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不親,「斷親」現象愈發普遍,農民:陌生人社會來了,好事!

2020-12-24 騰訊網

01一代親,二代遠,三代四代不想見

生活好了,有錢了,但我卻感覺不快樂了!從小玩到大的小夥伴越來越遠,親戚也不親了,生活處處都是利益與套路,感覺很累!

這真是應了那句老話:「一代親,二代遠,三代四代不想見。」現如今,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斷親現象」越來越普遍了,曾經村子裡「相互幫忙」、「一起準備年貨」的場景已經漸漸消失!

在我們村子裡,父輩們都很熟悉,基本上都認識;然而隨便拉一個年輕人出來,估計他就只認識他們院子裡的那幾個人了!

大家都說:「過去那個人情社會已經走到頭了,接下來是以「利益」為核心的陌生人社會了」!

02「斷親潮」出現的三大原因,我們都很熟悉

「斷親潮」不是人為推動的,而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特定的社會環境就有相對應的社會關係,過去交通不便,娛樂方式也相當匱乏,農村人每天都將時間打發在了農村的地裡,人們都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那關係自然是沒的說,不是親戚勝過親戚!

而今種地的人少了,村子裡已經留不住人了,大家都出去打工掙錢了,時間久了再深的感情也是會淡薄的,熟人也漸漸地變成了陌生人!

再者,過去人們物質生活普遍不好,十分淳樸;然而,如今任何事情都會與利益掛鈎,都會與錢相關,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被「金錢主義」,推得越來越遠

有一次我們出差,在外地和某個公司談點事情,結果後一大堆不認識的人來敬酒,這是為啥呢?是因為他們稀罕我們嗎?不是的,他們只是想搭上這層關係罷了!現如今,我們人類的很多行為都是被「金錢和利益」支配的,從前那種濃濃的「鄉裡情」早就已經煙消雲散!

另外除了空間和思想的變化外,隱形的「奶嘴」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前娛樂方式匱乏,時間充裕;而今手機、電腦、電視劇、網路遊戲滿天都是,人們的時間除了工作之外,都花在了這些「奶嘴」身上,誰還有心思來見親戚朋友呢?躺在沙發上,看一會電視不香嗎?就連聚會時,很多的眼睛都離不開那個手機!

這三大因素的作用下,「陌生人」社會離我們越來越近,但這或許是一件好事!

03「熟人社會」轉變為「陌生人社會」是進步

大家認為是過去的「熟人社會」好呢?還是如今的「陌生人社會」好呢?其實都各有所長,都是特定階段的社會產物罷了,但就如今而言,「陌生人」社會是進步,為何呢?因為熟人社會只講關係,不講原則;而陌生人社會講求的是本事,講求的機會,較從前更公平了,社會也更好管理了,這不是進步嗎?「陌生人社會」下,家族勢力會慢慢的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公平的法制社會!

04結語

時代是變化的,社會是進步的;雖然說對過去那種濃濃的「鄉裡情」仍然念念不舍,但它已經是「夕陽」,就讓它留在記憶中吧!努力過好的自己的一生,照顧好自己的家人或許才是正事!

人生很甜又很苦,且行且珍惜!

