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燈籠高高掛》:影片中的色彩美學,講述了舊社會女人的命運

2020-12-23 星星侃娛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直到現在這一部影片依然可以稱得上經典。具有濃厚的個人風格,他使用了張藝謀最擅長的色彩美學和象徵手法。

故事構架

電影的背景是民國時期,女學生頌蓮到了陳府,做了陳老爺的四姨太。按照陳府的規矩,晚上老爺去哪個姨太太屋裡,那么姨太太屋前就會掛上紅色的燈籠。頌蓮慢慢習慣了府上的生活。

為了爭寵她假裝懷孕,結果被想要當姨太太的丫環雁兒告發遭到了封燈懲罰。而這時候頌蓮也發現雁兒偷偷藏起了燈籠,倔強的雁兒不願意認錯,凍死在雪地裡。頌蓮一直借酒消愁,在一次喝醉之後,她將三太太偷情的事情說給了二太太,導致三太太被吊死,至此頌蓮的精神有一些不正常。

這部電影中的燈籠,代表的意義自然不與非凡,老爺過夜就要掛燈籠,太太懷孕了也要掛燈籠。燈籠在這一部電影當中不是一個普通的物件,是這些女人受到寵愛的象徵,有了燈籠才可以在第2天的飯桌上點菜,才會在大院裡面拿到一點權力。時間長了府上的女人對燈籠都有了渴望,而燈籠也代表了這些女人的欲望。

電影的取景是喬家大院,這一個冷冰冰的四合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院裡的一切都是方方正正,這也是導演最喜歡的意象化手法。大院的方正就像是一個「口」字,頌蓮在走到這個「口」中時就成了「囚」

這樣封閉的城府就是封建家族的縮影,所以在這樣的院落裡面也代表著府中的規矩,這個場景完美的切合故事的發展。

細節分析

這部電影對於男主陳老爺並沒有什麼描述,甚至都沒有正面的戲。這也是導演的匠心獨具,在電影當中他老爺並不是鮮明的人,而是一個符號,他代表了掌權者。他原本在故事當中是重要的參考者,卻冷漠地用旁觀者的身份看著這些女人的生活。

電影字幕表示的夏秋冬季節不僅僅是時間的流逝,更是女主頌蓮的變化。在嫁陳府的時候是夏天,那個時候,她有著生命力,無法融入城府,最重要的是他厭惡城府裡的規矩,更像是一個反叛者。

隨著時間的流逝,他被大院女人同化,到秋天的時候他已經習慣了府上的生活。冬天來臨的時候,她和府裡其他的女人已經沒有了區別,她也期待自己門前的燈籠會被點亮,見到別的太太被錘腳時她也有了煩惱。

後來老爺又娶來了五姨太,春天卻從來沒有降臨到這個壓抑的院子,春天代表了希望,導演用這種方式告訴觀眾,大院裡的女人沒有任何希望,他們未來都已經註定好了,那就是寒冷的冬天。

顏色構造

張藝謀的電影總是躲不過色彩美學,這一個片子也是他運用色彩美學最完美的一部電影,昏黃的色調以及鮮豔的紅色讓人感覺很壓抑,在電影當中運用色彩最多的就是紅色,這是導演最擅長的一個顏色。

紅色原本是喜慶吉祥的顏色,張藝謀卻將它變成了欲望和恐懼的顏色,就像是紅色的燈籠被灰色的圍牆包圍,大院裡的生命也被封建制度悄悄吞噬。

電影當中紅色棕色和黑色一起出現,就連喜字也是這兩種顏色,紅色和黑色的戰場也是個人和命運的撕扯。紅色的燈籠,黑色的布條都決定了這些女人的命運。

黑灰色為底突出了紅色,表現的是封建制度上女人如燭火般的可悲命運,用這樣簡單的顏色進行了人性解讀,這也是張藝謀最擅長的美學理念。

除了黑色和紅色在裡面還有大量的白色,白色也是頌蓮剛開始習慣的顏色,最開始白色意味著頌蓮的孤傲,後來這個顏色卻成為一種落寞。三太太被吊死的時候也有很多白色,這裡的白色是在訴說三太太的冤屈和她無奈的命運。

影片當中很多色彩都顯示了主人公的命運,這對於電影工作來說是一種特別值得借鑑和參考的手法,在色彩運用上面,張藝謀絕對是翹楚。

不管是敘事方式還是對色彩的應用,該影片都是張藝謀影片史中裡程碑的存在。作品的色彩渲染和音樂結合起來,將舊社會女人的狀態完美體現出來。張藝謀對原本的劇本進行了很多改動,反而提升了整個電影的高度。看上去只是幾個女人發生的故事,但卻是那個時代女人生活的真實寫照。

