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一口奶酪吃掉30億,卻遭「爛公司」嫌棄?

2020-12-27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松霖 | 北京報導

官宣「在一起」的4天後,中國「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又拋出和蒙牛的「婚禮」細節。

12月9日,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蒙牛為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蒙牛擬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

12月13日,妙可藍多再發公告透露細節:此次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30億元,蒙牛將以現金方式認購全部股票。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蒙牛。

市場對此消息並未感到意外。從「談戀愛」到「聯姻」,雙方只用了不到一年。

一年多前,便有蒙牛要收購妙可藍多的市場傳聞流傳。

今年1月,妙可藍多宣布引入蒙牛為戰投方,蒙牛擬受讓公司5%的股份,以及增資入股全資子公司吉林廣澤乳品科技公司,兩項交易總計7.45億元。股權轉讓後,蒙牛成為妙可藍多的第二大股東。

3月,妙可藍多發布定增預案,擬向控股股東柴琇實控的東秀實業與蒙牛定增發行,其中,蒙牛計劃認購金額為3.15億元。

但這份定增預案在8月份被中止。

就在市場以為雙方合作出現變數時,妙可藍多連續在12月9日和13日發布公告。

蒙牛虎視已久,早就想「動奶酪」

牛根生曾說:要麼自我革命,要麼被人革命,沒有第三條道路。

蒙牛在創業初期勢頭迅猛,2010年搶走了伊利行業龍頭的寶座。而伊利依靠營銷策略和渠道優勢打了個翻身仗,還把差距越拉越大。伊利2019年營收為902.2億元,超蒙牛近100億元;當前市值約2300億,超蒙牛近1000億;常溫液態奶市場的佔有率38%,超蒙牛10%。

又到了蒙牛不得不自我革命的時候。

近幾年,國內的常溫奶市場,早已增長乏力,而隨著先後入局雅士利、現代牧業、聖牧,蒙牛也完成了其「全產業鏈」的布局,向上下遊再拓展的空間有限。要想突破和超越,需要在品類上開闢新賽道。

乳製品品類中,市場規模增長最高的,正是奶酪。

但已不再是「初生牛犢」的蒙牛,不會貿貿然踏入自己不熟悉的領域。

雖然智研諮詢數據顯示,零售奶酪2010-2019年複合增速達到22%,且預計2020-2024年年均複合增速12%,但2019年奶酪市場規模僅佔據乳製品市場份額的1.5%,奶酪市場規模尚未足百億。

這對於早幾年前,年收入已經達到六七百億元的伊利和蒙牛來說,未免難入法眼。

因此,一直到2018年,中國奶酪市場初步完成消費者教育,初具規模時,伊利和蒙牛兩巨頭才設立奶酪事業部,並開始調兵遣將和布局奶酪產品線。

而妙可藍多,恰恰搭上了奶酪市場高速增長的快車。

2016年起,妙可藍多乳製品貿易業務和液態奶業務萎靡不振,奶酪業務卻一枝獨秀,佔比逐年上升至接近一半,還帶動公司總體收入實現三年翻倍。

2020年前三季度蒙牛的營收和淨利潤均下滑,而妙可藍多的營收同比增長62%,淨利潤同比增長348.5%。

在奶酪賽道,伊利在2019年3月收購了紐西蘭第二大乳企以補足羊乳、奶酪方面的資源後便無大動作。因此,蒙牛此時收購妙可藍多,奶酪業務也直接躋身第一梯隊,搶得一些競爭先機。

股東提前減持套現,不看好蒙牛來當家?

蒙牛這邊虎視已久,而妙可藍多也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需要「傍大腿」。

有市場聲音認為,妙可藍多是「好行業,爛公司」。

主營業務上,雖然妙可藍多已經是中國的「奶酪第一股」,但這個「第一」的含金量並不高。

2019年國內奶酪市場佔有率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百吉福、安佳和貝勒中國,均為國外品牌,國產品牌第一的妙可藍多市場佔有率僅為2%,排在第八位。

今年3月,妙可藍多、公司控股股東柴琇及財務總監、董事會秘書白麗君,均因關聯方非經營性佔用資金且未及時信披,造成上市公司多個財務數據不準確,被出具警示函。

12月9日,柴琇等再次因違規佔用資金被予以通報批評。

被關聯方違規佔用的資金已經佔到了公司淨資產的20%,妙可藍多的財務業績和公司治理都顯得疑雲重重。

此外,妙可藍多向客戶支付單筆1.1億元預付款,也被質疑是為了實現資金拆借等其他目的。

更被關注的是,正在公司業績向好、蒙牛入股在即時,公司股東卻出現了質押和減持套現操作。

截至三季度末,柴琇所持股份中質押比例高達94.6%。最近一年內,妙可藍多連續發出多份董事高管或持股5%以上股東減持公告,已完成的累計減持額度超過公司三季度末淨資產的20%。

市場難免質疑:股東提前減持套現,是對自己講的故事不自信,還是不看好蒙牛來當家?

