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說大唐名將李勣一生榮光功德圓滿?

2021-01-14 寫乎

作者:李大奎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在《隋唐演義》中被說成是瓦崗的軍師徐懋功,以善謀著稱。

其實,這不過是演義當中虛構的故事,真實的李勣其實是大唐名將(與衛國公李靖齊名),還兼通醫學,曾參編《唐本草》,自撰《脈經》一卷。

李勣一生南徵北戰,立下不朽軍功,卒年七十六歲。他無論是戎馬生涯,還是還朝為師,皆能憑著精準站隊,從沒有被人打壓,獲得一生榮光,不僅成為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死後亦極享哀榮,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廟庭,實現了功德圓滿的人生:善始善終,壽終正寢。

一、少時投身瓦崗,一戰成名,得翟讓、李密認可

公元594年出生於曹州離狐(也就是今天的山東菏澤東明縣)的徐世勣,乃標準的"富二代"。父親徐蓋在隋朝末年遷居滑州衛南縣(即今天的河南濬縣),是當地有名的富豪。史載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

幸運的是,開明的父親不僅樂善好施,亦支持徐世勣自小"尚武"的願望,使得徐世勣得以按自己的志向追求高遠的生活:練就一生武藝,"貨賣帝王家",不似那些紈絝子弟仰賴家大業大無所作為平庸地過一輩子。

隨著隋末農民起義的風起雲湧,徐世勣便於公元611年17歲時選擇投身翟讓領導的瓦崗義軍。

在瓦崗,徐世勣與浚儀人王伯當等好漢交好,常不遺餘力地尊從草莽英雄翟讓行事,由此得到翟讓的好感。當隋朝名將張須陀率軍徵討瓦崗時,有軍事才能的徐世勣在翟讓的重用下出戰。他採取誘敵深入、伏兵襲擊的戰術,一舉殲滅了來犯的隋軍,張須陀亦戰死沙場。

徐世勣一戰成名,成為瓦崗義軍的中流砥柱。

公元616年,高門士族、文武雙全的蒲山公李密投奔瓦崗。徐世勣見李密乃當世英雄,便與王伯當等人勸翟讓奉李密為主,成就反隋大業。

幾番考慮下,翟讓於次年終於讓位於李密,李密由此統率瓦崗義軍反隋,擇定在鞏縣登位,自稱魏公,授翟讓司徒官銜。

同時,任命徐世勣為右武侯大將軍,統兵討伐江都通守王世充。徐世勣打敗王世充後,因此軍功受封東海郡公。

遺憾的是,此時瓦崗內部發生內訌,因翟讓短視,受部屬慫恿,欲奪回君權。善用計的李密便在宴會上藉機殺死翟讓,又派手下大將單雄信安撫翟讓的舊部,快刀斬亂麻地處置了這一危機。

由此,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歸入李密麾下,成為李密的嫡系成員。

不過,瓦崗的力量開始分裂,由盛轉弱,雄主李密也顯露出不善平衡各派的短板,讓徐世勣為之憂心,對李密能否堪當大任有了懷疑。

二、風華正茂時歸唐,得李淵賞識

公元618年3月,隋煬帝被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殺害。太府卿元文都等人只好另擁皇太主楊侗在洛陽稱帝。

時年5月,李密被王世充擊敗,只好率部分瓦崗軍歸順李淵建立的大唐(年號武德)。

武德二年(619年),歸唐的徐世勣仍將瓦崗所屬州縣的數量和軍民情況表奏李密。此舉讓唐王李淵刮目相看,大為讚賞:

"徐世勣感懷主人的恩德,推辭功勞,確實是純臣。"

