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破碎的心》
孩子身上的針眼、
老師餵的白色藥片、
家長群裡憤怒的控訴……
從昨晚開始,
北京紅黃藍幼兒園出現的
「疑似虐童事件」,
繼「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之後,
再次刷爆網絡,
也刷新了家長們對虐童的想像力。
(文末有調查投票,請積極參與)
事件爆發後,一些家長曬出孩子身上針孔的照片。
事件的黑心程度,令人髮指!事件現在還有待警方進一步取證,公布真相。我們在此也不做過多沒有根據的猜測,從古今中外的書畫作品中看看名家筆下的兒童,天真爛漫!誰還忍心傷害?首先看看中國第一位熱情、主動地為孩子們畫漫畫的藝術家豐子愷的作品:
豐子愷與兒童
豐子愷以兒童為題材創作了不少繪畫作品。他一生總共畫了4000多幅漫畫(不含教科書插圖等),其中接近一半是兒童題材。
《爸爸回來了》
《糯米粥》
《獰笑》
《螞蟻搬家》
《雀巢可俯而窺》
妹妹新娘子
弟弟新官人
姐姐做媒人
折得荷花渾忘卻,空將荷花蓋頭歸。
樹上掛飛機,缸裡開輪船,地上拉汽車,我與小夥伴們都是海陸空總司令。
古今中外,以兒童為繪畫題材的作品不在少數。
中
重視家庭的中國人從晉代開始,兒童形象就已被畫家納入繪畫題材中,描繪兒童遊戲場景的畫作被稱為「嬰戲圖」。《嬰戲圖》都是以兒童嬉戲、玩鬧的生活場景作為描繪的對象,表現了兒童獨有的天真、稚氣和可愛的神態,使觀賞者暫忘俗慮、重返童真。在讚嘆畫家的功力之餘,不覺心生憐愛之心!
宋代
▲宋代 蘇漢臣 《嬰戲圖》
絹本設色 18.2×22.8cm
現收藏於天津博物館
宋代蘇漢臣的畫作《嬰戲圖頁》,該藏品描繪的是兩個兒童撲蝶嬉戲的場面。畫面構圖均衡,筆致工麗,又饒有情趣。款署 「蘇漢臣」,是目前國內罕見的蘇漢臣真款作品,十分珍貴。
▲宋代 蘇漢臣 《雜技戲孩圖》
絹本設色 20.4×20.4cm
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雜技戲孩圖》中雜技藝人正施展絕技,口中唱詞,手中擊節敲鼓,兩個小兒不覺被深深吸引住。人物情態刻畫得真實自然,表現出畫家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遊刃有餘的藝術表現力。
▲宋代 蘇漢臣 《秋庭戲嬰圖》
絹本設色 197.5×108.7cm
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秋庭戲嬰圖」以細膩的筆法,描繪兩個錦衣孩童在庭院玩著一種推棗磨的遊戲。兄妹兩人無論從頭髮、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質料的柔軟細緻,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感。這些細微的處理,使得孩子豐潤、柔軟、細緻的模樣,躍然於紙上,令人心生愛憐。蘇漢臣寫實的程度,可用栩栩如生來形容,可以了解到為何用「著色鮮潤、體度如生」來形容其畫風。
▲宋代 蘇漢臣 《灌佛戲嬰圖》
絹本設色 159.8×70.6cm
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宋代的嬰戲圖題材多為「庭院嬰戲」的畫題,其中常見一種是「灌佛戲嬰」的題材。此圖畫中有的嬰孩裝扮成僧侶摸樣,有的手抬佛像,有的模仿大人禮佛,將成人嚴肅的宗教儀式變為有趣的遊戲。
▲宋代 蘇漢臣 《開泰圖》
絹本設色 151×103cm
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本幅描繪了梅花下童子騎羊。無論從頭髮、眉目,衣飾,都精心刻畫,絲染兼備,而且變化極為豐富,以長而圓潤的線條,畫出衣紋,再仔細點染衣服上的花紋,不僅畫出質料的柔軟細緻,更賦予衣服華麗的質感。