關於,「斷親潮」的出現,大家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老話「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啥意思?說出了世態炎涼
    俗語句式簡單,話語通俗,是老一輩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智慧,雖然比較接地氣,但其中的道理確實非常深刻的,有的看似簡單,卻是老祖宗對世態炎涼現象的總結。親戚關係是很多人都重視的一種人際關係,過年過節走街串巷就是為了維持親戚間的關係,但由於中國的親戚關係太過複雜,親戚之間也分遠近,有的關係比較近,往來就多一些,有的比較遠,平時聯繫就會少一些。
  • 「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就不親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2020-12-24 08:26:52 來源: 張生全精彩歷史 舉報   「親戚只是上一代親
  • 農村「三代斷親」現象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景,老一輩無奈又心酸
    農村「三代斷親」現象嚴重,面對這樣的情景,老一輩無奈又心酸。而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有著這樣幾點。1.距離太遠我們都知道在以前的時候,農村人主要靠種地生存,所以在家裡閒暇的時候,就會去走親戚,但是現如今很多的農村人為了能夠生存他們就去到了城市裡邊打工,甚至有的人在掙錢之後,還會留在城市裡邊定居,而這樣一來跟身在農村的那些親戚,他們的距離太遙遠了,所以想聯繫卻很困難,所以最終只能是斷親了。
  • 都說農民熱情好客,城裡親戚來了農民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啥?
    農村有著比較濃厚的傳統習俗,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也較為明顯,熱情好客的待人方式也非常的普遍。雖然不一定有多麼名貴的美食,但是來了客人必定會把家裡的好酒好菜拿出來招待客人,客人離別的時候也會熱情挽留,這就是農民心中的「客情」。可能有的朋友就要質疑了:既然農民如此的好客,為什麼城裡親戚到來之後,農民卻高興不起來呢?
  • 「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後面還有一句令人深思
    第一句是: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 意思就是姐姐如果去世了,那麼和姐夫之間的來往肯定就會越來越少,如果哥哥不在了,那麼和侄子之間的聯繫也會越來越少
  • 老人言「人有四不親」,過年走親戚,讓孩子和他們保持適當距離
    雖然親戚走動比較多,但是頻繁走動的親戚,基本也就是三代以內的親戚。這些親戚,看似和我們特別親近,但其實,不同的親戚,也是有"薄厚"之分的。在走親戚的時候,我們作為大人,有時候能夠分得清其中的家庭關係,看得懂親戚們的臉色,但是孩子就不一定了。如果孩子在親戚家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可能有些親戚就會不太開心。
  • 很多人,寧願欠陌生人的金錢債,也不欠親戚的人情債,為什麼?
    很多人之所以會欠陌生人的金錢債,也不欠親戚的人情債,那是因為他嘗盡了人情冷暖,經歷了世態炎涼,看盡了人生百態。如今,欠債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反而是普遍現象!從各種數據來看,90後已經成為這個社會負債的主流,但我相信,他們大多數的負債都是陌生人的,對於親戚,不能說沒有,但我覺得會非常的少。因為在沒有錢的時候,每個人都經歷過張口借錢這個難題。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真的不管飯?
    社會在不斷發展,很多事物都在改變,人和人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我們往上數三代,誰家不是農民。為何現在很多人連農村的家門都不知道?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正所謂「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是何意?真的不管飯?這是什麼意思呢?
  • 不親中親誰?
    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日前在主持的政論節目上談及兩岸立場,然而卻收到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投訴公文,內容指她在主持節目時言論「過分親中
  • 為什麼「斷親」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背後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在現如今年齡處於三十歲左右的這代人,往往出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左右,這代人在現如今往往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在進行社會交往時,範圍會十分的有限。 尤其是對於這代人而言,受到「獨生子女政策」影響比較重,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中沒有兄弟姐妹,只有自己一人。
