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人有四不親」,過年走親戚,讓孩子和他們保持適當距離

2021-01-08 開心果媽媽育兒間

"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2020年已經悄然結束,進入2021年後,離過年,還遠嗎?

到了過年期間,自然少不了要走親戚,尤其是在農村裡,更是喜歡相互串門、吃飯。雖然親戚走動比較多,但是頻繁走動的親戚,基本也就是三代以內的親戚。這些親戚,看似和我們特別親近,但其實,不同的親戚,也是有"薄厚"之分的。

在走親戚的時候,我們作為大人,有時候能夠分得清其中的家庭關係,看得懂親戚們的臉色,但是孩子就不一定了。如果孩子在親戚家做出一些不合適的舉動,可能有些親戚就會不太開心。

01"媽媽,嬸嬸偏心!"寶媽一句話讓孩子明白,親戚也有不同

前些時候,小天的叔叔和嬸嬸從外地回家過節,請了一幫親戚到家做客。嬸嬸給每個孩子都帶了禮物,是一箱小零食,小天很是歡喜,覺得嬸嬸太好了。

小天在樓上玩耍的時候,看到有個小男孩在玩積木,小天也想玩,而後小男孩說:"這是我姑媽送給我的,我不想給你玩。"這個小男孩,是小天嬸嬸親弟弟家的兒子。

而後小天很委屈地跑過去找自己的媽媽:"媽媽,嬸嬸偏心!給那個男孩買玩具,但是只給我零食!"

小天媽媽蹲下來對小天說:"你嬸嬸是嫁過來的,和我們沒有血緣關係,但是那個小男孩,卻是你嬸嬸親弟弟的兒子,是她的親侄兒,從血緣關係上來說,比我們更親近,所以,她更疼那個男孩,是很正常的。"

小天媽媽很慶幸,小天是先來找自己訴委屈的,如果先去找他嬸嬸,那麼就尷尬了。

02老人言"人有四不親",過年走親戚,讓孩子和他們保持適當距離

最一開始,其實孩子並不懂得親戚之間的關係,只覺得,這些人是自己的親戚,和自己就應該非常親近,所以很多時候也沒什麼顧忌。但是,家長也該讓孩子明白,人,總是有私心的,隔了一層血緣,有時候也便多了一份距離。

老人言"人有四不親",家長提前囑咐好孩子,讓孩子儘量少在這些親戚面前"造次",避免令別人不愉快,影響親戚關係。

1、姨夫

很多孩子會和姨媽、姨比較親近,因為她們和孩子的媽媽是親姐妹,平日裡聯繫、走動自然就更多一些。

但是,姨夫就沒那麼親近了,畢竟姨夫和孩子並沒有什麼血緣關係。

2、姑父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姑媽或姑姑嫁出去之後,回到娘家的機會將會變少。再加上男性感情比較淡,姑媽和爸爸之間的聯繫也不會特別頻繁。因此,即便姑媽內心很疼侄子侄女,但是礙於距離,以及聯繫少,感情也逐漸變淡。

姑媽、姑姑如此,那麼姑父更是如此。

3、舅媽

所謂"娘親舅大",無論孩子和舅舅有多親近,但舅舅畢竟是男性,在很多時候,並不會太在意細節,有時候孩子反而會和姨媽更親近。

舅媽成了家裡新的女主人,即便是孩子媽媽的娘家,回去之後也只能是客人。因此,舅媽表現得和孩子有些疏遠,也不用太介意。

4、嬸嬸/伯母

兩個兄弟家,雖說是一家人,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變成了親戚。因為涉及到老人的撫養、財產的分配等各種因素,不少妯娌之間,本來事兒就比較多。

因此,讓孩子和嬸嬸、伯母,也適量保持距離,不要太過造次的好。

03開心果媽媽寄語

關於走親戚,其實也是要看親戚的,有些人好客不在意,有些人稍微冷淡些。但是無論對方如何,家長都要教會孩子"距離"和"度"的問題。畢竟,不是誰都會如自己父母一般,忍讓著自己。

