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只緊張的課堂,還有詩和遠方。
----題記
早在一年前,就計劃與大聖來一場歐洲自由行,但是因為身份限制,始終看不到放開出行的曙光。於是關注各種出國遊學活動,研究比較其中的細節設計,準備讓他參加。正在出國遊學高額的資金花費與項目內容的走馬觀花踟躕不前時,腦袋忽然靈光一閃,想到國際志願者活動。就沉浸式體驗來說,這種活動能夠讓人在全英語環境裡,全身心地融入本地文化,並與來自其他國家的志願者進行親密接觸,在團結協作與思想碰撞中增強社會責任感,這恰好是我所致力追求的。
關於沉浸式體驗產生的條件,心理學上是這樣解釋的:一是能力與挑戰相匹配;二是有明確的體驗目標;三是體驗者的交互行為能夠得到即時的反應。
幾年來與大聖的自由行,讓他的行走意識得到一定程度的鍛鍊和提高,尤其是11歲那年,他獨自完成了8天北京自由行的攻略設計與實踐,奠定了「行萬裡路」的基礎。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大聖時,不出意料,他滿懷激情與期待,絲毫沒有對即將到來的未知行程的恐懼。
之後,便上網搜集了解國內幾家較大的國際志願者者機構,像格林衛中國、志行、刺蝟體驗、壹牛等,多方聯繫,最終確定報名刺蝟體驗在斯裡蘭卡的海龜保護項目。國際志願者項目是近年來在青年人中比較流行的海外旅行活動,很多大學生和剛入職的年輕人,在志願者活動結束之後,會選擇在當地自然景區和文化勝地進行5-7天的遊覽,進一步開拓視野,豐富閱歷。
志願者活動國內組辦方沒有工作人員隨同,同批參加此項目的其他5人都是獨行俠,這就意味著,13歲的大聖要自己完成乘機、轉機、託運行李、辦理過境籤、出關入關等程序,出了中國,面對的就是全英語環境。而他,只有八年級的英語口語儲備,挑戰還是相當大的。
目標確定,然後是就是排除幹擾(親友團的阻攔、朋友們的勸說),準備刺蝟體驗的英語測試,辦理護照、籤證、保險、飛機票等相關事宜,因為是未成年人,又從學校開具了在讀證明、籤訂了監護人知情同意書,很快辦妥了所有手續。這期間,得到很多朋友的支持與幫助,在此表示感謝!
2月17日,大年初二,開車送大聖去泰安坐火車,夕發朝至,以保證足夠的時間趕上中午12:00的航班。直到此時,老孫還不甘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表各種碎碎念,試圖讓我們在行前放棄,仿佛大聖這一行,是刀山火海,前途未卜,危險重重。豈知,箭已在弦,哪有回頭的道理?
三年前,大聖去北京,我也是只送他到泰安,儘管也有擔心,但行程非常順利。所以,這次沒人陪同,對他來說,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唯一不放心的,是能否順利通過國際航班的審核。此前,在飛豬網,提示16歲以下兒童不能單獨購買飛機票,最終從去哪兒網買到。雖然特意電話諮詢了航空公司,得到肯定的答覆,仍怕他會因此被拒。
晚上風很大,老孫帶小可樂留在車內,我去買了兩盒方便麵、一瓶老乾爹辣椒醬(看許多志願者的遊記,說不習慣蘭卡的咖喱飯,吃點辣椒醬能改改口味。後來證明,這個真是非常受歡迎,大聖說外國朋友也很喜歡吃。後悔當初沒有多買幾瓶),送大聖到安檢口。幾年功夫,大聖已經是個風華正茂的小夥子了,對未知的旅途,表現出相當的老練和沉穩。揮手作別,目送他拉著箱子一步一步走到去二樓候車室的電梯。耳邊響起龍應臺的那段話: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出得火車站大廳,回頭,見大聖在二樓窗戶內張望。我揮揮手,拿起手機。破天荒地,他囑咐,要我和老孫在家好好的。真的長大了。那一瞬,向來堅強被貫以「虎媽中的虎媽」稱號的我,眼睛溼潤了。
第二天,順利登機,我這顆懸著的心終於平穩落地。但是,等待他在成都安全降落消息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15:17,接到大聖同學李曉凡媽媽的電話,說,他在QQ上聯繫李曉凡,訴說自己正在科倫坡,父母手機關機,沒錢買機票,回不來了,要他給幫忙。。。我一下蒙了,啥情況?我手機明明一直開著啊;往返機票都是提前訂好的,哪還要再買;還沒到成都,怎麼就在科倫坡了?
