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唐代詩人張籍在《猛虎行》中寫道:「南山北山樹冥冥, 猛虎白日繞村行。」整篇詩句將一隻兇猛的老虎描寫得栩栩如生。老虎又被叫做「山君」,一國之主被叫做國君,那麼「山君」意思就是一山之主。不論是詩篇中的老虎,還是畫作中的老虎,都給人一種威風凜凜,兇猛霸氣的感覺。但是有一幅名畫卻把猛虎畫作病貓,這是怎麼回事呢?
這幅畫的作者是清代著名畫家,叫做華嵒,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嵒這個字,正如後世對他的名氣一樣,不甚了解。嵒也作巖,現在人們也稱作華巖。他畫的那幅畫的名字叫做《蜂虎圖》,也就是這張畫,讓華巖名噪一時。
01
華巖是清朝著名的繪畫大師,是揚州畫派中的代表人物。揚州畫派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揚州八怪」,因為這八位畫家經常活躍在揚州一代,所以世人稱之為「揚州八怪」。像我們熟知的善於畫竹子的鄭板橋,失明之後還繼續作畫的汪士慎,都是揚州八怪之一。同樣的,華巖作為其中一員,行事作畫風格自然也就怪異,不足為奇。

華巖從小的時候就喜歡畫畫,但是後面由於家境貧苦,已經上不起私塾了,所以就失學了。年少因為以賣畫為生,受到很多鄉紳子弟的歧視,冷落。甚至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華氏家族重新修建祠堂時,大家都看不起華巖。氣憤的華巖,偷偷溜進祠堂,在牆壁上洋洋灑灑地作了四幅畫後,遠走他鄉,來到了杭州。

在杭州,華巖結識了很多畫家好友,常常在一起品酒作畫。他的中晚年雖然在物質上過得很清苦,常常以賣畫才能維持生活,但是在這期間,他與其餘揚州七怪之間不停的切磋、取經、酬答,使得他的繪畫水平得到了質的提升,尤其在繪畫動物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過人的天賦。這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畫莫過於《蜂虎圖》,被後世譽為傳世名畫。
02
據說當這幅畫被發現時,曾經送給博物館的專家鑑定,專家還鬧出了笑話。專家們從沒見過有人將猛虎畫成這樣一副病怏怏的樣子,就像一隻快要死掉的「病貓」。一般來說,繪畫中,不管是上山虎,抑或是下山虎,不管是奔跑的老虎,還是坐著休憩的老虎,都應該表現出一股叢林之王的霸氣,這是畫老虎應該表達出的意境。

但是粗看這張《蜂虎圖》,一張紙上只有一隻骨瘦如柴的老虎,若不是題字上有虎字,還看不出這是一隻老虎。這隻老虎躬著背,腦袋耷拉下來,渾身的毛色也是粗糙發澀,兩隻眼睛還做出翻白眼的動作,柔弱的四肢蜷縮在一起。總之要多難看有多難看,簡直就不是一隻老虎應該有的姿態。甚至有人質疑華巖前輩究竟畫的是什麼鬼東西。

看到這幅畫的工作人員面露難色,雖然嘴上不敢說出來,但是心裏面一直在犯嘀咕。由於年代久遠,畫作上有些細節已經模糊不清了,所以工作人員得抓緊將其修復。就在修復的過程中,這幅完整的畫才慢慢呈現在工作人員面前,所有人都不禁佩服華巖前輩的高超繪畫技藝,為自己無知感到羞愧。

工作人員修復好後可以清晰看到老虎身上深淺不一的斑點,放大十倍後才看見,這是一群馬蜂,而後面樹枝上的馬蜂也證實了這一點,怪不得老虎的眼睛恐懼的向上望去,原來是這樣子。兇猛的老虎被馬蜂蟄的劇痛難忍,才會將身體蜷縮成這樣。真是虎落平原被「蜂」欺啊,想不到堂堂的森林之王也會有這樣的下場,由此大家對華巖前輩佩服得五體投地,這幅畫也成為了經典的傳世之作。因此對於把猛虎畫成「病貓」,還能成傳世名畫的疑問,專家表示:放大5倍看看,仔細瞅虎斑。
結語
華巖前輩畫了這樣一幅圖,並不是腦洞大開,或者為了博人一笑。而是通過這幅畫表達了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鬱悶之情。自己本是一頭可以威風凜凜的猛虎,卻在泥潭中被小小的馬蜂欺負,這隻落魄的老虎何嘗不是現在失意的自己。華巖的一生,幾乎沒有平坦順利的時候,一生都在坎坷中度過,他將自己的這種悲憤心情,用這樣一幅畫向世人表達了出來。
參考結語:
《猛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