▲宋代 蘇焯(傳) 《端陽戲嬰圖》
絹本設色 88.9×51.3cm
現收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中描寫端午節時的惡作劇,三個粉粧玉琢的胖娃娃中﹐穿紅色肚兜的孩子左手拿著石榴,右手用繩繫著蟾蜍,正要驚嚇較小的孩子,另一個則趕來制止這場惡作劇,三孩童的手與腳皆帶金釧玉飾,身上則佩掛長命鎖,表示其出身的驕貴。衣紋圖案細膩,利用淡染色塊,十分成功地將人物衣著單薄下肌膚的質感表現出來。
▲宋代 陳宗訓 《秋庭嬰戲圖》
陳宗訓,南宋畫家。杭州(今浙江杭州)人。理宗紹定(1228—1233)時為畫院待詔。工畫道釋人物、仕女、嬰兒。師蘇漢臣,描染勁硬,人呼「鐵陳」。亦擅畫松、竹、梅,有《三友圖》,著錄於《畫梅全譜》。
明代
▲明代 陳洪綬 《戲嬰圖》
紙本設色 150×67.3cm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戲嬰圖》描繪四名兒童模仿成人禮佛的動作。圖中一太湖石豎立,石前放一尊雕琢精緻的佛造像和供佛用的銅塔。佛前,兩名兒童在拜佛,一名兒童在獻花,另一名兒童在跪著擦拭銅塔。四人各個神態專注,他們收斂起頑皮,露出莊重,加上一名兒童磕頭時,開襠褲露出胖臀,不免令人忍俊不禁。童子拜佛這一題材,較為少見,反映了陳洪綬在表現兒童方面的精湛技藝和深厚功力,也充分體現了佛教信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對兒童的薰陶與影響。
▲明代 呂文英 《貨郎圖·春景》
絹本設色 161.2×91.8cm
現收藏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資料館
▲明代 呂文英 《貨郎圖·夏景》
絹本設色 161.2×91.8cm
現收藏於日本東京藝術大學資料館
▲明代 呂文英 《貨郎圖·秋景》
絹本設色 161.2×91.8cm
現收藏於日本根津美術館
▲明代 呂文英 《貨郎圖·冬景》
絹本設色 161.2×91.8cm
現收藏於日本根津美術館
以貨郎為畫題在宋以後的風俗畫中十分流行。此圖分春、夏、秋、冬四幅,四幅作品都以雕欄玉砌、花木映襯的庭院為場景,表現賣貨郎以各種小商品逗誘孩童的快樂情景。四幅作品在構圖、人物描繪和場景處理上大致相似,只是用不同的花木表現季節的變化。
清代
▲清代 冷枚 《百子圖》
綾本設色 40×200cm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代 冷枚 《百子圖》局部
該作品描繪了一百個天真爛漫的孩子在亭臺樓閣間互相追逐嬉戲,他們有的手執彩旗,好像在站崗放哨,還有的在捉迷藏、打鞦韆、下棋、乘船、玩木偶、放鞭炮……每個孩子神態各異,無一雷同,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服飾色澤豔麗,線條流暢,刻畫精緻。配以湖水蕩漾,荷花盛開,岸柳垂蔭,芭蕉蔥鬱,古木森天景色;將亭臺、樓閣、水榭、宮室,因地制宜,聚散錯落,一應納入,園林界畫,景色秀麗,令人應接不暇。作者將每一個小孩的調皮可愛之處都表現得淋漓盡致,仿佛讓人們也能感受到孩子們的快樂。
外
在西方繪畫中也有許多表現孩子們嬉戲玩耍的題材。
《孩子們的遊戲》 彼得·勃魯蓋爾
1560 年 木板油畫 118×161 釐米
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藏
彼得·勃魯蓋爾的《孩子們的遊戲》描繪了一大群活潑好動、歡樂遊戲的兒童。勃魯蓋爾為了表現眾多的人物和宏大的場面,選擇了高視點和全景式的構圖。畫中的兒童表情豐富、神態各異,動作誇張而滑稽。畫家將做遊戲的孩子們置身於一個小鎮中,使風景和人物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細膩入微的刻畫功力,真實地還原了16世紀的生活風貌。