趕緊打他手機,關機!立馬分析有兩種情況:一是還沒下飛機,二是手機在北京登機前丟了,被騙子撿到。與此同時,那邊QQ上還在督促李曉凡打錢到銀行卡。我告訴曉凡媽媽,這個一定是騙子!對方發來的帳戶信息裡,是電腦截圖,而且他作為未成年人,根本沒有自己的銀行帳戶。曉凡要對方提供自己父母電話號碼,那邊就再不說話了。
終於聯繫上大聖,在半小時以後,他剛到成都。手機沒有丟,但是他在北京將自己的行程信息及照片上傳到QQ空間了,大概禍由此生。我怕騙子也會騙到其他的好友,要他立馬將信息資料從QQ上撤下來,同時群發給所有好友,告知QQ號被盜,如有打錢之類的信息,不要相信。隨後就有一位姓張的同學回復他,說也接到了騙子的信息,已經轉過去1500元。
這個突如其來的波折讓大聖倍受打擊。以前,儘管屢屢告誡,一定要對陌生人設防,他都沒當回事。今天的經歷,也算上了生動的一課。他在微信上對我說,從壓歲錢裡拿出1500元,回去還給被騙的那位同學。儘管有點惱火,但對大聖這種做人做事的態度,我還是非常讚賞的。幾天後,這同學才說轉錢是個玩笑,接到信息是真的,但並沒有被騙。
之後的記錄,是通過大聖的筆記和我們之間的談話進行整理的。
那天的飛機晚點了,在科隆坡落地時已經是當時間晚上十點多了(與國內有2.5個小時的時差)。海龜保護營地在安巴蘭哥達,距科隆坡大約3個小時的一個海邊小鎮,營地工作人員接機時間截止到晚上11點。下機後,要去取行李、辦理入境手續、購買當地電話卡,時間非常緊張。「我一路小跑,但機場的提示全是英文,十分陌生,心中便多了一份莫名的恐懼。」
果然,在入境時與機場工作人員的交流成了問題。「按機場圖像指示,東拐西拐走到了入境處。工作人員嘰裡咕嚕衝我說了一堆英文,沒聽懂。但是我明白他是要我出示護照和籤證。便解開背包,將裹得嚴嚴實實的證件拿了出來。後來,他又讓我填一張全是英文的表格,簡直是眼花繚亂,根本看不明白。最終藉助手機裡的翻譯軟體,勉強填好,順利入境。」
蘭卡是印度洋上的島國,位於北緯5度55分至9度50分,終年如夏,到處是旑旎的熱帶風情。這時,大聖還是冬天的行頭,他和同機抵達的成都男孩來不及換成夏裝,就趕著聯繫到接機人員,總算在最後一刻坐上了去營地的汽車。
營地坐落在海邊。第二天一大早,大聖就和成都男孩四處轉悠,體驗不一樣的異國情調。
成都男孩在讀高一,卻已經走過好幾個國家了,多是以學校交換生的身份進行的。小學時,被學校選派去臺灣的對口小學學習;初中,又作為交換生,去歐美留學。到現在,這位學霸見多識廣,已經可以在全世界來去自如。不禁感嘆:有志不在年高!