便下詔封徐世勣為黎陽總管、上柱國、萊國公。後加授徐世勣為右武侯大將軍,改封曹國公,賜田五十畝、上等府第一所,並賜李姓,隨秦王李世民出徵。

徐世勣由此改名李世勣,成為李世民手下一員能徵善戰的驍將。

三、青壯年時追隨李世民開疆拓土,得享恩寵

此後,李世勣便追隨李世民南徵北戰,一統天下,立下了不朽戰功。

武德三年,徐世勣隨李世民出徵并州,大敗義軍首領劉武周、宋金剛後,又統領河南、山東軍隊討伐鄭王王世充,接管管州。

武德四年,徐世勣隨李世民出徵鄭國,取得"虎牢關之戰"的大勝,抓獲荊王王行本,生擒夏王竇建德,降伏鄭王王世充。

因其赫赫軍功,李淵封李世勣為天策下將。

武德五年,李世勣取得"洺水之戰"的勝利,擊敗劉黑闥部將高雅賢。七月,討伐叛將魯郡公徐圓朗,迫降江淮義軍首領杜伏威。從而晉封左臨門大將軍、河南道大總管。

武德六年、七年,李世勣配合郡王李孝恭、嶺南道大使李靖、懷州總管黃君漢,一道討伐江淮義軍首領輔公祏,一舉平定江南,取得有名的唐滅輔公祏之戰的大勝。

武德八年,李世勣任行軍總管,在太谷迎擊入侵的東突厥。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登基稱帝,稱唐太宗後,為避帝諱,李世勣便改為"李勣",受封并州都督,封邑九百戶。

由此,李勣轉入貞觀朝繼續統兵徵戰。

貞觀三年,在兵部尚書李靖的統率下,李勣任通漠道行軍大總管,與華州刺史柴紹、靈州大都督薛萬徹共同討伐東突厥頡利可汗,於貞觀四年取得有名的唐滅東突厥之戰的勝利。

在此戰中,李勣率三千人馬,從雲中(今山西大同)出發,突襲定襄,打得突厥人馬四散逃竄,逼降其大酋長,俘虜五萬餘人班師回朝。

李勣由此在軍中贏得極高聲望,成為初唐名將,使突厥聞之喪膽。如同西漢時衛青、霍去病平定匈奴時在匈奴人中的威望一樣高,視之為萬人敬仰的"戰神"。

李世民為之授李勣為金紫光祿大夫,代理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大讚不已:

"隋煬帝不能選賢安民,只知道築長城來防備突厥,對世情的認知糊塗至此。朕現在委任李勣在并州,就使突厥畏懼他的威名逃走。邊塞安靜,難道不是遠勝過築長城嗎?"

於是,李勣就在邊關并州拱衛京師,任職長達16年。

貞觀十五年,就在唐太宗李世民打算調李勣入朝接替李靖任職兵部尚書時,漠北薛延陀部首領大度設聯絡鐵勒各部部族,統兵二十萬南侵突厥,突厥首領俟苾可汗阿史那.思摩不敵,退守朔方,無奈向大唐告急,請求支援。

李世民便改任李勣為朔州道行軍總督,與靈州道行軍總管李大亮、涼州道行軍總管李襲譽一道,分兵攻擊薛延陀,與大度設會戰於諾真水,取得有名的唐滅薛延陀之戰的大勝後班師還朝。

由此,李勣備受李世民欣賞、厚愛。有一次,他生病需用人的鬍鬚作藥引,李世民便將自己的鬍鬚剪下,燒成灰配成藥,為李勣治病。

貞觀十七年,晉王李治立為太子後,李世民遂加封李勣為太子詹事兼左衛率,加位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還寬慰李勣說:

愛卿,你原來是太子的長史,如今他宮裡的事情也一併委託給你,所以有這樣的任命。若有委屈你的階位、資歷的地方,還希望你不要見怪啊。

由此,李勣得享恩寵,轉任太子李治的老師,擔負培養太子的重擔。

貞觀十八年二月,由於高句麗權臣蓋蘇文侵犯新羅,新羅危急,便向大唐求救。李世民御駕親徵,便任命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隨駕東徵高句麗,取得大唐滅高句麗之戰的大勝。

貞觀二十年,薛延陀部發生內亂,負責"救火"的李勣奉令二次出擊,又取得完勝,斬敵首五千餘人,俘獲敵軍五萬餘人。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李勣平定邊患後再次回朝,轉任太常卿,再次拜太子詹事,仍兼同中書門下三品。

