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丨冬已至,陽氣始,養生進補正當時

2020-12-27 浙江省中山醫院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定的一個,《漢書》有云:「冬至陽氣起……」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

古人對冬至的說法是: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

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盛轉衰,由動轉靜。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睡好子午覺

冬至前後睡好「子午覺」在養生學中具有重要地位。冬至是一陽初生的重要時刻,在一天十二時辰中,子時也是人體一陽初生的時間。

中醫養生非常重視陽氣初生這一時期,認為陽氣初生時,需要小心保護,精心調養。冬至時節睡好「子午覺」不但有助於一天之中陰陽之氣的更替,更有助於一年之中陽氣的生長,以期下一年的陽氣充足,少生疾病。

冬保三暖

所謂的三暖是指頭暖、背暖、腳暖,這三暖對養生很重要。

頭暖

頭部若暴露在寒冷氣候環境中,會使血管緊縮,全身肌肉緊張,易引起頭痛、感冒,腸胃不適等症狀,對於體質差的老人和小孩來說,外出時最好戴一頂合適的帽子,以防寒冷侵襲。

背暖

背與內臟相連,若收到寒氣襲擊,容易引起頸部、腰背部不適。建議外出可以穿件厚的羽絨服或背心,對暖背有益處。

腳暖

腳部保暖也非常重要,一旦腳部受寒,寒氣就會從腳下直逼人體內,引起人體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纖毛活動緩慢,容易誘發感冒、心腦血管等疾病。尤其是女孩子,更應該注重腳暖,因為腳部保暖對痛經可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足浴

古人云「冬季燙腳,丹田溫灼」。中藥足浴不僅是冬季暖腳的一個好方法,同時還可起到刺激經穴(足部66穴及臟腑反應區),疏通經絡、暢達氣血、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

足浴時要保持水溫40℃左右,每次20-30分鐘,以全身微汗為宜。可結合適當物理刺激如按摩腳趾、揉搓腳心等,效果更佳。

注意事項

1、嚴重心臟病、高血壓、出血性疾病患者及孕婦不宜;

2、飯前、飯後30分鐘內不宜;

3、足浴後飲用適量溫開水;

