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來自陳奕迅2002年7月的專輯《The Line-up》
作詞黃偉文,作曲王雙駿。
這首歌有個有趣的梗,Eason是1974年出生的,歌詞唱:
「情人若寂寥地出生在1874 ,剛剛早一百年一個世紀」。
彼時他還單身,歌裡的意境是至今都沒有遇到過命中注定的另外一半,傷感地想像自己的前世的戀人有約定,結果兩個人在輪迴時錯過了,他就朦朧地擬定了或許她出生在了一百年前,
「莫非今生原定陪我來 卻去了錯誤時代」。
只要他們出生在同一年代,儘管是1874,儘管是在戰火硝煙的年代,仍然能熱烈地去愛 ,同生共死。每次聽這首歌都會出現一個畫面,灰色的布景下黃沙漫天,男生和女生兩個人牽手的背影在塵土中消失。
喜歡這份歌詞,因為它在哀怨裡充滿了可供玩味的空間。
讓我不禁想起張國榮電影裡面的一句獨白:
「我坐火車從布魯塞爾到阿姆斯特丹,沿途經過幾百個小鎮,飛過幾千裡土地,遇過幾千萬個人,我開始懷疑,我們唯一可以相遇的機會,會不會已經錯過了?」
此生還沒找到那個刻在彼此靈魂的人,惶恐得甚至臆想她出生在另外一個時代,固執的認為,跟你絕配的另一半,活在你沒有存在的年代裡,她等不到你的出現,就已然逝去。這首歌像很多粵語歌一樣,雖然歌詞中沒有一個字提及愛與恨,但伴隨著纏綿而哀怨的手風琴聲,那個他含蓄而深情。
我看到《1874》評論有人說,「自從聽了這首歌就再也沒有從樂庫中刪除..。」 「我最早在KTV唱陳奕迅的歌就是《1874》,比《十年》還早,後來也是唱得最多的一首。在幾年前的某些時刻,唱完第一句『仍然沒有遇到 那位跟我絕配的戀人』就會鼻子一酸」...
一生一世聽一首歌,
好像一生一世等一個人。
終於等到曲終,
等到醉去了。
《夜話港樂》的作者,叫公元1874
他在《我與1874》裡說:從我聽到《1874》開始,這網名就沒變過。如今,陳奕迅恐怕自己也忘記了這首歌,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他唱過現場了;而黃偉文也基本不再提它。不過,這不妨礙我繼續以「公元1874」的名字來表達對它的熱愛。因為我堅信,總有一日,會遇到那個原定今生陪我來的某人,我們不用再去錯誤的時代、不用再暢遊戰地。只需要相約在這個和平地方,然後,邂逅你,看守你,一起老死。
去年張敬軒的有一首歌叫《靈魂相認》,這首歌的歌詞莫名的跟EASON的1874,相互呼應。
我可不可以這樣設想,其實一百年前我早已和你相遇,可惜我卻很早離開了你,從此靈魂失散,你窮盡一生等我;我在此生身邊已經有一個人,但是在你即將百年歸老之際,靈魂卻相認了,過去的一切片段在我腦海中閃出,尋覓百年來和你相印,這便是命中注定。
「存在宇宙亦淪陷亡殞,愛把距離和時辰鯨吞
愛到信念被年月囚禁,碰到你時便靈肉重生。」
在這個連愛情都如同快餐的時代,連一生一世都顯得蒼白,描繪前世今生的愛情讓人覺得美好之餘卻悲壯得遙不可及。這兩首歌讓我想到了那句歌詞,「誰人 又相信一世一生這膚淺對白,來吧送給你 叫幾百萬人曾流淚的歌。」今天推薦兩首歌,《1874》《靈魂相認》。
▼軒仔將這首歌拍成了一個故事,MV很美。
♢◆I want you廣東歌◆♢
世界上是否真的會有一個人的出現讓你覺得,
之前的人生都是為了等待他的到來?
最後講講我們新開的這個專欄,那天在編輯部群裡吖屎說他最近在聽粵語舊歌,很好聽,最近都沒什麼好聽的粵語歌了。讓我想起了林海峰在叱吒樂壇頒獎典禮上唱的那首惡搞的《廣東歌》
「I Want You 廣東歌,
就算會有一點肚餓, 唱首廣東歌代表我……」
這些年,大家都討論香港樂壇越來越走下坡路,也在討論粵語文化何去何從。無論是電影電視劇還是音樂,粵語的文化作品遠不如八九十年代的繁榮。《夜話港樂》百度百科第一句介紹說:「香港的流行音樂是香港文化中獨特的一道風景,也是70後80後甚至90後成長過程中某種意義上的必修課。」
無論你現在喜歡聽爵士搖滾饒舌民謠還是流行,出生在廣東地區的我們,心裡總會有一絲港樂情懷。開這個專欄,想每期和大家分享一首我們心中那些廣東歌,還有人聽,粵語歌就永遠不死。
I Love you 廣東歌。
感謝收聽.
Twins有嘢同你講
#福利
請點擊下圖
▼
合作或建議,聯繫QQ:800165128
亦或聯繫微信:gzs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