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網易雲音樂的(偽)資深用戶,我今天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卸載。
雖然很遺憾,畢竟我們「愛過」。
想當年,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在線音樂的兩大巨頭是搜狗音樂和QQ音樂。那個年代,搜狗音樂和QQ音樂的UI設計實在不敢恭維,充斥著一種擠擠攘攘、歡天喜地的廉價感。
酷狗音樂早年界面
圖源:多特軟體站
在這種城鄉結合部審美的陰雲籠罩下,網易雲音樂如同一個在庸脂俗粉中站起的秋香般出現在了我的眼前——黑紅搭配的簡潔配色、超前的扁平化設計感、疏密有致的結構安排、以及最吸引人的黑膠唱片轉動界面。
網易雲音樂早年界面
「就決定是你了。」然後從大學到現在,我唯一的音樂播放器就是網易雲音樂了。
回想起來,怎麼著也得用了三年以上吧。但是,最近我越來越不能忍受它了,所以今天就來談談分手這件事吧。
我的收藏呢?都去哪兒了
作為陳奕迅的真愛粉,我是會不定期翻出Eason的老歌懷舊一下的。
可是就在上周,我忽然發現我收藏的Eason的歌有一半都因為版權問題下架了。這裡面大多數是有近十年「歷史」的老歌了,所以從創立至今,這幾年的時間網易雲音樂都沒有拿到這些音樂的版權嗎?
茫茫大地真乾淨
對,就是這樣。
自8月以來,網易雲音樂上有部分港臺歌手的部分音樂突然「變灰」下架。根據論壇和用戶的反饋,被下架歌曲的歌手包括衛蘭、泳兒、陳奕迅、容祖兒、張敬軒、五月天、林宥嘉等。而據網易雲音樂介紹,受影響的曲目只佔網易雲音樂總曲庫的 1% 左右。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網易雲音樂根本就沒有拿到這部分音樂的版權。它在一封公開信中直言,因為和騰訊音樂沒有就版權轉授問題達成一致,歌曲只能暫時被迫下架。
等等,什麼叫「轉授」?
2015年7月8日,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於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授權傳播音樂的通知》。通知要求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傳播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並責令各個網絡音樂服務商在7月31日前將未經授權的音樂作品全部下線。
而目前,QQ音樂擁有版權戰略合作方200餘家,正版曲庫千萬量級,與華納、索尼、福茂、英皇、華誼、華納等20餘家海內外優秀唱片公司及節目方達成獨家版權合作。這裡,請注意「獨家」兩個字,那也就意味著除了騰訊音樂,別家的音樂平臺都沒有辦法直接獲得以上唱片公司的授權。
於是乎,在15年的10月13日,QQ音樂與網易雲音樂宣布達成合作。本次合作主要以音樂版權轉授權的形式進行,QQ音樂向網易雲音樂轉授音樂版權150萬首。
2015年還你儂我儂的,怎麼突然就翻臉了呢?
說得難聽點,騰訊做了一次版權的二道販子,也就是說網易雲音樂的曲庫中有很多音樂的版權都不在自己手中。它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一旦騰訊音樂不樂意了,隨時可以收回去。
命根子都被人家抓著,感覺不能再差了。
而今年八月份的歌曲下架事件,其實說白了就是網易跟騰訊鬧掰了。騰訊一怒之下收回了轉授的版權,網易雲只能幹瞪眼了。
日推和私人FM,你越來越不懂我了
網易雲音樂,可能比我現實生活中見過的最軸的人還有軸十倍,但他最開始真的不是這樣的。
猶記得我最開始用網易雲音樂的時候,他的私人FM做的簡直深得我心。當年沒有任何一個APP能做到這麼細緻入微、體貼周到的口味計算,他甚至連我最近愛聽什麼都掌握的清清楚楚。當時,網易雲音樂推薦的每一首我幾乎都能點紅心,甚至因為下載過多導致手機內存嚴重不足。
結果,它變了。
數天前,我被朋友安利了一首中島美嘉的《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因為比較符合當時的心境,就沒忍住點了紅心,並且循環放了好幾遍。
第二天,日推開始試探性的給我推送了一兩首新的日語歌。作為平時幾乎只聽國語、粵語和英語的聽眾,此刻其實是覺得有些欣慰的,畢竟它的行為讓我感覺到了一種小心翼翼的、討好的味道。
雖然我對於聽不懂語言的歌曲的好感度基本為0,但看在它這麼虔誠的份上,我還是收穫到了一種虛偽的滿足感。
我聽完了日推裡的每一首的日語歌,並且給其中一首勉強喜歡的點了紅心。
這下好,算捅了馬蜂窩了。從第三天開始,日推的百分之八十都變成了日語歌。
EXO ME???
