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爸 | 川普不會放過德國,原因竟然跟中國一樣

2021-02-07 超級學爸

只要心中有沙,哪裡都是馬爾地夫;只要心中有戲,哪裡都是舞臺中央。川普就是這樣一位渾身都是戲的正國級政治表演藝術家,無論他走到哪裡,必定都是鏡頭鎖定的焦點。

 

並且由於川普經常不按劇本走,所以跟他搭戲是一個比較頭疼的事情。最近川普要巡幸歐洲,參加北約峰會,所以歐洲的政治表演藝術家們頓時緊張起來,要隨時關注他的推特。

 

所以,川普還沒出發,歐洲理事會主席唐納德·圖斯克就開始給川普打預防針,求川普「推」下留情。他說:

 

「親愛的川普總統,美國沒有也不會有比歐洲更好的盟友了。歐洲人在國防上的花費比俄羅斯高許多倍,和中國差不多。親愛的美國,請珍惜你的盟友,因為你們並沒有太多盟友了!

 

越強調什麼,說明越缺什麼。歐洲理事會主席的話,軟中帶硬,一方面求川普珍惜;另一方面也是對川普的警告,反映了美國和歐洲之間的關係正面臨著挑戰。

 

作為推特治國的第一人的川普不管這些,只顧埋頭髮推對歐洲開炮。9日川普發推,把美國描述成了一個受害者形象,說美國在北約花費的金額遠比其他國家多,這不可接受……

 

10日川普還把軍費分歧和貿易問題掛鈎:為保護他們(歐洲),美國在北約花了最多的錢,這對美國納稅人很不公平。更重要的是,美國還在與歐盟的貿易中損失了1510億美元……

 

剛坐上飛機,川普還在抱怨:許多需要我們保護的北約國家,不僅軍費開支達不到他們承諾的2%(已經很少了),而且他們拖欠了很多年,到現在也不交。他們會補償給美國嗎?

 

川普的態度強硬,把弓拉得很滿,一副「來者不善、善者不來」的架勢:歐盟使我們的工人、農民和公司沒法做生意,他們還指望我們樂呵呵地保護他們,並為他們買單,沒門!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川普在北約的第一炮就對準了歐盟雙核心之一的德國,而且川普「罵人專揭短,打人專打臉」,公開罵德國是俄羅斯的俘虜。

 

川普的邏輯是:德國有錢買俄羅斯的石油,卻不交北約的「份子錢」。德國這下攤上大麻煩了,因為按照川普的算法,過去12年,德國在防務上欠美國1萬億美元

這一萬億是怎麼來的呢?在2006年北約成員國有個約定,大家(28個成員國)都應該拿出GDP的2%作為軍費。但是12年過去了,達標國家卻從6個減少到了5個……

 

平胸而論,很多歐洲國家的確傍上了軍事大腕兒,把安全跟地球村村長捆綁在了一起,在安全問題上搭了美國的便車,這是川普懟歐洲的由頭之一。

 

而美國這12年的軍費開支始終佔GDP的3~4%,而德國僅為1%左右,比美國少2.5%。德國現在的GDP為3.68萬億,2.5%就是900多億,12年下來就是一萬億。

 

所以德國攤上大事兒了,突然之間就被川普訛上了,而且是一萬億!幾乎佔德國GDP的三分之一。默克爾比較頭疼的是,川普肯定不會輕易鬆口。

 

總之,川普的北約峰會之行,暴露出美國和歐洲之間是有矛盾的。從表面上看,矛盾的焦點有兩個:第一,北約軍費分攤問題;第二,美歐貿易失衡問題。

 

北約是一個軍事聯盟。如果攻擊其中的一個成員國,就視同攻擊所有締約國。這相當於大家把國家安全綁到了同一個戰車上。

 

既然是所有國家的安全捆綁,按說各國應該平等分配軍費,也就是說軍費要佔GDP的2%大家都2%;要佔3%大家都佔3%似乎才公平。

 

但實際上各國地位是不平等的,美國尋求北約中的支配地位,自然繳費就多。比如1949年北約國家的總軍費是188億,但是美國自己就掏了135億。

 

