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動作片愛好者,我在銀幕上見過各種刺激的視覺奇觀:
《智取威虎山》裡的猛虎撲人,《碟中諜5》裡的徒手扒飛機,《真實的謊言》裡的飛彈掛人轟直升機……
更別說超級英雄片裡的神仙打架,個個都是能把喜馬拉雅剷平的主兒;
所以,作為一個見多識廣的當代人類,我一度以為,再沒有什麼畫面能夠讓我發自內心的震撼了。
萬萬沒想到,一批半個世紀前的插畫徵服了我,讓我瞠目結舌,高呼刺激駭人爽!
先來看幾張,體會一下氣氛:
獅子噬人
牧羊人大戰餓狼
命懸一線的孩子
機艙門不慎打開,被氣流吸走的空姐
失控的直升機
女子怒摔色狼
它們都出自義大利漫畫家沃爾特·莫利諾(1915~1997)的手筆。
每張畫都描繪出一個極端驚險的場景,按照情節發展,下一秒就要葬身獅口、血濺五步、肝腦塗地,而畫家恰恰攫取了最可怕的後果發生前的那一瞬間,將其定格為令人窒息的畫面。
無論構圖、視角、氣氛,都是一流的效果。
義大利漫畫家沃爾特·莫利諾
而這些極端畫面,並非出於畫家的幻想,而是來自真實的新聞事件報導。
都靈郊區,某孤身女子遭遇流氓,掙扎中掏出匕首,殺死一名試圖侵犯她的男子
米蘭街頭,流氓團夥騷擾一對情侶,被一群路過的田徑運動員打得落花流水
1941年,莫利諾成為義大利《周日郵報》的首席插畫師,負責繪製該報每周的頭版插畫。《周日郵報》是一份喜歡搜羅各地奇聞異事的彩色畫報,報上內容極盡八卦獵奇之能事,追求的報導風格是有噱頭、夠刺激、夠聳動。
正是這種重口味的小報環境,給了莫利諾大展拳腳的創作空間。
其創作程序是先由記者發來噱頭十足的報導,不管是馬戲團雄獅出走傷人、牧羊漢雪地手撕餓狼,還是尼斯湖怪現身、飛碟趁夜抓人,還是軍機撞火車、火車撞汽車,還是寵物狗開槍打傷主人、劫匪攜毒蛇打劫成衣店……樁樁件件都是教讀者彈眼落睛的勁爆故事。
但這些報導再怎麼吊人胃口,往往缺乏來自第一現場的照片佐證——因為等到記者報導的時間,激烈的衝突場面多半已經結束了。這就需要莫利諾發揮想像力,用漫畫呈現出事件發生時最緊張的一刻。
據報導,1961年,一名義大利少年在尼斯湖旅行途中發現了水怪,還投餵了它一隻蘋果
飛碟抓人事件
軍機撞火車
火車撞汽車
寵物狗開槍打傷主人
劫匪攜毒蛇打劫成衣店
報社對莫利諾的要求是,怎麼刺激怎麼畫,最好是讓讀者在報攤上看見封面插圖就移不開視線,必須買下來看不可。
莫利諾也確實做到了,一是他有過硬的素描功底,畫出的人物線條、五官神情,活靈活現,看著就特別有沉浸感;二是他有牛叉的想像力,莫利諾總能抓住事件中最刺激的核心情節,據此想像出一個衝突最強、氣氛最炸的畫面,讓讀者觀畫如過電,高潮迭出,欲罷不能。
現在來看,莫利諾的畫,就是他那個年代的「成龍史泰龍施瓦辛格作品」吧。只不過到了今天,這批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的漫畫,仍充滿炸裂的力量:
某政要人物暗殺現場
與愛人分手後,女子想跳樓自殺,被客房服務員死死拽住
不勝負荷的老鷹不得不放下剛抓到的活羊,正好砸到野餐的人們中間
1957年,哥倫比亞人民示威遊行,反抗皮尼利亞的獨裁政府,遭到鎮壓
威尼斯狂歡節上,煙花爆炸,釀成悲劇
義大利利維尼奧市,雪崩壓垮了米蘭電力公司的工人營房,死七人,只逃出一人
1958年,從銀行押鈔車上搶走一億裡拉的米蘭劫匪被捕,這幫大盜裝備精良,衝鋒鎗手槍應有盡有
印度神象發狂
雜技表演悲劇
衝浪女郎喪生鯊口
男子求愛不成,反而嘗到玫瑰刺的滋味
1966年,威尼斯暴雨圍城,女郎在洪流中失去她最好的朋友
都靈郊區發生的慘烈車禍,死傷五個學童
1971年,德黑蘭一家學校發生火災
母親從巨鱷口中生生救下孩子,付出了一條腿的代價
都靈女子晾衫時不慎墜樓,被一路過男子接住,女子保住性命,男子付出骨折的代價
阿根廷軍艦在南極洲遇到飛碟
「上火」的新娘
差一點釀成大禍
莫利諾在《周日郵報》一畫就是三十年,見證了這份周報的鼎盛時代,1959年,《周日郵報》一度達到單期發行130萬份,創下義大利報紙銷售紀錄。莫利諾創作的各種勁爆頭版封面功不可沒。
進入八十年代,電影發展突飛猛進,《星球大戰》《奪寶奇兵》《終結者》這樣的動作大片風靡全球,相形之下,莫利諾式的單幅漫畫,漸漸不再能吸引讀者的視線。
1989年,《周日郵報》停刊。此後,莫利諾作品成為絕響。
最後,再來欣賞一幅莫利諾作品:
這是一樁匪夷所思的奇聞:印度森林裡,一男子在鐵路線附近等火車,突然,一條巨蟒襲擊了毫無防備的他,把他纏成麻花,就在男子苦苦掙扎的時候,一頭老虎加入了戰團——但這不是一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巨蟒的死亡纏繞,甚至把老虎都裹進去了。
而在一人二獸纏作一團的時候,火車來了。無情的龐大機器碾過,留下四分五裂的肢體,和血淋淋的鐵道線……
多麼像莫利諾和《周日郵報》被電影技術打敗的故事。
原文來源於藝術頭條APP,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