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曾寫了一個角色叫楚留香,鄭少秋飾演後大火。古龍無比鬱悶的說到:「世人只知道鄭少秋而淡忘了古龍,仿佛楚留香本身就是鄭少秋。」一個角色一旦被演員演活,結果確實如古龍所說那樣。
黃元申就是霍元甲,梁小龍就是陳真,李連杰就是黃飛鴻,周潤發就是賭神,無可代替,也無可取代。自1991年徐克執導,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大火後,李連杰就成了黃飛鴻的最佳代言人,提到黃飛鴻必提李連杰,提到李連杰必提黃飛鴻。
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那白鶴亮翅的瀟灑,那無影腳的飄逸,都成了影迷心目中永恆的經典。李連杰繼《少林寺》之後,迎來了事業的第二春,徐克也憑藉《黃飛鴻》揚眉吐氣。《黃飛鴻》的成功不但讓兩人聲名大噪,也成功推動了武俠片的大火。一時間跟風之作,井噴式爆發。
但李連杰只有一個,上哪裡再找第二個李連杰去飾演黃飛鴻?明知道不可為,但導演們怎肯輕易放過這塊大火的黃飛鴻招牌。一時間,導演們紛紛動起了腦子,於是各式各樣的黃飛鴻出現了。李力持找來譚詠麟參演了《黃飛鴻對黃飛鴻》,元彬找來趙文卓參演了《黃飛鴻之王者之風》,張鑫炎找來王群參演了《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
以上三部還有黃飛鴻的影子,後面這兩部則有掛羊頭賣狗肉,蹭流量之嫌,袁和平找來甄子丹、于榮光參演了《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午馬找來元彪參演了《黃飛鴻之鬼腳七》。加上李連杰主演的《黃飛鴻之獅王爭霸》、《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1993年上映的黃飛鴻題材電影達到了七部。
這麼多黃飛鴻一起上映,票房最終勝出的還是李連杰本尊出演的兩部黃飛鴻,《黃飛鴻之獅王爭霸》收穫了2746萬港幣,位列當年票房榜第六名,《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票房1817萬港幣,其餘幾部黃飛鴻電影都淪為炮灰,最差的是張鑫炎執導的《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票房只有可憐的47萬港幣。
說到張鑫炎,跟李連杰的淵源很深。李連杰之所以能紅起來,張鑫炎執導的《少林寺》給了他很高的起點,也正是因為這部電影,李連杰引起了香港導演的注意。《少林寺》雖然捧紅了李連杰,但也導致李連杰停滯不前,那幾年一直在少林題材電影裡打轉,找不到方向。直到遇到了徐克,遇到了《黃飛鴻》。
《黃飛鴻》的大火,讓李連杰再次爆紅,恩師張鑫炎按捺不住了,他也想跟風《黃飛鴻》,讓自己的事業迎來第二春。於是找來了李連杰的師兄王群來演繹黃飛鴻,之所以找王群來主演,用意很明顯,跟李連杰拉上點關係,好作為賣點。為了提高本片的知名度,在片頭更是將李連杰主演的《少林寺》片段剪輯進去。
在內地,為了蹭《少林寺》的IP,張鑫炎將片名改成了《少林豪俠傳》,希望內地香港通吃,結果卻輸得連褲子都沒有了。影片毫無新意,劇情簡直就是李連杰版《黃飛鴻》的複製,講述的是黃飛鴻聯合徒弟、民團拯救豬仔的故事。不過飾演黃飛鴻的王群、飾演十三姨的郭秀雲倒是有可圈可點之處,王群飾演的黃飛鴻一身正氣,一代宗師的形象不比李連杰差。而且比李連杰版的黃飛鴻更多了一絲煙火氣,更像一個有血有肉有所敬畏的人。
郭秀雲當時參演十三姨時24歲的年紀,身為中德混血兒,郭秀雲既有東方美,也有西方的優雅,很符合十三姨這個人設。在影片中,郭秀雲的一顰一笑,一舉一動都透露著氣質和魅力,經典不輸關之琳的十三姨。
其實《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除了劇情有複製之嫌外,打鬥戲還是很精彩的。只可惜一味模仿李連杰版《黃飛鴻》,沒有走出自己的新天地,註定這部片子要折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