貞觀二十三年,太宗李世民病危,臨終前安排太子:汝於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

隨即,李勣被外放到疊州,任都督。

四、年過知天命時忠心耿耿輔佐唐高宗李治,極享哀榮

同年,李治繼位稱唐高宗後,當即把老師李勣召回朝,官拜尚書左僕射,加封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領洛州刺史。

由此,在李治的重用下,李勣更加感激涕零,在高宗朝發揮著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和影響。

公元655年,李治在昭儀武則天的唆使下,決意"廢王立武",怎奈舅舅長孫無忌不支持。那時,舅舅權傾朝野,李治儘管有"北門學士"支持,寒門官員,沒有實權,李治無可奈何。

所幸這時代表軍方的李勣在關鍵時刻表態發話:"此乃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

就這看似不負責任輕飄飄的十一個字,就讓李治吃了定心丸,便下定決心剷除驕狂的舅舅。立時,"廢王立武"成功,代表世襲門閥的關隴集團長孫一派隨之倒臺。

李勣由此得到高宗皇帝的信任與仰賴,給予全身心的愛護與關照。

顯慶三年(658年),李勣隨李治到東都洛陽,不期途中生病,李治擔心不已,一路上對李勣噓寒問暖,備加照顧。

麟德二年(665年),李治東封泰山,便任命李勣為封禪大使,隨駕前行。李勣不期墜馬傷腳,李治趕忙過問,見無大恙,又把自己的馬賜給他使用。

乾封元年(666年),因高句麗權臣蓋蘇文病死,其子泉男生在泉男建、泉男產的為難下難以繼掌國事,無奈之下,只得懇請大唐發兵相助。當年十二月,高宗皇帝任命七十二歲高齡的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出兵高句麗。

乾封二年,在李勣統率下,其手下左武衛大將軍薛仁貴歷時二年,攻破扶餘城,取得大敗高句麗泉男建、泉男產軍隊的勝利,泉男生順利繼位,從此歸附大唐。

後來,大唐便另設安東都護府,統管高句麗、新羅和百濟。

由此,李勣更加得到高宗皇帝李治的器重,總章元年(668年)十二月,李治在京都南郊祭天,令李勣擔任亞獻,宣告大唐成功平定高句麗,李勣功不可沒。次年(669年)即加授李勣為太子太師,封邑一千一百戶。

只是李勣年事已高,不久臥病不起,高宗皇帝李治便令其弟晉州刺史李弼回朝,任司衛正卿,負責照料生病的兄長李勣。

李勣於公元669年12月31日病逝後,李治悲痛不已,下令冊贈李勣為太尉兼揚州大都督,諡號"貞武",陪葬昭陵;還下令輟朝七日哀悼,令司平太常伯楊昉監護李勣的喪事。在下葬日,李治親臨未央宮故城,登上城樓為他送葬,令百官為之送葬到未央舊城西北。允許為李勣所築的墳墓可依衛青、霍去病的先例為準,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築修建陵墓。

五、名將李勣何以能精準站隊得以一生榮光?

縱觀一生通達的名將李勣,從尊從翟讓、李密起,到輔佐大唐李淵、李世民、李治三朝,總能在關鍵時刻精準站隊,得以榮光滿滿盡享恩寵。

李勣何以能做到這一點呢?

顯然,李勣有優秀的軍事才能,這是前提,也是得到認可的基礎。除此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李勣有獨到的眼光和智慧,有為人忠誠的品德,還有忠義高潔的家國情懷。

李勣投奔翟讓時,基於反隋大業,期望憑著自己的真才實學,實現天下安寧,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後來見翟讓目光短淺,便把目光轉向文武雙全的李密,可惜李密僅是匹夫之勇的梟雄,不懂得用人,難成霸業。

李勣又把實現遠大抱負的期望放在雄才大略的唐王李淵身上。李勣深知,李淵欣賞能人,更在乎忠義之士。

故李勣在前主李密歸唐後,仍事奉李密表奏於他。此舉果然引起李淵關注、欣賞和啟用,由此獲得為大唐建功立業的機會。

李勣奉李淵的命令在李世民帳下效力後,見李世民天縱英才,便更加兢兢兢業業地追隨李世民南徵北戰。李世民建立貞觀朝後,為之統兵作戰,滅突厥,守邊關,擊敗薛延陀……立下汗勞功勞。

