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連晟
簡介/
數位藝術創作者,作品跨足於互動裝置和聲音表演。裝置作品常以數量的方式以達到一種特異的身體感知。而聲音表演常搭配程式即時生成的影像,與即時運算的聲音演出。近年來致力於程式演算影像與聲音的契合。
先敬上王連晟最新的兩個作品
Reading Plan
我設計了23臺的自動翻書機放置在展場中,當人們靠近時,那些機器就會開始自動翻書,並且朗讀書本的內容給觀眾聽。最新的數據顯示,在臺灣平均國小每班人數是23個人,所以這件作品有一個教室的隱喻在裡面。
在我們的國家,人們在就學時,不能決定自己閱讀什麼內容,就像是被一個巨大的齒輪控制著。國家對於教育的方向,是以產值與競爭為主,他們想要創造了一批賺錢的機器,而不注重對於自我的探詢與人本主義的思考。而我選擇閱讀的書籍是論語,因為論語影響了亞洲好幾千年,就像是一個教條式的經典嵌制著我們的思想。
這兩者放置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空間,討論在地化、教育、思想和國家機器的問題。
——王連晟
演算風景
從2015年開始,我改變了我關於影像方面關注的問題。我想要從一種科技與速度感的影像,逐漸轉為有機、自然方面的討論。如何從程式語言產生出一種像是人類產生的圖畫、或是自然的風景,變成我近期內關注的問題。
「演算風景」這一系列的表演,我創造了許多的自然系統。其中聲響方面使用Max/ MSP,根據影像自動生成聲音;視覺使用Processing讓每次產生的影像可以像繪畫一樣,並且關注於我周遭所見的風景,使任何系統容納於我的風景與表演之中,討論一種人類與自然的關係。
——王連晟
靜電位 Electric Position | 2008
媒材:改裝電擊棒、改裝電蚊拍、繼電器、超聲波感測器、電子零件
再生運動 Regeneration Movement | 2011
媒材: 二手光碟機、鋁合金架、電子零件
王連晟的裝置,常以堆積數量的方式使觀眾達到一種特異的身體感知。
他的作品的豐富想像力,來自於對在臺北老家生活的回憶裡面。
——「進入這個裝置的空間之後,會有一種條件反射性的恐懼」
王連晟 在 LIDO藝術中心
王連晟的聲音表演,常搭配程式即時生成的影像,與即時運算的聲音演出。擁有工程學背景的他,運用無機的算法,算出有機的運動。致力於契合程序運算影像與聲音的他,把新媒體藝術和音樂表演結合,營造出讓人眼花繚亂,又深切思考的作品。
錯置現象 The Displacement | 2013
跨領域藝術演出/Multidisciplinary Performance
媒材:改裝電磁鐵、LED燈條、電子控制晶片、電腦
平行城市 Parallel Cities | 2014
媒材:改裝鐳射筆、DOE光學繞射元件、半反射鏡、透鏡、木料
不管是通過重複翻書的裝置來反思機械的教育系統,還是在彈出的電腦光碟機中批評混亂的消費主義,王連晟的作品以他緩慢的生產速率(大概每兩年一件作品),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獎項,以及展出邀請。
獲獎經歷
2009 臺北數位藝術獎,互動裝置類首獎,臺灣
2009 臺北美術獎,入圍,臺灣
2011 全國美術展,入圍,臺灣
2013 臺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臺灣
2015 法國裡昂GRAME國立音樂創作中心,駐村,裡昂,法國
2016 西班牙現代影音藝術節,入選表演,馬德裡,西班牙
2016 德勒斯登第十屆OSTRALE國際當代藝術展,入選,德勒斯登,德國
2016 第六屆UPDATE雙年展,入選,根特,比利時
2016 年末受邀來到廣東美術學院舉辦講座,並來訪LIDO藝術中心
王連晟 在LIDO的討論
王連晟與LIDO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