節
在晚宴中,除了喝杯,還有洗手、將芹菜蘸著鹽水食用、吃無酵餅、吃苦菜、一弟兄朗誦逾越節的由來、一對父子用問答方式闡述逾越節深意等環節。進行完這些環節,大家就圍著飯桌享用飯店所呈上的豐盛的佳餚,所吃的菜多以牛羊肉為主,配有蔬菜等。
在逾越節晚宴中,有幾個很有意思的細節,對於大多數基督徒來說,可能比較陌生,但這些細節卻有豐富的含義。
在筵席上,教會特意擺了一個雞蛋,而這個雞蛋是不能吃的,因為這象徵著對不能在耶路撒冷聖殿舉行逾越節的哀悼。
在晚餐的最末了,要吃Afikomen,意思是表示「最後出現的那一位」。真正的含義是「他要再來」。這是一塊無酵餅,即在起初擘餅之後的大塊部分,這部分會被藏起來,到後面再吃。
在每個餐桌上,都有一個空位和一個空杯,這表達「以利亞之座」和「以利亞之杯」。表示我們期盼先知以利亞的來臨。路加福音1:17 他必有以利亞的心志能力,行在主的前面,叫為父的心轉向兒女,叫悖逆的人轉從義人的智慧,又為主預備合用的百姓。
此時,教會特派一個弟兄打開了門,表示教會對先知性恩膏的接受,並且歡迎為主預備道路的先知、使徒,教會會眾也願意成為這樣的人。
筵席的尾聲是牧師祝福,大家一起朗誦詩篇136篇,回應「因神的慈愛永遠長存」。並在教會長老的帶領下,大家齊呼「明年耶路撒冷見」。這個口號也是出於猶太人逾越節的傳統,期盼每年都能慶祝這個節期,並有機會在耶路撒冷與大家一起過逾越節。
雖然大部分教會並不會特意舉行逾越節的晚宴,但該教會藉由這個儀式,更深的默想了耶和華帶領以色列人的歷史、基督耶穌寶血的救贖、並期盼主耶穌的再來,實在意義豐富,參與的信徒都經歷了一次屬靈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