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莜麥之鄉」在哪裡?

2021-01-11 澎湃新聞
「莜麥之鄉」在哪裡?

2020-04-09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河北省張北縣良好的燕麥種植環境、迅速提升的燕麥產業以及近年來大開放大發展的態勢為該會議落戶張北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據悉張北地處壩頭,是全國著名的燕麥生產基地之一,2004年被河北省農業廳命名為「河北莜麥之鄉」。

張北莜麵是純淨的、綠色的,也是純粹的有機健康食品。

莜麵中含有鈣、磷、鐵、核黃素等多種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和藥物成份。其亞油酸對人體新陳代謝有明顯功效,而且還有助於減肥和美容。

莜麵的10種做法

做莜麵也是一種手藝,莜麵的做法有很多種,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10種做法。

1、莜麵窩窩

把開水倒在莜麵盆裡,一邊倒水,一邊攪面,把莜麵和成硬糕狀後,稍微餳一餳,然後用手託使勁搋成麵團。從大麵團上揪下一塊拳頭大小的小麵團,背在右手背上,食指和中指上下一動一按,一小塊兒面劑就從指縫間擠到案板上,右手的手掌按住面劑輕輕在磚上一推,然後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將緊貼磚的舌頭狀面坯靈巧地揭起一角,手腕兒忽地向上一抖,舌頭狀面劑便卷在食指上形成筒狀,莜麵窩窩便像蜂窩狀一樣立在籠裡面。放在鍋上蒸大約七、八分鐘就熟了。蒸熟後蘸上湯料即可食用。雞蛋羹、豬肉蘑菇湯、土豆條豬肉丁湯、豬肉酸菜湯等均可作為蘸料。

2、莜麵魚魚

莜麵和好後,揪一塊小麵團用雙手搓成大拇指粗的面劑,放在面板上。放幾個面劑是由自己的搓魚魚技藝而定。搓好之後,放在籠中即可。魚魚搓的好賴以粗細為準,搓得越細越好。蒸熟後蘸上湯料即可食用。

3、涼拌莜麵

莜麵窩窩、魚魚都可涼拌,先將莜麵、窩窩蒸熟,晾涼後切碎,放在大盤中,裡面可放黃瓜絲、水蘿蔔絲、尖椒絲等輔料,再加入鹽面、陳醋、香菜、麻油等調料,拌勻即可食用。「涼拌莜麵」即可當菜,又可為主食。

4、生下魚

也叫「熬魚兒」把莜麵和好後,揪下小塊面劑,用雙手搓成約一寸長,兩頭尖、中間粗的小魚狀,放在湯鍋煮熟即可食用。用麻油、蔥花、五香粉熗鍋,也可以與山藥塊混煮。

5、鍋巴餃子

又名「莜麵鍋貼」,把麵團放在盆裡,揪出餃子面劑,搓圓用手捏(旋)餃皮,捏好皮包上餡,餡也是以素餡為主,山藥絲、胡蘿蔔、蔥絲、韭菜等。捏好餃子後貼在鍋壁上,鍋要涼鍋才能粘住。鍋底放適量水,蓋上鍋蓋燙餃子。水幹餃子熟,用鏟子出鍋可食。

6、莜麵頓頓

又叫「莜麵山藥頓頓」,把莜麵和成麵團狀,放在案上,用擀麵杖擀成薄片,如一張大餅。上面撒上蔥花、韭菜、生土豆絲、胡蘿蔔絲等,再輔以佐料,香油或麻油,然後捲起,用刀切成約一寸長的小段,碼入籠屜上蒸熟即可食用。

7、山藥魚魚

山藥魚魚又叫「山藥魚兒」,是用山藥和莜麵合做的一種麵食。先將山藥燜熟,剝皮後晾涼,用擦子把山藥擦在鐵鍋裡。然後撒少量的莜麵,拌勻後用手掌在鍋中用勁來回搓。搓成麵團後出鍋,再捏成魚魚放在籠中,蒸熟後即可食用。

8、山藥烙餅

先把山藥燜熟,去皮,再搗碎,撒上莜麵,拌勻在鍋中搓,直到搓成麵團狀,然後放在案板上,拽成面劑,擀成餅。隨後放鍋中烙。山藥烙餅是用麻油烙,翻一次餅即熟。

9、山藥餽儡

先將山藥洗淨燜熟,然後扒皮擦碎,撒入少量莜麵,搓成顆粒狀,在鍋中燜炒熟。炒時要用麻油,餽儡中放些鹽面,蔥花等調料,炒出的山藥餽儡香味四溢,非常可口。

10、磨擦擦

摩擦擦是一種山藥與莜麵合做的美食。先將生山藥去皮洗淨,用一種叫「磨擦擦」的工具把山藥擦在盆中。擦在盆中的山藥是稀糊狀,擦好山藥後,將少量莜麵撒在其中用筷子攪拌。攪拌均勻後,用炒菜鏟子鏟到籠屜的籠布上,然後蒸熟即可。

