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如今年齡處於三十歲左右的這代人,往往出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這代人在現如今往往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在進行社會交往時,範圍會十分的有限。
尤其是對於這代人而言,受到「獨生子女政策」影響比較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中沒有兄弟姐妹,只有自己一人。所以對於他們而言,在同輩群體當中,關係比較密切的往往就只有同學、同事以及另外一些類似的關係。
一、社會變遷的影響
對於前文當中提到的,出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這代人而言,他們的父輩一般生長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就是國家的經濟實力尚不是特別強的年代。
並且當時中國的城鎮化率比較低,大部分的人都住在鄉鎮當中。
而在我們的印象當中,鄉村和城市在居住上的一大區別就是住房方式:城市的人們居住在相對集中但是比較「高級」一些的樓房當中;農村的人們居住面積很廣,但是生活設施相對不如城市當中齊全。
但是還有一個更大的區別就是,在農村鄰裡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近的,住房方式就是造成這種區別的一大原因。
所以人們的互動自然也就比較多。最簡單的就是,即便是缺少一些食材,可能鄰裡之間都會因為借食材而進行互動。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以及物質水平的發展,城鎮化率越來越高,很多人搬進了城市裡,住進了之前夢寐以求的樓房當中,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鄰裡關係的疏遠。
所以對於之後的一代一代人而言,同輩群體的範圍自然就變得越來越小,基本就是同學。
我們知道,想要維持一段穩定的社會關係,雙方都是需要進行一些行為去維繫這種關係的。
比如說在今天,經常出現的一些紅白喜事以及各種酒席,就是維繫社會關係的一種十分顯著的表現。這種情況更是引得許多年輕人叫苦不迭:本就不充裕的收入還要隨許多紅包。
而之前一個重要的同輩群體來源——親戚家的孩子們,在現如今很少來往。
原因之一在於彼此之間的接觸機會比較少,親戚與自己家各有住房,往往不在一起生活,只有逢年過節才見面。也因為共同話題會越來越少,在一起也不知道說什麼,會比較尷尬。
二、自我地位的全新認知
前文曾經提到,現如今的獨生子女數量很多,大部分都是要自己面對生活當中的各種問題,所以在遇到一些不能處理的事情時,難以尋找援手。生活也是獨自一人,比較孤獨。
所以在他們看來,整個世界的中心就是自己,會基於自己的視角去做很多判斷。
之前的幾代人卻不是這樣,親戚之間的同齡人關係十分密切。對於現如今的「九零後」一代而言,他們的父親與自己的叔叔伯伯、以及姑姑之間關係都很親密。
然而在如今,自己面對自己生活當中的各種問題尚且不易,就沒有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讓自己與親戚進行互動了。
畢竟日常生活當中就會存在各種處理不完的矛盾、喝不完的酒局還有赴不完的應酬,人們在此時往往是沒有選擇的:面對飯碗和親人,這個問題似乎已經沒有懸念了。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西方的價值觀也深入人心,比如說源自西方的實利主義價值觀,這導致人們比較重視生活當中與各種利益相關的事情和社會關係。
但是親戚關係在我們眼中,是與利益完全沒有關係的,我們會下意識地認為,這種關係即使不去維繫,也不會變得疏遠。其實不然,這種關係也是要經常去維繫的。
一旦親戚之間的同齡人的接觸越來越少,那麼就會導致共同的回憶以及話題越來越少,再次見面就會更加的尷尬。
我們也許應該進行一種反思: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物質水平高了,之前擁有的感情生活以及社會關係卻沒有了。
是否那些我們重視和追求的事物真的值得我們去努力?是不是親情是更加重要的事情?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Psychologic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