在2016年,美國貢獻了北約成員國總軍費的三分之二,而且佔GDP的比重,是歐洲國家的2~3倍。

 

美國掏錢多,換來的是美國在北約的控股權,北約一直就是美國實現全球霸權的主要工具之一,美國的控制權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作為一個軍事聯盟,最高軍事指揮權牢牢掌握在美國人手裡,北約的三大司令部總司令都由美國的高級軍官擔任;負責領導北約所有軍事行動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當然也是美國人。

 

第二,美國藉助北約實現了在歐洲的長期合法駐軍。蘇聯解體前後,美國在歐洲有30萬駐軍。目前美國在歐洲仍有駐軍8萬多人,其中在德國4萬多人。

 

德國的各大城市、各大工業區,都有美國的駐軍。這再次證明了美國控制北約,表面上是為了保護歐洲免受來自東方蘇(俄)的威脅,實際上達到了「控歐、鎮德、遏俄」的目的。

第三,北約依賴美國的武器裝備,比如飛彈防禦系統和第四代隱形戰機,這樣以來,歐洲在軍事方面不得不看美國的臉色。

 

有人說這麼一來,似乎川普的做法有些道理,這些國家畢竟搭了美國的便車,美國付出實在是太大了。

 

但是大家要注意,美國表面上付出大,但實際上並沒有吃虧。北約軍費開支的大頭——軍火採購,最終又回到了美國軍火商的的手裡。

 

而且北約完全是為了美國服務的,甚至有時候還會危害歐洲的利益。比如科索沃戰爭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歐元,給歐洲製造了難民,然後打完之後把爛攤子甩給了歐盟。

 

這是因為北約的決策機制並非一致通過,美國願意就可以展開行動,所以科索沃戰爭只有19個國家支持,不支持你可以不參與,美國依然以北約的名義攻擊南聯盟。

 

川普的任性來自於美國的強大,因為就算是其他國家都達到2%,甚至跟美國一樣,達到4%,但美國依然能佔50%左右的股份。

 

魯迅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總是一針見血地抨擊國人的劣根性,比如他曾經生動地指出,中國人性情喜歡調和折中。

 

他說: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願意開窗了。沒有更激烈的主張,他們總連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但是蛋總發現,這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歐洲人也一樣。比如美國要求歐洲拿出GDP的2%作為軍費,但是十幾年過去了,歐洲依然無動於衷。

 

川普深諳這一點,直接要求歐洲按4%來,結果歐洲就同意了2%,不過要到2025年才能實現。

 

 

但是川普不滿意,說2%也可以,但是要立刻兌現,不能等到2025。順便懟了德國,說德國有錢買俄羅斯的石油,沒錢買美國的保護……

 

 

不過德國買俄羅斯一點石油美國都能吃醋,再次表明美國離間俄歐關係的用心昭然若揭,美俄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

 

美歐之間的表面矛盾之二就是貿易失衡問題。川普另外一個懟點就是美國和歐盟之間的逆差高達1510億美元。

 

在貿易問題上,中國人估計都神經高度緊張,因為川普已經發動了對華貿易戰。但是對歐洲川普也下了狠手,說在貿易問題上,歐盟比中國還壞。

 

 

在與歐盟的貿易中,川普對德國貿易和德系車尤為不滿,在過去幾個月裡,川普簡直是變成了祥林嫂,逢人便喋喋不休地絮叨美國是德國貿易的受害者。

 

總之,可以看出美國跟歐洲之間有明顯的矛盾,似乎川普的潛臺詞全是:我,川普,打錢!但往深處想,作為德國人後裔的川普,為什麼總是揪住德國不放?

 

我覺得德國作為歐盟核心,貿易上實力強勁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德國在2010年就開始搞《2020高科技戰略》,其中包括五大方面:氣候/能源、保健/營養、機動性、安全性和通信。

 

 

在這個基礎上,德國工程院和西門子、博世兩大公司和產業界巨頭們,於2013年正式推出了《德國工業4.0戰略》。

 

中國製造2025計劃最早提出是在2014年12月,這其實是受德國人的啟發。所以德國是一個永遠不能小看的國家,這個國家雖然兩次在世界大戰中戰敗。

 

德國有強大的製造業作為基礎,而且有歐盟這個統一的大市場作為後盾,加上德意志嚴謹勤奮的民族性格,很可能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佔得先機。

 

一旦德國佔得先機,必將具備了與美國分庭抗禮的實力,將來德意志斯坦甚至有可能一統歐洲,實現元首當年沒有實現的目標。(咦,為什麼叫德意志斯坦呢?)