莜麵的十種做法先為大家介紹到這裡。我們的莜麵美食所用食材均產自張北縣,綠色無汙染。

部分內容來源:海納百聞

編 輯:連椿蜚 張彥欣

責 編:仁 傑

監 審:王鵬飛

總 監 審:郭海龍

轉載請註明:美麗張北

原標題:《「莜麥之鄉」在哪裡?》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寧武縣榮獲中國高原莜麥之鄉稱號
    這標誌著「中國高原莜麥之鄉—寧武」申報成功,是繼去年成功爭取到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忻府區為「中國甘甜紅薯之鄉」之後,爭取到的又一特色之鄉稱號。今年以來,市發改委認真落實《忻州市推進有機旱作農業發展2020年行動計劃》任務分工,主動謀劃,積極作為,紮實推進我市雜糧特色之鄉品牌建設。
  • 鄉食雜記之——炒麵客
    原標題:鄉食雜記之——炒麵客鄉人出遠門尋活路,都隨身帶著一個乾糧袋子,裡面盛著各色炒麵,走到哪裡,餓了,要一碗水,捏一把炒麵吃,看起來寒磣,倒也是省錢活命的好法子。  我的老家靜寧,在成為「中國蘋果之鄉」前,鄉人多以糧食種植為主。除了小麥、洋芋、玉米之外,還大面積種植莜麥、高粱、糜子、穀子、黃豆等雜糧。不知是哪位先民發明了炒麵,我翻遍《靜寧縣誌》,也查不出個所以然。
  • 阜平風味小吃——莜麥麵魚鑽沙,雖是家常便飯,名字卻有詩意
    河北阜平盛產莜麥,家家戶戶都種。因此山裡人也就衍生出與莜麥相關的美食,如莜麥麵卷卷和莜麥魚鑽沙等。這是一年裡當地老百姓吃的得較多的飯食。莜麥魚鑽沙名字叫得很有趣,叫魚卻不是魚,莜麥魚鑽沙,不同的季節搭配不同的菜碼,當然也就隨著季節不同而改變自己的顏色。
  • 「柚子之鄉」產地在哪裡?國內四大柚子產地介紹
    我國柚子產地眾多,但你知道哪些產地有「柚子之鄉」的美稱嗎? 1、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 被譽為:中國金柚之鄉。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是「中國金柚之鄉」。沙田柚(梅州金柚)引進種植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86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十萬畝金柚商品生產基地,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已種植25萬畝,金柚之鄉 98年總產達23.7萬噸,成為全國最大柚類商品生產基地。
  • 中國水蜜桃哪裡的最好吃,中國水蜜桃的主要產地,中國水蜜桃之鄉
    要說哪個最好吃,那麼就難說了,四大產區的水蜜桃各有各的特點的,山東蒙陰蜜桃,作為山果之珍,蒙陰古來盛產。早在大汶口文化時期,蒙陰的先民便開始栽植蜜桃。山東蒙陰蜜桃品種很多,因「色澤豔麗,果肉細膩,汁甜如蜜,個大味香」而得名。秦嶺蜜桃肉質飽滿,甜綿糯口,桃香濃鬱,新鮮採摘,陽山水蜜桃果形大、色澤美,皮韌易剝、香氣濃鬱,汁多味甜,入口即化,有「水做的骨肉」美譽。
  • 「中國雜糧之都」山西忻州的一線觀察
    新華網北京12月9日電 題:雜糧不「小」 產業「不賴」——來自「中國雜糧之都」山西忻州的一線觀察新華網 李函林稻菽飄香,現代農業有序推進;糧倉充盈,農業加工盡顯效益……山西省忻州市,地處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的黃土高原
  • 央視《喜上加喜》來到「獼猴桃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西峽
    9月19日上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全新推出的大型綜藝相親節目《喜上加喜》來到了擁有「恐龍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啦!青山綠水間,著眼地方脫貧攻堅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蜜桃之鄉好人多
    蜜桃之鄉好人多,見賢思齊催人進。日前,在河北省衡水深州市穆村鄉第四屆「桃鄉好人」集體表彰大會上,有來自該鄉各村的12名「草根模範」受到表彰。貧困戶楊春海也在表彰之列。作為一名退役軍人,楊春海堅持退伍不褪色,始終以黨員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服務群眾衝在前,自己雖然貧困,仍然不計報酬無悔付出,義務幫助群眾,還主動為疫情防控貢獻一份力量。穆村鄉屬深州蜜桃核心產區,涵蓋16個村,主要以種植桃、蘋果、梨等果品為主,是名副其實的水果之鄉。
