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來,在香港,以維多利亞港為界,傳統「富人區」,港島的電力由港燈公司提供,公司目前已變更為李嘉誠旗下的電能實業。而相對偏僻落後的九龍和新界,則是嘉道理家族控股的中華電力地盤。
嘉道理家族,曾一度為香港首富,今日的嘉道理家族,除中電控股外,還擁有香港直升機服務公司,並依託香港上海大酒店這家上市公司,在全球擁有多家半島酒店,並逐步涉及金融、地產、貿易等業務。米高·嘉道理擔任中電控股、香港上海大酒店等董事局主席外,還是李嘉誠的和記黃埔的獨立非執行董事。
最強狙擊手「劉鑾雄」
一說股權大戰、「野蠻人」,大家馬上想起許家印、姚振華,卻少知一代股海梟雄劉鑾雄。
香港富豪劉鑾雄,被稱為「香港最有故事的人」!他靠一家小電扇廠起家,幾年內居然能把全系資產擴張到100多億,躋身頂級富豪之列。劉鑾雄一邊「賺大錢」,號稱股海梟雄,讓對手「聞風喪膽」;也一邊「花大錢」,一生紅顏知己多不勝數,娛樂圈女星關之琳、李嘉欣、蔡少芬,都曾是他的前女友。
坊間戲言恆大和許家印是劉鑾雄的「好學生」,一點都不為過。曾經虎虎生風、令老牌港企李嘉誠、何鴻燊「聞風喪膽」的劉鑾雄,絕對是香港證券史上起了歷史性作用的人物。
劉鑾雄和許家印
香港長江實業、和記黃埔主席李嘉誠先生,因投資眼光獨到而被人膜拜為「李超人」。「 和記黃埔」在上世紀70、80年代還是英資企業,李嘉誠通過股市收購戰,把它收歸旗下,從此爬上香港首富、世界華人首富寶座。李嘉誠收購,富有心計,且很有耐心,操作方式很謙和,可以說他是一種善意的收購。
眼大鼻大連面形也大的富豪劉鑾雄,港人通常叫他「大劉」。與資本運作溫文爾雅的「李超人」作風不同,號稱「最猛股市狙擊手」,與李嘉誠為潮汕同鄉的「大劉」,他進入股市就很像一位「海盜」。引進股權競爭模式——「華爾街野蠻人」,「大劉」算是港股第一人,當然,很多人認為,這是一種「惡意」收購行為。
「大劉」的「拿手好戲」:先是瞄準一家控股不牢,或經營不善、內部不和的公司,然後再暗暗吸納其股份,等到了一定數目,就突然發起襲擊。
如果成功就控股,若不成,就讓對方用高價贖回他控有的股票。在此期間,劉鑾雄還進行一番眼花繚亂的集資、分拆、股權重整等活動,結果造成小股東怨聲載道,被野蠻人敲門的不知所措。
被「大劉」成功控制的上市公司很多,像他與別人合夥的「愛美高」,90多年歷史的老牌企業「華人置業」等,最後都被他納為己有,成了董事局主席。也有不成功的收購,作為香港股市人人生畏的狙擊手,他也總能獲利甚豐。
劉鑾雄敢在「太歲頭上動土」!他狙擊過「超人」李嘉誠,威脅過「賭王」何鴻燊。其中,中華煤氣是「四叔」李兆基的產業,當時在香港煤氣供應市場是具有壟斷地位,收益穩定的公司!劉鑾雄才不管什麼要尊重富豪「名聲」,藉助股權爭奪的「一進一出」,就從「四叔」身上颳走3400多萬港元。
將「大劉」名頭推向頂峰的,則是今天要與大家介紹的香港大酒店一役,其技巧操作,可以載入「門口的野蠻人」史冊之經典案例!
「割肉」保江山
所謂「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兼得」。 香港上海大酒店,是全香港最好的酒店,嘉道理家族的驕傲。長期以來,大酒店的最大股東一直為嘉道理家族,由於投資電業需要很大一筆資金,只能「舍魚而取熊掌」,漸漸將酒店的股份減磅。到了70年代,酒店的最大股東,已變為梁仲豪,他是向來熱衷收購鬧市區物業做投資的香港梁昌家族第二代。
作為一個香港英籍超級富豪,嘉道理家族很會「發財」,但就是不會「發人」。
第一代老嘉道理——艾利嘉道理為家族打下了一片江山,但他卻一輩子不成家,最後讓他的二個侄兒捧下一座金山。到了第二代掌門人羅蘭士這裡,也只有一女一子。兒子米高生於 1941 年,到 48 歲仍是一個「鑽石王老五」,直到50 多歲才生得一個兒子菲臘,這是嘉道理家族的第四代。
有意思的是,第三代掌門人米高的叔叔,也是羅蘭士的弟弟——賀理士嘉道理(生於 1902 年),和他的老伯伯艾利一樣,活到近百歲,既沒有娶妻,也沒有香火延及後世,又是一個「鑽石王老五」!