上午,營地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進行業務培訓,大聖直言該營地負責人「說英語,好多都聽不懂,只知道大意要我們服從管理。」成都小夥大大方方地擔任起中國志願者的翻譯。
同期的中國志願者一共9人,除了大聖和成都男孩,就是大學生和入職的年輕人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蘭卡不是國際志願者的第一站,都有著十分豐富的海外閱歷。和許許多多的國際志願者一樣,他們認真踏實,熱情協作,在一絲不苟的志願服務中詮釋著奔放的青春。
營地處在海邊沙地上,從宿舍望出去,便能看到高大的椰子樹和藍色的大海。這裡的一日三餐以熱帶水果和當地素食為主,因為吃不慣「好看不好吃」的咖喱飯,幾天之後,這些天朝志願者眼睛都要綠了,無比想念肉的味道。我對大聖說,回國以後帶他吃火鍋。那過立馬阻止,不讓我再提「火鍋」兩個字,望梅止渴行不通。
斯裡蘭卡有著綿長的海岸線,棲息的海龜種類繁多,堪稱 海龜的天堂。
但是這裡海龜保育狀況嚴峻。當地居民會撿食海龜蛋,海鳥等海岸天敵也會啄食海龜蛋和小海龜,種種因素都影響這些珍貴海洋生命的生存。為了保護海龜,沿海岸線,政府建立了許多海龜保育中心,用於傳播海龜保育知識,收養受傷的海龜和孵化並放養小海龜等。
志願者的任務是:清潔海龜養育池,清掃海龜保育中心,加工海魚並餵養海龜,照顧殘疾的海龜,給海龜清潔等。還要夜晚去到海灘等待海龜或是尋找海龜產卵的地方,並拾回海龜蛋,放在保育中心的養育沙灘上,並給海龜蛋標記上時間,以便於計算大約45天後小海龜出世的時間,將其放回大海。
這些成年海龜多數身有殘疾,被營地很好的保護起來。世界各地的志願者常年在此服務,送走一批熟悉的,又會迎來一批新人。真是年年歲歲龜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每天,大聖他們都要將需要換水的海龜搬運到清潔的池子,放掉髒水進行打掃。「第一次刷池子,而且還是海龜池。雖然水已經放沒了,但是刷起來很不容易。地面上有一層海龜屎,踩在上面黏黏的,滑滑的,臭臭的。牆壁上全是苔蘚。」
「首先在別的池子裡舀一桶水,倒在地上,用刷子使勁摳上面的汙穢物。然後,用拖把將這些海龜屎在內的髒東西推出池外。周而復始。很久才打掃乾淨。」
從群裡發來的視頻看,大聖非常認真,也很賣力。我感到欣慰,儘管是志願者中年齡最小的,但他的表現沒有減分,和那些哥哥姐姐一樣,工作起來棒棒噠。平時在家,大聖經常承擔一些家務,尤其像拖地這樣的體力活,乾淨利落,連老孫都比不上他。所以,此行的志願者工作,能夠吃苦耐勞也是訓練有素的結果。
第四天,當他們冒著30幾度的高溫清洗完海龜池,休息時,大聖微我:「媽,我頭疼。」我以為他著了涼。讓他先回營地燒水(當地不提供熱水,飲用和洗澡都用涼水),把帶過去的感冒藥衝著喝了。他還不好意思,說別人再笑話,還是等著和大家一起回。
吃了藥後不見效,挨到下午,管家姐姐帶他去附近的診所看病,診斷說是中暑。拿了點藥,花去1000多盧比。晚上,大聖對我說,那診所一點都不正規,連起碼的體溫計都沒有,還特貴。我告訴他,在蘭卡這樣的欠發達國家,很多人連這樣基礎的醫療都還享受不起呢,相比之下,你在國內的生活是多麼地幸福。
「今天的任務,簡而言之是轉移和餵食海龜。聽起來輕鬆,可是這些龜爺們老胖老胖了,當食物掉到水底,它們便拍動雙鰭,努力下潛。浮力太大,無論怎麼折騰都下不去,根本吃不到下面的食物,還濺起許多水花,弄溼了志願者們的衣服。」
海龜的食物是海裡打撈上來的小魚,要先用刀切成小塊,用硬塑料條串上,小心地餵給它們。
多數海龜沒有牙齒,唯有一隻特殊的白海龜,屬於瀕危物種,存世量只有7隻。「它很驕傲,不屑於去撿掉到水底的魚肉,只浮在水面上,等著人來喂。」同去的一名中國女孩不慎被它咬到了,坐車去醫院打了疫苗,接下來出去玩就很悲催,因為不能碰水,也不能吃海鮮。
