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商也稱陝商,被認為是中國按地域親緣關係最早出現的商幫,歷史上「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走西口」這些家喻戶曉的詞都是因秦商而來,可以說秦商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的一塊「活化石」。近日,正在東方衛視熱播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口碑和收視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豆瓣評分8.4,網絡播放量已超過10億,並持續一周穩居全國同時段收視榜首。劇中主人公原型、真實的周瑩又稱「安吳寡婦」,就是一代秦商中的傳奇女子。
飾演女主角周瑩的孫儷演技再次得到證明,給觀眾帶來諸多驚喜,很多人因為孫儷的精彩演繹,認識了周瑩這個傳奇女子。也有不少人好奇,電視劇中的演繹到底幾分真幾分假?歷史上真實的周瑩的身世又是怎樣的?
18歲孤身撐起一個家
一百多年前,她曾憑藉著自己的智慧勇氣和獨創精神,將一個即將倒閉的商業大廈建成商業帝國;因捐資助餉被慈禧封為「一品誥命夫人」;因廣濟百姓在關中地區傳為佳話,她的義舉和遠見卓識至今還被當地人廣為流傳……這個被光環籠罩的奇女子就是周瑩,她仿紫禁城格局在涇陽縣安吳鎮安吳堡村建造的吳氏莊園,不僅見證了秦商的輝煌歷史,也目睹了無數愛國青年的一腔熱血。
位於涇陽縣蔣路鄉安吳堡村的吳氏莊園
9月6日,在位於涇陽縣蔣路鄉安吳堡村的吳氏莊園三秦都市報記者看到,這座三進四合院雖歷經了百年風雨,但風採猶存。陝西秦商研究著名專家李剛教授說,周瑩出生於1869年,時為同治九年,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清朝政府,已經顯露出末世的破敗和荒涼。時局的動亂,也帶來了思想的變革,以前「重農抑商」的傳統受到挑戰,商人成為社會上活躍的群體。
關於周瑩的身世,歷史上有多種說法。流傳甚廣的一種說法是,周瑩是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人,周家在明代是以販賣布匹和瓷器發的家,明代之後,周家的生意漸漸衰落。由於父母早逝,周瑩由其兄嫂撫養長大。17歲時,嫁給重病纏身的吳聘「衝喜」。成親之時,吳聘已經病入膏肓,由別人攙扶著與周瑩拜了堂。在安吳堡村也流傳著另一種說法,稱成親之時,吳聘臥床不起,吳家便找了只公雞披紅掛彩與周瑩拜了堂。大戶人家的千金小姐為什麼會嫁給一個將死之人「衝喜」呢?這個問題令許多人感到疑惑。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為周瑩是周家的養女,僅是為了門當戶對,將其嫁給了吳聘;另一種說法是,當時周家家道已經衰落,經濟窘迫,兄嫂為了經濟利益,將周瑩嫁給了吳聘。據說,周瑩過門第三天,吳聘便撒手西去了。禍不單行的是,一年之後,周瑩的公公到河南去收帳的時候,掉到黃河裡被淹死了,而且,記載重要商業信息的帳本也被大水衝走。因東院吳家再無其他男丁,家族重擔全部落在周瑩一個小女子身上,她無子守節,得到家族的賞識,被稱為「安吳寡婦」。
對這一說法,周瑩的後人吳國華並不認同,她說,「周瑩原來的墓志銘寫著,吳聘和周瑩結婚3年後,吳聘才去世。吳聘和周瑩曾有過一個女兒,不到一歲就夭折了,這在《吳宓日記》中有記載。」吳國華說,吳聘在世時,周瑩便過繼了兩歲的侄兒吳懷先做兒子。
宅心仁厚 視商業信譽為生命
丈夫離世、家業下滑……這些困難都沒有讓周瑩退縮,她沉著冷靜地將東院的所有事務處理得井然有序。順利地接管了吳氏家族的商號、店鋪、土地、房產等商業資本。年紀輕輕的周瑩成了東院的掌門人。
「當時周瑩在陝西主要做棉布生意、棉花生意、茯茶生意。僅涇陽的裕興重商號就掌握著涇陽茶票的百分之六十,所以富甲全省。」李剛說,在周瑩誠信仁義的經營下,吳家鑄就起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經過她的苦心經營,吳家的生意達到頂峰。各大商埠、碼頭都有吳家的生意,南通北達,連成一氣。全國108家分店,涉及淮鹽、布匹、藥材、米糧、油坊等各行各業。長篇小說《安吳商婦》的作者王芳聞說,由於奉行「誠信仁義」,周瑩逐漸在商場站穩了腳跟。關於周瑩的誠信經營,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有一次,吳家高陵南糖商號食鹽專賣店誤將海鹽當晉大青鹽賣,讓一老者發覺,找到商號總理提出批評。周瑩知道後,立即命鹽店貼出告示,承認錯誤,以三倍價格賠償給老者,高陵縣人們聽聞後,紛紛為周瑩這一做法點讚。事後,周瑩還讓商店在門口掛了一塊「誠實無詐自律自戒」的木匾作為警示,這也是中國商業史上僅有的兩塊「誡欺匾」之一,顯得彌足珍貴。