然,保持"中立"低調謙遜的李勣沒有"居功至偉",顯示出很高的智商情商,不似"西漢三傑"之一的韓信那樣威逼劉邦封王。他隨時心悅誠服地聽從李淵、李世民的安排,甘願效犬馬之勞。

更為難得的是,李勣被發放疊州,他明知是太宗皇帝有意為之的帝王之術,給太子李治賜恩於自己的機會。李勣假裝不知道,高高興興地赴任疊州都督,後來高宗皇帝召他還朝時,他感激涕零地再三拜謝。

沒有點穿先帝的意圖,看破而不說破,還不以老師自居,仍一以貫之忠心耿耿地輔佐高宗皇帝。

李勣的這份韜略、這份胸懷顯示了他不凡的智慧,他的"雙商"其實並不亞於他的軍事才能,自然更加迎得李治的愛戴,始終對他敬重仰賴有加。

後來,李治要"廢王立武",也是李勣站出來支持他,從而使得高宗皇帝穩穩地收回君權。因為李勣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當初他沒有參加太宗皇帝起事的"玄武門之變",持"中立"的態度,畢竟"疏不間親"。如今長孫無忌權傾朝野,已嚴重僭越皇權,再不表態,高宗朝真有權臣誤國的危險,大唐有可能就此旁落,唯有清除長孫一派,才不負自己的志向,使大唐沿襲輝煌。

可見,名將李勣既有卓越的軍事才能,又是情商智商都很高的當世高人。他看似"中立"的將軍,其實是胸懷天下很有遠見的政治家,有自己堅守的原則和底線。

難怪李勣總能在關鍵時刻精準站隊,被看好,從而仕途通達受人尊敬獲得一生榮光!

【作者簡介】李大奎,七0後,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紅樓夢》:在貴妃娘娘面前,賈母的姿態為何如此強硬?

唐朝殺人最多的將軍是誰?

