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常說:「水不打不渾、人不走不親」前半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說即使是汙水,你不去攪拌它,它也不會變得渾濁。其實下半句「人不走不親」,更經典,並且蘊含人際交往大智慧。那麼這一句話又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常常有這樣一個困惑,那就是在求人和幫人這方面拿捏不好分寸,求人時怕欠人情,幫人時又怕別人覺得我們別有用心。
萬事不求人,那你人緣就能好點,就是說你從不麻煩別人,那別人當然也不會厭煩你。
你無求於人,那麼別人就沒有負擔,自然就不會討厭你,但是這也僅僅是做到讓別人不討厭你,如果想要做到和人建立固定的友好關係,那就比較難了。
所以才有了「人不走不親」這句話,意思就是說,人要是不多走動走動,就不會親近,你無求於他,他無求於你,老死不相往來,怎麼會親近呢?
「人不走不親」這句話是提升人際關係的一個要害。在這方面呢,我相信很多人在生活都深有體會,你的那些好哥們好朋友都是你經常求他們辦事的人,相反那些你沒求過,沒幫過的人,都是一些平淡的朋友。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對出了名的好朋友——管仲和鮑叔牙。這個管仲大事小事都折騰鮑叔牙,但是鮑叔牙和他的關係卻越來越緊密。他們二人的交往體現了人際交往中的兩個重要原則,第一個是連結原則,就是說你求人辦事,他會覺得在利益的層面上,你們連結上了。
在連結上之後,他會覺得你們有了一層關係,他也會本能的關注你了,如果以後你有事,他也會持續的幫你。
如果是你幫過別人,但是自己又沒有有求於過他,那麼你就要在不傷害雙方利益的情況下,找他幫你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讓他把人情還了,這也有利於你倆以後的友好發展。
第二個原則就是交友成本原則。鮑叔牙對管仲的交友投入成本太大了,所以無論如何,這個交情鮑叔牙都不會讓他散,一旦散了,這成本就白搭了。
所以這個交往成本是個非常關鍵的要素,在人際交往中,求人和幫人的分寸都要拿捏到位。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古人們雖然簡單的句話裡可以蘊含大智慧,但無論是哪種文化,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時代是不斷在發展的,跟不上時代就要及時拋棄,值得學習的我們就要潛心研究。
這是一本記錄俗語智慧的書籍,裡面有俗語上千則,在俗語的背後還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看了之後哈哈大笑還能學到很多智慧!
《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老人言》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堪稱《毒雞湯大全》,裡面講述了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非常直白,十分露骨。
《老人言》這本書中就收錄了這些俗語,俗語是口耳相傳的智慧,洞察世事的箴言,源遠流長的文化。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這套是白話文版本的,因為文言文一般人真的很難讀懂!這個版本的讀起來實在是有趣!
多見多聞,借古鑑今。想要閱讀的朋友,可以點擊下面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