「除了是一個商業大咖,周瑩還是一個宅心仁厚、心地善良的人,對鄉鄰更是樂善好施。」文化學者周虎子說,在當時,由於戰亂和天災,關中地區湧現出饑民大潮,周瑩在高陵、三原、涇陽、淳化、鬥雞臺、口鎮設有字號的地方一律開設粥廠,賑濟災民……興水利,辦教育,建文廟、助軍餉,這一件件義事,使周瑩成為關中地區遠近聞名的「活菩薩」。
送十二屏風為慈禧賀壽
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流亡到陝西,史稱「慈禧西狩西安」。當時周瑩是陝西商會的會長,住在涇陽安吳堡。她聞訊後,在涇陽買了5頭碩壯的奶牛,連夜驅趕到慈禧的行宮所在。第二天當驚魂未定、寢食難安的慈禧剛起身,周瑩就獻上了一桶熱騰騰的鮮牛奶,並捐資朝廷20萬兩白銀。據說亡命逃難中的慈禧見狀,感慨萬千,一邊喝著鮮牛奶,一邊淚流滿面地說:「看來,還是陝西人與朝廷一心呀!」
隨後,慈禧太后召見了周瑩。周瑩對這次覲見相當重視,帶了很多珍貴的禮物送給慈禧。據《涇陽史話續集》中,孫杰曼先生羅列安吳寡婦給慈禧的進獻物,就包括「哮珠手串一件、象牙涼蓆兩件、金佛像一尊、景泰藍香爐一個、楠木臥床一張、楠木小圓瓶八個、金猴一個、景泰藍食盒一對共八件」,如此豐厚的禮物,加之吳家後來又捐資了朝廷50萬兩白銀,對如喪家之犬的慈禧來說不能不大受感動,於是,慈禧就認周瑩為義女,並冊封「一品誥命夫人」。
慈禧在陝西流亡了一年多,在過六十大壽的時候,周瑩又送給她一幅由十二個屏面連接成的屏風做賀禮,金鑲玉雕,價值連城,慈禧很是喜歡。後來,慈禧離開西安回京,由於屏風太大了,不好攜帶,就沒有拿走。現在,這件屏風就被收藏在陝西省圖書館內,是他們的鎮館之寶。
「屏風及立柱皆採用紫檀木材質,正面的上頂部分鑲嵌著花鳥湘繡,圖案有牡丹、孔雀、喜鵲。屏風的背面有大紅絲綢底子,用金水寫就的無數個不同樣式的篆體壽字。在屏風的腰部,有花鳥浮雕圖案,內容反映的都是民間傳說中的人物和故事。每扇屏風的頂部是透雕。安放屏風的是兩個有獅頭雕刻的屏風立柱,柱身採用鏤刻手法,所刻圖案與屏風主題相配,有松樹、鶴、鹿,取『松鶴延年』之意。」據專家推測,該屏風的製造年代大約在清代中期,也就是乾隆、嘉慶年間。整座屏風雕飾繁複,耗時絕非一年半載。
民國年間,屏風仍一直存放於亮寶樓。亮寶樓當時隸屬中山圖書館(即今日的省圖書館)。解放後,隨著文物和圖書的分家,亮寶樓中的文物歸到了陝西的各個博物館,而屏風卻被放進了圖書館的倉庫。一直到1972年,為了迎接美國外賓,這套屏風才在圖書館展覽了十多天,旋即又被放入倉庫。到了1989年,值省圖書館80周年館慶,屏風又有了一次「重見天日」的機會,但只展覽一個月,隨後再次被放進庫房裡。
「一夜走紅」的吳氏莊園和周家大院
在生意鼎盛時期,周瑩開始打造她的吳氏莊園。為彰顯大氣,她專門派人去京城,查看紫禁城的格局,然後仿建了三進四合院,偏正共四院,稱之為吳氏莊園。莊園極盡奢華,僕役人數多達2000餘人。在安吳堡東南二公裡之遙的寇家村還修了一座花園,園中亭臺樓榭,曲折遊廊,假山魚池,還修有溫室暖房……
因沒有生育兒女,周瑩生前過繼了吳家中院的侄子吳懷先為養子。吳懷先接手吳氏莊園後,將其捐贈給了共產黨。1937年洛川會議後,西北青年訓練班從延安遷到涇陽,安吳青年訓練班於1937年10月開始創辦,1938年春遷於當時的吳氏莊園,並將規模擴大。全國各地去往延安的熱血青年都需要先到此地參加政治、軍事培訓。安吳青訓班的學員,有從敵人鐵蹄之下和淪陷區逃出來的青年,有從異鄉歸來的愛國華僑;有工人、農民、店員、小商小販;也有藝術家、工程師、留學生、軍官、士兵等。青訓班的學員最多時達到1500餘人,先後培訓了12000餘名學員,分別輸送到延安、抗日前線、敵後根據地、國民黨友軍等地參加開展抗日救亡鬥爭。
除了吳氏莊園,隨著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的走紅,也帶火了周瑩花費巨大精力修建的周家大院。位於三原縣魯橋鎮孟店村的周家大院耗時數十年修建,建成時共有17個院落,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因戰亂燒毀了16院,現僅存1院,即現在的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館。該院為五進大院,佔地面積3206平方米,建築面積979.8平方米,在建築特點上採用的是南北結合的建築風格,坐南朝北,進深71米,每進三五相間均有大門相隔,若敞開所有的中門,可一眼看到後樓,給人以清靜幽雅之感,是陝西省獨一無二的古民宅。現在的周家大院成為了影視拍攝的取景之地,張藝謀的電影《活著》,電視劇《桃花滿天飛》《雪娘》等等,都曾在此地拍攝。
(三秦都市報記者 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