相關焦點

  • 豪橫的大唐: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
    唐朝是中國古代的最高峰,當時用大唐已經不足以形容唐朝的彪悍了,所以唐朝的文人發明了「巨唐」的說法,當時的唐朝有多大呢?舉個例子,阿拉伯神話故事《阿拉丁神燈》的主角阿拉丁,最初的設定其實是個中國人。所以在唐朝想成為「名將」簡直是太難了。
  • 李道宗超越李靖,被李世民譽為三大名將之首,生下個女兒人盡皆知
    公元629年,東突厥遭遇史無前例的大雪災,李道宗隨李靖、李勣一起出擊東突厥。奇襲當夜,李靖命蘇定方突襲東突厥頡利可汗的牙帳,並且大獲全勝。在李靖的追擊下,頡利可汗率輕騎遁逃,結果被李道宗堵了個正著。就這樣,頡利可汗成為第一個被中原政權生擒的草原大國君主,這是漢朝都沒有做到的。而李道宗開啟了華夏名將的先河。公元634年,李道宗隨李靖出擊西方大國——吐谷渾。
  • 大唐名將蘇定方,滅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麗、定吐蕃
    竇建德作為李氏集團之後最大的割據勢力,其中最依賴的莫過於手下大將蘇定方,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說的就是這種情況,蘇定方十五歲時,跟隨父親率領鄉兵衝鋒陷陣,隨後獨自帶兵,在郡南大破清河叛軍首領張金稱,各路叛軍忌於蘇定方的威名再也不敢靠近其州縣,從此少年悍將的名聲就傳出去了。
  • 唐昭陵陪葬墓「為冢象山」型墓葬—李勣墓
    唐昭陵陪葬墓(五)「為冢象山」型墓葬~李勣墓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隋末瓦崗軍創始人之一。武德元年(618年),李勣歸唐,高祖李淵賜以皇姓。唐高宗永徽年間,避太宗李世民諱,遂單名勣。李勣在唐歷三代皇帝而榮寵不衰。
  • 薛仁貴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為實現大唐夢而戰鬥的一生
    編後語關於薛仁貴,大家可能從《薛禮徵東》,以及《薛家將》中了解的比較多,所以對薛仁貴有個固定印象,超級名將,英勇善戰,但屢被奸臣陷害。但演義畢竟是人情化的,歷史往往是冷冰冰的,真正的薛仁貴,絕對不負名將之名,但也絕非一個高大全的人物,而演義中,陷害薛仁貴的李道宗、張士貴等人,也絕對不是那麼邪惡。而薛仁貴之所以被人們傳誦至今,一方面是他為大唐開疆拓土的功績,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出身,絕對是從布衣到將軍的典型,一切的一切,都靠自己的雙手和戰功取得,經歷極為勵志。
  • 大唐榮光:中國為何不能失去西域?
    高昌王對玄奘這麼仗義,後來在《大唐西域記》中,玄奘講述西行之旅卻是以離開高昌作為起點。這是因為,玄奘回到大唐時,高昌已經滅亡了,當年給他留下美好回憶的高昌國都,成了大唐西州的高昌縣。我們今天講大唐西域,就從高昌這個小國說起。
  • 聖像貼金即將功德圓滿,收穫圓滿功德不容錯過,祈請貼金功德圓滿如意大齋
    昨天地藏王菩薩的貼金進度,已經告一段落,剩下最後的點睛之筆。明天,地藏殿聖像貼金將功德圓滿,聖像徹底換上華麗莊嚴的金裝,屆時,祝聖寺將舉行地藏菩薩貼金功德圓滿回向如意大齋,供養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慶祝聖像貼金的完成。大眾可以發心祈請聖像貼金功德圓滿如意大齋,做貼金圓滿如意大齋的功德主,收穫貼金圓滿功德。大家千萬不要錯過,因為這不僅收穫貼金功德圓滿功德,還能收穫供僧的功德,這樣的功德不可思議。
  • 李勣墓出土一把寶劍,它竟是木頭製作的,揭露了唐朝班劍的秘密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徐懋公李勣,作為凌煙閣上二十四功臣之一,他不僅是「三朝元老」,而且一生馳騁疆場,為唐朝的統一立下了汗馬功勞。李勣死後,唐高宗李治感念他功高顯著,於是將他葬在了昭陵,陪著唐高祖李淵一起在地下長眠。昭陵由唐朝建築大師閻立德、立本兄弟設計,仿照唐長安城的建制,依山而建,《唐書·李勣傳》也記載了李勣墓:起冢象陰、鐵、烏德鞬山,以旌功烈。
  •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歷經七朝天子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於武則天當權時期考取武狀元 卻等到58歲才被重用 他就是郭子儀
  • 不滅個國,就沒法在圈子裡面混,大唐有哪些滅過國的將領?
    唐朝是將星閃耀的時代,這些名將都是戰功赫赫。其中很多優秀的將領都進行過滅國運動,可以說是一言不合就滅國,如果他們在一起談話那就是「想當年我滅了哪一國,怎樣怎樣」那些沒滅國的將領都不好意思上前參與話題的討論。那麼都有哪些將領滅過國呢?
  • 《大唐明月》已開機,任嘉倫飾演大唐名將,女主角很可能是李一桐
