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代表香港來臺參展的攝影家芝茵(Chloe),雖然是精神障礙患者,但靠著基督信仰,她從旁人的異樣眼光走出來,靠著鏡頭來和世界對話。
這次Chloe參展的作品主題為「希望」。Chloe說,這張照片是她和朋友旅行時用手機拍下來,相片中的天空就像是一張有底色的畫紙,可以隨心所欲地勾勒出美麗的風景。她希望借著照片傳達歌羅西書一章16節「萬有都是靠他造的,無論是天上的,地上的;能看見的,不能看見的」,給看到這張照片的觀眾。
Chloe因為罹患精神疾病的緣故,信主前的她很怕跟人群接觸,但作為基督徒的舅舅經常鼓勵她:「在上帝眼中,每個人都是擁有尊貴形象的寶貝」。上高中後,學校老師對Chloe傳福音,並帶她參加布道會。呼召時,老師看到Chloe淚流滿面卻遲不舉手,就問她「所為何來?」Chloe回老師說:「我是個有病的人,我不配!」老師就鼓勵Chloe:「主的恩典要顯明在那些認為自己不配的人身上」,那一天,Chloe決志信主。她想要用鏡頭來記錄上帝美好的創造,而上帝就是她所有創意來源的「構圖者」。
▲香港精障攝影師芝茵及她的作品
在臺灣參展者中,來自伊甸萬芳啟能中心美藝班的陳碇堡(阿堡),因小時候心臟手術導致終身脊椎受損,身高只有136公分,且無法久坐;但他十多年前來伊甸學畫畫而接觸信仰、與神連結,找到生命的正向力量。
在展場進行「身障畫家實境秀」的宋武雄,因為腦性麻痺造成言語及行動能力都受限,但他借著重複的練習及永不放棄的精神來「控制」畫筆。宋武雄說,畫畫讓不擅言詞的他,可以跟世界溝通,他非常感恩。
▲臺灣身障畫家陳碇堡及他的作品
來自澳門的畫家鄭志偉,則是以「浮遊生物」為主題的畫作參展。因著患有嚴重的自閉症,鄭志偉和外界溝通的方式就是畫畫。鄭媽媽表示,她的兒子每當作畫時就格外安靜,情緒起伏就不像平常那麼大。借著畫畫,鄭志偉也開始願意接觸人群。
受邀來臺的香港新生精神康復會行政總裁遊秀慧及澳門明愛服務總監袁志海表示,很高興看到臺灣、香港及澳門三地的身心障礙藝文工作者,能夠借著文創作品相互交流,「藝」起分享。
伊甸基金會董事尹可名則表示,對身心障礙者而言,他們的創作就是表達心中的「吶喊」及訴說恩典。像一位胡奶奶就在「曬衣房故事館」中,以「基督的愛,走過十年」的彩繪衣物來傳福音。
胡奶奶在創作故事裡這樣寫道:基督的愛,在雲端飛舞間,在海闊天空裡,尋找他吧!孩子們。尹可名說,上帝要我們用諸般的智慧傳福音,而藝術文創就是最好的「接觸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