相關焦點

  • 騾眼看衡陽 | 記憶中的過年走親戚
    (單字僅限第一人)過年走親戚應該不僅僅是湘南的民俗。但在我的老家,至少在我家,過年走親戚卻有一種儀式感,格外的隆重。生了三個孩子,其中兩個大女兒也遺傳了她的缺陷,聽力都有問題。應該說,我伯伯伯娘是我最親的人。伯伯伯娘家自然要去的,但由於他們家苦,自己都吃不飽飯,過年也沒什麼準備,我們去了也沒有什麼好東西吃。但譚家是個大家族,整整一個院子估計有好幾百人,都沾親帶故,堂叔堂伯不少。譚家的氛圍很好,我們去了一家一戶上門拜年。
  • 老話「姐死門檻斷,哥走侄不親」,啥意思?說出了世態炎涼
    在這些國之瑰寶中,又分為高雅文化和俗趣文化,高雅文化被登記在冊,供我們在課堂上學習討論;也有的被珍藏在博物館中,供我們觀賞;俗趣文化更多的是在民間流行,成為普通百姓家喻戶曉的東西。俗語就是俗趣文化之一,老一輩人常勸告年輕人:「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句話也是俗語之一。
  • 俗話說:「人不走不親」,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人際交往大智慧
    老人常說:「水不打不渾、人不走不親」前半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即使是汙水,你不去攪拌它,它也不會變得渾濁。其實下半句「人不走不親」,更經典,並且蘊含人際交往大智慧。那麼這一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保持適當距離?這些應該讓孩子了解
    問她有沒有男朋友的時候,她稍微有一點不好意思,告訴我應該是有吧。後面又問她,你媽媽知不知道,她說知道,且讓她保持距離。「現在是讀高中的時候,雙方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那麼你怎麼保持呢?」外甥女回答我,「就是不要靠得太近。」
  • 與心愛之人最舒適的相處方式:保持適當的距離
    距離產生美,很多女人在愛上一個人時,總是希望能夠天天和對方寸步不離,但是最後的結果總是令人失望。其實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並不是整天同他形影不離,兩人沒有自己的私人空間,而是保持適當的距離,這樣的感情才會更加長久甜蜜。
  • 帶寶寶過年走親戚,別再要求孩子表演節目,樂了大人,傷了孩子
    過年是每個孩子都最喜歡的事情,卻也有一些小苦惱。瀾瀾今年六歲了,即將邁入小學,成為一名一年級新生。她非常喜歡過年,因為總有好吃的糖果、漂亮的新衣裳以及熱鬧的煙火,但是有一件事令她十分討厭,那就是媽媽總愛讓她在過年的時候,給家人表演節目。
  • 逆流而上 反向過年 四個家庭 四個溫暖的故事
    長春晚報記者 孫嬌楊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過年,不僅僅是一家人團聚,背後透露的更是濃濃的親情。回家,哪裡是家?很多人說,世界再大,有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所以,在今年的春運大軍中,記者發現,回家已經不是年輕人單方面的遠行,越來越多的老人逆流而上,從老家前往兒女所在的城市,反向過年,在另一個城市中的家裡,異鄉團聚。
  • 距離的保持適當,而不是刻意
    在《琉璃》收官雲歌會上,成毅袁冰妍兩個人不見發糖,兩個站的那個距離遠的總是怕別人說出一個二三來。在全場唯一一次主持人讓成毅對袁冰妍做出評價的時候,成正在和居中騰蛇的扮演者說話,主持人和他說話他都不知道明星和普通不一樣,大家喜歡你更多是的是因為你在螢屏上的表現,而不是你幕後有多克制。
  • 活得通透的人,都懂得與這「五個人」保持適當的距離,真聰明
    保持距離?關係好的人說你至於嗎?關係不好的人說你作,你把別人排斥在外,別人也會把你排斥在外的。 其實,我想說的意思並不是「排斥」。我想說的距離也不是對人冷漠,做孤傲的自己。保持距離,是讓你保持一個清醒的自己,來面對這個複雜的世界。你先看看我說的有沒有道理,然後才下結論。 01 親人之間,保持距離是尊重 為什麼親人之間要保持距離?
  • 人與人之間,保持距離才能走得更遠
    人生如尺,必須有度。就像孩子漸漸長大,只留給父母一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告訴他們「不必追」;就像最親密的愛人,在朝朝暮暮的相處中,也希望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空間,例如下班後回家前,那難得的只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幾分鐘或幾十分鐘。人與人之間,把握好分寸感,保持合適的距離,才會相處不累,才能一起走很遠。
  • 心理學:與人相處時,為什麼要保持距離感?
