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健康何時實現「再造一個京東」?

2020-12-22 東方財富網

京東健康的估值真的是70億美元麼?

關鍵是,這個估值是去年的。

如今,世衛組織也好、中國的專家也好,都預測新冠是100年內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最大的一個事件。這個事件最核心的要素,是把以往可能要五到十年才實現的醫療線下場景的充分線上化,在三五年內完成。這是歷史的車輪滾動、大勢所趨,勢不可擋。

但是,有大略,無執行,也是不行的。結合上半年疫情中的京東健康發展,結合它在全國抗疫、武漢抗疫中的傑出表現,以及6.18期間各業務的亮點和動作,筆者的分析將帶你認識一個完全不同的京東健康。

1、滄海橫流安足慮

沒有穿白大褂的查濱在聚光燈下顯得時尚又美麗,讓人很難想到她的職業——醫生。

事實上,作為目前還為數不多的在網際網路企業的寫字樓裡,而不是醫院診室裡上班的一位「網際網路醫生」,也的確會讓人覺得她們的工作似乎過於單調——在電腦前開藥和針對輕症、慢症的輕問診,是她們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她們唯一的自我堅持,是每天上班必須穿白大褂,而不是一般的工服。其實,這並不是京東健康的規定,也從未有這樣的規定,而是這個團隊的一種集體無意識。

「我注意到了這個現象,醫生對穿白大褂的執著,無論工作在電腦前還是手機上,穿上白大褂就跟軍人穿上軍裝一樣,整個人的精氣神立刻都不一樣了。」京東健康總裁辛利軍這樣描述。

查濱沒想到自己很快就會就會變成一個超級女戰士。

一切改變的發生是今年的大年三十,這天,是京東的醫生們與新冠肺炎的第一場「接火」。也在這天,辛利軍按照原本的計劃還在海外旅行,國內的消息傳來後,他在當晚的內部緊急會議上拋出一個問題:「面對疫情,我們的醫生能做什麼?」

辛利軍驚訝的發現,醫生們似乎更知道自己該做什麼——那就是及時到崗、堅守崗位。辛利軍緊趕慢趕在初一晚上回到北京,他驚訝的發現,這時候已經有一批醫生在家的家裡開始上班了——這也是網際網路醫生的好處,處處是診室、實時在戰場,只要一臺手機或一臺電腦就可以工作。

初二,京東健康所有在京的醫生都回到了辦公室,這離公司要求的時間線提早了很多。於是,在這一天,京東健康面向全國用戶的免費問診服務和24小時免費心理諮詢服務開始了。

初五,全職醫生團隊全員上班……同樣遠提前於公司要求的時間線。

查濱驀然發現,其實,在網際網路上自己可以做到更多,因為網際網路聚合醫療資源的速度最快。

查濱一直難以忘卻,一位疫情期間堅持在一線送貨的京東快遞小哥向他們求助。

當時,這位小哥送貨後出現咳嗽、乏力等症狀,變得極度焦慮。但武漢的醫療資源極度緊缺,去醫院可能要排隊幾天。

「得知這個消息後,京東健康立刻選派團隊內最好的呼吸科醫生組成會診小組,開通了視頻會診,並於憑藉京東強大的物流力量,當天就將藥品、霧化機和血氧儀送到小哥手中。團隊初步判斷,這位小哥並未感染,只是一般的感冒。」查濱說。

「但是,這是一個初步預判,由於當時在武漢做核酸檢測等待期較長,查濱和團隊商量,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診小組每天在微信群進行隨訪,觀察小哥的病情變化,隨時調整用藥方案。一周左右,小哥的症狀完全改善,焦慮情緒也明顯緩解,一場危機過去了。」查濱這樣告訴我們。

這只是查濱的抗疫記憶中的一片小小的碎葉。

而事實上,從疫情爆發至6月中旬,京東健康在線問診平臺的接診量已超過1600萬人次,最多一天有15萬人次來諮詢,而此前的最高紀錄是去年雙11的12萬人次。

但是,1600萬次,遠遠不是京東健康在疫情期間服務的全部。因為,在疫情爆發後,大量醫院的普通門診停診,無法正常提供服務,無法給病人複診開藥。形勢一下從以往的企業推動醫院上線診療,變成了大量醫院主動登門尋求京東健康的幫助,原因只有一個,他們也需要網際網路平臺來解決病人在疫情期間的診療問題。

由於京東強大的技術實力,以及第一時間馳援武漢的美譽度,找上門來的遠不止醫院,還有醫療、防疫、疫情管控、流行病調查等各種各樣的部門和機構,他們也找到京東健康,提出了搭建各種平臺的需求。

