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冬至到了,一年一度的南北「對掐」又開始了。冬天到底是吃餃子,還是吃湯圓呢?大家誰也說服不了誰。既然如此,乾脆左邊一碗餃子,右邊一碗湯圓,讓餃子和湯圓這兩種中華傳統美食都在你的胃裡融合。
冬至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既然如此,這一天大家也不要老是惦記著吃餃子、湯圓了,讀一讀古詩詞吧。
在寒意襲人、白雪紛飛的冬至,古代的詩人們寫下了許多美奐美倫的詩詞。
767年冬至,是詩人杜甫在夔州(今重慶市奉節縣)度過的第二個年頭。從757年逃出長安以來,杜甫常年流落在異地他鄉,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夔州,由於夔州都督柏茂林的照顧,他租了一些公田,買了40畝果園,總算過了兩年安穩生活。
於是,杜甫又開始回憶起往事來,揮筆寫了一首《冬至》: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見三秦。」
在這首七言律詩裡,杜甫從每年冬至都在異鄉做客,寫到昔日長安城裡的冬至景象,進而表達出憂國憂民的情懷。
冬至不但有憂國憂民情懷,還有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愛情故事的男主角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女主角叫湘靈。湘靈是白居易的鄰家女子,小時候長得活潑可愛,與白居易成為青梅竹馬的玩伴。長大後,他們成為了戀人。但是,由於門戶觀念的限制,他們沒能步入婚姻殿堂。在經過幾次抗爭後,白居易不得不在37歲時,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婚。
白居易始終沒有忘記湘靈,給她寫了許多詩篇。其中,千古名篇《長恨歌》中「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就表達了自己對湘靈的思念之苦。804年冬至這天夜晚,白居易輾轉難眠,揮筆寫下詩篇《冬至夜懷湘靈》:
「豔質無由見,寒衾不可親。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
白居易與戀人湘靈相愛,卻不能相見,於是大家都只能孤枕難眠,度過漫漫長夜。
白居易似乎對冬至有著特殊的感情。白居易擔任秘書省校書郎時,適逢冬至。按照朝廷規定,冬至要放假一天。可那時候白居易被派遣外出,住在邯鄲一家驛舍裡。白居易鬱悶至極,又寫了一首《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首詩裡,白居易寫出了客居異鄉的艱難、漂泊無定的辛苦,表達了對家鄉的懷念之情。一千多年以後讀來,依然讓人唏噓不已。
在對待冬至的態度上,宋朝詩人也很認真。
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對冬至情有獨鍾。根據記載,陸遊一生寫過至少8首關於冬至的詩,包括兩首以冬至命名的七言律詩,以及《辛酉冬至》《冬至夜坐作短歌》《己未冬至》《山茶一樹自冬至清明後著花不已》《冬至後一日書》《初冬至近村》6首詩作。
其中,《辛酉冬至》寫道: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在冬至這樣北風瑟瑟的季節,越是年老的人,越容易感受到歲月蹉跎,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朱淑貞(朱淑真)是南宋著名的女詞人,從小就聰慧過人,能文善畫,精曉音律,是與李清照並駕齊驅的南宋著名才女。有一年冬至,朱淑貞寫了一首《冬至》:
「黃鐘應律好風催,陰伏陽升淑氣回。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
寒冬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從女詩人的筆下,我們看到了時光漸長,看到梅花含苞欲放,看到臘柳迎風吹風,頓時對未來充滿希望。春天很快就會回到我們身邊。
1071年,蘇軾因為上書反對新法,被宋神宗貶謫到杭州,擔任通判。這是蘇軾第一次來杭州做官。性格豁達的他,沒有表現出官場失意的樣子,反而經常到杭州各大寺廟去遊玩,與寺廟裡的高僧結交為好友。1072年冬至,蘇軾獨自一人來到杭州吉祥寺(廣福禪寺)遊玩,有感而發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冬至日獨遊吉祥寺》: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溼枯荄。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廣福禪寺是一座遠近聞名的名剎,每當初夏時節,寺中盛開牡丹,吸引了眾多遊客。當牡丹花期過後,冬天到了,只有我(蘇軾)才會來到寺廟裡,體驗一把「蕭蕭寒雨」的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