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一夜之間,倪大紅從一個眼熟但不知道叫什麼演員一下成為熱搜的新晉霸主,儘管他連微博都沒有。這絕對是流量時代的一大新鮮事,一個不懂網絡的60歲老頭打敗了有專業數據組的小鮮肉。
但倪大紅的走紅並非偶爾,厚積薄發的,是倪大紅,也是影視圈。
倪大紅的厚積薄發很好理解,演了近三十年戲,無數次演繹經典戲劇,在影視作品中也早就飾演過《喬家大院》孫茂才,《新三國》中的司馬懿,2018年,他主演的《遠大前程》、《正陽門下小女人》都成為電視作品中的爆款。這一切都是倪大紅走紅的重要因素,臉熟、戲好,近期剛剛加強過印象。
紅紅!是明玉給你買的雪茄嗎?
而影視圈的厚積薄發就得從網絡時代開始說起了。
網絡時代帶來了流量偶像,這對影視圈來說一個全新又陳舊的概念,偶像早就有,而流量與偶像的組合卻是第一次出現。在「大IP+小鮮肉」盛行的前幾年,流量偶像迎來了全盛時代,屬於娛樂範疇的流量偶像錯誤地進入「演藝」圈(要把演藝二字特別突出),於是一堆「無差別演技」(我瞎起的名字,指這些人演不一樣的角色、不一樣的情緒都無差別)霸佔了屏幕,不明所以的吃瓜群眾還要天天看著一群粉絲在那兒尬誇「哥哥\姐姐,演得真好!」,不是懷疑人生就是想給這些粉絲頒一個最佳演員獎,還必須是主角。
在流量的強勢進攻下,終於到了物極必反的時刻。於是,《演員的誕生》《聲臨其境》一系列對演技有要求的節目,火了。一系列中生代演員迎來了他們事業的第二春。但老戲骨們還沒把自己的才藝展示演完就遭遇了不測,今年的春天沒脖子,特別短。在這樣的反彈下的選擇並不是理智,而是另一種盲目。所有的「以前的演員」都變成了「老戲骨」,但「老戲骨」的「老」字,可不止代表時間。
比如前段時間因為在歌劇舞臺上假唱的韓雪,在《演員》和《聲臨》兩個節目裡都獲得了不錯的成績,可是拿她和那些真正的老戲骨比,依然是太嫩了。
根據綜藝節目盲目選擇碰壁後,觀眾驀然回首,發現了站在燈火闌珊處的倪大紅。
四目相對,屢屢挫敗的觀眾看到那雙大眼袋更加堅定了倪大紅就是自己要尋找到人!
所以從這一點上講,倪大紅的走紅有偶然性,此刻的觀眾對於「老戲骨」的選擇是謹慎的,而臉熟、戲好的倪大紅剛好出演了《都挺好》,要知道《都挺好》這個題材的國產電視劇並不多見。
說完了外部原因,我們來說說內部原因。
所謂的內部原因就是《都挺好》這部劇。
當時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和朋友就感嘆:幸虧是倪大紅演蘇大強啊!
為什麼這麼說?蘇大強這個角色非常招人討厭。給錢就有好臉色,不給就沒有。自私,不為兒女著想。住在二兒子家,亂用兒媳婦的毛巾,逼迫夫妻倆累了一天回來必須做飯。為啥不點外賣?因為蘇大強會向大兒子告狀這是虐待。
每天想著怎麼惹事,真惹出事來了就開始推鍋。二兒子和兒媳婦鬧離婚,蘇大強去親家家裡說和,結果因為不會說話辦雜了。怪親家,怪大兒子非叫自己去。
我看完這部電視劇特別慶幸,幸虧我爹不這樣。
上文說的「幸虧」其實就是因為蘇大強太太太討厭了,所以倪大紅最艱巨的任務就是,這麼一個招人煩的角色,倪大紅要讓他可愛。
顯然,倪大紅做到了。
於是我們在蘇大強的身上開始找到一種對家庭的感受的影射——你有時候是真的煩他,可是愛他也是真的。蘇大強太接近我們的父輩了,於是我們無法當面對著父輩開出的玩笑和可能無法成真幻想從蘇大強身上過渡到了穿著豹紋,聽著流行歌曲的倪大紅身上。
當倪大紅頻頻出現在熱搜的時候,蘇大強和倪大紅到底是誰成就誰已經不重要了,倪大紅有沒有微博也不重要(甚至他沒有是最好的),結局和《都挺好》一樣,是兩代人的和解。
而流量明星與老戲骨之爭也許才剛開始,這一局,老戲骨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