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部《蜀山》電影雖以仙俠玄幻類開山之作為藍本,創意上受《星球大戰》影響實深。
1983年版《新蜀山劍俠》特意找到工業光魔負責特效,引入藍幕拍攝技術,所費不貲。
男主角狄明奇本是不起眼的西蜀逃兵,因誤入仙魔爭鬥,偶得神器,自有一番奇遇。片中的紫郢青索兩劍照搬光劍造型,由於當年特效限制,看上去不過兩道灼目光束,並無精緻出奇之處。
《新蜀山劍俠》(1983)
雖說雙劍合璧的要義在於乾坤陰陽相生相剋,與血魔決戰時,心意相通的竟然是兩位男角,李賽鳳的仙堡女弟子幾乎是多餘角色,此處似乎是在強行復刻《新希望》,硬要組成兩男一女的角色搭配。
若按原作,紫青雙劍有雌雄之分,分屬「三英二雲」中的兩位女徒,並不強調劍主非是一男一女不可。
及至2001年版《蜀山傳》,因為牽扯到瓜葛豐富的前世今生,「孤陰不生,獨陽不長」就不光再是天地間的至理,而是在敘說更為幽微玄妙的男女之情。
《蜀山傳》(2001)
《蜀山傳》延續了血魔的反派設定和洪金寶飾演的峨眉掌門一角,與《新蜀山劍俠》沒有劇情上的傳承關係,主要角色全是原創,只能算承原作之名。
但劇情之外,徐克把握到還珠樓主三教合流與正魔對立的主題,白眉說除魔必須依靠三元力量的整合:精神力量、宇宙力量和重生力量,三種力量的合一即天地人、儒釋道的重疊,修為的高低或神器的有無只是其次。
《蜀山傳》中的人界線因為橫生枝蔓、有型無質被詬病,然而,程樂天的峨眉之旅在此象徵著不可或缺的人道精神。
《蜀山》原作發生在康熙二年,李英瓊父女因避禍入川,父親李寧遂感嘆「國破家亡,氣運如此」,《新蜀山劍俠》設定於五胡亂華的年代,徐克自己也在片尾客串了一把蜀兵。
蜀中遠離中原,理當人世清平,實際上,不僅人間兵燹不止,超凡脫俗的仙界一樣有邪魔入侵。程樂天欲求仙道無果,回到人間,拔出佩劍,終於意識到「浩然天地,正氣長存」。
這段劇情隱喻儒家的「入世」之道,遙遙對應著天雷雙劍的一次又一次合璧都是為了「匡扶正義」。徐克未多花心思在這條線上,角色只是他的傳聲工具,能夠代己發言便可,不太在意角色塑造或臺詞是否尷尬,此類毛病從《倩女幽魂2 人間道》時即可見端倪。
《蜀山傳》中的師徒情緣有徐克對《神鵰俠侶》的私心執念,開頭便直言崑崙的傳統是「日月定陰陽」,一直是「一師一徒」,不像峨眉山「弟子眾多」。但峨眉諸多門人之中,能夠使用師門至寶天雷雙劍的也不過區區兩人。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陰陽相制相剋、相融相合的本質既符合日月,也是指男女,這才是「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孤月嘆息「我怎麼都過不了感情這關」,長空無忌憶起李英奇言語,異念驟起;玄天宗意欲進三元宮洗清記憶,反被燒成焦炭,勘不破情關的又何止孤月一人。
這段劇情表面上是演幾位主角如何屢經波折讓天雷雙劍順利合璧,實則在說放下執著,明心見性的證道之路。
玄天宗與丹辰子聯手對抗血魔,對手是和他們一模一樣的自己,暗指每個人的弱點都是心魔難消。之後丹辰子為赤屍所惑,玄天宗欲繼承雷劍不得,就是因為做不到對境無心。
孤月打破色身,灰飛煙滅,轉世成李英奇後依然無法開竅,直到合璧失敗受傷後被玄天宗救起,也找不回「孤月的感覺」。
《蜀山傳》以「再世重生」為法門,不是為了提升功力,而是為了觀十二因緣。
片中最深情的臺詞莫過於「雖有百年之交,但也要各奔前程」和「我的命運在於你的成敗」……只有放下情緣執著,才能彼此心有靈犀,這是借情來描摹道的本質。
道家說的「忘情」並非「無情」,李英奇最終仗劍投入血魔體內,與困於其中的孤月元神合一,隨即形神俱滅,再造元神後面貌不復,記憶也蕩然無存,無論曾有怎樣的情孽糾纏,兩人再次相對時,又是清清白白,不染塵埃。
那句看似戲謔的「幾座大山飛來飛去有什麼特別的,我對這玩意沒興趣」正是全片的點睛之筆,「如在大寒酷暑而無寒暑」,是謂「太上忘情」。
合作郵箱:irisfilm@qq.com
微信:hongmomgs
往期精彩內容
陳凱歌的《妖貓傳》讓人萬分好奇,但一切要從三個女人說起
地球上居然有這麼美的地方,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完全不知道
這部紀錄片場面的豪闊壯觀,勝過人間一切大片,9.9分是真值
「新迷影叢書」重磅推出
大旗虎皮主編,詮釋「新迷影」精神
源於電影之愛,迎向電影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