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八|消業需先識業,阿難請問業道由來(14)

2021-01-08 經典悅讀

五十五位真菩提路是聖者的修行路,對於六道凡夫而言,最為首要的任務是滅除一切妄想,證得無生法忍。阿難在這裡請問業道之由來,甚合佛陀心意。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饒益。】

阿難當即從座而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對佛陀說:「大威德世尊!以慈音無遮教化眾生,善於開啟眾生的微細沉惑,令我今日身心愉快暢然,獲得大饒益。」

【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 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此道為複本來自有?為是眾生妄習生起?】

「世尊,若是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就是周遍圓滿的,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之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之真正性體。佛體真實,為什麼又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和天等業道呢?世尊,這些業道是本來就自有的,還是眾生虛妄習氣生起的?"

這個問題似曾相識,在第四卷中,富樓那曾問佛陀:「若復世間一切根塵陰處界等,皆如來藏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諸有為相?」只不過富樓那當時問的是山河大地之塵境,阿難這裡問的是六道眾生之根境。這兩個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為一體的兩個面。

【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持菩薩戒,私行淫慾,妄言行淫非殺非偷,無有業報,發是語已,先於女根生大猛火,後於節節猛火燒然,墮無間獄。】

「世尊,如寶蓮香比丘尼,受持菩薩戒律,私下行淫慾,妄說行淫非殺生、非偷盜,不會有業報。發出這些話後,先於女根生起大猛火,然後全身節節在猛火中燒燃,墮入無間地獄。」

空王佛曾對烏芻瑟摩說:「多淫人成猛火聚」,寶蓮香比丘尼是活生生的例子。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為誅瞿曇族姓,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

「琉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大王是因為誅殺釋迦種族,善星比丘是因為妄說一切法空。他們活著時就生身陷入了阿鼻地獄。」

琉璃大王誅殺釋迦種族有遠因也有近因。

遠因是,往昔邏閥城中,有一水池幹了,池中魚王被捕魚者分食。當時有一小兒雖未食魚,但用竹竿戲敲魚頭三下。這個魚王就是後來的琉璃王,捕魚者就是釋迦種族,那小兒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

近因是琉璃王為太子時,一日回外婆家,因坐上佛陀尚未坐過的莊嚴法座,釋迦族人罵他為婢女所生,哪裡有福德坐這個寶座。太子因此懷恨在心。又在近臣(亦是遠因中的被食之魚)的攛掇下,從而起兵滅釋種。

琉璃王遠因有被殺,近因有被輕視,二者相激,導致怨仇嗔恨心強烈生起,從而造下地獄惡業。

善星比丘乃是佛陀堂弟之子。他親近惡友,撥無因果,妄說一切法空。既然所作之業沒有本體,那麼造什麼業都是空,不會有什麼果報的。由於這個邪見妄語,令善星比丘生身墮入阿鼻地獄。

【此諸地獄為有定處?為復自然?彼彼發業,各各私受?】

「這些地獄是有一定的處所?還是自然而有?那些人顯發業報,各人獨自承受時。」

寶蓮香比丘造的是淫業,琉璃王造的是殺業,善星比丘造的是妄語業。這三業都是墮地獄業。他們各自承受地獄業報時,這個地獄是本來就有一定處所,還是隨業顯發、自然而有的呢?

【惟垂大慈開發童蒙,令諸一切持戒眾生聞決定義,歡喜頂戴,謹潔無犯。】

「惟願如來大慈開示,啟發我們這些童蒙無知者,令一切持戒的眾生聽聞此決然確定的義理後,歡喜頂戴,謹潔奉行,不敢絲毫違犯。」

眾生如果真的明白自身為何會受苦的道理,就會自覺修正自己的行為,以免造下惡業。

【佛告阿難:快哉此問!令諸眾生不入邪見。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佛陀對阿難說:「這個問題問得暢快啊!能令一切眾生不入邪見。你現在仔細聽,馬上就為你宣說。」

阿難此問,一片慈悲,甚合佛陀心意。

(當覺讀經)

