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死君:「花園」第十二期,為大家帶來剛剛在第43屆多倫多電影節上亮相的新片《被抹去的男孩》。本片由喬爾·埃哲頓執導,改編自傑拉德·康利同名自傳,講述出身於牧師家庭的19歲美國少年被迫參加「同性戀矯正」的故事。
欄目| 花園
作者| 飲歌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記得之前在豆瓣上轉發過友鄰的一篇文章,通過盤點2018年的幾部同志電影來展現同志群體在不同年齡和不同階層中的心境、狀態、價值觀等等諸多方面的不同。
自己有幸看到了文章中的大部分電影,這其中,既有天馬行空、天真無邪的《我們,動物》,也有甜膩滿溢、美若幻夢的《愛你,西蒙》;既有狂野不安、渴望真愛的《塗樣人生》,又有勇敢堅定、破繭成蝶的《女孩》……
這些電影,讓我心裡默默萌生一個念頭:難道2018年,是LGBT電影的一個大年?當我今天看完這部由奧斯卡提名演員喬爾.埃哲頓自編自導自演的《被抹去的男孩》,我的這個想法在心中再一次被燃高了一丈。
影片《被抹去的男孩》是演員出身的喬爾.埃哲頓所執導的第二部長片,如果是熟悉他的觀眾,一定會對他的上一部導演長片《致命禮物》印象很深刻,那無疑是一部陰鬱勁頭十足的驚悚片。
如今,喬爾再執導筒,將畫風一變,為我們呈現了一篇氣質略帶悲傷、但又溫情脈脈的主題作文,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一個男孩令人欣慰的自我認知之路。
影片《被抹去的男孩》在今年九月初舉行的特柳賴德電影節(Telluride Film Festival)全球首映,並緊接著在多倫多電影節進行國際首映,首輪映後反響不錯:在MTC上至今為74%好評,在爛番茄更是新鮮率高達100%。
就我個人的觀感來說,這部電影的完成度非常不錯:它不但做到了把故事講得圓滿順暢,給予觀眾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去醞釀感情;而且整部電影的鏡頭語言乾淨、豐富、細膩,恰到好處的貼合了故事本身略帶悲傷的色彩。
除此之外,影片還充分發揮了眾主演的長處,沒有失掉他們該有的表演水準。這一切,使《被抹去的男孩》有了略帶憂傷卻又非常治癒的氣質,看完格外舒服。
這部影片改編自作家傑拉德.康利的同名自傳。故事發生在阿肯色州一個封建保守的小城,城裡的人們大多信奉浸信教——基督教新教的主要宗派之一。
要知道,即便今天同性戀婚姻已經在美國合法化,但你終究不能否認很多州對於同性戀依然嗤之以鼻,特別是在信奉基督教且較為傳統的地方。
男主人公傑拉德所生活的這座小鎮,便是一個事事都與宗教掛鈎的地方,人們對於上帝的信奉凌駕於一切之上。傑拉德也毫無意外地出生在一個無比虔誠的浸信教家庭,他的爸爸還是浸信教會的牧師。
在傑拉德上大學時,一次意外讓他明確了自己的同性戀性向,當他萬般無奈下對父母出櫃的時候,他萬萬沒有想到,父母最終決定把他送到一家治療同性戀的「矯正所」。
在這個「矯正中心」,傑拉德通過與這裡的「導師」們的接觸後,對他們的「矯正」方法愈發懷疑,隨後成了牴觸,終而反抗。在這一切發生的過程中,傑拉德也同樣面臨著如何跟自己的父母長久相處的問題。
影片《被抹去的男孩》最為打動人心之處,便是男主人公傑拉德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他從最初對自身性取向的迷茫,到最終無比堅定的相信最真實自己的這個轉變。
儘管影片中飾演「病友」的澤維爾·多蘭和「戳爺」特洛耶·希文總是告訴他,該如何妥協地在這個牢籠中生存,傑拉德卻從來沒有真正放棄過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他從一開始的困惑妥協,到最終的堅決反抗,讓人看到這個男孩是如何一步步地接受自己,並正視自己。
影片另一個動人的地方,就是傑拉德與母親的關係。影片中的父親,做為一個德高望重的牧師,自始至終也無法完全接受自己的兒子是同性戀這一事實,即便他的情緒始終沒有爆發,但他也從來沒跟兒子有過真正意義上的交流。
相反的,母親自始至終可以為了兒子,讓自己信仰的宗教讓步。因此,我們在影片中會看到母親面對兒子的求救時,焦灼而迫切地與「矯正中心」彼此對峙。
在這裡要點名表揚妮可·基德曼,她飾演的母親,雖然場次不多,但每一出現,無論是心平氣和地跟兒子交談,還是眼含淚光地為兒子捉急,我們都能在她的眼睛裡看到一位母親無比深沉又堅定的愛意。
說到演員,我不得不說,這部電影絕對是今年顏值最高的同志電影!影片不僅囊括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裡的喬·阿爾文、「戳爺」特洛耶·希文,還有多年不曾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澤維爾·多蘭。
這裡友情提示一下,由於劇情和人物的設定,幾位帥哥的戲份其實並不多,期待在電影中看到他們的影迷,不要把期待放得太高。
電影的絕對主演,飾演傑拉德的盧卡斯·赫奇斯,曾憑《海邊的曼徹斯特》提名奧斯卡男配,之後一直以高質量的作品頻頻出現在影迷視線裡,相信這次《被抹去的男孩》將再一次鞏固大家對他的喜愛和肯定。
影片中的傑拉德這個人物,從一個眼神,到一個動作,都被盧卡斯·赫奇斯展現得非常細膩到位。印象中,他的表演向來都給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而這次的角色,無論慢鏡頭還是大特寫,他都用精彩的演繹證明了實力。
與此同時,讓我們跟著他的表演,感受到影片中這個人物的情緒波蕩。此外本片還集結了妮可·基德曼和拉塞爾·克羅這樣的奧斯卡級別老戲骨,更在表演層面錦上添花。
這部電影,很難不讓我想到今年年初在聖丹斯電影節獲得評審團大獎的《錯誤教育》。因為《錯誤教育》所描繪的是類似的故事:一個女孩被發現是同性戀之後,便被自己家人送入「治療中心」進行矯正,而女孩也同樣在困惑中逐漸明晰了自己的身份。
與《被抹去的男孩》不同的是,《錯誤教育》的風格更為輕鬆,影片中的女主人公始終帶著自己叛逆的態度在對待著身邊發生的所有一切。
這與《被抹去的男孩》中的傑拉德相對順從的性格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傑拉德面對被鍍上濃重宗教意味的強勢父權時,更為迥然不同。由此,我們不得不承認,像這樣的故事和電影,是從不同的面向讓人感受到今天同志電影質量和數量上的雙重提升。
在越來越多的同志電影面世的今天,我們總是希望看到更多質量過硬、而不是僅靠話題上位的作品。相信這部《被抹去的男孩》做為2018年最被期待的同志電影之一,應該不會辜負你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