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漆藝文化,探尋歷史遺珠
藝術是歷史的見證,是美學與文化的傳承;歷經千百年時間沉澱的藝術品也許會失去昔日的華美,但在大師手中,滄桑的痕跡也會化為生花的妙筆。
李程,是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西安工匠,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修復委員會委員,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他立足西安,挖掘漆藝,成為陝西漆藝界新生代的佼佼者、中華大漆文化的傳播者、陝西漆器復興的推動者、大漆修復技藝的傳承者。
中國漆器,千文萬華,據浙江跨湖橋考古發掘的漆弓已知的中國漆藝達到8000多年的歷史。隨著歷史的發展,漆器逐漸淡出了現代人生活的視線,如何找到一種載體,讓傳統漆藝融入現代生活?如何讓大眾樂意接受大漆藝術?讓多年來從事漆藝創作的李程陷入了深思,經過多年的考察和鑽研,一種古老而又新興的手工藝——大漆金繕修復,走入了他的視野。
利用天然大漆修復器物,在我國是一項傳統工藝,如膠似漆——足以說明大漆的優越粘結性能,我國的先民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掌握了大漆的粘性,用大漆粘結竹木器,成為最為理想的粘接劑。
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程作品展示漆畫《大展宏圖》
明代漆工藝專著《髹飾錄》「補綴」一條就有明確記載大漆修復和注意事項,與現代文物修復講究的修復理念如出一轍。千百年來,大漆被廣泛用於古建築、寺廟、佛像、古琴樂器、明清家具上面。就是這樣一種傳統的修復技藝,在日本被稱為「金繕」,實則應該叫大漆修復——「漆修」。很多人都認為這項技術屬於日本,其實不然;多年來他為了向大眾宣傳普及大漆文化和大漆修復技藝,為大漆金繕修復正名而奔走,致力於這項技藝的傳播推廣。
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程作品展示大漆鋁板漆畫《古藤鳴蟬》
傳承古老技藝,潛心學術研究
為了推廣大漆修復技藝,他先後舉辦44期大漆修復技藝傳習班,讓來自全國各地的200餘名學員通過學習大漆修復,喜歡上了漆器藝術。在市區非遺專家指導下,大漆修復也成功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他為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修復的國家二級文物——賀龍元帥舊藏漆器梅瓶得到館方專家高度認可。目前,他在臨潼兵馬俑旅遊度假區籌建的陝西漆器藝術館已經建立,面向海內外遊客宣傳中華大漆文化,同時也展示了漆器的藝術魅力。李程大師說,「我會繼續努力,積極創作,籌備首屆全國大漆修復藝術展,與高校建立大漆修復藝術產學研基地和研學遊學中心,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並喜歡大漆修復,讓中國的漆器藝術傳承下去。」
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李程修復器物時的工作照
實踐與理論並重是李程大師一貫奉行的理念,除了傳道授業、親身實幹之外,他還致力於文化修養的提升和理論知識的學習,所寫的專業論文得到國內博物館修復專家的肯定;為促進陝西漆器復興,他竭盡全力挖掘三秦漆藝資源,自籌資金收集收藏漆器藝術品,梳理陝西漆藝歷史脈絡,還收集漆器生產工具材料實物和資料,成立了陝西漆器藝術館,並計劃籌建陝西大漆藝術研究院,為陝西漆器髹飾技藝建立系統的理論體系。
感恩生命給予,砥礪負重前行
「我的右眼先天視力幾乎為零,現在又在整天修復破瓶子爛碗,我始終堅信一句話:生命正因為有殘缺,陽光才可以照進來。一路走來,我申報的《大漆修復》榮獲國家藝術基金,已經創作完成系列大漆修復作品並順利結項,我很感謝國家藝術基金管理中心和眾多給予我幫助支持的領導、老師、朋友和家人。」這是李程大師的心聲,在他心目中,殘缺的藝術品正如他一生的縮影。雖然不完整,卻也因此得到了饋贈。在大漆修復上重獲新生,變得圓滿,得到升華。
從接觸這一技藝,直至現在獲得多方面的肯定和認可,得到各級領導多次慰問表彰。他曾作為陝西漆器藝術代表入選陝西特色手工技藝傳承人進行專題片拍攝,並多次應邀到高校進行漆器漆藝講座授課。除此之外,他還與陝西國際商貿學院、西京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進行產學研廣泛合作,共建漆器研學實習基地,培養後備人才。
不論是在他的人生之路上,還是對漆藝的傳承上,他從未停止過自己的腳步,砥礪前行,不斷探索。
————————————————————
工美數博是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文化發展中心旗下——國家工藝美術產業公共服務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工藝美術移動數字博物館服務為核心,為工藝美術產業的大師、匠人和企業、高校等提供成果展示與交易、品牌塑造與宣傳的全方位支持。工美數博是由藝逐(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全程提供技術支持和運營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