相關焦點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6)|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上二界思八地各有九品,共七十二品,在四果時斷。阿難現在初果,因心慮虛凝,故已至二果,斷除欲界前六品思惑。  【注七】 見惑分別名粗,思惑任運為細。  【解】 按楞嚴正脈說「本經從初歷談,但言奢摩他及三摩提,而未言禪那,直至此處,始一稱之,下連修進聖位,足顯談聖位處,乃是說禪那耳。
  • 《楞嚴經》白話大意第四卷之四
    見者增慧,轉載多福——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128篇《楞嚴經》白話大意第四卷之四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第四卷之四 原文
  • 楞嚴經16 五十陰魔 01
    接下來就是指外,或者是復,或復天魔所作,或者是外來的力量,因為修到了一陣子,內外有一點功夫了,這個天魔不讓你成道,來找你麻煩,或者是天魔附身所作,而你不覺察,還以為自己成就無上之道,菩提之大道。或著鬼神之境,或者是跟鬼神的行徑一模一樣,好像類似鬼來附身,哇!能夠講經說法,說得頭頭是道,第一義諦、成佛啦,統統能講,結果是鬼神來附身。
  • 常讀楞嚴經,隨身善知識,阿難作同參
    楞嚴一經,由阿難發起,作我們的模範。經中著重說「淫」字,由這「淫」字,說出很多文章來。以我的愚見,最好能專讀一部楞嚴經,只要熟讀正文,不必看註解,讀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後文,以後文解前文。畢生讀之不易,人稱之曰「破楞嚴」。希望同參們,無論老少,常讀楞嚴。此經是你隨身善知識,時聞世尊說法,就和阿難作同參!楞嚴經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色界已無淫慾,還有色身。
  • 楞嚴經賞析:楞嚴經義貫全文
    師兄在修行楞嚴經的過程中,是要用心的去體會經文中的內容是什麼,這樣師兄的修行功效才會更加的好,而且師兄也會知道楞嚴經全文講什麼,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簡單的了解楞嚴經義貫全文吧!【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注釋】「大佛頂」:「大」為形容詞,修飾「佛頂」,用以表示如來所證之功德。如何才能真正稱之「大」呢?
  • 132《楞嚴經講記》卷八 十類鬼、十類畜生是如何成就的?
    在《楞嚴經》講十二類眾生,實際上是無量類,要拓寬我們的心量啊!不能自以為是,我們懂得了多少?《法華經》《楞嚴經》就是給我們開智慧,我講這個法的時候,你時時分分都在證果,你以為五十五位菩提路怎麼來的?就是這麼來的。這些法佛不講,誰能講得清楚、講得這麼真切啊? 【貪色為罪,是人罪畢,遇風成形,名為魃鬼。】
  • 《楞嚴經素解》卷八:四禪八定,名四禪天
    樂並非常住的法,福業盡的時候,久必壞生。由此連苦和樂都捨棄樂,苦樂二心,也一併捨棄,一併消除,所以說俱時頓舍。正是因為無苦無樂,苦樂心都捨去,所以起名粗重相滅。即一切粗重的相都滅了,都沒有了。無苦無樂,無煩惱無懸掛,無顛倒夢想,即清淨福德性就生出來了。
  • 夢參法師講《楞嚴經》097
    夢參老和尚講楞嚴經:第二卷   【受陰當知,亦復如是。】  這是受陰,受的五蘊就是這樣子,一切諸法從妄所生。受必須得接觸,領納為義。   【阿難!是諸幻觸,不從空來,不從掌出。】沒有生的體,生無體就叫虛;循業發現,二掌相摩,就兩手相搓的時候,這叫妄;虛妄。非自然的妙真如性。這是破五塵境界的,大家依著色、受、想、行、識,破這個境界相的。我們平常都在這個裡頭打轉轉,佛就破這個。   【阿難!譬如有人:談說酢梅,口中水出;思蹋懸崖,足心酸澀。】
  • 楞嚴經·卷一|阿難以能推究者為真心,是這樣嗎?
    如果把《楞嚴經》當作是講心性的理論經典,肯定會被阿難攪得得稀裡糊塗的。但如果把它當成是一部關於心性的故事書,那就完全不一樣了。這個故事從阿難遭摩登伽女之難開始,在佛陀與阿難等眾弟子的一問一答中逐漸展開。若能靜心慢慢研讀下去,便能領略到眾生世界與佛世界的不同心景,看見佛陀是如何轉凡夫知見為佛知見的。這便是名符其實地開智慧的楞嚴。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
  • 《楞嚴經》敬畏因果謹潔無犯
    (第一百八十五段)【說是語已,即時阿難及諸大眾,得佛如來,開示密印,般怛羅義,兼聞此經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饒益!世尊!
  • 楞嚴經·卷一|阿難已得了初果,為何還不能抵抗邪咒?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於時世尊。頂放百寶無畏光明。光中出生千葉寶蓮。有佛化身。結跏趺坐。宣說神咒。敕文殊師利將咒往護。惡咒消滅。提獎阿難及摩登伽。歸來佛所。】這一段是講佛陀營救阿難的過程。在這個時候,世尊從頭頂放出百寶無畏光明,光明中又生出了千葉寶蓮,寶蓮上有佛的化身結著跏趺坐宣說神咒。然後,世尊敕令文殊師利菩薩持這個神咒前往救護阿難。