是低價抄貨得手,還是悶聲當了「接盤俠」,或許,奶酪可不可口,蒙牛都得咽下去。

責編:姚坤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30億鯨吞 蒙牛眼中的奶酪 妙可藍多有多香?
    對妙可藍多傾心已久的蒙牛集團終於要如願以償了。  12月13日晚間,停牌多日的妙可藍多(600882.SH)連發18條公告,推出新的定增方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30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01億股,發行股份擬全部由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蒙牛集團」)以現金方式認購。
  • 30億控股妙可藍多 蒙牛奶酪野心隱現
    擬通過向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內蒙蒙牛」),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億元,若證監會批准此次交易,蒙牛將一舉越過現控股人柴琇,成為實際控股人違規佔用公司資金、股東違規減持股份,公司雖然在2019年轉虧為盈,但費用與利潤不成比的差距也為妙可藍多長期穩定經營蒙上了一層不確定性。   分析認為,蒙牛的收購固然是給妙可藍多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但未來能否有效地整合雙方資源、特別是完善上遊資源布局,將是決定這個國產奶酪品牌能否穩立中國奶酪製品行業的重要因素。
  • 30億鯨吞,蒙牛傾心的「奶酪」妙可藍多有多香?
    12月13日晚間,停牌多日的妙可藍多連發18條公告,推出新的定增方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30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01億股,發行股份擬全部由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蒙牛集團」)以現金方式認購。
  • 30億鯨吞 蒙牛眼中的奶酪 妙可藍多到底有多香?
    (原標題:30億鯨吞 蒙牛眼中的奶酪 妙可藍多有多香?)12月13日晚間,停牌多日的妙可藍多(600882.SH)連發18條公告,推出新的定增方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30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01億股,發行股份擬全部由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蒙牛集團」)以現金方式認購。
  • 30億入「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能給蒙牛帶來什麼樣的未來?
    幾番折騰,蒙牛最終還是對妙可藍多出手了。12月9日,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或將因募資增發股票而失去控制權,隨即股票停牌引發業內的廣泛關注和猜測。四天後,妙可藍多再次發布公告稱,蒙牛將30億入股,交易完成後,蒙牛將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
  • 「奶酪第一股」將蛻變,蒙牛擬30億現金控股妙可藍多
    12月13日,「國內奶酪第一股」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妙可藍多」)披露,公司控股權擬發生變更。公告表示,公司審議通過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等相關議案,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蒙牛」)與公司現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柴琇籤訂了《合作協議》。蒙牛擬以現金方式認購妙可藍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
  • 蒙牛花30億元買的一塊兒奶酪,它香嗎
    對於自己認定的目標,蒙牛還是「咬的死死的」。這種堅持不懈終於有了回報。12月14日,蒙牛花了30億元人民幣,終於把被稱為「國內奶酪第一股」的妙可藍多拿下!據妙可藍多12月13日晚公告稱,本次交易,蒙牛以29.71元/股、總價30億元,使用現金形式認購妙可藍多不超過10097.61萬股的股票。
  • 蒙牛終究還是吃下了這塊「奶酪」
    根據妙可藍多披露的定增預案,蒙牛將出資30億元認購1.01億股妙可藍多的股份。交易完成後,蒙牛對妙可藍多的持股比例將從原先的5%上升至23.80%,與此同時,妙可藍多的控股股東也將正式變更為蒙牛集團。「曖昧」已久,終成「眷屬」妙可藍多的前身為廣澤乳業,2015年,公司啟動奶酪轉型戰略並收購天津妙可藍多,於2016年完成重組上市,2019年公司正式更名為妙可藍多。雖然蒙牛和妙可藍多的「聯姻」剛剛才敲定,但二者之間「曖昧」已久。
  • 「中國奶酪第一品牌」控股權易主 蒙牛擬30億元控股妙可藍多
    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內蒙古蒙牛」或「蒙牛」)與公司現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柴琇同日籤訂了《合作協議》。相關交易完成後,內蒙蒙牛將取得上市公司控制權。值得一提的是,內蒙古蒙牛的控股公司為蒙牛乳業(2319.HK),如果本次交易獲得證監會批准,蒙牛乳業將成為妙可藍多的控股股東。
  • 30億元以內!蒙牛將控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
