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中國在東南亞方向陸地接壤最多、水域相交面積最大的鄰國。兩國人民在歷史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和交往,兩國共產黨的關係亦非常密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中越兩國都選擇了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兩國社會制度相同、價值觀相近、發展與安全利益相通,各方面關係不斷發展。連通中國和越南的友誼關,歷史上曾是中國九大名關之一,初稱雍雞關,後稱界首關、大南關,明清時期改稱為鎮南關。新中國成立後,改為睦南關,1965年又改稱友誼關。
一、中越兩國山水相依,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困擾兩國關係中越陸地邊界長1347公裡,自中越老三國交界處起,直到北崙河流入北部灣處。所謂的中越邊界問題,包括三部分內容,即陸地邊界劃分、北部灣劃界和南沙群島主權問題。
長期以來,中方一直認為,中越兩國邊界早就是已定邊界。19世紀末,中國清政府和當時越南宗主國法國通過《續議界務專條》和《續議界務專條附章》等15項文件,以雙方歷史形成的傳統習慣線為基礎共同劃定的。這些文件歷史上統稱《中法界約》,包括勘界和劃界兩類文件。其中,雲南段長719公裡,主要以分水嶺為界,廣西段637公裡,多以山脊線為界。在這兩部分,也有些地方以沿河流、河溝等為界。
當然,中方也清楚,中越兩國陸地邊界雖然總體上已經劃定,並且立下310塊界碑,但由於種種原因,雙方在某些地段的邊界走向和具體位置上,仍然存在不少分歧和爭議。1957-1958年間,中越兩國曾經兩次互換信件,確認雙方通過談判解決邊界問題之前,均應嚴格維持邊界現狀。
中越邊境的龍邦口岸,已經成為廣西進口越南鐵礦量最大的陸路邊境口岸。(@東方IC)
北部灣是一個半封閉型的海灣,東北西三面被中越兩國陸地包圍,最寬處184海裡,最窄處112海裡。上世紀50—60年,中越雙方通過漁業協定談判,對北部灣海域的漁業管轄權以及雙方漁業合作問題做出規定,確認北部灣海域實行「公海自由原則」,兩國漁民可在這片海域共同捕漁。上世紀70年代,隨著現代海洋權的提出和海洋經濟的發展,中越兩國都認為自己的國家主權涉及北部灣海域,雙方的領海主張和利益訴求發生正面衝突。
南沙群島系南海地區最大的島礁群,由大約230座島嶼、暗礁、淺灘和沙洲共同組成。中國人民最早發現南沙,中國政府早就在南沙行使主權。
雖然南沙群島於二戰期間一度被日本侵佔,但二戰後被當時的中國國民黨政府所收回。直到20世紀70年代以前,國際社會對南海群島屬於中國並沒有爭議。1983年,中國曾對絕大部分島嶼、沙洲和礁灘重新命名,意在顯示主權。至於越南覬覦南海、西沙兩大群島問題,中國始終堅持南沙群島主權不容談判的原則立場,但主張雙方可有爭議的海域擱置爭議,實現共同開發,以便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
70年代中期越南抗美救國戰爭結束、南北方實現統一後,中越邊界問題被越南提了出來。雙方先後開展過兩次邊界談判,主要討論兩國陸地邊界和北部灣水域劃界問題,最後無果而終。70年代後期,兩國不斷爆發邊境衝突,最終導致較大規模的戰爭,即對越自衛反擊戰。
二、兩國領導人達成共識,決定共同建設和平友好穩定的中越邊界1990年9月3-4日,越共總書記阮文靈、部長會議主席杜梅和中央顧問范文同秘密訪問中國,與江澤民等中方領導人舉行了「成都會談」,雙方達成「結束過去,開闢未來」的共識。此時,中越兩國實現關係正常化的條件基本成熟。
1991年11月,越共新任總書記杜梅和總理武文杰應邀訪華,中越關係最終實現了全面正常化,達成了關於處理兩國邊境事務的臨時協定。1992年10月,雙方專家就兩國邊界問題進行了首輪接觸。後來中國總理訪越,雙方就解決邊界問題進一步交換意見,形成如下共識:繼續舉行專家級談判,同時儘早開始政府級談判;首先根據國際法準則,就解決問題的基本原則達成一致;加速談判進程,爭取早日解決海陸所有邊界問題;在此之前,雙方不採取可能導致邊界領土爭端複雜化的行動。