 

美國雖然霸佔了產業鏈的最高端,但是空心化嚴重,導致工業基礎不牢,久而久之,美國的高端產業也會變成美麗的空中樓閣,這是美國焦慮的地方。

 

因此川普懟歐盟懟德國,看似是為了軍費,為了貿易逆差,本質上是要繼續鎮住德國,控制歐洲,同時挑唆了俄歐矛盾,最終維持美國在全球的霸權。

 

從這個角度,美國和德國在貿易問題上不會輕易妥協,就算是默克爾讓步跟美國互免關稅,美歐之間的貿易戰絕對不會停止。

 

從中國的角度,在貿易戰問題上,能聯合歐盟還得聯合歐盟。在工業4.0問題上,能聯合德國還得聯合德國。這也是為啥前幾天李中堂搶在川普之前見了默克爾。

 

我覺得就是提前給默克爾打氣,鼓勵德國要有德意志,「鴻浩」志,提醒默克爾「公不見廣場協議之事乎」,中國願意對接德國工業4.0,希望默克爾能頂住壓力。

 

但是,爭取歸爭取,美歐矛盾對於美國和歐洲還屬於內部矛盾,最近一段時間,大的政治格局依然是聯俄抗美。

 

川普一意孤行,強行要求歐洲分攤軍費,以及不顧及政治利益發動對歐貿易戰,最終傷害的是盟友關係,歐洲一旦無法從美國獲取安全紅利,必將最求政治獨立。

 

同時,如果美國遏制德國的意圖過於明顯,那麼必然引起德國人的警惕,美德之間的內部矛盾轉化成敵我矛盾也不是不可能,這還需要川建國同志繼續努力。

 

總之,全球政治一盤棋,我們要抓住有利國際形勢,為偉大復興創造有利的國際條件。

圖書推薦:新版經典圖書《上下五千年》珍藏版團購中,歡迎掃描或長按二維碼,或者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了解詳情請看:即使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也永遠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