    剛剛,妙可藍多官宣,乳業巨頭蒙牛將取得它的控制權。為順利控制這支奶酪第一股,蒙牛將需要支付不超過30億元現金。這也意味著,在先後控制了奶粉股和上遊牧場股後,蒙牛又將首次控制奶酪股。該公司今天表示,將打造「中國領軍、世界一流」的奶酪企業。我們先看看妙可藍多今天的公告要點。
  • 「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控股權交給蒙牛
    記者 | 趙曉娟編輯 | 牙韓翔112月13日,上海妙可藍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公司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億元,發行股票數量為不超1億股,此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蒙牛。幾天前的12月9日,妙可藍多已經發布公告稱,或將因募資增發股票而失去控制權,隨即股票停牌。彼時,妙可藍多的第一大股東為柴琇,在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為18.59%。蒙牛為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為5%。
  • 30億認購定增股 蒙牛將入主妙可藍多
    停牌一個星期後,12月13日晚間,「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600882)披露了新的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公司將以29.71元的單價發行約1億股股份,全部由蒙牛認購,募資總額30億元,投入上海特色奶酪智能化生產加工、長春特色乳品綜合加工基地、吉林原制奶酪加工建設等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 蒙牛擬30億元控股「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
    蒙牛終於拿下「妙可藍多的奶酪」! 12月13日,妙可藍多宣布,擬向蒙牛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30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約1.01億股。交易完成後,蒙牛將取得妙可藍多控制權。 妙可藍多股票已於12月7日起連續停牌。停牌前,妙可藍多股價報收39.17元/股,年內累計漲幅逼近200%。
  • 孫儷代言的「奶酪棒」公司傳巨變!「國內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將被蒙牛收購
    妙可藍多對外界表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妙可藍多上海第二工廠改擴建項目、吉林中新食品區奶酪加工建設項目、廣澤乳業特色乳品產業升級改造項目。本以為雙方的收購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但是,事情並沒有按照劇本上演,在謀劃幾個月後,上述非公發行預案突然終止。「終止發行是綜合考慮最新監管要求、資本市場環境並結合公司實際情況提出的,不會對公司正常經營與持續穩定發展造成重大影響。」
  • 謎底揭開了:「奶酪第一股」易主 蒙牛上位
    與蒙牛合力開拓奶酪業務妙可藍多為何會得到蒙牛的青睞?資料顯示,妙可藍多成立於1988年,是國內少數同時掌握原制奶酪和再制奶酪生產技術的企業。2015年左右廣澤乳業借殼華聯礦業(上市公司前身)實現上市,隨後通過將妙可藍多置入上市公司,被市場冠以「奶酪第一股」名頭。
  • 奶酪只佔乳製品市場的1.5%,為何伊利、蒙牛也要擠進來?
    押注奶酪(也被中國消費者稱為芝士、乾酪等)市場的大公司又多了起來,伊利、蒙牛這兩家乳製品市場「雙雄」也來了。但中國奶酪市場目前還是以進口品牌為主,本土的伊利、蒙牛目前都還是個挑戰者的角色。 伊利在今年11月開始了在奶酪市場的新動作。
  • 「奶酪第一股」妙可藍多賣身蒙牛,「孤品」價值蓋過公司內部醜聞
    又在意料之中,妙可藍多此次正在籌謀一件「可能構成公司控制權變更」的大事,費時是自然。與此前市場猜測一致,「中國奶酪第一股」果然被蒙牛收入囊中。在宋亮看來,蒙牛對併購公司一般有三大要求:第一,公司基本面要非常紮實;第二,一定要上市公司;第三,公司在某個領域要具備非常獨特的優勢。比如,現代牧業、聖牧、妙可藍多各自在奶源、有機奶、奶酪方面獨具優勢。據宋亮透露,控制權易主蒙牛後,柴琇仍是妙可藍多主要管理者,但會將管理重點放在廣澤乳業。
  • 蒙牛為何要動妙可藍多的奶酪?
    2018年上半年,蒙牛推出第一款專為中國市場定製並在蒙牛工廠生產的愛氏晨曦馬蘇裡拉乾酪絲,進軍高端餐飲奶酪業務。11月,其還推出100%丹麥原裝進口的愛氏晨曦小探險家兒童奶製品系列新品,進軍奶酪零售。除此以外,蒙牛於2019年11月24日籤訂協議,擬以6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9.31億元),收購澳洲品牌乳品及飲料公司LDD的100%股份,後者在乳飲料、酸奶、低溫果汁及植物飲料的市場份額於澳洲排名第一,酸奶產品在東南亞及中國佔有地位,而且能夠取得大量高品質的澳洲奶源,擁有13個位於澳洲各地的大型製造設施以及冷鏈分銷網絡。
  • 小巨頭賣身,蒙牛將收編「奶酪第一股」
    「奶酪第一股」或將易主,納入蒙牛麾下?12月9日晚間,妙可藍多發布公告稱,公司擬與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內蒙蒙牛控制的實體籤署附條件生效的《股份認購協議》。公司擬以收購人為發行對象非公開發行股票,收購人以現金方式認購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的股票。
  • 兜兜轉轉,蒙牛還是動了妙可藍多的「奶酪」
    如果計劃成行,這意味著蒙牛麾下又多了一個上市公司。同時,妙可藍多作為唯一入圍奶酪市場前五的國產品牌,將對蒙牛鞏固產品線,提振業績抗衡伊利起到助力作用。  事實上,蒙牛「盯梢」妙可藍多已經有一段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