相關焦點

  • 影片分析 | 《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意境分析
    張藝謀是一個敢於突破傳統色彩、尋求色彩的視覺衝擊力的創作型導演, 在他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就凸顯出強烈的畫面色彩感, 營造了唯美、濃烈的色彩藝術。影片是根據蘇童的作品《妻妾成群》改編而來, 張藝謀通過巧妙的視覺藝術充分地展現出大膽的色彩藝術, 色彩在影片中不僅僅發揮了渲染的作用, 還是劇中的主要元素, 影片人物的命運跟隨著色彩綠與白、紅與黑、黃與紫的轉換而經歷了一次次的心靈洗滌, 從而掌握了全新的生命力量,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 影片作品分析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分析
    張藝謀是一個敢於突破傳統色彩、尋求色彩的視覺衝擊力的創作型導演, 在他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就凸顯出強烈的畫面色彩感, 營造了唯美、濃烈的色彩藝術。一、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於1991年由張藝謀創作的影片, 影片故事緊緊地圍繞我國封建禮教而展開了敘述
  • 《大紅燈籠高高掛》:紅燈高掛,宿命低沉,電影中沒有女人是贏家
    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導演張藝謀和演員鞏俐的代表作品。在電影中,鞏俐飾演的女學生頌蓮,被繼母嫁到陳家大院做姨太太。在一年後,頌蓮被人逼瘋。屋外,幽藍詭異的夜色中,大紅燈籠在平衡構圖中格外醒目,與屋內的暖色調形成鮮明對比。這暗示著人物的命運,如同院落中掙扎不出圍牆的紅燈籠。
  • 張藝謀在30年前拍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其藝術美學至今仍屬典範
    《紅高粱》《菊豆》大玩色彩美學,《大紅燈籠高高掛》注入獨特的構圖美學,《秋菊打官司》追求現實主義紀實美學,《活著》則拋棄形式,追求人文的深度,這些作品也讓張藝謀走在時代前沿,將中國電影帶入了新的世界格局。
  • 張藝謀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雁兒」的結局到底有沒有錯?
    每當提起「深宅大院」,就會想到封建舊時代的社會文化,在那個深宅大院中,埋藏著中華五年多年的思想。例如《血色殘陽》、《關中匪事》還有今天我們一起聊聊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基本上這種影視劇片都反應了一個思想,那就是舊時代男女平等如何解放?
  • 《大紅燈籠高高掛》——自由的可貴
    就像影片中那些宅院裡的女人一樣,被深深地束縛在大宅院裡,一輩子沒有自由和人權。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還在讀大學的頌蓮,因為父親突然的去世,而回到了家裡,由於生活的無奈,頌蓮在繼母的再三勸說下,終於同意了嫁人,並且還要嫁給有錢人。
  • 《大紅燈籠高高掛》:一個女大學生怎樣在幾位姨太太之間生存
    高高紅燈 黑暗本質封建社會中的黑暗與舊社會與舊社會教條殺人的本質,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將此本質展現的可謂淋漓盡致,幕幕點題,刻畫了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封建女性頌蓮被迫嫁入陳家後,天性,人格一步步被磨滅,最後變得麻木不仁,心理扭曲與變形終至瘋癲的故事。
  • 《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賞析
    張藝謀的片子之所以能夠在國內影壇上獨樹一幟,靠的就是他那老練的攝影技巧以及在影片畫面上的獨巨匠心。此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也不失其風格,尤其是在畫面色彩上的大打出手,不得不叫我們這些欣賞者拍案叫絕啊!         眾所周知,色彩是影片畫面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要想迎合觀眾視覺上的需求,色彩的作用當然是功不可沒了。
  • 關於《大紅燈籠高高掛》的影評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導演1991年的作品,這部作品在國內外獲得很多獎項,影片確實有很多獨到之處。比如,在刻畫人物上, 畫面上都是顯而易見的,影片是根據蘇童的中篇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在繼承和發揚原著的主旨和風格上,又貫穿了張藝謀那獨特的視覺效果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
  • 影視賞析:淺析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中鏡頭的應用
    鏡頭作為組成電影的最基本單位,其本身餓運用程度將直接影響到整部影片的成敗。《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影片的鏡頭運用顯得猶為成功。下面,我就以下幾種鏡頭的運用,談一下:首先,影片中運用最多的就是遠景鏡頭。尤其是對陳府的房屋建築的描繪,大都採用遠景鏡頭。
  • 重新審視一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究竟還隱藏著多少「禁秘」?
    《大紅燈籠高高掛》這部電影取得巨大的成功,除了本身表達的主題意義深遠,其濃鬱的中國傳統審美特徵以及審美內涵同樣高深,尤其是在色彩和民俗方面,張藝謀更是展現的淋漓盡致,能夠清晰地看到中國幾千年來在封建制度下女人們的各種悲慘生活。