  • 央視《喜上加喜》來到擁有「恐龍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西峽
    9月19日上午,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全新推出的大型綜藝相親節目《喜上加喜》來到了擁有「恐龍之鄉、香菇之鄉」美譽的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啦!青山綠水間,著眼地方脫貧攻堅成就,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
  • 遊戲王決鬥連結亞馬遜之鄉通關步驟 亞馬遜之鄉關卡過關方法
    遊戲王決鬥連結亞馬遜之鄉怎麼過?遊戲王決鬥連結中是有一些測試關卡給玩家的,這其中三星的關卡難度比較高,不少的玩家都不清楚具體的通關方法。亞馬遜之鄉就是三星裡比較有難度的,下面就帶來了具體的打法攻略,希望大家喜歡。
  • 孫其昌作詞《中國建安之鄉》
    《中國建安之鄉》 作詞/ 孫其昌 作曲/吳可畏 演唱/王博功 悠悠肥子故國 哺育建安工匠 崢嶸歲月立史冊
  • 梅裡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開達鄉
    梅裡斯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花開達鄉 2020-10-19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訪「中國馬鈴薯之鄉」:無限「薯光」在西吉
    中新網寧夏西吉9月9日電 題:探訪「中國馬鈴薯之鄉」:無限「薯光」在西吉  中新網記者 於晶  9月9日,記者走進西吉縣紅耀萬畝馬鈴薯種植基地,連片的馬鈴薯鬱鬱蔥蔥鋪滿田地,奏響了增收致富的「豐收曲」。  寧夏固原西吉縣曾被聯合國稱為「最不適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 南海區鄉創學院邀您參與調研,今年的鄉創課程由您來定!
    2018年底,佛山市南海區鄉創學院在佛山民宿產業大會上正式落戶南海裡水。南海區鄉創學院創立的定位,是鄉村文旅領域的知識分享者和促進平臺,致力於推廣和促進南海區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服務區域,助力南海區發展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流鄉村旅遊目的地。
  • 「藠頭之鄉」 藠頭香
    日前,記者趕赴素有「藠頭之鄉」美譽的湘陰縣三塘鎮進行採訪,三塘鎮民嶽村共田合作社黃剛強黨員示範戶的藠頭種植基地裡,田間地頭一派熱火朝天收割季節,藠頭豐收是承諾的贈予。據了解,黃剛強之前是民嶽村裡的種植大戶。2019年,一方面響應三塘鎮政府號召發展藠頭產業,承包了村裡500畝土地,另一方面是為了幫助當地群眾就業增收,開始種起了藠頭。
  • 豳地為《詩經》之鄉
    文/鄭智賢         在305篇樂歌組成的《詩經》中,豳地《風》、《雅》、《頌》佔了一定的篇數,這是誰也抹煞不了的客觀事實,這為豳地成為「詩經之鄉」奠定了最基本的條件,但還需要文物考古的支持,史志典籍的證明,民俗文化的認可。在這幾方面,豳地的條件得天獨厚。
  • 「馬鈴薯燕麥之鄉」武川慶豐收
    當日,武川縣第三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活動在燕谷坊產業園「草原之門」舉行,並在北京市門頭溝區和馬鈴薯基地設置分會場。系列活動的舉辦展示了武川縣獨特的農耕文化、民俗特色和農牧業高質量發展成果,宣傳推介了「源味武川」區域公用品牌和優質農產品,表彰了優秀龍頭企業、合作社、金牌農戶、致富帶頭人等。
  • 老照片:80、90年代的重慶涪陵,千年涪江城,中國榨菜之鄉
    涪陵是重慶市轄區之一,地處重慶中部,位於長江和烏江的交匯處,是渝東南中心城市,是重慶市一小時經濟圈核心城市,是成渝經濟圈東部中心城市,素有渝東南大門之稱。涪陵之名來源於烏江和古時候的巴國,烏江古稱「涪水」,因巴國先王陵墓多葬於該地區,因此稱「涪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