【 ↓蘋果攔不住你對蛋總的讚賞↓ 】


    超級學爸               超級學媽

相關焦點

  • 德國外長:川普是民粹主義者,中國是未來超級大國
    德國外長馬斯最近的發言似乎表明外交政策在轉向。他先是改口批評「港獨」分子黃之鋒有分離主義傾向,不符德國對華政策,如今又批評美國總統川普是民粹主義者,稱德美關係複雜。此外,他還宣稱中國是未來的超級大國,「對北京方面,歐洲國家需要制定統一戰略。」
  • 美媒痛批川普,細數川普「六宗罪」,其中兩點與中國有關
    這一點幾乎是大眾詬病川普最多的一點,許多人都認為如果不是川普錯誤的防疫措施,還有一遍又一遍向民眾灌輸疫情不可怕的思想,美國疫情不會如此難以控制。很多美國選民都是因為這一點而瘋狂反對川普連任,可以說拜登獲得的不少選票都是因為這個原因,但事實上美國疫情發展到這個地步真的全都怪川普嗎?客觀來說,美國抗疫一直難以見到成效的原因,美國自身的基本國情要佔一半。
  • 蘇萊曼尼女兒發聲:拜登跟川普一樣,對伊朗政策不會改變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RT)15日報導,年初遭美軍空襲身亡的伊朗「聖城旅」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的女兒Zeinab Soleimani說,美國當選總統拜登跟川普一樣,對伊朗的政策不會改變。「拜登和川普之間沒有區別,他們是同樣的人。
  • 鄭永年:川普的競選言論,不會轉為政策 愛思客
    當他們意識到今天的川普已經勢不可擋時,才醒悟過來,意識到美國民主竟然也能產生這樣一個他們所不能接受的總統。 那些認為川普會輸的人,他們所持的理由到底是什麼?是從利益出發?從權利出發?還是從特定的意識形態出發?這不僅僅是美國的現象,歐洲也是一樣,甚至中國也是一樣。權力、利益和知識結合在一起,大家變得很自私。自私了就有局限性,但不到大局。簡單地說,就是大家都為自己做了一件皇帝的新衣,自己騙自己。今天世界,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需要我們深刻反思。
  • 電影裡的川普總統,跟現實一樣的別具一格|羅傑·艾爾斯|約翰...
    這一切真的令我們大開眼界啊,換成我國人民,估計沒人會相信注射消毒劑這種主意,當然政府也不會這麼不負責任的宣傳的,通過這次已經我們對政府還是非常信任的。那為啥美國人民這麼實在啊,實在令我們想不通。最新看了一部美國最新電影《爆炸新聞》,裡面主要還是講了FOX電視臺在2016年的一樁醜聞的故事。
  • 韓紅:我不會放過郝蕾的,我還會跟她要二寶的
    韓紅:我害怕當母親,我一直跟郝蕾要二寶,她不給我,我不會放過郝蕾的,我還會跟她要的。韓紅為公益事業做了很多貢獻,幾乎耗盡了家財,是個十分值得敬佩的人。也正是因為這樣,現在已經49歲的她還沒成家,就牽動了很多人的心。
  • 始終學不會騎車,竟然是這個原因
    學騎車我知道是怎麼回事,所以準備辦一個培訓班,專門教這種學員,因為隨著電瓶車的普及,這個市場還是比較大的。從評論區我們能看出來,有人就不會騎電瓶車,而且還不是個別現象。如果你對此不能理解,那說明你來自小漁村。
  • 49歲韓紅不生育原因曝光!曾跟郝蕾要孩子遭拒,直言不會放過她
    曾跟郝蕾要孩子遭拒,直言:不會放過她天生是個唱歌坯子的韓紅,獨特的樂感得益於她的藏族血統,加上藝術之家的薰陶,兒時開始的正規音樂訓練,使她對音樂有著過人的天賦和悟性。,曾跟郝蕾要孩子遭拒,直言: 不會放過她。
  • 川普仍未認輸,最後期限,他會輕易「放過」臺灣嗎?
    川普仍未認輸,最後期限,他會輕易「放過」臺灣嗎?美國大選在選舉人票開完後「塵埃落定」,川普也迎來「卸任」倒計時。但是,想讓川普認輸,可沒那麼容易!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投票正式收官,拜登最終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拜登正式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並於當晚發表全國講話。
  • 川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
    在川普上臺之後,美國對待很多國家的態度和政策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且外界對於川普的評價,也大多偏向於對於他的批評和斥責。川普卻又是一個非常驕傲自大的人,他經常批評別人是失敗者,但是這一次卻扎心了,川普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竟然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人,因為他竟然也被別人批評為失敗者了。
  • 川普被德國新聞雜誌《明鏡周刊》評為「年度失敗者」