  • 《大紅燈籠高高掛》女性主義的悲歌,一場深宅大院的故事
    主要因為,她們敢於做真實的自己,敢於表達對人生,時代,命運的反抗。有著細膩而真摯的感情,其中不乏對獨立意識的覺醒,才我的印象中,最深的是張藝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它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講述的是深宅大院裡一群女人的故事。縱觀,張藝謀90年代的電影,從《活著》《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再到《紅高粱》。聚焦的是舊中國時的社會容貌。一種對於個性的扭曲,對於尊嚴的踐踏,對於時代的畸形。
  • 《大紅燈籠高高掛》:隱秘在紅彤彤之中的掙扎,張藝謀的經典之作
    以舊中國特有的封建家庭模式為框架,講述了一個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的故事。但影片沒有以男主人公如何周旋在四個女人中的視角出發,而是以四個女人是如何把她們一齊拴在男主人的視角為展開,描繪一場避無可避,無比悲哀的絞殺。
  • 佳片有約《大紅燈籠高高掛》囚禁在大院中的女人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張藝謀導演的經典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各位寶寶們捧個場唄!同時歡迎各位寶寶來投個稿子,郵箱:gdcclibrary@126.com張藝謀所導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獲得了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同時還獲得了義大利大衛獎的最佳外語片。該片被英國《帝國》雜誌評為影史百部最佳外語片第28位,是排名最高的內地電影。
  • 【谷蘭】觀《大紅燈籠高高掛》:封建思想下,女人的悲歌
    20191128 | 谷蘭微刊第341期文 | 李仁        編輯 | 李仁今晚再看了一遍《大紅燈籠高高掛《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早期的一部電影。自認為這是他比較好的作品,這部電影是根據當代作家蘇童小說《妻妾成群》改編的,影片通過多種藝術手法控訴「一夫多妻制」對女性的摧殘,影片對封建制度與倫理道德進行反思,主題就是反封建。
  • 從爭寵鬥豔到間接殺人——淺論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
    張藝謀執導的影片《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講述了因父親去世家境貧困,而被迫輟學遠嫁給老爺子陳佐千做四太太的頌蓮在陳家大院裡發生的故事。影片在空間上場景只有陳家大院和高牆,在時間上有三個季節:夏、秋、冬、第二年夏。
  • 《大紅燈籠高高掛》和日本經典異曲同工
    作者:Roger Ebert譯者:Issac校對:易二三來源:rogerebert.com中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1991)和日本電影《砂之女》(1960)都是關於性奴役的。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以1920年的中國為背景,當時納妾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我懷疑陳氏家族一直住的那座宅子是獨一無二的。這部電影由鞏俐主演,她在張藝謀的《菊豆》和《活著》中出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該片使她成為中國的頭號明星。她容顏姣好,她的美是電影的主題之一,導演將其拍得充滿誘惑力。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燈起燈滅
    大紅燈籠高高掛,本以為是喜的收尾。看完後,才明白結局一點都不輕鬆,反而帶有凝重的氣氛,雖然總認為老謀子的電影後期拍的那是相當的垃圾,但看了他的前期之類作品,發現張導果然是中國第一導啊,思想還是承接中國古今,重新認識了老謀子的電影。
  • 拉片︱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影評及視聽語言分析
    你可能還想看:影片作品分析 | 張藝謀《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分析獲取《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資源請在菜單欄回復關鍵詞:喬家大院《大紅燈籠高高掛》是張藝謀導演的代表作品,這部作品在國內外獲得多項大獎。片名卻叫《大紅燈籠高高掛》,很顯然從片名我們就能看出色彩的衝擊,通過色彩來表達情緒,一部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電影在鑼鼓聲音中漸漸淡出片名,中國傳統的樂器,交代了此片中國背景。女主人公頌蓮是該影片的核心人物。
  • 禁片|大紅燈籠高高掛 所有的性行為都是強姦?
    1991年的中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和1964年的日本電影《砂之女》(Woman in the Dunes,1964)都涉及壓迫。在這兩部電影中,主要人物都身處一個無法逃離的封閉系統之內,他們的生活按照一套既存已久的「規矩」運轉。在《砂之女》中,一個女人帶回一個男人,他在她位於沙坑底部的房子裡度過一夜,次日清晨,男人想要離開時發現繩梯已經被移走。在《大紅燈籠高高掛》中,一個十九歲的大學女生在父親去世後被迫輟學,她的繼母不願再供養她,她被迫接受了嫁到大戶人家當小老婆的命運——做他的「四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