「我和成都哥哥在搬運海龜時,這隻海龜變得非常憤怒,伸長了頭,老是張開嘴巴,追著我們的手咬。終於將它搬上來,它還不停拍打兩鰭,非常有勁。被拍到的手臂一陣疼痛。」
志願者們在清理海龜殼。
被大聖描述為「長得像美國大片男主角」的德國帥哥,將撿來的海龜蛋一隻只放進孵化池裡挖好的沙坑內。
14歲的大聖,成了姐姐們的小跟班。孵化出來的小海龜。
送小海龜回大海。
「傍晚,我們集結在沙灘上,人手一隻小海龜。小海龜大約有半個巴掌那麼大,捏住龜殼,把它們拿到空中。它們便會撲閃撲閃地擺動雙鰭,好像小鳥張開翅膀一樣,準備飛向遠方。」
大聖非常喜歡這些小海龜。「把它們放到沙灘上,小海龜扭動身體,憑藉著神秘的自然的本能,飛快地向大海爬去。小海龜回家了!我很欣慰。」
這就是青春。
營地附近有一家冰吧,每天工作結束,志願者們都會結伴去那裡,點上一杯果汁或者冰激凌,消暑解乏。
據說這裡是小鎮最高檔的消費場所了。這些冷食,賞心悅目。
有一天,在那裡碰到幾個蘭卡年輕人來慶祝生日,大聖他們友好地唱起生日歌,蘭卡姑娘熱情地端來蛋糕,分享給每一個人。
出了國門,也許是文化認同的關係,志願者們不自覺地就聚到一起,每天晚上一起玩起「狼人殺」,不亦樂乎。
閒暇時,他們會去街上逛逛。小鎮經濟比較落後,但當地居民十分熱情,見到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都會非常主動地打招呼,要求合影。受到感染,每當他們老遠看見有人過來,同行的小姐姐就會逗樂似地小聲提醒大家:準備好---HELLO!
熱情的蘭卡人。
上圖是一位突突(相當於國內的計程車)司機,經常跟隨他們一起活動。當然,出遠門的話,就包他的突突車了。
像電驢子一樣的突突,很拉風的。
清晨,海邊的天空出現海龜狀的雲彩。
靜謐的大海。
附近居民們普遍養狗,經常可以在海邊見到它們,悠閒,慵懶,人與動物與環境是如此地和諧。
美麗的沙灘。「沙子很軟,很細,海風鹹鹹的,細碎的海浪在輕輕地拍擊著沙灘。沙灘右側有一堆礁石,隱隱約約可以看到裡面有幾隻小螃蟹在爬動。」
「打掃完海龜池,我們便去了沙灘。此時太陽即將落山,海水開始退潮,在海浪掩護下,不時有大點的螃蟹在走動。我找準時機,猛地撲上去。哈,逮住了一隻!這隻螃蟹是黃色的,晶瑩剔透,兩隻眼睛機警地豎立著,讓人憐愛有加。」
出發前,刺蝟體驗郵寄過來一件T恤衫,前面各印著一個大大的滾字,仔細看,下面原是有一行小字「自己滾出一條路」。個人感覺,出國在外,如果穿這麼一件衣服,未免讓那些對中國文化一知半解的外國人誤解了。但是看到這張照片,才想自己真是OUT了,年輕人的心思,我不懂。
周五下午,在蘭卡的志願者工作就要結束了。營地負責人發給每人一張蓋有當地印鑑的國際志願者證書。
每個人在海龜保育中心的志願者塗鴉牆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告訴後來者,他們曾經來過。
合影留念。
另一位德國帥哥。
被姐姐們拉去作陪襯。
中國四小龍。胖胖的小夥子是一名警察,和女朋友一起來。「餵完海龜發覺自己的肚子還是空的,我們便結伴去了隔壁一家沙灘酒吧。太陽很毒,同伴們都要了冰鎮的啤酒。我選了香蕉奶昔,成都哥哥點的大龍蝦。要結帳時,情侶哥說,每個人有兩次機會來猜他的身份,誰猜對了就給誰結帳。我們猜了很長時間,最後是小魚姐猜對了,竟然是警察!後來,情侶哥給我們每個人結了帳。」
工作期間,他們在休息時分別去了紅樹林和加勒古堡。「第三天一大早,我們去了紅樹林。說實話,這裡並沒有紅葉子的樹,不知道怎麼會叫這個名字。不過,這裡的景色是一流的。」
「我們在船上東張西望。河兩邊是高大的椰子樹,鬱鬱蔥蔥,水清山高樹榮草盛。據說紅樹林盛產一種香料,可以泡水喝,香氣馥鬱,非常好喝。導遊還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削香料,以及如何用椰子絲做繩子。」
船上有一隻黑色的小猴子,非常可愛,而且一點都不怕人。
偶爾休閒一下,算是對身體的一種補償吧。