4、足浴藥物引發過敏反應時及時停用。

冬季常用足浴方

頭眩失眠

磁石30g, 夜交藤、黃芩、菊花各5g。

四肢不溫

肉桂、丁香、烏藥、當歸、川芎各15g,乾薑、小茴香、吳茱萸各6g。

頸背酸痛

乾薑、牛膝、秦艽、獨活、徐長卿各30g,肉桂20g,紅花15g。

膏方進補

冬至後,一陽復生,人體攝入的養分利用吸收率高,較易蓄積並發揮功效,是虛體病人補養腎臟、延年益壽的最佳時機,民間諺語「冬季進補、開春打虎」。

膏方,具有「補中寓治、治中寓補、補治結合」的特點。根據患者體質而立,辨證組方形成平補、溫補、清補、澀補、調補之劑而達到調理體質、延年益壽、抗衰老等養生功效。

冬季常用

十全大補膏——補益氣血

茯苓膏——補益脾腎、抗衰老

龜鹿二仙膏——補腎壯陽、益髓填精

首烏延壽膏——補益肝腎、延年益壽

相關焦點

  • 節氣養生丨寒露養生
    文丨陳武山圖丨來源於網絡寒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7個節氣。「寒露」的意思是此時期的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這句諺語提醒大家: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寒露節氣一過,應注重足部保暖。秋冬季交替時節,合理安排秋季衣食住行儘量與氣候變化相適應對於身體健康十分重要。一、飲食養生在飲食上應遵守「滋陰潤肺,少辛增酸」的原則,以適應寒露的氣候特徵。
  • 節氣養生丨小雪養生的重點就是:藏——藏好腎中的精氣
    文丨陳武山圖丨來源於網絡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古籍《群芳譜》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節氣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
  • 節氣養生:冬至的養生要訣
    而此時開始也是陽氣初生之時,護好陽氣,人體陽氣充足,才能祛病延年。民諺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易經》中就有冬至養生的說法,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那麼在冬至節氣養生,需要掌握哪些要訣呢?每年公曆12月22日或23日,表示冬季的寒冷將要到來。此時太陽處於黃經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的輻射量和口照時數到達最低點。
  • 二十四節氣養生:小雪節氣養生暖身滋補正當時
    進了這一節氣,天寒地凍,轉到嚴冬,黃河以北地區將出現初雪,是提醒你的家人和朋友注意防寒保暖的時候了。多年生根莖,能儲存能量。常言道,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也就是說,春天可以吃花的嫩芽,夏天可以吃綠葉蔬菜,秋天可以多吃當季的果實,而冬天可以吃植物的根莖。
  • 節氣養生|冬至:護陽氣,養精氣!
    每年的12月22日前後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每到冬至這一天,北方要吃餃子,南方要祭祖、宴飲。而且冬至之後,冬病也容易發作或加重,需要特別注意冬病冬防。冬至三候冬至有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
  • 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陽氣|養生|食補|節氣|張...
    宜  早點回家  熬夜加班  忌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  冬·至·三·候  一候 | 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 24節氣養生家常菜丨冬至養生第一米——玉米
    武漢廣播電視臺科技生活頻道「三餐」美食,聯手無限極(中國)有限公司共同推出24節氣養生家常菜,從今天起,我們將以舌尖上的二十四節氣為節點,介紹二十四節氣美食養生「法寶」,從「吃出健康來」的角度,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傳達健康養生理念。
  • 「節氣養生」冬至養生知多少
    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2020.12.21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現代天文科學測定,冬至這天,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冬至點),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又稱為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內經四氣調神大論」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今日冬至:陰極之至陽始生,按摩艾灸助養生
    冬至日(今年是 12 月21 日)是「陰極之日」,晝至短,夜至長,它的到來意味著天氣更加寒冷。中醫養生理論認為「冬至一陽生」、「陰極之至,陽氣始生」,簡單地說便是這個時候是陽氣開始逐漸萌發生長的時機。
  • 「節氣養生」藏養開啟立冬後,小雪養生正當時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節氣,冬季第2個節氣,它意味著冬季降雪即將拉開大幕。《群芳譜》云:「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由於天氣寒冷,降水形式由雨變為雪,但 「地寒未甚」,雪下的次數少,雪量還不大,故稱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亦云:「十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反映了降雪的起始時間和程度。
  • 節氣養生:冬至養生小常識
    冬至以後「陰極陽生」,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充分說明在這一天前後進補最為適宜。進補也有講究,那麼冬至節令該如何進補養生呢?  冬至如何養生  冬至進補因人而異陰陽氣交易進補,『冬至』是一年中冷時節的開始,冬至有個交替性,以陰陽觀點來論,冬至前陰氣盛,冬至後陽氣回,如何才能提昇陽氣?答案就是進補。
  • 【曙光·節氣】芒種至,仲夏始,暑氣升,溼熱防
    【曙光·節氣】芒種至,仲夏始,暑氣升,溼熱防 2020-06-07 0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4節氣 |冬至來臨 正是養生好時節
    葵影便移長至日,梅花先趁小寒開。八神表日佔和歲,六管飛葭動細灰。已有岸旁迎臘柳,參差又欲領春來。冬至又叫「冬節」,是古人計算二十四節氣的起點,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祭祖,彼此賀冬,所以又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一到,開始數「九」。在古代,入九以後,文人墨客喜歡搞消寒活動,擇一「九」日,相約九人飲酒(「酒」與「九」諧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 二十四節氣丨大暑養生防暑溼 飲食清淡莫貪涼
    資料圖片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這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北京中醫醫院主治醫師徐潔介紹,大暑時節,不僅要防止暑溼乘虛而入,導致免疫力低下,更要當心中暑、熱中風、肩頸疼痛,胃腸道疾病等疾病。
  • 「節氣養生」冬至這樣過,教你健康過冬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俗話說,「數九寒天好養生」、「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今年冬令補,明年可打虎」。從冬至開始,直到立春,共有45天,這段時間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養生:(一)適當進補,養腎為主冬至至立春,有以下三類人尤其需要進補。
  • 小寒節氣悄然到,順時養生不能少
    小寒節氣悄然到,順時養生不能少 2021-01-05 1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小雪養生,顧護陽氣是重點
    小雪是入冬後的第二個節氣,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陰氣旺盛陽氣隱伏;二候天氣上升,萬物失去生機;三候閉塞而成冬,萬物氣息飄移幾乎停止,由此可見,「小雪」預示著冬天真的到了。天人相應,小雪節氣也是人體陽氣隱伏、陰氣旺盛的時候,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中醫師王省說,此時最重要的是顧護陽氣,做到以下幾個方面,方能使陽生陰長,陰陽互生,平安入冬。適當補充溫陽散寒,固腎益精的食物《本草綱目》記載,羊肉能補中益氣、開胃健力。
  • 小雪節氣如何養生 小雪這樣養生就對了
    不知不覺,小雪節氣已經到了。由於冬季養生是黃金時節,因此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的都應該要知道一些小雪養生的常識,這樣才能健康過冬季。那麼你知道小雪節氣如何養生?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小雪節氣養生的小常識吧!小雪節氣如何養生1、多吃葉酸食物防抑鬱小雪節氣是冬季開始的標誌,同時也進入抑鬱多發的季節。
  • 節氣丨大雪習俗與養生
    「荔」為馬蘭草即馬蘭花, 據說也能感受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 大雪特點 12月7日 」 氣溫降至0℃左右 大雪時節,
  • 大雪節氣養生 冬季進補正當時
    12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之「大雪」。何謂大雪?南京的冬天愈發寒冷,氣溫接近零度,降雪的可能性也比小雪時節更大,故名大雪。大雪時節的到來,預示著正式進入了冬季最冷的時候,人們開始為了過冬儲備糧食,我們的身體也需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基礎上,加強營養,增強機體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