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常觀影的人間小黑】1993年也被稱為「李連杰年」,這一年的李連杰一共出演了6部電影,而這一年其實也可以稱為「黃飛鴻年」,因為這一年也有6部黃飛鴻電影上映,不過可惜的是,除了李連杰版受到歡迎以外,其他全都「撲街」了。
這一年6部黃飛鴻電影,只有李連杰版受到歡迎
1993年在離開嘉禾之後,李連杰和元奎組建正東電影公司,為了幫利智償還債務,與向華強籤下3年6部電影的片約,其中一部電影,就是李連杰出演的黃飛鴻系列中,最為「特別」的《黃飛鴻之鐵雞鬥蜈蚣》。
同樣是在1993年,其實共有6部黃飛鴻電影上映,包括《黃飛鴻之三:獅王爭霸》、《黃飛鴻對黃飛鴻》、《黃飛鴻之男兒當報國》、《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黃飛鴻之王者之風》和《鐵雞鬥蜈蚣》,其中《獅王爭霸》口碑最好,豆瓣評分達到了8分。
而同樣是黃飛鴻出演的《鐵雞鬥蜈蚣》風格另類,豆瓣評分為7.1分,畢竟這並不是一部很嚴肅的黃飛鴻系列電影,也有著很濃的王晶喜劇風格,票房上很不錯,在這幾部同年上映黃飛鴻系列電影中,僅次於《獅王爭霸》,拿下1818萬港元。
而其他的幾部黃飛鴻電影則表現都不好,其中《黃飛鴻對黃飛鴻》由譚詠麟主演,與1992年同樣是譚詠麟主演《黃飛鴻笑傳》有劇情關係,而同年還有一部大家比較熟知的就是由趙文卓出演黃飛鴻的電影《王者之風》。
不過《王者之風》雖然豆瓣評分與《鐵雞鬥蜈蚣》同樣為7.1分,但是受歡迎程度和票房確實有不小的差距,另外的幾部黃飛鴻電影也全都「撲街」了。
主要原因有兩點:
1、李連杰已經成為被接受的「新黃飛鴻」,自帶武術宗師氣質的李連杰,其1991年開始出演的黃飛鴻系列電影非常火熱,也是人們心中所接受的黃飛鴻,要知道,李連杰之前,人們普遍接受的黃飛鴻出演者,是自1949年一直演到了1981年的關德興。
而觀眾接受李連杰後,再次出現的形象相似的黃飛鴻扮演者,尤其是世界非常近,李連杰還在繼續出演,顯然接受度要差很多,經典程度也差很多。
後來比較受歡迎的《鐵馬騮》,其實主演是黃麒英而並非黃飛鴻,後來其2001年在北美上映時,票房表現很不錯。
2、劇情和表現力,喜劇風格的《鐵雞鬥蜈蚣》,並沒有刻意改變黃飛鴻的形象,只是改變了周圍的環境和配角的屬性,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還是那麼嚴肅,不過其他人變得插科打諢主力搞笑輸出,這樣的對比,還是很有看點的。
而在黃飛鴻本身的功夫動作設計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這部劇中黃飛鴻最大的不同是打了醉拳,與第二年,也就是1993年《醉拳2》中,成龍飾演的打醉拳的黃飛鴻不同,《鐵雞鬥蜈蚣》中,李連杰打的是北派拳法,因為實際上,黃飛鴻本身雖然是武術家,但是確實不會打醉拳。
因此,袁祥仁為李連杰設計的是「魯智深醉拳」,屬於北方醉拳的套路,而被「打哭」的反派雷一笑,自以為認識醉拳招式,卻被不斷糾正「打臉」,也是這套醉拳設計的特別之處,而那句「不是不能喝酒,而是喝醉了出手太重,收不住力」,也成為經典臺詞。
而到1997年之後,李連杰主演《黃飛鴻之西域雄獅》後,便不再出演黃飛鴻,而這之後,也很少有人再挑戰黃飛鴻這一角色,2014年的《黃飛鴻之英雄有夢》算是比較出名的一部,不過經典程度還是有不小的差距,而李連杰所塑造的黃飛鴻形象,敢於挑戰的導演和男演員很少,相對而言,趙文卓已經是最接近的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