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廣西政府網)
1993年8月下旬,中越首輪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越方對中方提出的有關談判方式和原則的意見建議,做了積極回應。
但正式會談時,越方又表示:北部灣養育著越南1個省的1500萬人民,因此難以接受中方劃分北部灣的意見。」中方對此表示:「按照公平原則劃分北部灣,對於兩國和兩國人民都有好處。」在南沙和西沙問題上,雙方分歧更大。但最後就草案文本達成了一致,當年10月在河內正式籤署。
根據雙方籤署的基本原則協議,兩國在談判中建立了三個談判機制:一是政府級會談機制:二是陸地邊界聯合工作組、北部灣聯合工作組、海上問題專家小組會談機制;三是兩個聯合工作組框架下設立的有關陸地邊界走向、航攝測圖技術、北部灣測繪等具體問題的專家小組會談機制。
在談判中,雙方確認的邊界爭議和地圖畫法差異處甚多,涉及數百萬平方公裡土地和雙方邊民實際利益,解決起來困難甚大。1997年7月,雙方最高領導人達成了爭取在2000年前籤署兩國陸地邊界條約的共識。1999年2月,雙方明確了兩國關係發展的十六字方針,即長期穩定,面向未來,睦鄰友好,全面合作。
根據兩國關係新世紀發展的總基調,雙方決心把兩國邊界建設成為和平、友好、穩定的邊界,同時決定尊重兩國邊民長期形成的生活習慣和生產生活,不要因為劃界而影響兩國邊民的生產和生活。
中越邊境口岸(@法新社)
1999年10月20-28日,中越兩國邊界談判代表團團長北京臨時會晤,越方接受了中方提出的雙方利益大體平衡和一攬子的構想。此後,經過兩個多月艱苦細緻的共同努力,雙方就爭議地區邊界線走向全部達成一致,完成了有關邊界條約和附圖的所有工作。1999年12月30日,新世紀到來之際,中國外交部長、中方代表團團長唐家璇出席了在越南首都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的《中越陸地邊界條約》正式籤字儀式。2000年4月29日,中國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決議,批准了中越陸地邊界條約。
同年6月9日,越方也完成了國內批准程序。2000年7月6日,中越雙方在北京舉行中越邊界條約批准書互換儀式,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條約正式生效。
三、雙方共同努力,最終解決了北部灣劃界和漁業合作問題中越雙方在進行陸地邊界談判時,同時也在進行北部灣劃界談判。但由於雙方傳統立場相互對立,現實利益嚴重衝突,彼此互不相讓,進展非常緩慢。而且,中越雙方籤署關於邊界談判和北部灣問題的基本原則協議之後,北部灣的局勢不但沒有緩和,反而變得更加緊張。在有關北部灣劃界談判的過程中,越方加大了對北部灣爭議地區的控制,完全禁止中國漁民在北部灣北部地區進行漁業活動,試圖造成整個北部灣由越南實際管轄的既成事實。
1994年8月,第二輪中越政府級邊界談判在越南首都舉行時,中方從歷史、法理、國家關係和國家實踐等多方面向越方表明:在北部灣劃界達成協議之前,越方應該尊重中國漁民在北部灣的捕漁權,包括在爭議區域的捕漁權。會議期間,越南領導人請中國團長轉告江澤民主席:「越中兩國在社會制度、現行政策方面有許多基本共同點,越南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和各階層人士在發展同中國友好關係的原則問題上高度一致。」實際上,雙方在後來的談判中仍互不讓步,有時甚至發生激烈爭吵,無法達成任何協議。1995年11月越共中央總書記杜梅訪華,雙方領導人就加快邊界談判和北部灣劃界達成新共識,談判開始出現轉機。
