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樂寄託理想 汐音社三金唱片《敦煌定若遠》傳頌優秀傳統文化

2021-01-09 明星影視扒圈

提到敦煌,每個中國人心裡總會想到"鑿空西域"的張騫、徵伐匈奴的霍去病、投筆從戎的班超、莫高窟上綺麗的壁畫、盛唐絲路的繁榮景象……但在被韓流、歐美風歌曲統治的音樂圈內,以敦煌為題材的作品少之又少,不免讓喜歡傳統文化的樂迷感到遺憾。好在今年汐音社推出的《敦煌定若遠》填補了這一片空白,這張歷經三年創作的史詩級音樂專輯用極高的品質贏得眾多聽眾支持。

今年8月底,汐音社原創國風音樂專輯《敦煌定若遠》在國風樂迷的期待下正式發行,登陸酷狗音樂首周就成功突破19萬元的銷售額,獲得酷狗金唱片認證,最終售出超過15萬首,晉升酷狗三金唱片認證,可說是國風音樂圈的現象級存在。

作為一張專輯,《敦煌定若遠》並不局限於通過音樂效果來呈獻敦煌的風光,而是著筆於20世紀初的文物失竊風波,以此開啟敦煌的千年滄桑。主創班底匯聚了河圖、雲の泣、Winky詩、Tacke竹桑、Vk、人衣大人、五音Jw、Assen捷、五色石南葉等古風歌手以及輕薄的假相、姜廣濤、斑馬、Amuro、音匣老鬼、陳張太康、龍盤、天海無貝、東皇薄荷等人氣聲優,他們耗費三年時間翻遍史料、實地走訪,最終打磨出19首作品,這些心血結晶不僅詞曲精巧,唱誦結合的獨特編排更讓完整聽過的樂迷們心潮澎湃。

為了更好宣揚國風音樂的內涵,汐音社還聯合酷狗音樂舉辦了多個形式新穎的大型線下活動。以獲得酷狗金唱片認證為契機,汐音社在國慶期間解鎖了酷狗蘑菇·螢火蟲動漫音樂嘉年華上海站的"敦煌若定遠"專場,以多位主創聲優、唱見、樂手站場表演的形式,向樂於接受新鮮事物的ACG群體推廣敦煌文化。及後,汐音社在敦煌、西安兩座千年古城舉行了大型專場音樂會,吸引大批國風音樂愛好者撐場。在聲優情景劇、大型聲優音樂朗誦、專輯精選歌曲演唱、莫高窟壁畫原型敦煌舞等諸多表演中,觀眾得以與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同處一地,在悠揚的音樂中獲得穿越時光接觸古老文明的體驗。

以宏大的敦煌變遷為命題,用音樂為媒介勾起更多樂迷的興趣,《敦煌定若遠》對敦煌乃至中華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傳承都有著極大的積極意義。在汐音社的帶動下,我們樂見更多優秀的國風作品破殼而出,期待國風音樂走得更遠。

