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吳簡會,今年18歲。曾經,我時常覺得命運對我不公,因家庭窮困,剛出生,我就被親生父母交給養父母抱回撫養。 我的養父母居住在綏陽縣洋川街道團山村,他們對我很好,對我視如己出,在他們關愛下,我度過了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我9歲時,養父因病去世,養母也因為承受不了家庭的貧困和沉重的負擔而改嫁,年少懵懂的我又成為了「孤兒」。
那時候的我,自卑又敏感,除了經常一個人哭,我都不敢跟其他人說話,時常埋怨命運對我不公,連我童年的最後一點溫暖都被帶走了,我讀書怎麼辦?我的生活費怎麼辦?我不只是不能上學,連吃飯都是個問題!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在暴風雨中失去庇護的鳥兒,毫不留情的現實讓我飛不起來,也沒有一根樹枝讓我安穩地著落! 無奈中,我只好去找我的親生父母,而他們也不過是靠天吃飯的農民,家庭的負擔很重,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養4個子女,我的到來讓他們原本拮据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日子,雖然我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但捉襟見肘的日子也讓我時常擔憂,我渴望上學讀書,我也擔心某一天父母會因為沒錢而叫我出去打工,從此遠離課堂,重複哥哥姐姐們的命運。 人們總說「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不過我的這扇窗,不是上帝為我打開的,而是政府為我打開的:2014年,政府將我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給我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我不再擔憂會餓肚子,讀書方面,我也享受了教育扶貧的政策,免交學雜費和住宿費,每學期還有一定的補助,醫療方面,我交醫保可以享受減免一半的優惠!
現在幫扶我的是綏陽縣洋川街道國土所的幹部倪紅嬢嬢,和藹可親有她在生活中和心理上都對我很關心,是我最有依靠的「親人」。 在倪嬢嬢的幫助下,我申請到了廉租房,並且在我搬去廉租房時,她忙前忙後幫我置辦了桌子、板凳、飲水機、鍋碗瓢盆、米、油等生活用品,還給我買衣服,讓我享受到無微不至的關愛和溫暖。她經常來家裡和或到學校看望我,關心我的學習和生活,在我感到低落迷茫時,她總是鼓勵我要用功讀書、不要放棄,也經常叮囑我要專心學習、不要去談戀愛等等,我有什麼心事都願意向她傾訴,在她的開導下,我總是會覺得豁然開朗,覺得人生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 雖然政府在盡心盡力的幫助我,讓我在教育、溫飽、住房、醫療等方面都沒有了後顧之憂,但是,作為新時代的年輕人,人窮志不能窮! 因此,我沒有「等靠要」的思想,除了努力學習外,我總是想方設法憑藉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更幸福的生活。平時在學校,我去食堂幫忙刷盤子洗碗,在食堂打工既不耽誤我的學習時間,又可以掙來一頓飯錢。如今,我堅持邊學習邊在學校食堂幫忙洗碗已經兩年半。 寒暑假的時候,我就去酒店和電子打工。打工掙錢,又可以通過這些社會實踐增長社會經驗,也為我今後要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堅定了信心。在勤工儉學的日子裡,我的意志得到不斷磨練,也養成了我現在不言棄、不服輸的性格! 我的原生家庭我無法選擇,養父母的離去,我也無能為力,但是,貧窮不是宿命,在黨和政府的溫暖中,我今後的人生我可以自己選擇!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我會努力學習,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希望畢業後當一名人民教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擺脫我自身的貧困,也為我國的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通訊員 羅忠美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謝國歡
編輯 潘樹濤
編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