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成員盧比奧等人共同提出一個名為「臺灣研究獎學金法案」的新法案,以強化 「美臺關係」。該內容包括:讓美國政府臨時調派任一部門官員,以「臺灣當局或臺灣民間機構的研究員身份」到臺灣以普通話進行密集學習,進一步加強「美臺戰略夥伴關係」,並擴大對印太地區的理解;幫助美方人員學習普通話,增進他們對臺灣政治經濟及印太地區的理解;鼓勵進一步擴大其他「人文交流」等。該法案計劃每年撥款3200萬美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盧比奧是美國政壇共和黨勢力的少壯派代表,但由於在2016年共和黨初選中慘敗給川普,所以目前亟須加強存在感。
而在此前,年僅40歲的美國新科參議員霍利6月11日提出「臺灣防衛法」草案,要求美國履行「與臺灣關係法」義務,維持美軍阻止中國大陸武力進攻臺灣,造成既成事實的能力……
近年來,美國炮製了諸多「挺臺法案」,包括「與臺灣交往法案」、「2019年臺灣保證法」、「臺北法案」等專門的涉臺法案,以及涉及到臺灣問題的其他法案,如《2019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2020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甚至是最新的《2021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等法案中,均有「挺臺」內容,可謂花樣不斷翻新。對此,有專家指出,這些所謂的「為臺灣發聲」背後,只不過是赤裸裸的金錢交易而已。
美國智庫昆西治安研究所(Quincy Institute)民主外交政策計劃執行人克裡夫頓(Eli Clifton)於6月17日發表《臺灣金援智庫:無所不在但很少揭露》一文指出,臺灣金援了美國五大智庫,促使這些智庫向美國執政者建言,做出有利於臺灣民進黨當局的美國政策。
文章稱,臺灣金援的五個美國智庫包括布魯金斯學會、美國進步中心(CAP)、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以及哈德遜研究所,都有來自於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資金,但都將其深埋在其年度報告中。這五個華盛頓最著名、看似公正的的智庫一直在發表政策文件,敦促美國與臺灣建立更緊密的關係,擴大美國與臺灣的武器銷售和貿易協議,卻沒有廣泛披露其背後來自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的高額資金。
對美國智庫和研究人員的金援,一直是民進黨當局試圖影響美國決策層的常用手段。據臺媒披露,美國一家名叫「2049研究所」的智庫就是臺灣經常性「金援」的對象之一。「2049研究所」成立時,現任臺當局駐美代表蕭美琴就是該所的顧問。自2016年蔡英文上臺後,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及臺灣防務部門對該所贊助總額合計35萬至50萬美元,比美政府還多。而「2049研究所」也努力投桃報李,該研究所研究員易思安今年3月曾發表文章,鼓吹美國應在臺灣派駐軍隊。
但顯然,民進黨做的仍然是虧本買賣,因為這些所謂的「友臺法案」,截至目前為止都還只是「口惠實不至」。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稱,儘管美國國會通過「臺灣旅行法」、「國防授權法」、「臺北法案」等友臺法案,但蔡英文出訪過境美國仍無法進入華盛頓,美方來臺官員最高層級也僅止於副助理國務卿,並未超越馬當局;臺美軍艦互訪、互泊港口整補等方案,迄今不見具體進展,更不用說臺美聯合軍演;今年在世衛大會上美國也未為臺灣加入世衛提案。
民進黨當局一再宣稱,當前是臺美關係40年最好的時期,但蔡英文始終無法擺脫美方對臺「口惠實不至」的質疑。如今,蔡英文派出自己的閨蜜、人稱「知美派」的前立委簫美琴,就是想讓簫美琴將美國這些「口惠」變成「實質」。但其實這也造成蕭美琴無形的壓力。美國人收了錢也只肯給點優惠口水,恐怕簫美琴要坐等砸自己的招牌的那一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