相關焦點

  • 敦煌國樂 絲路流芳 記「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系列活動
    正是在這種契機下,2018年7月16日至7月22日,由剛剛度過60華誕的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榮譽出品,中國樂器協會、敦煌市委宣傳部、敦煌國際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敦煌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北京華夏璇音藝術傳播中心全程策劃執行的「敦煌國樂」大型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成功舉行。
  • 「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開幕
    原標題:「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在敦煌開幕  近日,「敦煌國樂」中國民族音樂傳承系列活動開幕式暨國樂名家音樂會在敦煌大劇院舉行。
  • 民族樂劇《印象國樂》於臺演繹傳統中華樂曲
    中央民族樂團成立於1960年,是大陸地區文化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由民族管弦樂團、民族合唱隊組成,第一任團長為著名作曲家李煥之,現任團長為弓弦樂演奏家、民族音樂理論家席強。  樂團以弘揚傳統民族音樂為宗旨,創作演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音樂作品,為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精神做出了卓越貢獻。
  • 《印象國樂》紀錄片[高清版]
    該劇目創意誕生自2007年,出品人、總策劃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希望創作一部能夠體現中國民族音樂厚重的文化歷史與創新的民族器樂表演劇目。從那時起,中央民族樂團開始著手與國內眾多敦煌研究學者、音樂學家、樂器製造廠商籌劃共同研究復原數千年前的中國古老樂器,讓最有魅力的中國音色能夠在今天被人們聽到、看到,為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為值得敬畏的中國音樂盡一份心力。
  • 樂器碰撞只是開始,《國樂大典》第三季如何讓傳統文化也嘹亮?
    從個人競演到成團競演,節目在概念設計、模式構成、新媒體互動上不斷升級,進一步突破國樂小眾的瓶頸,弘揚和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模式創新帶來的「可看性」構成了《國樂大典》第三季的整體框架。有網友評論道:「真是玩音樂耍樂器的人都會魔法是吧,這傳承與創新之間,時尚的中國內核,挺有看頭。」
  • 國樂演奏家吳題古壎雅樂作品EP《陽關道》尋古而來
    2020年由國樂演奏家吳題發布了全新國樂EP《陽關道》,專輯包含三首樂曲:同名主打《陽關道》、《故土》及《一袖雲》。由著名音樂人百慕三石擔任製作人,慕音樂傾情發行,誠摯推薦。陽關位於今甘肅省敦煌南部,是中國古代陸路交通的咽喉之地,更是絲綢之路必經的重要關隘。「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陽關之路,自古以來便承載了有志之人孤獨的理想、人生追求與家國情懷。專輯主打《陽關道》由吳題本人譜曲,青年製作人劉凱編曲。作品以壎樂的形式重飾了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畫卷,而作為「大地之音」的壎,則恰到好處的抒發了陽關道的光明與寬闊。
  • 從國風攝影到古風音樂,誰在爭搶「傳統文化」這面大旗?
    汐音社的社長孫天宇說。汐音社是圈內最大的幾家古風社團之一,在此基礎上還成立了公司汐音文化。 國內用戶的在線音樂付費習慣尚未養成,唱片業又一直不景氣,再加上粉絲年齡小、受眾窄,單純依靠音樂製作,前景非常有限。
  • 敦煌國樂走進美國 THE NAMM SHOW 2020
    共同參與樂團的製作和演出品牌,包括《玲瓏國樂》、《敦煌國樂》、《海派味道》、《二十四節氣》、《馨樂府》等。熱衷於演奏新作品,2004年12月首演由陳疏贏作曲的二胡與琵琶《雁魂》;2008年10月演奏楊立青先生的《思》;並參與錄製《國樂新韻—絲竹引》;2010年11月首演朱世瑞先生的二胡與古箏《水想‖》;2010年11月首演由馬博凡作曲的二胡獨奏《大漠.孤沙》。
  • 讓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魅力超越時代
    這些年來,從民族樂器到西洋樂器,從傳統戲劇到西方歌劇,民樂與西洋樂似乎存在著對立的傾向,個別人心裡甚至形成了一條「鄙視鏈」——認為二胡、嗩吶等樂器登不得大雅之堂,卻將小提琴等西洋樂器捧上天。方錦龍、陳妙依等中青年民樂演奏家,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走進傳統藝術,證明了古老傳統蘊含的精神密碼和藝術魅力超越時代,也體現著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
