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文化牆」。
大眾網青島11月14日訊(記者 許傳琳 通訊員 張楊)「這種形式生動形象,以寓教於樂、圖文並茂的方式讓我們全面了解黨建知識,效果棒極了!」當看到昔日「空白牆」變成了現在的「黨建文化牆」,昔日林蔭道變成了如今的「文化長廊」,家住魯信長春社區的老黨員張大爺顯得喜不自禁,他興奮地帶著記者從社區辦公樓走到文化長廊,訴說著社區不小的變化。歷經數月的時間,魯信長春社區黨建示範點建設已接近尾聲,「惠風長春」黨建品牌也逐漸深入人心。今年,金家嶺街道黨工委著力建設社區黨建示範點,將更有利於發揮黨建引領的作用,凝聚黨員力量,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亮點多多,架起黨群服務的「連心橋」
10月31日,在魯信長春黨建服務中心門口,一個巨大的竹簡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個建築是模仿古代竹簡的樣子,慢慢攤開,給人以古色古香的書香氣息。」魯信長春社區黨委書記常允金向記者介紹道。記者看到上面竹簡上清晰的刻著「惠風長春」等字樣,與門頭上的紅色大字遙相呼應,將黨建品牌的主題襯託得更加鮮明突出。
走進大門,牆上的「和諧家園,親情服務」八個大字顯得祥和又溫暖,也詮釋了魯信長春社區「和諧」的服務理念。踏入黨建活動室讓人眼前一亮,兩側的白牆掛上了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語,教室也配上了多媒體,成為了多功能教室。更為人性化的是,門口鑲嵌著的「居民學校」、「聲樂教學點」等五個牌子可以根據用途進行更換,實現了真正的一室多用。「惠風長春」黨建品牌文化走廊對社區支部建設和榮譽歷程、「民情議事」、「黨員權利和義務」以及黨委工作「五必訪」、「六必到」、「七必報」等內容進行立體化、深入化、大眾化宣傳,引導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了解黨委工作,提高黨性培養。不僅如此,紅色主基調的「U」形走廊似兩座紅色橋梁,還吸引諸多辦事群眾駐足參觀,在黨員與群眾之間架起了「連心橋」。
文化入心,緊扣「五和」工作機制
「打造社區黨建示範點,不是僅僅把創建內容搬上牆、搞美形式做足文章,而是要藉助難得的打造時機,實實在在地完善基層黨的工作機制、創新推進黨建引領下得社區為民服務等各項工作。」常書記向記者介紹道,社區一直秉承「五和」工作機制,追求「社團調和、司法促和、街道維和、律師導和、社區求和」。這一點也通過文化「牆」體現了出來,借「牆」接穩地氣,裝點了社區文化環境,進一步提升基層黨建的文化內涵。
走廊上還收錄了社區的黨員先鋒、優秀團隊、好人好事等方面的先進人物和典型事跡。「讓每一位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民服務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人人關心黨建、人人學習黨建、人人宣傳黨建的良好勢頭正在逐步形成。」魯信長春社區黨委書記常允金這樣介紹。走廊盡頭的「漂流書屋」也是整個品牌示範點的一大亮點。類似樹枝一樣的格式設計樣式,圖書擺放錯落有致。據社區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存放了書籍近3000餘冊,供社區居民免費借閱。
黨員示範,好家風傳承文明能量
「業精於勤,荒於嬉」「居家惟崇儉可以長久」……在「惠風長春」黨建戶外文化長廊內,以家風家訓為主題的景觀吸引了眾多小區居民駐足觀賞。為使社區居民在潛移默化地受到黨建知識的薰陶,在小區內的路徑兩旁也融入了不少黨風建設和家風家訓的宣傳欄。從歷史上的「顏氏家訓」到當代的「新二十四孝」;從歷史上的家規家訓到當代百姓身邊的家規家訓,闡述在歷史進程中出現的良好家風典型。同時,社區還製作了許多社區黨員最美家庭事跡宣傳欄,展示優秀家庭的好家風,彰顯群眾中先進典型人物的榜樣力量。
據了解,此次「惠風長春」黨建示範點的建立,凝聚了眾多人的心血。街道黨工委班子多次與策劃公司溝通座談,將想法告知設計公司,還組織相應的管區、社區工作人員一起討論設計方案,大家進行頭腦風暴,集思廣益,匯聚眾人智慧。「無論是社區內部環境的變化還是戶外文化長廊的建立都得到了許多『點讚』,不僅使黨員幹部進一步提升了黨性,提高了廉潔自律和為民服務意識,為發揮先鋒模範和戰鬥堡壘作用提供了思想指引。」常書記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