「我們做了魚療。這裡的魚是紅色的,個頭要比國內用來魚療的小魚大得多,而且都有牙齒。它們不但吃光了我腳上的死皮,還損傷了正常的皮膚,使得腳再碰水就疼得很。」
加勒古堡。「我們去了加勒古堡,這是古代皇帝為了防止殖民入侵建造的海防工程。」1505年,葡萄牙人開始定居於該島,他們在加勒建立起交易站,並建造了聖克羅伊的小型城堡。後來,荷蘭軍隊佔領了葡萄牙人的軍事要塞,使其成為強有力的堡壘。再後來,成為英國的殖民地,一直延續到1948年。因此,這裡的建築風格就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直到現在。斯裡蘭卡對過去的歷史是尊重的,包括對建築物風格的保留。
「海水非常清徹,看不到一條小魚,真可謂水至清則無魚。」
「古堡上,近距離地看到一條大蜥蜴。它渾身長滿了鱗片,四肢短小,能夠靠近地面快速爬行。可能當地動物保護得好的原因,這隻蜥蜴見到我們,一點都不驚慌,慢慢悠悠地,仿佛在散步。」
就要離開安巴蘭哥達,去往美瑞莎旅行。這時距離返程航班還有兩天時間,他們可以好好玩上一陣子了。一家店裡吧檯上放在一個白色的面具,很有喜感。
其實這個小鎮,手工面具非常出名。「我們去了一家面具店,這些面具有的青面獠牙,有的貌美如花,也有的面黃肌瘦。它們都是用刀子、錘子純手工製作的,栩栩如生。」
選擇去美瑞莎的有五個人。出發前,許久不知肉味的大聖充滿了憧憬,多次向我介紹「美瑞莎是個繁華的城市」。包車到達,住進一家中國人開的酒店。他在微信上發來這張菜單,說「光看看就飽了」。
好喝的百香果汁。
這頓飯是來自廣州的Snake請的。餐餐咖喱之後,吃到這些辣辣的中國菜,那叫一個滿足和歡喜。
之後,便過上了頓頓海鮮的天堂生活。
一大早,坐船去海上觀鯨。
船在清洌的海面行駛好久,來到鯨魚和海豚出沒的區域。
美瑞莎的這一旅遊項目很火,每天都有好幾隻船滿載遊客出海。各船之前密切合作,無論誰先發現了鯨魚和海豚的活動蹤跡,都會聯繫其他船往這個位置移動,不讓每一位遊客留有遺憾。
「一路顛簸,終於看到了鯨魚。它先往空中噴起一股水柱,背猛地向上一挺,尾巴便擺了下去,仿佛在向我們招手。。。隨後,我們又看到了海豚,大約一百多隻,不斷在海面上躍動,像一個盛大的歡迎式,場面十分壯觀。」
晚上步行去沙灘酒吧,享受燭光晚餐。路過幾家賣海鮮的攤子,上面擺滿了剛剛打上來的魚蝦。這種鮮紅的魚在此地很普遍。
與白天不同,海邊的夜晚顯得深邃而神秘。吃過東西,大聖靜靜佇立在沙灘上。此時,天空布滿了晶亮的星星,像一個巨大的穹廬,海浪毫不疲倦地湧過來,那聲音卻襯託得周圍更加寂靜。他頭一次驚異地發現,老祖宗的話是對的,天果然是圓的,地果然是方的。
之後,遭遇美瑞莎的大雨,去霍頓平原的計劃只好取消。這個愛海的孩子,一次次跑到海邊,撿貝殼,捉小蟹,戲海浪,照樣玩得很嗨。
25號,斯裡蘭卡機場,準備回國。看到一名蘭卡警察帶著一隻貌似溫順的警犬,生性喜歡動物的大聖又在做夢了:以後一定也養這麼一隻大狗!
返程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中轉,走到這裡,大聖和Snak就要分手了。朝夕相處的這幾天裡,這位已經入職的年輕人,對大聖照顧很多。分手後,大聖頗為傷感。「馬上就要和楊哥分離了。我們從營地的九個人,到美瑞莎五個人,然後變成四個人,最後只剩下我們倆。又要分別,非常不舍。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希望我們還會相見!」
大聖回來後,朋友圈看到女孩烏拉拉的圖文,感同身受。
這次活動,對成長中的大聖來說,意義非凡。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遇見了更優秀的人,更好地理解了責任與擔當,以後的日子,就是努力,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