  • 「國樂很棒」——中央民族樂團《印象·國樂》驚豔臺北
    外面,絢麗的臺北有那麼多商鋪,可以徹夜不眠,您為什麼願意來到這裡,聽一場來自北京的國樂音樂會……」《印象·國樂》一開場,指揮何建國的一段話就把大家帶進了國樂的悠遠意境裡。   二胡、中阮、古琴、箏、笙、簫……一段段或厚重或悠揚的國樂響起,加上現場美輪美奐的燈光舞美,令現場觀眾如痴如醉。
  • 中國民族樂器第一品牌 :「敦煌」飛天 「文化」是核心-敦煌,樂器...
    2013年8月,由王潮歌導演的中央民族樂團大型民族樂劇《印象國樂》在國家大劇院上演,「敦煌」為其量身仿製了60多個品種、80多件敦煌壁畫樂器。有中國民樂展示的地方,就能看到「敦煌」,文化營銷和樂器銷售很快就良性循環,2004年,上海民族樂器一廠主打產品之一——「敦煌牌」古箏產量首次突破3萬臺,銷售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
  • 席格│王光祈創造國樂思想與傳統禮樂的現代音樂轉進
    但若從傳統禮樂現代演進的維度來看,梳理王光祈基於國際比較視角形成的禮樂觀,既可窺見傳統樂教的現代轉進狀況,又能從中汲取發掘傳統音樂資源的方法。基於此,本文嘗試從禮樂認知的基礎、禮樂觀的具體內容和從禮樂到國樂的轉化三個方面切入,以期呈現王光祈對傳統禮樂現代轉進的推動及其啟示。
  • 《夢幻西遊三維版》攜手國樂大師方錦龍 共掀夢幻新國潮
    新年伊始,《夢幻西遊三維版》攜手「國樂四大天王」之一的方錦龍、全能音樂唱作人戴荃與上海劉星管弦樂團,共同演奏西遊主題組曲《逍遙三界》,完美詮釋了國樂之精妙。
  • 從《唐宮夜宴》,看傳統文化復興「國潮」!
    一臺晚會中,集合了唐俑國風舞、太極、豫劇、千年骨笛等傳統文化精髓的《唐宮夜宴》、《天地之中》、《白衣執甲》、《國樂新春暢想曲》等節目同時出圈的盛況,也是讓人始料未及。事實上,自2017年,國務院頒布《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之後,「傳統文化的當代表達」為文娛產業開闢了全新的創作土壤,這幾年來圍繞「國潮」打造的優秀文藝作品源源不斷的湧現,成為螢屏上亮眼的文化景觀。而縱觀2021年的影劇綜片單,「國潮」熱仍將持續發力,或許我們可以從中期待下一個爆款的出現。《唐宮夜宴》為何成新年「第一爆」?
  • 《印象國樂》再度來襲,有興趣的朋友趕快訂票嘍!
    隨著4月25日湖南衛視《天天向上》欄目「印象國樂」專題的推出,王次恆、吳玉霞、馮滿天、曾格格、馮曉泉、趙聰、吳琳、金玥、朱劍平、丁曉逵、路寧等演奏家們更是成為90後年輕一代的偶像。 該劇創意始於2007年,在席強團長的倡導下,中央民族樂團聯合敦煌研究學者、音樂學家、樂器製造廠歷經六年復原了敦煌壁畫上50多種、80多件樂器,其中包括:雷公鼓、五弦琵琶、葫蘆琴等難得一見的古樂器。除此之外,這場音樂會是國樂首次與舞臺視覺藝術大規模結合,可以說,是聽覺、視覺和感知覺全方位的音樂表演形式。
  • 古風新銳「汐音社」首場音樂會預售火爆上線1小時售罄
    11月21日晚上6點,由酷狗、5sing中國原創音樂基地總冠名的汐音社「古風朗誦音樂會《尋得詞話亦人間》」將在上海梅賽德斯奔馳中心震撼開演。
  • 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五千年文化造就大國力量的崛起
    節目組將這種回望與展望,寄托在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之上。 本季《國家寶藏》,按照慣例選了九家博物館,也是九座享譽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用其中館藏的國寶為大家講述其背後的歷史故事,人文精神力量。 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中華民族的寶藏,每一個展出的鎮館之寶都是中國人的精神寶藏。通過這些寶藏背後蘊含的力量,向觀眾和世界傳達中國力量,就是這個節目的初衷。
  • 六桂文化邂逅敦煌文明丨六桂福「福韻·敦煌古法黃金」全新上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自2017年國家把全面復興傳統文化列入國策,堅定文化自信有著深遠意義。此次,六桂福珠寶與敦煌博物館聯名出品的"福韻·敦煌古法黃金"系列全新上市,以敦煌元素為靈感融入珠寶設計,通過六韻古法及高溫琺瑯工藝匠心創作,向大眾演繹敦煌文化藝術。
  • 酷狗直播《國樂大典》廣州塔特別現場,方錦龍陳軍神仙打架太勁爆
    經典國樂煥時代新聲,燃唱青春熱血澎湃由廣東衛視自製,圍繞國樂大師和一眾新生代樂手量身打造的大型創新性中國經典音樂競演節目《國樂大典》已經走到第三個年頭。今年節目以"國樂正青春"為口號,開發了全新賽制玩法,結合"創造營"模式挖掘、培養潛力樂手,在國樂召集人吳彤,以及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唐俊喬、國樂藝術家方錦龍、二胡演奏家陳軍、知名唱作人霍尊四位"尋樂人"的帶領下,最終選拔出一支全能"青春國樂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