《西斯廷聖母》拉斐爾
布面油畫 265×196 釐米
德國德勒斯登博物館藏
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以善畫聖母子著稱,他執著於兒童形象,也許與其個人經歷有關。拉斐爾11歲時成為孤兒,終生未婚,對家庭生活和母愛有著深深的渴望,在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所有的愛。
拉斐爾創作的《西斯廷聖母》中出現的一對小天使,是文藝復興繪畫中經典的兒童形象,他們趴在畫面下方用充滿童稚的眼睛仰頭張望,人們忍不住追隨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終與聖母相遇,仿佛她正在向你走來。
《巖間聖母》(達·文西)
《巖間聖母》出色的綜合了達·文西神秘、晦澀和暗示的主題,源源不斷地表現出象徵意義和神學思想。大地深處潮溼而開滿鮮花的巖洞籠罩在宗教和玄奧的光環中,更添了神秘情調和神話色彩。畫作中的天使小孩沒有傳統的純美,卻充滿故事。
《宮娥》 委拉斯貴支 1656 年
布面油畫 318×276 釐米
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館藏
《宮娥》是17世紀西班牙畫家委拉斯貴支的名作。畫面的中心落在小公主瑪格麗特身上,畫家本人則從左側的畫板後探出身子。儘管還是個孩子,小公主矜持的神情流露出一種深諳宮廷生活之道的冷漠。實際上畫面中真正的王者是她的父母—— 國王菲利普四世和王后瑪麗安娜,畫家通過畫面背景牆壁的鏡子映射出他們的身影。對於這一突然停滯的「瞬間」,有人解讀說畫家正在為國王夫婦繪製肖像,小公主的突然造訪打斷了畫家的創作,這極具戲劇性的場面如實地被畫家記錄下來。
《洗澡》 瑪麗·卡薩特 1892 年
布面油畫 100.4×66 釐米
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藏
《洗澡》選取的只是日常生活中母親為孩子洗浴的隨意瞬間,卻流露出感人的樸實之美。畫家將孩子與母親的身子和手臂拉得很長,讓其在畫面上伸展開來,並運用俯瞰的方法,突出畫面的形式感。卡薩特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組建家庭,成為一名真正的母親,或許只有母子情深題材的繪畫才能夠給予她心靈的慰藉。
《克拉拉·塞琳娜肖像》魯本斯 1618年
布面油畫 37×27 釐米
私人收藏
畫面上的孩子是魯本斯的第一個女兒克拉拉·塞琳娜,畫家創作這幅肖像時,這個孩子才7歲。畫中的塞琳娜表情生動,眼神炯炯發光,充滿活力;金黃色的頭髮脈絡分明,富有立體感。白色的大翻領用大筆觸塗抹,反襯出粉嫩童稚的臉龐。這幅肖像畫充分顯示出畫家的精湛技藝和對人物精神面貌的捕捉能力。
《康達維斯小姐肖像》雷諾瓦 1880 年
布面油畫 65×54 釐米
瑞士蘇黎世比爾勒基金會藏
《康達維斯小姐肖像》是法國印象派大師雷諾瓦的作品。青春美麗的少女,一直是雷諾瓦所讚美推崇的對象。畫中的美麗少女是一位銀行家委託作者為自己8歲的女兒所畫的肖像。人物造型由一系列細碎短促的筆觸完成。灑脫的筆調烘託出午後陽光下光影斑駁的感覺,使這位金髮披肩的小女孩顯得格外青春恬靜,如夢似幻。
《吹笛少年》(馬奈)
《吹笛子的男孩》描繪了一位皇家衛隊的年輕士兵正在演奏短笛,這種聲音尖銳的木製小笛子用於引導士兵投入戰鬥。身著漂亮制服的年輕士兵神情專注、動作謹慎,事實上是由一個兒童在畫家的畫室裡扮演的。馬奈在畫中沒有加進任何敘事性的背景成分,孩子、制服及短笛構成畫的唯一主題。人物清晰的顯現在色調細微變化的灰色背景上,給人一種空氣在他周圍流動的印象。
穿藍裝的小孩(庚斯博羅)
