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我是子初,一個在臺灣為大家發現美的赤子初心幕後人員,我的另一重身份是在臺灣交換學習的陸生,我於一個星期前抵達臺灣,並將在這裡度過四個多月的時光。今天是我為大家帶來「當赤子初心遇上臺灣」欄目的第一篇推送。
我在臺灣的學校是新竹的清華大學,來臺灣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學校裡的人和事,我的大部分時間也會在學校裡度過,所以大家準備好接受我介紹的關於清大(臺灣清華大學簡稱清大,北京清華大學簡稱清華)的一切吧。
赤子初心關於臺灣的第一篇正式推文,要寫些什麼,我之前就有所思考,上次欄目預告推薦給大家的書中有一本叫做《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其實任何一座城市,能夠讓我們為之駐足、留戀的,也是那裡的人。所以,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臺灣的人情味。
2月11日,農曆正月十五,當大家都在歡度元宵佳節的美好時刻,我背起行囊,離開家鄉,越過海峽,來到這座陌生的島嶼。
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新的生活之前,我們對那裡的人和事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想像,這些想像基於我們原有的認知。以往,我所了解的臺灣是書本上、電視裡以及別人口中的臺灣,如今,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我不知道會迎來怎樣的真實,我猜想自己會因為對新生活的不適應而想家、會難過。然而,直到現在,我認為的不愉快一次也沒有發生。
大陸人喜歡用微博和微信,臺灣人喜歡用臉書和LINE,當然,臺灣也有不少人用微信。清大全球事務處為本學期來交換的陸生組建了微信群,群裡有不少臺灣的清大學生,隨時為大家解答各種問題,每天群裡都非常熱鬧。成都到臺北,三個小時的航程,學校安排了接機,並且提前幾次郵件告知我們相關事宜,所以沒有發生迷路找不到組織的情況。
▲水木清華
第一天,最印象深刻的臺灣人是一位宿舍管理員。那天,到達學校已是晚上九點,寒潮天氣的新竹大風讓大家瑟瑟發抖。沒有帶任何寢具的我需要抓緊置辦,然而學校百貨店已供不應求,好不容易跟著同學到校外賣場買到被子和枕頭,可是不足以支撐著過一夜。
十一點了,求助群裡得知還有二手的寢具可買,不清楚蒙明偉樓和義齋(清大宿舍名都叫某某齋)哪個更近,對著地圖走到了義齋。男生宿舍,大門緊閉,告示顯示寢具發放至晚上七點,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按了門鈴,出來一位大叔(這邊稱「齋伯」),穿著拖鞋、短褲,得知我是來領寢具的,問我怎麼這麼晚,我說去外面沒有買到,他很耐心地領我挑選完,登記時發現其實他已休息了,還一直說沒關係。這大概就是我在臺灣感受到的第一股人間暖流。
接下來的日子,是在吃、住、行的小事上感受臺灣的點點滴滴。校道、街道沒有垃圾桶卻很乾淨,因為人們會將自己產生的廢品帶走,沒有人隨地亂扔。生活垃圾都是定點定時由市環衛單位派垃圾車直接收取。垃圾車每天都會定時到每個社區門口,播放音樂提醒人們;人們聽到之後就把事先打包好的垃圾袋拿出去,丟進垃圾車裡。飯店服務員、商店導購員、公車司機都是熱情而友好的,結帳、離開時,他們都會微笑著說「謝謝」。
一句「謝謝」,真誠而不敷衍,發自內心而非形式主義,舉手投之間,透露出禮貌文雅的我們稱之為「素質」的東西。搭一次捷運、乘一次巴士就會發現,公共運輸工具上都設有「博愛座」,即大陸的「老弱病殘孕專座」,在臺灣,假如沒有老弱婦孺,這樣的位子是空著的,越擁擠,越沒人佔座。問路的話,對方不僅認真詳細地給你回答,建議你走路還是坐車去,並告訴你在哪裡搭哪一路公車,還會主動說幫你叫車,順路的話還會把你帶到目的地。
▲新竹火車、街景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是一位縫紉店阿婆。那天我和同伴步行在新竹市區,想要找一家中華電信的營業廳,然而兜兜轉轉,從上午十點一直走到下午五點,其間吃了午飯、逛了超市,路過一家縫紉店,同伴說想要進去補一下毛衣袖子上的開線。
縫紉店老闆是一位頭髮花白的婆婆,得知我們的來意後,她用和緩的語句拒絕了,要求將衣服洗乾淨後再拿去,因為阿媽告訴她不可以給人家縫髒的衣服,這樣對眼睛不好。聽明了阿婆的意思,我們詢問哪裡有賣針線,阿婆說可以送給我們。在找新的針和繞線時,阿婆問我們從哪裡來,對「清大的大陸交換生」的我們,阿婆說了很多祝福的話,希望我們在這邊玩得愉快,一切順利。
另一個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街頭藝人。新竹東部橫山鄉的內灣老街,當地居民以客家為主。小小的火車站,下臺階是一個三角形小壩子,街頭藝人就在那裡表演。起初她並沒有引起我的駐足,因為我們對發現當地美食有更強烈的欲望。逛完火車站左邊街道,滿足了一下饑渴的味蕾,再次回到街頭藝人這裡,才坐下來聽聽她唱的歌,也就是在那時,我被打動了。
與所有的街頭藝人一樣,自帶音響、樂器、面向路人的一邊是裝錢的箱子;與我之前遇到的街頭藝人不一樣的是,演唱的中年女士始終面帶微笑,對每一位給她「打賞」的人都說些感謝、祝福的話,而且聲音聽起來是年輕、積極的。大概是那天內灣的陽光不夠好、氣溫不夠高,感到陣陣涼意的人們更容易被街頭藝人深情的歌聲打動吧。幾首舒緩、老舊的歌曲之後,我竟有想哭的感覺,而且恍惚間遺忘了自己是誰、身在何處,或許如內灣的客家人,已把他鄉作故鄉。
▲內灣火車站街頭藝人
一座城市的溫情還體現在人與動物之間。清大校園裡有許多流浪狗,道路旁、餐廳裡、教室中,隨處可見校狗「躺屍」的身影,它們都套有項圈,有專門的社團負責飲食衛生和健保。令人驚奇的是,校園裡的校狗有數十條之多,卻很少見到它們的排洩物,想必也是校工辛勤工作的結果。
在學生匆匆來去的腳步中,狗狗們像是成了校園裡的常住人口。看著新生入學舊生離別,仿佛置身於時空之外。長期的校園生活,校狗們也沾染了靈性。夜深了,或是有很多人一起在路上行走時,這些校狗會自覺地陪你一起走到你的目的地,為你祛除寂寞,更是為你保駕護航。甚至有的時候,上課到一半,一隻校狗就懶洋洋的走到了教室裡,坐在講臺旁便開始聽課,覺得不喜歡起身就走,換一個教室繼續聽,無聊了就趴在地上昏然睡去。有的老師戲稱這些狗為「他教過最長時間的學生」。清大盛產的「三大動物」,除校狗之外,就是鴿子、松鼠。它們遊走在路邊,散步、覓食,不管車輛、行人的接近。
▲清大校狗
我的臺灣之旅才剛剛開始,等待發現的還有很多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裡的人情味會是最令我感懷的東西,我不敢說它是百分百完美的,但溫情和善意是我們應當珍視的。茫茫人海中,對你投以真善美的,都心懷感恩吧。
長按圖中黑白二維碼,即可識別關注「赤子初心書吧」公眾號
微博、QQ空間中,打開微信搜索再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