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讓所有人意識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疫情期間,網際網路在防控疫情、傳遞健康知識等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網際網路+健康平臺得以快速普及。大健康產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阿里健康扭虧為盈,京東健康啟動IPO
11月25日晚間,阿里健康公布2021財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實現收入71.62億元,毛利1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0%和80.3%。報告期內實現扭虧為盈,利潤額2.79億元。經調整後利潤淨額達到人民幣4.36億元,同比增長286.4%。
受業績利好刺激,阿里健康股價大漲,花旗、瑞銀、摩根大通等國際頂級投行紛紛給出增持評級。
同一天,多家媒體報導稱,京東健康已啟動香港IPO進程。作為網際網路+健康領域的代表,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在同一天公布喜訊,這也正說明了,在「健康中國」戰略下,網際網路+健康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
合作分享還是吃獨食?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走了兩條不同的路
同為網際網路健康行業巨頭,但阿里健康與京東健康卻似乎走出了兩條不同的路,這一點從雙方的財報數據上可以看出端倪。
從營收來源看,阿里健康來自藥品銷售的收入佔比達到61.7%,而京東健康藥品銷售收入僅佔總收入的29%。
根據京東健康招股書公布的數據,京東健康來自非藥品銷售收入佔比超過7成,包括隱形眼鏡、成人用品、計劃生育用品、家庭保健產品等。從這方面來看,阿里健康更專業,更接近於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定位,而京東健康雖然名為健康,實際上最主要的收入卻是來自於保險套、隱形眼鏡、成人用品等產品。
從這一點上看,阿里健康旗下的醫藥電商像是一家專業正規的網際網路藥房,而京東健康則更像是一家無貨不售的便利店。
GMV方面,阿里健康上半財年總GMV達到554億元,而京東健康半年度GMV是339億元,與阿里健康存在較大差距。
從合作商家數量上看,阿里健康合作商戶數量超過1.8萬家,而京東健康合作商家數量只有9000家,合作商戶數量上的巨大差距體現出兩者的不同經營理念。阿里健康平臺與更多商家共同成長,而京東健康則是更多採用自營方式,能自己賺的錢,就絕對不讓第三方商家去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經營思路。
眼下新冠疫情在海外仍在肆虐,中國已經率先控制住疫情,隨著公民健康意識的提升,中國大健康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大爆發。不過,醫療健康是個專業性極強的領域,網際網路平臺只有堅持與專業的商家合作,才能走的更長遠,或許,這才是阿里健康願意分享自己的平臺,與更多商家合作的真正原因所在。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