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修相契
摯友相悅
禪入詩畫
獨見摩詰---
石上清泉幾度春,竹外猶聞浣溪音。
無語久坐輞川上,插花酹酒思故人。
輞川別業---
鷓鴣衘花過藍田,前塵隨風入輞川。
松影別業境依舊,竹溪纖雲似當年。
誰言富貴能傳世,唯有詩情可說禪。
久坐月下維摩詰,往事紛紛到眼前。
鍾靈毓秀漢中城,遠山近水作畫屏。
浮雲常從天上過,仙客偶向畫中行。
又過漢中---
定軍山下古漢中,聞說龍脈自此興。
泗水屠夫啖生彘,淮陰秀才建奇功。
楚王垓下失名馬,沛公長安歌大風。
是非成敗總如夢,可憐雙鬢煙塵生。
謁武候墓---
九畝疏鬆臥南陽,三顧隨君入朝堂。
一江天漢英雄淚,十裡定軍草木香。
去青木川---
白雲畫奇峰,翠竹搖輕風。
溪往春山外,人在錦繡中。
青木川古鎮,位於陝,甘,川交界處。西連四川省青川縣,北鄰甘肅省武都縣、康縣,素有「一腳踏三省」之譽,是陝西最西的鎮,距寧強縣城108公裡,距漢中市197公裡。古鎮自然條件優越,生態植被良好,歷史人文資源豐厚,傳統老街區、古老民風、民俗、民情以及傳統的生活、生產用具,都具有獨特的風情畫意;古建築、古摩崖、古祠堂、古寺廟、古題刻等,展現古鎮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宿青木川---
鳥鳴雞鳴蛙鳴 風聲溪聲犬聲
枕上春夢初醒 旭日尚未東升
窗前一彎新月 屋後幾抹松影
隨緣隨遇隨性 且喜且歌且行
風靜浮雲輕,溪喧小樓東。
啼鳥常入夢,明月照虛空。
遇見青木川---
江水 在這裡打了一個灣
時光 在這裡鏽出一塊斑
在塵埃不到的世俗之外
川甘陝交匯的山水之間
掩藏著一個活著的古鎮
它的名字叫著 青木川
每塊匾額都篆刻著一個時代的印記
每幢建築都吟哦著一首精美的詩篇
每個居民臉上都漾著怡然自樂的微笑
每個小巷的青石板上
都銘記著那一世的滄海桑田
從明清到唐宋
從三國到秦漢
年年歲歲
歲歲年年
春秋四季的轉換
朝代興衰的變遷
都仿佛與小鎮沒有絲毫的關聯
因為在這裡
你可以
忘了世事
忘了時間
忘了自己和自然。。
小住青木川,南望古漢源。
誰能識時務,方可擎蒼天。
小住青木川,北望太白山。
修得無人我,自然成神仙。
小住青木川,西望劍門關。
巴蜀有鳥道,橫絕峨眉巔。
小住青木川,東北望長安。
幾多興亡事,且付笑與談。
太白撫膺嗟蜀道,鄧艾揮軍入劍門。
掩卷遐思千古事,浮塵細雨天下心。
劍閣懷古---
五月薰風吹浮雲,千裡輕騎入劍門。
危崖摩天度黃鶴,悍將引弓射日輪。
蜀江流香太白賦,杜鵑啼血草堂春。
誰煮半街麻辣燙,笑呼巴山夜郎人。
謁梁山寺---
虛空生性海,片雲點太清。
千年興亡事,悠悠一夢中。
太白山秦嶺最主峰,青藏高原以東的最高峰。拔仙臺海拔3776米,比拉薩還要高。
《錄異記》載:「金星之精,墜於終南圭峰之西,其精化白石若美玉,時有紫氣復之,故名太白。」
太白極頂---
從半山亭出發,經小文公,大文公,大爺海,到拔仙臺,大約十公裡的行程,山高路險,危崖深壑,行走在亂石野棧之間,雲封前路,鳥鳴腳下,3600米的海拔,戰戰兢兢,汗不敢出。而一路景觀極佳,雲蒸霞蔚,氣象萬千,催人前行,蕩人胸襟。只是年老體弱者,高血壓心臟病和恐高者,絕不可行。日暮時分山頂奇冷,沒有賓館,沒有信號,甚至沒有最基本的生存條件。裹著有點酸味的棉被,躺在貨櫃改裝的大鋪上,依然有一種徵服感和成就感,有種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邁。為圓一個老夢 攀上太白極頂
雖然萬般辛苦 倍感不虛此行
凌雪西上太白山,亂石危崖行路難。
鸛雀常從腳底過,日月可向口中銜。
一懷壯志凌雲上,萬丈豪風撲九天。
拔仙臺高放聲嘯,山河大地皆欣然。
登太白山---
聞說太白山,金星落終南。
峽谷生紫氣,奇石擎蒼天。
王母瑤池宴,太乙不老丹。
五月仙臺上,一呼四海安。
山高摩天門,積雪若浮雲。
仙臺憑欄處,西望小崑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