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
藍字
關注「通化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80年前,楊靖宇將軍帶領東北抗日聯軍的戰士們穿梭在白山松水之間,冒著零下40℃的嚴寒,同數倍於己的敵人浴血奮戰。一條灑下血與歌的抗聯路,留下了將軍的足跡和不朽的忠魂。
如今,將軍長眠於吉林省通化市渾江東岸的靖宇山。在這裡,一座「楊靖宇幹部學院」正引領著人們重新走上抗聯路,傾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楊靖宇幹部學院就起源於我們的『重走抗聯路』項目,它最主要的任務就是依託通化市豐富的抗聯資源,面向黨員幹部為主體的學員開展黨性教育,弘揚和傳承東北抗聯精神和楊靖宇精神。」通化市委黨校教授紀春祥說。
通化是抗日戰爭時期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聯第一路軍抗擊日寇的主要活動區域。2009年5月,通化市委黨校在東北三省率先啟動「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項目。一經推出,吸引了社會各界的黨員幹部前來學習,「吃抗聯飯」「唱抗聯歌」「聆聽抗聯英雄故事」成為許多學員難忘的體驗。
隨著項目課程的不斷優化,2015年,吉林省委組織部、省委黨校決定設立東北抗聯紅色教育基地通化教學點,通化市委黨校成立了東北抗聯研究所,並於同年加掛了楊靖宇幹部學院的牌子。2018年,楊靖宇幹部學院被作為全省黨建工作重點加快推進。2019年,楊靖宇幹部學院正式被中組部列入省(部)級黨委(黨組)批准的幹部黨性教育基地備案目錄。
楊靖宇幹部學院建成後,在今年9月迎來了首批學員。學員們在宣誓廣場莊嚴宣誓,重溫入黨誓詞;穿過林間的甬路到靖宇陵園拜謁楊靖宇將軍,敬獻花籃;到東北抗聯紀念館參觀展陳史料,體會抗聯將士們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氣節。學員們還參加了《從學習「四史」中汲取營養和智慧》《發揚鬥爭精神,增強鬥爭本領》的專題教學和以將軍守陵人、時代楷模徐振明先進事跡為主要內容的訪談教學《信仰的力量》、以《讀家書,悟家風》為主題的情感教學……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應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次楊靖宇幹部學院的學習,就是從老一輩革命先烈的那種不怕犧牲、浴血奮戰的精神中,去尋找真正的堅強黨性,在新時代吉林振興發展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學員萬春江說。
「楊靖宇幹部學院的課程主要是將我們成熟運行十餘年的『重走抗聯路』黨性教育項目不斷融入嶄新元素,形成走抗聯路、唱抗聯歌、吃抗聯飯、講抗聯故事、抒抗聯情懷的陪伴式教學模式。」紀春祥說。
楊靖宇幹部學院教師國莉莉告訴記者,東北抗聯教育既與紅色教育一脈相承,又具有自己的鮮明特色。「我們在抗聯史實中挖掘適用於今天的時代價值和精神品質,給學員們講歷史、講戰鬥、講人物、講精神。一些以重走抗聯路為代表的課程還注重以實物、實景、實例、實事為載體,讓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有機融入教學情境,引導學員直觀感受當年抗聯將士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的鬥爭歷程,在撫今追昔中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讀家書,悟家風》課程是學員們最喜愛的課程之一。在課上,教師會帶領學員們讀趙一曼寫給寧兒的書信,還創新性地帶領學員們誦讀孫女寫給趙一曼的信,用跨越時空的祖孫對話讓學員們體會英雄人物樸素的家國情懷。
在楊靖宇幹部學院校園裡,每一座雕塑都是一堂課,校園裡還專門設置了密林、雪坡、地窨子等體驗項目,作為「重走抗聯路」的補充,幫助學員們還原當年抗聯將士們爬冰臥雪,艱苦戰鬥的場景。
「我們一直在精心打磨具有本地特色和風格的教育課程,形成教育課程品牌。所有課程的研發都必須依據和尊重史實,經過專家的研究論證和鑑定審核。還會邀請抗聯方面的專家來參與課程的教學,比如楊靖宇將軍的孫子馬繼民就為學員們授過課。」紀春祥說。
「目前通化已把豐富的紅色資源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開發了多條現場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線路,為楊靖宇幹部學院開展教育教學和理論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平臺載體。」通化市委組織部部長邵波說,「下一步,我們還將進一步利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將東北抗聯精神和楊靖宇精神作為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引導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新華社記者 張博宇
主審 | 劉慧傑 審核 | 徐正 編輯 | 李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