    《明鏡》周刊稱:「川普的總統任期結束時和開始時一樣:沒有體面,沒有尊嚴。」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沒有入選《時代》雜誌今年的年度人物,但他卻被德國新聞雜誌《明鏡周刊》評為「年度輸家」。《明鏡》周刊在周四的一篇文章中,將這個非正式的稱號授予了川普。同一天,《時代》周刊將當選總統喬·拜登(Joe Biden)和副當選總統卡瑪拉·哈裡斯(Kamala Harris)評為2020年度人物。擁有約87萬讀者的《明鏡》周刊抨擊川普拒絕接受總統選舉失敗的事實。
  • 川普被德國《明鏡》周刊評為「年度失敗者」
    川普被德媒評為年度失敗者【川普被德國《明鏡》周刊評為「年度失敗者」】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12月10日報導,德國《明鏡》周刊在一篇題為《年度失敗者》的文章中對美國總統川普的2020年作出令人難堪的評價。
  • 敗走白宮的川普會不會受到政治清算?
    可偏偏川普病急亂投醫,在競選失敗後使出了一系列騷操作,最後竟然冒著「挑戰憲法,破壞民主」的風險慫恿他的支持者到國會山「暴動」,最終落得個眾叛親離,裡外不是人的下場:屬下背棄,資本離場,民主黨清算,共和黨不容,盟國奚落,人民唾棄。
  • 川普舉辦G7線下會議再次遇挫,德國外長和財長雙雙拒絕參會
    本文轉自【環球時報新媒體】;據俄塔社7月9日報導,在嘗試組織七國集團(G7)形式的面對面會談一事上,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遭遇了失敗。德國《明鏡周刊》9日援引德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稱,德國外交部長海科·馬斯和財政部長奧拉夫·舒爾茨雙雙拒絕參加美方計劃的7月29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部長級會議。《明鏡周刊》稱,馬斯和舒爾茨已經拒絕了參加在華盛頓舉行的G7部長級面對面會議的邀請,但表示,德國準備派有關部門的副部長前往華盛頓。此外,該報還指出,其他G7國家也表示不會參加部長級會議。
  • 澳洲攜歐洲三大國力挺中國,川普這次大失所望
    最近這一段時間,川普運用他的行政命令來威脅字節跳動旗下的在海外的一個產品TikTok(也就是海外版的抖音),要求TikTok在四十五天之內將其在美國的業務出售掉。雖然結果已經顯示了TikTok是清白的,但是莫裡森並不甘心就這樣放過TikTok。可能是美國施加的壓力,澳大利亞的有關部門依舊用TikTok這類中國app的安全性為話題來挑事。莫裡森表示TikTok很有可能會將澳大利亞公民的信息送回中國,所以還是提醒澳大利亞的公民要小心使用這個app。而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小弟,在這段時間以來,對我國的事務上一直都和美國保持著高度的統一。
  • 伊朗被殺將領女兒:美國對伊朗政策不會變,拜登跟川普一丘之貉
    在採訪中,扎伊娜卜表示,川普的下臺不會改變美國對伊朗的政策,因為拜登跟川普是「一丘之貉」,兩人都會進行同樣的政策。「川普發出殺死我爸爸的命令是,拜登進行了支持。」2018年,川普撕毀伊朗核協議,對伊朗進行了嚴厲的制裁。拜登曾表示,美國會考慮回到伊核協議,重啟伊朗核談判。
  • 川普稱「曾狠賺一筆,搞定中國人」?誑語背後他這樣看中國 | 風向
    打完球後,二人邀請川普到鄭家純父親鄭裕彤家中吃飯,不過川普不喜歡桌上的食物,也不會用筷子。桌上一道沒去頭的魚,呲牙咧嘴,魚頭正對川普。主人邀請他先嘗,嚇得他手忙腳亂。席間,鄭、羅二人提出想要進行一場非正式的喝酒比賽,但川普是位禁酒主義者,推辭再三。川普這頓飯,可是不太合口味。
  • 《人生海海》:痛苦是因為不想放過自己,遺憾是因為學不會和解
    他是中國當代著名小說家、編劇。除了《風聲》,他還寫過許多諜戰小說,如《解密》、《暗算》等,都備受讀者的喜愛。在苦難面前,脆弱的人常想以死逃避,因為他們既不想放過自己,也不想咬牙堅持;而勇敢的人,卻總能熬過生命的苦難,化危機為轉機,就像麥家一樣,磨難傷害過他,卻也成就了他。很顯然,麥家是活得通透的人,所以他悟到了人要與一切和解的道理。
  • 德國遭盟友拋棄後,向中國求助:斥責「美國優先」救不了這個星球
    當然,中國的網紅醫生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已經連線德國,提供了在線解答防疫問題。普施斥責川普,斥責「美國優先」救不了這個星球值得關注的是,普施還在心中著重提到了美國,並嚴厲指責川普將新冠病毒汙名化,還稱川普提出的「美國優先」並不能幫助人們度過這次全球的危機,拯救不了這個星球。
  • MOC 連川普都不放過?人仔玩家你夠了...
    隨著美國大選進入終局,黑馬川普一路過關斬將,人氣急劇飆升,就連樂高人仔玩家也做出了川普人仔來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