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帕克
死後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是天堂?還是地獄?或者是永恆的虛無?在亞馬遜今年五月播出的新劇《上載新生》中,給出了一個不太常見的答案——死去的世界,和我們所處的沒什麼不同,只不過是又一個被消費主義支配的「烏託邦」。
《上載新生》由曾製作過《辦公室:美國版》和《公園與遊憩》的王牌製作人克雷格·丹尼爾斯操刀,將科幻和喜劇相結合,是亞馬遜今年頗受好評的一部半小時劇集。
故事設定在並不遙遠的2033年未來,帥氣的程式設計師內森由於自動駕駛交通事故英年早逝。其意識被上載到雲端,入住了地平線公司的虛擬實境系統「湖景酒店」。在這座虛擬的天堂中,死去內森繼續以數據的形式存在,除了不能離開酒店以外,他過著幾乎和外界一樣的生活。而他在酒店中的各種開銷,則由他的富二代女友英格麗承擔。
與此同時,湖景酒店的工作人員諾拉,被指派為內森的「天使」,幫他解決各種死後的問題。諾拉是一個普通的工薪族,沒有男友,工作枯燥,還經常被上司刁難。但在和內森的相處中,卻漸漸被其所吸引,二人擦出愛的火花。
內森漸漸發現,自己的一部分記憶在死後消失了。這一切似乎和他身前開發的app「超越」有關。在諾拉的幫助下,他開始調查自己的女友和搭檔。也許,他的死並不是意外,而是一場謀殺?
在《黑鏡》火爆全球之後,有一大批以黑科技為賣點,大開未來世界腦洞的劇集接踵而至,這批作品包括《環形物語》、《電子夢》、《副本》,甚至是《西部世界》。本劇亦屬於其中之一。
事實上,本劇最大的「梗」,人死後意識上載雲端,早在2016年的《黑鏡》第二季第四集《聖朱尼佩洛》中,便已被查理·布魯克用過。在那一集裡,死後的人類可以將意識上傳到虛擬城市聖朱尼佩洛,而活著的人則可以在每個周末造訪這裡。這一集用死後上載的設定,講述一段黃昏同性戀情,以及不同死亡觀念的碰撞。一個場景,多個矛盾,以及大量延伸思考,讓本集成為《黑鏡》的巔峰之一,在當年便獲得了艾美獎最佳電視電影,最佳電視電影編劇兩個大獎。
相較於《黑鏡》總是將科技和人置於極端情況下,製造道德對立與焦慮所不同。克雷格·丹尼爾斯的《上載新生》,則有著自己的個性。早在2013年《辦公室》結束時,丹尼爾斯便已著手準備這個劇本,以來接棒自己的成名劇。但由於彼時科幻劇並沒有那麼熱門,智慧型手機也尚未普及,很多概念也並不成熟,而一拖再拖。如今,我們已生活在黑科技遍地的新時代,曾經的科幻變得日常,也給了本劇以土壤。
《上載新生》不是《黑鏡》那樣的思辨,也不是《瑞克和莫蒂》那樣的大量致敬和密集笑點轟炸,而是丹尼爾斯式的生活流喜劇,放在了一個略科幻的背景中。
丹尼爾斯知道,他做不來高冷的科幻道德劇,他想做的是一部接地氣的科幻喜劇。30分鐘一集,是丹尼爾斯所熟悉的喜劇長度。女主角諾拉每天朝九晚五上班,被上司穿小鞋,被公司變態男同事騷擾。而處於往生世界的內森,面對的也是三角戀的煩惱,自己葬禮的不成功,以及沒錢買流量的現實問題。大部分情節都是日常小事引發的笑料,甚至可以和《辦公室》一一對應。
很多外國人都有酒店情結,與中國式度假(旅遊)總是趕場一般短時間內遊覽大量景點不同,外國度假者更願意享受酒店的閒散,讓他們逃離現實的疲憊。酒店在本劇中,也成為「天堂」的最直接呈現。
正如同《辦公室》的主舞臺是一家小小分公司的辦公室一樣,《上載新生》也限定了一個舞臺,即地平線公司的「湖景」酒店。這個舞臺分為現實和虛幻兩個部分,現實即諾拉所在的真實辦公室,是個可以直接空降史蒂夫·卡瑞爾的標準情景喜劇場景。虛幻部分則是內森所處的死後模擬程序的「酒店」,亦是本劇真正有趣的部分。
酒店在很多影視中,都是一個複雜的複合體。密集排列的房間,古往今來不同的住戶,帶來的神秘感;虛假的溫馨與熱情,則帶來巨大的恐怖谷效應。
庫布裡克最早發現了酒店和往生的關係,在《閃靈》中,用不合邏輯迷宮般的地形,把與世隔絕的酒店,塑造成地獄。在HBO前幾年的神劇《守望塵世》中,則以一座酒店的形象,塑造了死後的世界,上帝是大堂經理,引領著死者入住,天堂便是酒店永不間斷的舞會。
對於日常高於一切的丹尼爾斯喜劇來說,《上載新生》中的酒店天堂並不是什麼至高無上,充滿神秘感的東西,而是一個簡單直接的網際網路「產品」。這個產品,有bug,必須時常升級,運算能力不足,經常卡頓,低薪運營人員忙的焦頭爛額,但依然無法讓客戶滿意。
最重要的是,丹尼爾斯抓住了酒店作為終極消費場景的存在。酒店可以提供衣食住玩的一切服務,只要有錢,便可以扮演上帝。劇中的湖景酒店場景,配合網際網路的產品思維,成了統治死後人生的終極消費主義怪獸。
你所看到的風景都要消費流量,你買一瓶虛擬飲料需要消費,換一件衣服需要消費,走到哪裡都有私人訂製的廣告。活著時,我們被消費主義定義,死後依然要繼續消費,甚至因為你已經死了,你根本無法靠再死一次結束這種循環。正如老鷹樂隊成名曲《加州旅店》中一句歌詞概括的那樣,「你可以隨時結帳,但你永遠無法離開」。
雖然有著有趣的科幻設定,但也必須承認《上載新生》肥皂劇的本質。推動劇情發展的則是傑克蘇式的三角戀關係,以及俗套的謀殺懸疑。談半集戀愛,再用後半集製造點懸疑,便是本劇的標準節奏。甚至失憶、誤會、假借身份等肥皂劇常見手法,也可以在本劇中一一找到。對於習慣了《黑鏡》一集一故事的快節奏科幻愛好者來說,本劇心不在焉的慢速推進,即便到季終也不填坑的「懸崖吊掛」式懸疑劇情,都會引起不適。
不過,科幻粉並不是丹尼爾斯的目標人群,本劇真正的觀眾,其實是那些喜歡俊男靚女談戀愛和輕度懸疑的休閒肥皂劇愛好者。至少兩位主角,飾演內森的羅比·阿美爾和飾演諾拉的安迪·阿洛均顏值在線。一個被稱作「小阿湯」,另一個則是「黑版Angelababy」,讓本劇有了一些偶像劇的潛質。既然我們已經有了吸血鬼偶像劇,有了超級英雄偶像劇,也有了懸疑推理偶像劇,多一部科幻偶像劇,也未嘗不可。
目前,本劇已順利預定第二季,將於明年播出。而克雷格·丹尼爾斯除此項目外,還有一部和史蒂夫·卡瑞爾再次合作的網飛新劇《太空部隊》即將於本月底在網飛上線。同時霸屏亞馬遜和網飛兩大巨頭,後《辦公室》時代的丹尼爾斯,也算是傳統電視人轉型網際網路劇製作人的成功典範了。
(原載於 虹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