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泳功勳教練徐國義的逝世讓人悲痛,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中國遊泳隊教練員這個群體健康狀況更多的關注。
據了解,中國遊泳隊不少教練員的心臟狀況都不太好,早搏現象很普遍,患冠心病的也比較多。也有的患有其他疾病,如國家隊教練、廣東遊泳隊總教練何新中就飽受視網膜脫落的困擾。
「007」工作制
當下的中國遊泳隊,擔綱主力的基本上是經驗豐富但年齡偏大的教練,比如汪順的主管教練朱志根,已經63歲;覃海洋的主管教練葉瑾64歲;王簡嘉禾的主管教練韓冰巖57歲,廣東名將劉湘和餘賀新的主管教練何新中也已有54歲。
長期處於緊張的工作節奏下,這些名帥們的身體狀況頗為引人擔憂。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何新中自嘲自己是「007」工作制,全年無休。
「人家是『996』,我們是『007』,全天候全方位管理運動員。比如運動員有情況,就必須隨時進入工作狀態,組裡任何隊員病了,需要送醫,教練員都必須在觀察室裡陪著,即便是夜裡發病也一樣,要通宵在病床前守著。」
何新中認為,作為國家隊教練員,必須要對這些優秀的苗子、被全國人民寄予厚望的運動員負責。「教練員另一個角色是父母啊,家長把孩子送到你這裡培養,你得讓他們放心。」何新中說,要專業上培訓、生活上照顧、思想上教育、性格上塑造、習慣上培養。
「優秀運動隊教練員對體力腦力要求非常高。水上訓練在池邊帶著運動員走,每天在遊泳館幾乎都要走小兩萬步;體能訓練時要保護,一發現有危險情況就得及時幹預,說實話寧願自己傷了也不能讓運動員傷。我們是幹這個活的,這些是自願的,也是必須的。」何新中說。
壓力貫穿始終
作為國家隊的教練員,承擔的壓力要遠遠大於省隊和市隊;而冠軍級別的教練員,更是要時刻繃緊挑戰極限的弦。
在培養劉湘和餘賀新等世界頂級、亞洲頂級運動員時,何新中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認為,競技體育是挑戰專業極限的工作,而打造世界冠軍是高精尖的發明創造。
「每個運動員都是個例,沒有批量生產的說法,都是先有周密培養計劃,才能出冠軍,所以競技體育首先是個智力運動。當然高端競爭更激烈,冠軍只有一個,而且領獎臺下來,下一場競爭也就開始了。」何新中認為,不僅壓力大,而且壓力是貫穿於教練員整個運動生涯的。
此外,對運動員的管理、教育,教練員也往往要一肩挑。「責任心強的教練,半夜要起來檢查、管理運動員,睡得比運動員晚;早晨要根據運動員的恢復情況調整訓練計劃,觀察、管理運動員就餐情況,起得還比運動員早」。
「教練員腦子裡是沒有假日概念的,什麼雙休日、各種節日,都不在我們日常選項上的。」何新中說,「頂尖運動員賽季結束了,我們又得去抓後備梯隊的訓練了。」
由於中樞神經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平時又缺乏假期調整,教練員中失眠的很多,很多人氣色都不太好。
在教練員眼中,運動員是最重要的,所以有時候寧願犧牲自己,也不願意耽誤隊員的訓練,這也造成了一些教練員積勞成疾。
「除非實在不行躺倒了,一般不太願意去看病,小病頂一頂就過去了。」何新中說,現在國家隊比較缺少年輕教練,主要擔綱的教練都是體力和健康狀況走下坡路的老教練,基本年齡都是50歲以上了。這讓何新中經常擔心「後繼無人」。
「我們這些搞競技運動的人,平時要強慣了,展現出來的都是非常陽光、健康的一面」。但其實,教練員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軀。教練員理應擁有健康的身心和正常的生活節奏,及時排解內心的壓力和疲勞。(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羊城派
責編|劉毅
審籤|吳瑕
實習生|何嘉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