    說起近幾年來國內娛樂影視作品的產量,那可以說是一年高過一年。當然,除了因為我國影視行業拍攝技術和後期製作越來越發達以外。其中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原因,那便是因為影視劇本普遍趨於改編化。簡而言之,就是說現在劇組的編劇基本都已經不用自己編寫劇情了。
  • 被小說冤枉百年的大唐名將,他根本就沒有陷害薛仁貴!
    但實際情況卻遠非如此,李道宗的一生,不比太宗皇帝清閒,他幾乎參與了武德與貞觀年間所有大戰,破劉武周,滅王世充,平東突厥,徵高句麗。前期統一戰爭,他初出茅廬,大顯身手;後期開疆拓土,他力戰不殆,獨當一面。唐太宗曾感慨地說:如今天下名將,就薛萬徹,徐世績,還有我這兄弟。薛是能大敗也能大勝,會用奇兵;世績與道宗,穩紮穩打步步為營。
  • 如果玄武門之變的勝利者是李建成,那麼大唐還能開創盛世嗎?
    唐朝無疑是我國歷史上最強盛的國家,而唐朝最巔峰的時候毫不誇張的說,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強國。作為這樣國家的皇帝,李世民自然是受世人敬仰。首先分析李建成的能力,不得不說能讓李世明惦記著不得不殺掉的李建成能力是很高的,所以李建成的自身能力可能沒有李世民那麼優秀,但也絕對差不了多少,所以說李建成自身的能力應該不成問題。再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擁護者,李世民的擁護者大多都是武將,而且都是非常強悍的武將,像程咬金,秦瓊等等。而李建成呢全都是文臣和世家之人,這是非常不利的。
  • 一檔名將驚世崛起 大唐無雙手遊熱夏資料片天策上將
    網易熱血群戰佳作《大唐無雙手遊》也即將在這熱情四溢的季節裡迎來"天策上將"全新資料片的熱血登場。神秘莫測的一檔名將與名將冒險副本、專服活動趣味戰鬥、神話品質寵物……狂野熱辣的諸多全新玩法正在燃血襲來,速速圍觀過來,勁爆亮點搶鮮知道! 【「天策上將」戰神來襲 名將戰力極致提升】 毛主席讀史有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
  • 十大名將復興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王朝
    大唐自安史之亂後,內有藩鎮割據自立,不服朝廷管轄,外有吐蕃、回鶻等外敵不斷入侵圍攻,然而大唐在這內憂外患的煎熬下仍舊堅挺了將近一百五十年,這一切都離不開幫助大唐克敵伐叛的十大中興名將,正是他們穩住了大廈將傾的大唐,重塑了大唐的根基,延續了大唐的國祚。
  • 掌握誦經的竅訣,這樣誦經功德更加殊勝圓滿!
    經典,是佛陀開示的法要,經典所在之處如同佛在,一心專注誦經,身語意都是在造與佛法相應的業,這些善淨的種子燻入內心,就是在增長功德。誦經也並非世人想像中的照本宣科即可,若能按步驟如法地誦經,能獲得殊勝圓滿的功德。為什麼要先祈請,也就是發願?這跟你接下來要念誦的佛經有關。
  • 大唐前期名將有多猛?不滅個國,誰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裡混?
    大家都說,唐朝初年名將含金量非常高,不滅個國,就不好意思在這個圈子裡混?大家都知道哪些大唐名將呢?大唐名將——李靖,徵戰四野大唐的國土能夠如此之大,很大的功勞就在於大唐的軍神李靖。他幾乎將大唐周邊的國家全都打敗了,滅掉了許多國家。
  • 《隋唐英雄傳》中徐茂公原型,因他一句話,差點葬送大唐江山
    尤其是對待功臣方面,不像別的帝王一樣擔憂功臣功高蓋主而有意直接殺掉,反而是能夠妥善而不流血的處理好君臣之間的關係,這也就為大唐盛世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所以一般我們說起御人的皇帝,一個是劉邦,另一個就是李世民。李世民一生之中對於用人幾乎沒有出過錯誤,但是偏偏有一個人讓他看走了眼,這個就是我們熟知的隋唐英雄傳中徐茂公的原型李績。
  •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為何沒列入武廟十哲?趙匡胤:白起殺降
    很多人可能會說封王拜相,當然,封王拜將已是極致,再想向上估計就只有造反一途了;但是除了當皇帝外,對於武將而言,還有一個至高成就,那就是入選武廟。 武廟始建於唐朝唐肅宗時期,供奉的是武成王(武聖)姜子牙,以歷代良將為十哲象坐侍;後在唐德宗時期,在禮儀使顏真卿的建議下,又在武廟中列古今名將六十四人圖形,在宋朝時擴增為七十二人
  • 龍洞庵三月三齋天法會,功德圓滿!
    供天的功德可得五官端正,可消災遇吉祥;可獲圓滿相貌,家庭幸福安樂;功德主1:於衛青?:功德主名單:75位功德金金額:7159元阿彌陀佛,感恩各位法師及居士隨喜請登記上功德芳名真實姓名,或者皈依法名以便師父一一回向給各位功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