老爸羅蘭士,身上有猶太人的慳儉品質,連石斑魚都捨不得吃,可他唯一的兒子米高就不一樣,純粹一個現代派富豪!他穿的西服,都要從倫敦定做,跑車、古董車和直升機這些奢華格調,他的最愛。李嘉誠的豪宅,在香港島南區深水灣道79號,米高與他為鄰,出手更大方。為了不讓視線受阻,一口氣買下深水灣68號、70號及72號三座,花了4.3億。
當然,米高並不是一個只會吃喝玩樂的紈絝子弟。作為世界級巨富財產繼承人,米高長的雖不出眾,但也是多少美女傾慕的對象。可皺紋滿額的他,就是老拖著不娶妻生子,把老父親急得徹夜難眠。父親的強烈催促下,米高終於在48歲那年,與南美金髮美女比提娜結婚。51 歲時,比提娜為他生下了家族第四代第一個成員——菲臘·嘉道理。93 歲高齡的爺爺羅蘭士這才鬆了一口氣,次年8月無憾瞑目。
最令羅蘭士沒有遺憾的,是數年前家族合力擊潰了劉鑾雄、羅旭瑞兩次股權狙擊,保住了家族另一大基業——香港上海大酒店。
羅蘭士一心一意做電力,難以分身,大酒店則由兒子打理。1977 年,新晉大股東梁仲豪進入大酒店董事局,當時兩家訂有「君子協議」,酒店由米高經營,地產歸梁家管理,主席由兩人輪任。當時,大股東梁仲豪持 3100 萬股票,佔酒店股權31%,米高這邊,持股數為1023 萬股。當時港人眼中,還是只知嘉道理不知有梁,一直以為是嘉道理的資產。
控股不穩,加上抽出大資金傾注電業,酒店經營也遭受了困難,甚至市值還低於資產淨值,這可是眾人垂涎的獵物,可很多人還是不敢輕易下手!老牌的英商家族,百年的累積非同小可,更何況嘉道理家族還是資深股票經紀人,人家就是靠這一道起家的。
靠「蛇吞象」狙擊「四叔」李兆基的中煤,到了1987 年,「大劉」的狙擊大王威名甚囂塵上。大酒店這個獵物,豈能逃過老鷹的眼睛。
膽大包天的劉鑾雄決定,一定要撲上去啃這頭巨象,即使吞不了,也要趁機把象牙扳下來。
「大劉」的狙擊套路,先是暗吸股份。由於大酒店經營效益上不來,梁仲豪有心淡出。1987 年初,「大劉」以 53 港元價格買下梁手上的2000 萬股,耗資 10.6 億港元。隨後,在1986 年 9 月後的短短9個月,他分5次把吸納股權的「大泵頭」伸進股票市場,向小股民泵水,這次他花了 29.45 億港元。
梁仲豪剩下的一千多萬份股權,最後都賣給了香港麗新集團的林建嶽,並退出了大酒店董事局。
就像姚振華吞掉「南玻A」一樣,「大劉」和林建嶽從梁仲豪身上轉來的另 1100 萬股,佔總股權3 成以上,於是,他就要求派代表進入董事局。
面對「野蠻人」敲門,經營半個多世紀的產業讓人如此「窺覷」!家族會議上,老嘉道理、羅蘭士倆兄弟,一邊大罵梁家背信棄義,一邊要求兒子米高,誓死捍衛這塊江山。
1987 年5 月 4 日,時值大酒店集團股東年會,按早前約定,這是主席任期屆滿等候重選。會上,劉鑾雄突然發起襲擊,聲稱要竟選董事局主席,把米高趕出董事局。
儘管「大劉」和支持他的林建嶽,兩家合起來有三成多股權,米高這邊僅僅是他們股權的1/3,但由於小股東們仗義出手,大家願意相信嘉道理家族信譽,投票結果是:得到小股東支持的嘉道理,以微弱票數險勝。
第一回爭鬥後,「大劉」沒有達到目的,怎能善罷甘休,於是私下搞了不少「小動作」,對外虛張聲勢,大張旗鼓稱他這方的股權已經佔到35%了,但遲遲不正式發起攻勢,只是說想派3個代表入董事局。
薑還是老的辣!精明的羅蘭士知道,「大劉」暫時還沒有發起全面收購的實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於是,他不顧年邁體衰,親自四處遊說其他股東,勸大家別和「大劉」走在一塊。你還別說,這招還管用,絕大部分股東被老嘉道理穩定了。
羅蘭士的另一招,上告香港證監處,說劉林兩家私下搞「一致行動」。儘管後來裁決告負,卻以拖延戰術,打亂了「大劉」想速戰速決的如意算盤。
當時香港媒體,一直炒熱所謂「中國商界新秀」打敗「老猶太商人」。聚光燈下的「大劉」,真是苦不堪言!因為他動用的很多資金,付高利息借來的「槓桿」 錢,光是付銀團利息,每月就達千多萬港元。媒體一曝光,鬧得滿城風雨,各種壓力大增,尤其是來自由6 家外資和港資銀行組成銀團這邊的壓力,再這樣僵持下去,對「大劉」很不利!