《藍色男孩》是託馬斯·庚斯博羅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新穎別致的藍色調不但沒有任何不適之感,反而使人感到眼前一亮;活潑、跳躍的藍色綢緞,變幻莫測的衣紋、高光;不落俗套的藍色與含蓄、變換豐富的黃灰、藍灰、綠灰、紅灰的背景形成了奇妙的和諧對比。
盲女(埃·密萊)
兩個相依為命的流浪孩子,一個是盲女,另一個更小的女孩緊緊依偎在盲女懷裡,一邊抬頭去觀看天上的彩虹,一邊在給盲女講解大自然的美麗。盲女只能傾聽小夥伴的講解,她連停歇在披肩上的蝴蝶也無從感受,但她似乎已嗅到了新鮮的空氣,聽到了原野裡生靈的聲音。
維瑞·勒布倫夫人《畫家和她的女兒》
《畫家和她的女兒》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畫面中,她俯身坐著,雙臂圍抱著女兒的臉。女兒天真可愛,把臉緊貼母親,摟著媽媽的脖子,顯得無限嫵媚。作品將母女之愛、親子之情畫得十分動人,也表現了畫家自己的溫婉多情。構圖採用了穩定勻稱的三角形,色彩雅致和諧,線條優美洗鍊,背景不加任何陪襯,更突出了主題。
穆立羅《吃葡萄與甜瓜的少年》
兩個衣衫襤褸的少年,坐在街沿石上分吃著甜瓜和葡萄,左邊的破籃子,表明他們是以拾破爛為生的流浪兒,上面堆放著幾串綠紫色葡萄,男孩的表情十分詼諧;右邊一個已剖開甜瓜,分給夥伴,自己也在品嘗,似乎覺得味道很佳,回過頭來正與夥伴說著話。而另一個得意地舉起一串葡萄往嘴裡放。一隻大甜瓜、幾串葡萄,對於這兩個食不果腹的流浪孩子來說,是一頓最豐富的美餐了。
勞倫斯《紅衣男孩》
託馬斯·勞倫斯,英國攝政時期最出名的肖像畫家,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他的作品氣質優雅,是他所處時代最流行的肖像畫家。這幅作品以紅色為主色調,人物,衣飾,神情,色彩,渾然天成。
夏爾丹《吹肥皂泡的少年》
一個衣著破舊但不失為整潔的少年正在從室內向室外吹著肥皂泡,他聚精會神小心翼翼地將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還有一個孩子,看上去僅有3、4歲,正踮著腳扒著窗臺使勁從室內向室外觀看……
《吹肥皂泡的少年》是法國巴蒂斯特·西蒙·夏爾丹於1730年創作的一幅風俗帆布油畫。題材普通,情境單純,是一種清閒、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層平民的孩子們自然、儉樸、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梵谷《第一步》
《第一步》是梵谷臨摹自米勒的同名作品,兩位畫家分別繪於1858年和1890年。畫面是一塊農村的耕地,背面是農民的房屋。畫的右方一位農婦扶著小女兒幫助她學步。左方女嬰的農民父親蹲在地上張開雙手鼓勵她向前走。
結語:
對兒童的態度,是檢驗一個人的人性品質和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的試金石。一個人對孩子冷漠,甚至加以暴力侵害,是這個人人性品質低劣的確證。
如此可愛的孩子,誰還忍心去傷害他(她)們呢?
責任編輯:子曰
推薦閱讀:
巧奪天工的羽毛雕刻,創意十足!
他是民國四大書法家之一,拒娶宋美齡,美人江山都讓給蔣介石!
文人樹盆景,風骨神韻妙不可言!
【文化】《周易》成語30個,智慧盡在字裡行間!
【健康】這種「漂白藕」,千萬不要吃!
【美圖】驚嘆!地球上還有這樣的罕見奇景
壹號收藏官方合作電話:400-60-51580
客服☞ 微信號/QQ:250955904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壹號收藏官方微店」,更多精彩等著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