1996年2月14日,連接中越兩國的桂越鐵路恢復通車,中越關係展現出更加良好的發展前景。兩國代表團團長出席桂越鐵路恢復通車儀式後,在越方諒山一側舉行會談。中方就北部灣劃界談判問題提出新建議,其核心內容是在談判過程中,必須對兩國漁民在北部灣的正常作業予以考慮。當年3月,中越北部灣劃界聯合工作組舉行第六輪會談,雙方確認公平原則是劃分北部灣最基本的和最重要的原則,同意儘快提出各自的主張線。但是,在中國海南島是否擁有與中國大陸同樣的構成海洋權利基礎和享有同樣的劃界效力問題上,雙方立場差距很大。此後兩年,雙方對北部灣劃界問題始終不能達成一致。
1999年2月,越共中央新任總書記黎可漂訪問中國,中越最高領導人達成了在2000年年內解決北部灣劃界問題的重要共識。雙方代表團商定,兩國在北部灣劃界談判進行時,可單獨形成漁業問題協議,將來與北部灣劃界協議同時籤署。
2000年10月,談判取得突破性進展,雙方就北部灣試劃方案達成了初步協議。在當年12月中旬舉行的北部灣聯合工作組第十七輪會談中,雙方就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方案線及相關協定文本,全部達成一致。中越兩國關於北部灣劃界的實質性談判,圓滿結束。
雙方漁業專家解決了劃界後的漁業安排問題,確定了雙方漁業長期合作的基本原則,劃定了共同漁業區和過渡性水域,形成了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文本。
據中國前外長、曾經擔任中越南邊談判代表團團長的唐家璇回憶,自1992年起,中越兩國在長達8年多時間裡,共舉行兩輪專家級談判,7輪政府級談判,3次政府代表團團長非正式會晤,18輪劃分北部灣聯合工作組會談,3輪聯合專家小組非正式會談,6輪漁業專家小組會談和測繪專家小組會談。「中越邊界談判密度之高,在中國外交史上絕無僅有。」
2000年12月24日,越南國家主席陳德良訪問中國,雙方領導人高度評價《中越北部灣劃界協定》和《中越北部灣漁業合作協定》。雙方隆重舉行了這兩份文件的籤字儀式。2004年6月,越南和中國先後完成了對上述兩個協定的批准程序。6月30日,中越兩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在河內交換了各自的批准書,兩協定正式生效。中越兩國同時還把中越北部灣協定提交給聯合國備案。
2004年6月30日,時任中越邊界談判中國政府代表團團長、外交部副部長王毅(左)與時任越南政府代表團團長、外交部副部長武勇(右)在河內分別代表本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於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批准書。
到此,困擾中越兩國的陸地邊界紛爭、北部灣劃界和漁業合作問題,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中越兩國尊重歷史,面對現實,著眼未來,經過堅持不懈的共同努力,終於在新世紀來臨之際,以雙方都滿意的方式,較好地解決陸地邊界劃分和北部灣劃界以及北部灣海域漁業合作問題。遺憾的是,由於極為複雜的多方面原因,雙方在南海島礁主權和海洋權益方面的爭端未能解決,甚至還不時發生衝突。有鑑於此,雙方應認真總結兩國陸地邊界和沘部灣劃界積累的寶貴經驗,發揚坦誠對話,真誠合作,相互尊重和彼此包容的時代精神,妥善處理歷史遺留的海上爭議和糾正,開拓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新局面,為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康巳鋆 顧心陽
圖文編輯/陳陽
作者:於洪君,察哈爾學會首席研究員,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外委會委員,中國前駐烏茲別克斯坦大使
來源:觀察者網,2019-11-17
原文連結:https://m.guancha.cn/YuHongjun/2019_11_17_525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