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姨娘和康兆兒,都曾有一次對自己未來命運選擇的機會,兩人面對命運選擇的時候,一個只要富貴不要名聲,一個只要名聲,寧可不要富貴,完全不同的選擇都跟她們小時候的生活息息相關,原生家庭的影響真的很大呀!
一、做大做小無所謂的林姨娘
「不論做大做小,夫婿一定要人品出眾,重情義,有才幹,能給家裡遮風避雨」這樣擇偶觀的林姨娘,為了養尊處優的生活,不惜算計盛紘,成了她的小妾。
林姨娘不但不以為人妾而羞,還洋洋得意,在墨蘭面前說自己雖然為妾,卻也不必擔驚受怕,至少能有一份安耽日子可過,兒女也有個依靠。
林姨娘會有這樣的想法,跟她小時候的遭遇有關。她父親在她七歲的時候就敗光家產, 從那以後她就沒過過一天好日子。母親又沒有算計,全靠典當度日。
那時林姨娘的母親時常在她面前說起:
自己沒能嫁到體面的人家,當初明明是一起嬉鬧玩耍的小姊妹,有的就披金戴銀榮華富貴,有的卻落魄潦倒,連娘家人也不待見。
首先,林姨娘家裡是家道中落,所以她受的苦是窮,缺衣少食,那種有上頓沒下頓的日子,讓她害怕極了。
再者,林姨娘是嫡女,家裡又敗落,肯定沒有小妾、庶女之類的人物存在。沒有吃過這方面的苦,所以對成為小妾的羞恥感不是很大。
第三,林姨娘眼見家族一表姐嫁給了窮家子弟,結果熬過了貧窮,卻熬不過丈夫納妾之心。足見貧寒子弟不見得人品就好,不是嫁給貧寒子弟,陪他熬日子就能得到幸福的。
最後,林姨娘進盛府後,老太太待她如親女,樣樣給她最好的。見識了盛府富貴的日子,林姨娘如何肯再嫁給那些耕讀人家去受貧寒之苦。
在這種種原因的影響下,林姨娘在老太太費心給她找人家的時候,她自己設計與盛紘有了首尾,還在王氏不肯喝她茶進門時,跪求老太太,逼老太太成全她。最後雖然成功了,可也失去了老太太的心。
不過她不在乎,在她看來,只要抓住了盛紘的心,讓盛紘覺得自己有真情,便可以對盛紘要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如果不是她太貪心,給墨蘭謀劃嫁入梁家,她還可以繼續過她優渥的日子。可惜「貪」這一字害了她。
二、不願做妾的康兆兒
甘願做妾的女子還是比較少的。特別是庶女,一出生的時候就大概可以預見自己的一生的,不外乎嫁個身世不怎樣的丈夫,甚至極有可能是給別人當妾。對於不受寵的庶女來說,自己娘親不受寵,過的生活不好,所以對庶女來說,當妾是可怕的事情。
康兆兒就是這樣一個庶女,生母是康姨媽身邊的丫鬟抬起來的,本就是外面買的丫鬟,沒有外家,又不得寵。康兆兒只能看著主母的面色生活,只能跟在嫡女康元兒的後面,撿她的舊衣服穿。
在康家同時有三個庶女到了婚配年齡的時候,康姨媽獨獨讓康兆兒去顧府,給顧廷燁當小妾,可見康兆兒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
可是作為庶女,她又不得不從,為了生母,她只能任由主母揉搓。
當明蘭給她兩條路的時候,面對人生的分叉口,康兆兒楞了:
進入顧府當小妾,看似日子榮華富貴,可是依舊要在主母手下討生活,依舊要過得戰戰兢兢,且生下來的兒女也會像自己,只能看主母的臉色。去宥陽給不是很富貴的人家當妻子,且有當地大戶盛家當靠山,可不必受欺負。
如果說聽到第一個選擇的時候康兆兒愣住了,是因為她沒想到自己沒有自傷,就那麼容易讓明蘭答應她的請求。那麼聽到第二個選擇的時候,她是震驚的,她從來沒有想過事情發展到這樣地步了她能選擇當正妻,甚至她從來就沒有得選擇。
但是,她還是不敢選,她有顧慮,生母的命握在康姨媽手裡,那可是個霸道跋扈之人。她只能把顧慮說出來:
那……我姨娘呢?
明蘭早有準備:
康姨母以為你是叫我強制扭送過去的,未必會為難你娘;再由我二堂哥和允兒姐姐向姨父說項,把婚事做定。事情亮到了你父親那兒,你姨娘也不會有事。
康兆兒的生母是她唯一的顧慮,如果連這個顧慮都沒有了,她神色瞬息變幻,一時惶惑,一時猶豫,一時不知所措。
——不,我不願意!我不願做妾!
我娘說了,哪怕粗茶淡飯,也別做妾了!誰也不是天生下賤,好好嫁人,做個正頭老婆!
這是康兆兒的釋放,一輩子的委屈都想爆發出來。既為能改變命運而精神亢奮,又為原本奢求的願望即將成為現實而精神恍惚。
跟林姨娘不同,也許康兆兒在康府不受重視,被苛待,但是基本的溫飽肯定是沒問題的。反而是嫡庶之間的差異讓她根深蒂固,受盡苦難。所以才有寧可不要大富大貴,只求成為正妻的願望。
後記:林姨娘當小妾十幾年,風光了十幾年,她把小妾這份職業做的成功光榮,有滋有味的,對老太太介紹的耕讀人家大娘子之位嗤之以鼻。康兆兒則寧可粗茶淡飯做正妻,也不願在富貴權臣人家當小妾。
完全相反的選擇,都跟自己兒時的生活相關,但彼此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