  • 楞嚴經·卷八|酬還宿債的十類畜生道眾生(34)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複次阿難,鬼業既盡,則情與想二俱成空,方於世間與元負人怨對相值,身為畜生,酬其宿債。】「複次阿難,鬼業受報完畢,則情與想二者俱成空相,方能在世間與最初的辜負人怨債對償,直到相值不欠,其託身為畜生,酬還其過去的債務。」比如說,當一個人純情發怒時,是意識不到發怒背後的念頭的。
  • 業種由誰收藏?
    虛空既然是空無唯名的名詞,當然不可能受持業的勢力,無法保有業的力量。  其實關於因與果之間的關係,大乘佛法中多以過去世業行所燻種子,作為招感未來世果報之因,稱為業種、業種子。例如大乘法《華嚴經》中有聖教開示:【善男子!若有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則為照解一切業種,無所依著。】
  • 楞嚴經·卷一|為何阿難會遭遇大幻術?
    繼續邊讀邊聊《楞嚴經》。【時波斯匿王,為其父王諱日營齋,請佛宮掖,自迎如來,廣設珍羞,無上妙味。兼復親延,諸大菩薩。城中復有,長者居士,同時飯僧。佇佛來應。佛敕文殊。分領菩薩及阿羅漢。應諸齋主。】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薩羅國的國王,他與佛陀同年同月同日生,曾和佛陀辯論而結成好友,又因佛陀成道而視佛陀如師,他與頻婆娑羅王同是護持佛教的兩大國王。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90)|太虛大師:楞嚴大意
    《楞嚴經》的當機人,即阿難陀尊者,為佛弟子,多聞第一。發心出家,持比丘戒,求阿羅漢四沙門果。所處行位,尚未發大乘菩提心大悲願。經云:「塗中獨歸,其日無供。即時阿難執持應器,於所遊城,次第循乞」。時因阿難未證聖果,乞食資生,因有宿緣,遇摩登伽。經云:「經歷淫室,遭大幻術摩登伽女,以娑毗迦羅先梵天咒,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摩登伽女之母有咒術,迷惑人性。
  •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佛畫
    緣   起《楞嚴經》中記載,阿難受到摩登伽女邪咒的誘惑,差點破戒……阿難非常悔恨,他在佛前悲傷啜泣
  • 誦楞嚴咒,再大的罪也能消除
    除障至心持楞嚴咒不用再去執著所謂的冤親債主了,它們不會再來障礙你了。《楞嚴經》卷七裡面有一句經文:【更無一切諸魔鬼神。及無始來冤橫宿殃。相信很多學佛人還在患得患失,比如是回向給冤親債主,還是回向給法界一切眾生,若不回向給冤親債主,他們是不會障礙我,等等疑惑, 放下這些糾結,那就誦楞嚴咒吧!如楞嚴經所云,誦此咒已,如是重業,猶如猛風吹散沙聚,悉皆滅除。諸佛如來語無虛妄,只要你肯至誠去念咒!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87)|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十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道眼貴在無翳,果覺必期圓證,故阿難所以問以詣何為界,而如來兼以淺深答之。  【正文】 此五陰元,重迭生起,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並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我已示汝劫波巾結,何所不明?再此詢問。
  • 每天十分鐘,學習《楞嚴經》(70)| 王治平居士《楞嚴經白話註解...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七譯解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注二】 此處是指阿難等人,雖然已證初果,還沒有證得無生法忍,還需轉輪迴七次,才能得證人空,取阿羅漢果。  【正文】 阿難!若諸世界,隨所國土,所有眾生,隨國所生,樺皮貝葉,紙素,白氎,書寫此咒貯於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誦憶,或帶身上,或書宅中,當知是人,盡其生年,一切諸毒,所不能害。  【譯文】 阿難!
  • 《楞嚴經素解》卷八:六道輪迴的六道是實有,還是虛妄習氣所生?
    即時阿難及諸大眾,得蒙如來開示密印般怛羅義。兼聞此經了義名目。頓悟禪那修進聖位。增上妙理,心慮虛凝。斷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細煩惱。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無遮。善開眾生微細沈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饒益。世尊。若此妙明真淨妙心,本來遍圓。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動含靈,本元真如,即是如來成佛真體。佛體真實,云何復有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天、等道。世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