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什·哈奈特,《黑鷹墜落》中的遊騎兵、《珍珠港》裡的熱血少年終於長大成人。
長大,卻意味著再也沒有與大導演合作、拍高成本商業片,或許對專心於角色塑造的喬什·哈奈特來說不算什麼,英劇《低俗怪談》給了他足夠的施展空間,不過,大銀幕的誘惑實在太大了。
《目標一》是一部令人窒息的電影,影片有意無意的把這個正義記者為無辜吸毒者平反的故事,劇情的節奏緩慢而冗長,整部電影異常繁雜、憋悶,特別是兩個角色、兩個視角的交叉剪輯,實在算不得多聰明的敘事手法。
續上山羊鬍的哈奈特,顯得蒼老了許多,片中,他飾演了一個名叫維克多·馬拉克的加拿大人,身份是具有十五年新聞調查經驗的深度報導記者,強烈的敏感性讓他意識到,一個被泰國警方聯合拘捕、關押在曼谷監獄的加拿大籍男子,應該有一個精彩的故事,甚至,他嗅到了一股詭異。
無論是為了拯救事業危機,還是為剛出生的孩子攢奶粉錢,維克多沒有退路,他必須見到那個人,寫出他的故事,最終,他如願了,但這個故事卻比想像中更加棘手。
丹尼爾·傑哥,一個加拿大白人青年,糟糕的人生因沾染了毒品而更加糟糕,被父親趕走,到處打工求生。以前一起去過泰國吸毒的好哥們,把他介紹給了一個名叫格倫的胖子,半年沒吸毒的丹尼爾在格倫威逼利誘下再次吸毒,他的人生將變得更糟糕。
遊走在灰色地帶的格倫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地方小毒販,一個是警方的線人。他的生活很簡單,尋找販毒者,將其交給緝毒警察,以換取不菲的「活動經費」。
對加拿大聯邦警察緝毒E組來說,格倫雖然是個大嘴巴的市儈,卻能帶來很多線索,破獲大案、升職加薪的誘惑,令他們尤其倚重這類「內部爆料」,在幾次合作、辦了幾個小案之後,格倫將丹尼爾·傑哥供給了他們,並將他描述為一個掌握了泰國毒品輸入線路的關鍵人物。
遇人不淑的丹尼爾很不走運,被好哥們帶著吸食毒品,被毒販送到警察手裡。緝毒警們在對比了丹尼爾的記錄時,發現其擁有犯罪前科,再加上格倫對其吸毒販毒的經歷描述得繪聲繪色,顯然,這次他們交到了好運、碰上了大魚。
在格倫威逼下,丹尼爾與假意扮演買家的緝毒警見面,雙方都感覺對方不太對勁,警察覺得丹尼爾就是個小雜魚,丹尼爾覺得買家讓自己去泰國找公斤級別的毒品,純屬天方夜譚。靠著半真半假的話,格倫讓警方相信了丹尼爾就是那個關鍵人物。
丹尼爾想要逃避,因為他沒錢、沒護照,為了促成這筆大買賣,緝毒警同意為他支付贖回護照、買機票、住酒店的錢。
丹尼爾硬著頭皮找到一個泰國賣家,對方卻只能拿出兩公斤毒品,與此同時,緝毒警發現這個丹尼爾不是資料庫中那個有案底的羅伯特·丹尼爾,他們可能找錯人了,卻不得不硬著頭皮把事情做下去。
在泰國警方的協助下,加拿大緝毒警以一人死亡的代價,將丹尼爾人贓並獲。丹尼爾這才弄明白,自己被格倫出賣,被警察釣魚執法。不過,被泰國法院判處一百年監禁的他,估計一輩子都回不了國了。
案子結了,緝毒警升職加薪,丹尼爾被扔到異國的監獄,故事結束。
維克多意識到的問題的嚴重性,報社在壓力下刊登了他的報導,但拒絕他要進行後續報導的要求,而一個名為公共投訴委員會的新機構注意到了這件事,請維克多了解情況。
在公共投訴委員會的幫助下,丹尼爾用了八年時間、收集了數千份公開材料,與自己的祖國政府進行抗辯,最終,他爭取到了回國服刑。
然而,沒人被追究責任,一切都沒有因此改變。
片中,丹尼爾這個人物的複雜之處就在於,他是個癮君子,卻是無辜的。當初手裡掐著一手爛牌的他,在威逼利誘下決定鋌而走險,最終被毒販和緝毒警利用,本來,他已經認命了,是維克多的報導和公共投訴委員會的抗辯機會,給了他一線生機。
維克多並非是一個完美無瑕的聖人,雖然他時常為妻子和孩子擔心,卻可以為了工作可以不顧一切,其實,他和丹尼爾一樣,也是一個鋌而走險的人,只是,良知最終戰勝了感性。
《目標一》是一部失敗的作品,我說的是他的敘事和人物塑造,刻意營造的壓抑氛圍,並沒有給這部電影加分,反而令人昏昏欲睡,很難堅持看下去。一個好故事,變成了一鍋粥,本片的主創難辭其咎。
年少成名的喬什·哈奈特,似乎依然在不斷挑戰自我,用不同的角色塑造來為自己的演藝生涯鋪路,然而,近年來他主演的片子不僅數量不多,而且質量也泛善可陳,如果今後專注於拍電視劇,確實有些可惜了。
不過,看看《哈利·波特》的丹尼爾·雷德克裡夫,《小鬼當家》的麥考利·卡爾金、《ET外星人》的德魯·巴裡摩爾,或許他的努力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