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濟南北園大街548號嘉匯環球廣場3C515室,天珠學者邱承彬向記者展示了一尊愛神長壽佛天珠奇石。
尼泊爾加德滿都王宮廣場(杜巴廣場)供奉的雙身長壽佛
天然形成的歡喜佛天珠奇石,尺寸:6.8×9.9×5.8cm
此尊天珠由韓文鵬收藏
西藏拉薩大昭寺供奉的雙身長壽佛
邱承彬對記者說:「這尊天珠奇石,珠身上面天然形成的圖騰是雙雙長壽佛的模樣。我是第一次見到這樣圖騰的天珠,甚為珍貴難得,歡迎有這樣天珠奇石的朋友前來交流。愛神長壽佛天珠又叫雙身長壽佛天珠、愛神天珠、欲神天珠、歡喜禪天珠奇石、歡喜佛天珠等。」
邱承彬說:「愛神長壽佛是印度密教與西藏當地信仰結合的藏傳密宗的本尊神,它是在對生殖崇拜產生的性力思想的基礎上產生的,認為陰陽兩性的結合是宇宙萬物產生的原因,能夠利用『空樂雙運』產生了悟空性,達到『以欲制欲』之目的。歡喜佛是屬於藏傳佛教密宗的本尊神,即佛教中的 『欲天』、『愛神』、『歡喜佛』、『雙修佛』。其中男身代表法,女身代表智慧,男體與女體相互緊擁,表示法與智慧雙成,相合為一人,喻示法界智慧無窮。佛教各派均有佛像,但歡喜佛唯密宗所有,只有藏傳佛教(喇嘛教)寺廟中才有供奉。其造型源於密宗的『男女雙修』的教義。」
邱承彬說:「歡喜佛的供奉,在密宗是一種修煉的『調心工具』和培植佛性的『機緣』。宗喀巴大師說:『調心要令信所緣』,對著歡喜佛『觀形鑑視』,漸漸習以為常,多見少怪,慾念之心自然消除。藏密中明王那兇惡的面目不僅是用來嚇退外界的妖魔的,更主要的是可以用來對付自身,對付內孽障的。而與這些看似殘暴的明王合為一體的嫵媚多姿的明妃,是明王修行時必不可少的夥伴。她在修行中的作用以佛經上的話來說,叫做『先以欲勾之,後令入佛智』,她以愛欲供奉那些殘暴的神魔,使之受到感化,然後再把他們引到佛的境界中來,有陰陽調和、自然平衡之意。」
邱承彬說:「『歡喜佛』來自印度教裡面的『歡喜天』『迦尼薩』。『迦尼薩』是印度教主神『溼婆』與雪山女神帕爾瓦蒂的精神之子,據說雪山神女在溼婆離家在外的日子裡,生下愛子迦尼薩。因為迦尼薩是神之子,出生後就長得十分高大強壯。有一天帕爾瓦蒂想洗澡,就讓兒子守在門外,不讓外人偷窺,不久溼婆神回家,見到有一個高大英俊的小夥子站在門口,誤以為老婆與人私通,醋意大發,非要闖進去找雪山神女說個明白,而迦尼薩則堅守母親的囑託,死活不肯讓老子進去,於是這對沒有見面的父子開打起來,溼婆氣怒之下,一刀砍下兒子的頭,迦尼薩立刻身首異處。雪山神女聽見外面的吵架聲,趕出門來看時,正見丈夫砍下親生兒子的頭,於是痛哭失聲 ,此時溼婆才知道做錯了事,於是便去求守護生命神毗溼奴,毗溼奴告訴溼婆神,明天太陽升起,按照他指引的線路,將見到的第一個生物的頭砍下,安裝在他兒子的脖子上,就可以使迦尼薩死而復活。溼婆依言上路,結果碰上第一個生物就是大象(據說這頭可憐的大象也不是凡物的,正是印度教中『萬神之王』因陀羅的坐騎),於是砍下象頭,放在兒子的身上,迦尼薩就變成了象頭人身,稱為象頭神。同時溼婆為了補償兒子,便命令所有的神都要全力幫助象頭神達成目標,從此只要有象頭神想要達成的願望,諸神就會竭盡全力去幫助他掃除一切障礙,於是象頭神就成了掃除障礙之神,受到眾多信徒的膜拜。在佛教裡,稱迦尼薩為『大聖歡喜天』。據佛典《四部毗那夜迦法》載:大自在天(即溼婆神)的兒子,象頭人身,他性絡暴戾,所以又叫大荒神。觀音菩薩為了降伏他的荒暴,化身為毗那夜達女去找他,他一見是女子,欲心熾盛,欲擁抱其身,該女子拒絕說:『你想觸摸我的玉身,能為護持佛法不?依我護法後,能莫作障礙不?』他回答說:『我依緣今後全隨你。』於是毗那夜達女含笑接受他的擁抱性合,得到了他的歡心,從而把他調伏到佛教中來,因此皆大歡喜,得名『大聖歡喜天』,也稱為愛神、欲神等。」
邱承彬說:「唐·善無畏大師所譯之《大聖歡喜供養法》曰:『大聖自在天,烏女為婦,所生有三千子,其左千五百,毗那夜迦王為第一,行諸惡事;右千五百,扇那夜迦持善天為第一,修一切善利。此扇那夜迦王,則觀音之化身也。為調和毗那夜迦惡行,同生一類成兄弟夫婦,示現相抱同體之形。其本因緣,具在大明咒經。』」
邱承彬說:「雙身長壽佛(歡喜佛)在西藏的布達拉宮供有一尊,在大昭寺供有九尊,在桑耶寺供有一尊。除了歡喜佛是雙身外,勝樂金剛、大威德金剛、密集金剛等都是雙身像。」
邱承彬說:「雙身歡喜佛天珠奇石是陰陽平衡、自然和諧的表徵,是大徹大悟的象徵,是愛與傳承的象徵,是幸福和睦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