我偶爾一次說今天的蛋糕做的不錯,於是你就開始把全世界的甜品都搜羅給我吃,然後還不準我吃正常的一日三餐?這是什麼奇怪的腦迴路?
於是我忍無可忍的退出了日推,點開了私人FM,試圖馴服一下暴躁的情緒,然後私人FM裡面也開始全部變成日語歌了!!!
我是說你學習能力出色呢?還是應該說你服務水平高超呢?
還有更厲害的例子。
我有一個朋友,某次出於「分享快樂」的目的,用網易雲音樂公放了一整首知名廣場舞音樂——《火火的姑娘》。
然後從第二天開始,她的日推就被《綠旋風》《愛情買賣》《老鼠愛大米》這樣的歌曲包圍了。後來,她每天堅持手動搜索自己原來愛好的風格的音樂,然後把他們聽完並點紅心,試圖通過這樣的方式把日推給「調教」回來。結局?當然是失敗了,昨天她的私人FM還突然蹦了一首《好運來》出來,把我們都嚇(xiao)壞(niao)了。
來網易雲音樂,分享你作為戲精的故事
網易系的產品一向有個傳統,就是「跟帖」和「評論」都很厲害,所以最初網易雲音樂也繼承了這個良好血脈。
網易雲音樂之所以能黏住我,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底下的評論。
還記得有次,聽完陳奕迅的一首歌,隨手寫上了一段心裡話,結果這條留言就炸了,好多人給我點了贊。老實說,確實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畢竟來自陌生人的贊和微信裡朋友們的贊是不一樣的。現在兩年多的時間過去,那條留言還經常能收到點讚,這種微妙的成就感確實讓我很受用。
但是。注意,我要說「但是」了。
網易雲音樂現在的評論走向變得越來越奇怪,熱評的目的基本上只有一個——騙贊。某些歌曲裡面的高票評論,窮盡抖機靈、煽情爛俗之能事,仔細一品,白眼都能翻上天。
以下是熱評套路:
「這歌評論這麼少,不科學?」「為什麼沒有 999+?」
這種評論的字裡行間透露著一股濃濃的迷之優越感。對於有些網友,小眾即高級。他們這種評論背後的隱藏邏輯其實是,我們這些聽大眾口水歌的xx,很low。
「雷光夏是星空,陳綺貞是太陽,曹方是風,陳粒是光和火,陳珊妮是煙和灰塵,張懸是大海。」
這句話早八百年就在別處上見過了,能不能不要把社交網絡上過時的n手貨搬過來收割認同感?關鍵的是,這段做作的話還能同時出現在數首歌的熱評欄裡面,網友們真的很受用嗎?
「如果這條評論贊的數量超過XXXX,我就去跟我喜歡的女孩子告白。」
如果你覺得網友點個讚這種舉手之勞都能給你巨大力量,那你可能真的不太適合告白。萬一被拒絕了,是不是還要來再來收集xxxx個贊安慰一下你受傷的心靈?
「明天我就高考了,希望我能考試順利。」
點開個人主頁一看,發現綁定的微博,再點進微博一看——1984年生人,畢業於XX大學,已經換過了三個工作單位。戲精,你接著演,給你點讚算我輸。
值班編輯:你好啊兔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