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知面不知心」這句老話想必很多朋友都聽過,但它的上一句卻少有人知,叫「畫虎畫皮骨難畫」,意思是畫老虎的時候,畫它的外表是很容易的,但你無法透過皮肉畫出骨頭,所以很難體現出老虎的氣勢,看人也一樣,知道長相卻難以看透內心。
所以許多畫家都以畫好老虎為目標,比如著名畫家張大千的二哥張善孖,他實在太喜歡畫虎了,為了畫好老虎,竟然搞到兩隻老虎養在家裡,天天研究它們,故號「虎痴」。他筆下的老虎威武霸氣,栩栩如生,體現出了萬獸之王應該有的氣勢。
然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千古名畫,卻是一隻瑟瑟發抖的老虎,它眉毛扭著、眼神驚恐、背高高聳著,簡直「慫」得不行,那麼這樣一幅「慫老虎圖」憑什麼能流傳千古呢?咱接著看。
這幅圖叫做《峰虎》,作者是清代畫家華巖,自幼酷愛畫畫,尤其擅長畫動物,且同時善書、能詩,時稱「三絕」,是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乃清代傑出繪畫大家。
然而他的一生實在是太窮苦了,甚至為了買紙畫畫沒錢吃飯,後來只能賣畫為生,這幅《峰虎》是他70歲那年創作的,從圖中我們可以看見,這幅畫特別簡單,並未採用濃墨重彩,景色也很簡單,那麼他到底想表達什麼呢?為什麼要把威武霸氣的萬獸之王畫成這樣呢?
流傳甚廣的猜測是:華巖想把老虎畫成駱駝的樣子,獨具匠心。其實乍看一眼,畫中的老虎高聳的背確實有那麼幾分像駱駝的駝峰,再加上畫名為《峰虎》,不由得讓人聯想到駱駝,大家再對比一下華巖的《天山積雪圖》。
天山腳下,一位身披大紅鬥篷、藏掖寶劍的旅客正牽著一匹雙峰老駱駝獨行,色彩對比強烈,不知道天上飛過了什麼,讓這一人、一駱駝抬頭仰望,畫的正上方是高聳的天山,與駱駝的駝峰交相呼應,別有一番意境。許多人紛紛贊同這種觀點。
直到後來專家修復這幅畫時,才有了新發現,原來這隻老虎周圍有一些小黑點,放大20倍以後竟然發現是許多蜜蜂!原來這隻老虎那麼「慫」是因為惹不起小蜜蜂,想來它平時是威風凜凜的霸主,如今卻走路都不敢大聲,只求快點離開這個危險的地方,不由得讓人感慨「一物降一物」啊!
這時候我們再來分析《峰虎》這個標題,「峰」字一語雙關,既是說畫中老虎背似駝峰,又是在說蜜「蜂」,華巖就是這隻慫慫的老虎,而官場上的人們,便是那些小小的蜜蜂,他即使再有才華,不也落得畫紙都買不起的下場嗎?老虎再威風凜凜,到了蜜蜂面前不也「慫成一團」嗎?
名畫之所以為名畫,絕對不止是畫技高超,更需要蘊含深刻的寓意,讓人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著迷,華巖的很多作品便是如此。聰明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覺得什麼才能稱為「好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