  • 出軌離婚率已成社會普遍現象,不夠優秀的你是否有恐婚症
    出軌現在成了很普遍的社會問題,或許你認為這很值得驕傲,可能你感覺不出軌多沒意思。社會發展越來越好,可出軌比例越來越高,這是社會的進步還是悲哀,而出軌話題總是能引起大眾的共鳴,總是熱的要命。你如何看待出軌現象,如果你遇到了該怎麼辦?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今天,我就分享一句農村俗語,關於親戚關係、人情往來的,「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俗語你聽過嗎?你知道是啥意思嗎?-01- 「哥走侄不親」哥哥去世之後,侄子跟叔叔之間的感情就斷了。在農村,這樣的現象是很常見的,一般來說,都是涉及到利益的問題。你想想看,哥哥死了之後,家產由誰來繼承?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家產肯定是孤兒寡母來繼承的,這似乎沒什麼問題。
  • 不親中親誰?
    據臺媒2月27日報導,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智賢日前在主持的政論節目上談及兩岸立場,然而卻收到臺灣「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投訴公文,內容指她在主持節目時言論「過分親中
  • 節目「過分親中」被查,臺名嘴:中國人不親中親誰?
    黃智賢:我是中國人不親中親誰?    對此無理批評,臺當局還堂而皇之受理。黃智賢嘲諷稱「這是『蔡政府』往綠色恐怖演進嗎 ?」還霸氣回應:「親中有什麼不對?」、「我自己就是中國人,住在中國土地上。我不親中,是要親誰?」    2月27日播出的《夜問打權》中,黃智賢也再次質問蔡當局:「沒有大陸,臺灣活不下去」有毛病嗎?「過分親中」有錯嗎?
  • 農村繼假大款現象之後,又出現三種奇怪的現象,農民心裡實屬無奈
    前言大家都知道,現在的農村已經今時不用往日了,但是跟著變化的是,農民朋友們那一顆淳樸的心靈,隨著農村發展越來越好,並且農民朋友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我們國家的農村地區,又發生了很多種不良風氣,這種不良風氣,尤其是在春節的這個時間段裡,尤為嚴重,村子裡外出務工回家的人都回來了,在過年的時候,大家一起聚在一起,一起說說話,可是在前不久,農村坐下一起閒聊的現象,早已經改變了性質
  • 姨夫家是親戚嗎?舅舅親還是叔叔親,春節過年告訴你什麼是親戚
    說穿了,就是以男方本人為出發點兒,就只有六種人,是親戚:第一種是自個兒父母親;第二種是自個兒同父母(法律上同既可)的兄弟姐妹;第三種是自個兒父母親的同父母(法律上同既可)的兄弟姐妹;這稱為親;第四種是配偶妻子的父母;第五種是配偶的同父母(法律上同既可)的兄弟姐妹;第六種是配偶妻子父母親的同父母(法律上同既可)的兄弟姐妹;這稱為戚。
  • 「斷親」越來越普遍,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之間為何都不願聯繫?
    尤其是親兄弟姐妹之間,一直都流傳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世,家就還在,父母不在了,就是一門親罷了。其實這句話的主要意思就是,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全靠父母在世維繫著。瀟瀟初中輟學後,就出去打工,在外面辛苦這麼多年,也攢下了一些錢。她還有一個哥哥,哥哥是大學畢業,後來要在城市裡買房子,自己的錢不夠就找瀟瀟借了十多萬。當時瀟瀟二話沒說,就借給了她哥哥,她哥哥大概是過了5年才算還完。
  • 你不來我不去,農村「斷親」上演,老農很無奈,年輕人卻不以為然
    以前在大家的意識裡,親戚關係都看的非常重,親戚多了大家互相幫助,家裡有個婚喪嫁娶也都互相走動,尤其在過年過節的時候,走親戚可謂是農村的人們最喜歡的傳統,有些親戚可能平時忙,而走親戚實際就是為了攀談感情,尤其家裡有老人的,這親戚走動更是頻繁,不過現在卻出現了相反的景象,走親戚前些年還會走個過場,而現在很多人都是你不來我不去,尤其一些年輕人,在我們農村有這樣一句順口溜
  • 這5種現象很普遍,農民喜憂參半
    接下來,我就結合我們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的實際現狀,來和大家聊聊五年後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一、農民的生活水平會穩步提高關於這點,並沒有絲毫吹噓的意思,而是真相本來如此。村民的主要收入來自打工、收地租、搞養殖這三個方面,只要不是那種成天蹲在牆角曬太陽的懶漢,或者是家中有常年生病的病人,五年後的農村,農民的生活水平肯定會穩步提高,再上一個臺階。二、「空心村」現象越來越嚴重五年後的農村,「空心村」現象越來越嚴重,這是我們不得不直接面對的一個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