後來,「用心不良」的劉鑾雄不敢久耗,以 65 港元的價格將股票售給提供貸款的銀團。按照協議,股票須以原價通過中介公司售予大酒店,嘉道理家族在 3個月內再配售給長線投資者。最後,嘉道理家族以80港元高價,向小股東收購股份,總耗資近 10 億港元,這就是寫入香港證券史有名的事件——「割肉」保江山。
大酒店此役,劉鑾雄雖未實現「小蛇吞大象」,刨去各種利息及支出,還是獲益1.36億港幣。
劉鑾雄的潛行狙擊是怎樣激起米高的怒火的呢?一次,大酒店一天之內股價狂瀉近10%,起因就是酒店收支財務嚴重失衡的文件,被一份媒體披露出來!資料外洩,不光股價大掉,連大酒店的股東、廉政公署和香港警方都有大動作,一同進駐大酒店,還要把這幾年大酒店的財務狀況都要詳細調查。
魚那麼信任水,水卻要煮了魚,魚水之情怎麼能如此變幻?
米高.嘉道理在辦公室怒吼著,敲擊桌子。對於這份只有內部人才掌握的資料「外露」,他當然明白,劉鑾雄你「好狠呀」!
此招「一石兩鳥」,股價掉了,就可以壓低股價,趁機買進大酒店的股票;另外,還讓名揚香港的嘉道理聲譽受到挑戰。「叔叔可忍,嬸嬸不可忍」,被父親怒忒的米高,下決心打贏這一場股權爭奪戰。
後來,繼劉鑾雄之後,米高還成功阻擊來自香港富商羅鷹石之子羅旭瑞發動的大酒店「二次敵意收購戰」。兩年之內,兩次遭狙擊,雖然都獲得慘勝,香港上海大酒店主席米高·嘉道理對外表示:「今後無論怎樣,(嘉道理家族)都會把控股權保持在 50%以上!」
一個家族,能把百餘年酒店做得那麼好,而且還能把電業也做到一流水平,並傳承百年,稱得上家族企業的經典傳承。
米高嘉道理說:「西方有句老話:『第一代人創業,第二代鞏固,傳到第三代,則負責把生意敗掉!』我正是第三代,希望這句話不會真的在我身上應驗。」如今,嘉道理家族第四代正在成長,育有一子二女、年過七旬的米高嘉道理,在中電年報上稱,公司已不再是家族控制的公司,他們通過家族基金會,在中電控股持有的權益。目前,他也未安排子女在公司的董事會或者管理層任職。
三篇「香港有個嘉道理」,如此多的篇幅,只是撩開這個「富過三代」神秘猶太家族的面紗而已,從嘉道理家族身上,我們看到了橫跨百年但老而不衰的韌勁,他們總結的「埋頭苦幹,誠實無偽,信譽良好」十二字成功秘訣,不應僅是猶太人可擁有的,其實也是每一個渴慕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訣。
古代中國,杯子有三隻腳;嘉道理家族的成功與持續生命力,也有賴穩定「三隻腳」:第一隻腳,是香港與祖國內地的關係;第二隻腳,則是香港和英國的關係,而第三隻腳,則是香港的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