    有一群刺蝟在寒冷的冬天相互接近,為的就是想要通過彼此的體溫取暖,讓人意外的是它們被彼此身上的硬刺刺痛了,而不得不分開。它們又想相互取暖的時候,再次重複了第一次的痛苦,到了後面,它們找到了一個適當的距離,這樣既能取暖又能不被相互刺痛。記得這樣一件事,在上班的時候,有兩位同事她們是很要好的朋友,大學的時候,就經常在一起,踏入了社會後,也來到了同一家公司實習。
  • 過年回老家"認親戚" 親戚關係圖網上受熱捧
    有網友支招說,可以多讀讀紅樓夢  走親訪友是春節的一項重要內容,隨著家庭人口結構的簡單,對一些城裡的年輕人來說,過年回老家,遇見遠房的親戚和七大姑八大姨們,理清這些關係很頭疼。  最近一張親戚關係圖,受到很多網友的熱捧,這張圖被網友爭相轉發近2萬次,評論幾千條,有人說這張圖來得太及時了,過年必備。  晚報記者 柴琳琳  不少人搞不清兩代以上的關係  「每次過年都特別害怕回老家,親戚朋友太多,怕叫錯了鬧笑話。」
  • 快要過年了,你混得如何?最怕過年的人
    現在的農村風氣變了,很多人出去回來就學會了攀比了,這種風氣搞得很多人對過年沒了渴望,甚至不想過年,距離過年也只有一個多月了,回家過年是最怕過年的人的一道難關,那麼最怕過年的人是什麼人呢?人多的地方樣樣都充滿攀比的氣氛,過年的時候人人都回來了,家鄉裡就人就多了起來了,你混得不好你回去叫村口都不敢進出!這個年,對於沒錢賺到錢的人來說是越過越難,有時候走親戚都不敢走,因為需要用錢,給親戚的孩子一人一封紅包也是要的吧,封少了又怕沒有面子,封多了自己的錢包又幹硬化,恐怕過完年自己連搭車都沒有了!
  • 姨夫家是親戚嗎?舅舅親還是叔叔親,春節過年告訴你什麼是親戚
    兩者相加,就是你的親戚了,以女方本人為出發點兒,同樣是如此情況。 這是一個人春節過年,主要走的親戚們,剩下的親戚,基本上一率都只是有血緣關係的遠親戚了,至於春節過年,要不要走動,那得看各地風俗了。比如,我們山西老家和北京本地,除這個親戚之外,其他的,基本上是寥寥不走了,除非是雙方特別關係好,特別有意願,才會走動。而普遍性的來看,以自己為基礎,第一代親戚肯定是舅舅最親了,這個也是不爭的事實,舅舅為大,這個大,是要大於叔伯姑姨這些所有親戚的。
  • 「親戚只有一輩親,隔代就不親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隔代就不親」的現象,在現代社會,可以說越來越嚴重。  就算是出去當官了,到達朝廷當官了,除了在京城裡會有住所以外,他們也會把自己的府邸修在自己的老家,以便於將來退休以後可以回老家住。  而圍繞著這樣一種家族社會,在中國古代也就形成了家族文化及祠堂文化。同一個家的人住在一起,同一個族的人住在一個村。而這樣的村落,必然有一個共同的祖墳,有一個共同的祠堂,有一個共同的族長。
  • 過年 | 串親戚的意義
    過年了,大家都會走走親戚、串串門。給長輩們拜拜年、聊聊天。今年走親戚的特別多。別的不說,就看批發部那堆天翁地的禮物,下去得很快。不知道是不是2020的不平凡,讓大家對親情都了新的感悟?誰也不知道意外和幸福哪個先來。那就珍惜當下的生活吧。從最平淡的生活中汲取幸福,收穫內心一種平和的心態。
  • 「奶奶, 你帶揍莫斯 我老虎老許撒撒搞不親湊!」
    ,她所在的護理組承擔的工作是給予老人們生活護理和心理指導。我老虎老許撒撒搞不親湊!」(奶奶,你在做什麼?我老虎老鼠傻傻分不清楚),這些武漢話她已經學得很溜了,跟被照護對象建立信任是她的職業所擅長的。除了照護老人,她也常常跟愛人和孩子電話視頻,這天是「3.8」國際婦女節,手機視頻的話題卻不是工作和孩子了。
  • 密縣舊事 ‖ 過年串親戚
    □ 鄭國順 親戚,是指有血緣關係的父母兄弟之間的稱親戚。舊中國將親戚分作三等,直系血親從已身以上或以下為一等親,祖父母和孫輩為二等親,叔侄為三等親。正月初二是過年的第二天,是串親戚的全民大行動,新婚夫妻要走娘家,中年夫婦要帶著孩子走娘家,外甥子女要走姥娘家,老年夫妻也要回娘家走上一趟。
  • 河南農村有什麼風俗?過年的風俗是什麼?身在豫北說豫北風俗
    咱們說的稍有不同是細節上的不同,大致上還是相同的,比如過年,這個是我們中國人最為傳統的風俗習慣,所以我們今天就說河南農村關於過年的風俗。過年時間是很長的,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只有大年三十一天,從年前到年後,都有具體的事項和流程需要辦。咱們分開來說,分別說過年前和過年後。
  • 奶奶帶大的孩子都和媽媽不親嗎?
    對於媽媽來說,沒有什麼會比孩子拒奶,孩子不跟媽媽親更讓人心灰意冷的了。那麼當我們迫不得已請老人幫忙帶孩子的時候,開始憂慮我們的親子關係會不會受到影響,孩子會不會跟媽媽越來越不親了呢!依戀是人與人之間所形成的長久的心理情感連結,而孩子和其主要照料人,大多數情況之下是媽媽(也可以是其他人),他們之間形成的情感心理連結,即稱為親子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