所以,真正統計出京東健康與各方機構合作在這段時間輸出了多少網際網路問診服務和泛健康服務,其實是很難的,但毫無疑問,這個數字將遠遠大於1600萬次。

很多人都對疫情期間京東集團對武漢的物流輸送和戰略緊急用品的保障能力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但是,更值得關注是京東健康如何在疫情壓力下,保障醫療資源供給和提供一如既往專業醫療服務的能力。

在中國,慢性病死亡人數佔總死亡人數的86.6%,中國正進入慢性病的高發期,也是慢性病的重災區。

但是,在疫情期間的武漢,因為大量醫院停診或轉為只開放發熱門診,部分藥店的物流通道斷絕,很多慢性病患者去開藥、買藥變成了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星星點點的需求匯集到京東健康團隊,他們決心幹一件別人沒想到的大事——2月10日中午,京東健康上線了面向湖北地區的「慢性病患者斷藥求助登記」平臺。

剛上線一天,就有肺癌晚期的、紅斑狼瘡、嬰兒痙攣症、抑鬱症等5000多位患者登記求助。

一位當時在武漢的京東健康團隊成員這樣講:「為什麼是一個登記平臺而不是供藥平臺呢?因為當時武漢的情況很特殊,這些患者的需求又非常的分散,非常的碎片化,所以僅僅靠京東是不夠的,必須依靠京東健康和本地藥企、藥物流通企業溝通,從這些企業的倉庫裡『挖庫存』,才可以保證供應。所以要先登記,再去找藥。」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是憑著做到一個又一個的「不可能」,憑著創造性的解決一個又一個的「死循環」,京東健康在疫情期間期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很高的社會認同。

有人經常說,是疫情讓原來要幹3-5年的事兒,在半年裡幹成了。

這樣說,從表面上沒錯,但如果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京東健康在疫情期間凸顯的線上診療能力、平臺上線新模塊的速度、針對新需求的快速開發能力、大數據在後臺對診療的輔助支持能力、以及醫和藥協同的「實物+服務」模式等,並不是疫情發生後才出現的,它更吻合於京東健康獨立一年多之前就設定好的發展路線。

相反,很多網際網路健康企業在疫情期間表現平平、或臨時做出策略打法甚至戰略方向的調整,則反映了缺乏這種對行業的充分認知和對發展趨勢的預判。

而這一切的努力,終有回報。

2、6.18,健康不打烊

其實看完了第一節,讀者就對京東健康今年為何在6.18有出色的成績不難理解了。

簡單說,他們在最困難的時候,展現了最強的能力,贏得了最廣的人心。

不久前,第17個京東618完美落幕,從2020年6月1日0點到6月18日24點,京東平臺累計下單金額超2692億元,創造新的紀錄。其中,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在線問診量同比增長404%。

人的身體,是不會自動選擇在「6.18」期間產生問診需求的,百分之四百的增長,難道不來源於那些在疫情中得到幫助的患者的信賴和習慣培養,難道不來自於對於網際網路醫療增量的激發?

沒有人精確地計算出,疫情期間的「慢病用藥平臺」為多少個患者解決了燃眉之急。

但我們可以精確地計算出,6月1日-6月18日,京東大藥房慢病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270%,特別是6月18日當天截至早上7點16分,慢病用藥成交額超去年同期全天。

彼時種因,此時得果。

我們也無法精確統計出,6月中旬之前的1600萬次問診,解決了多少人在疫情期間沒法出門去醫院看病開藥的問題,幫助人們減少了多少次前往人群聚集場所的風險,讓人們少花了多少錢,多安了多少心。

但我們可以精確地計算出,618期間京東網際網路醫院在線問診量同比增長404%。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增量還來自於京東網際網路醫院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很多網際網路醫療還在為輕問診、診後諮詢怎麼「破局」而煩惱時,具備「醫+藥」閉環服務優勢的京東健康,在618期間聯動了平臺上的3萬名醫生,滿足民眾隨時隨地問診需求,與名醫專家「一對一」。

很多人認為網際網路醫療只能解決慢症、輕症,但京東健康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全面升級了在線問診專科服務能力,陸續推出心臟中心、耳鼻喉中心、中醫院、兒科專科、糖尿病中心、精神心理中心、腫瘤專科、營養專科、母嬰專科、腎病中心、口腔專科等更多科室在線問診服務,胡大一教授、陸林院士、韓德民院士等權威專家選擇在京東健康的平臺上,開設匯聚了該疾病領域在全中國最頂級專家醫生的專科中心,因為這樣他們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患者,也可以更好地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不受空間限制的診療和諮詢服務。

很多健康企業喜歡統計自己的問診量佔據了市場總量的百分之多少多少。其實,這種統計並無太多意義,因為京東健康的實踐說明了,存量市場是個偽命題。如果真的只靠存量,京東健康就不會有404%的增量,這個行業的真正價值在於——有15.9億部手機的中國,只有相對非常少的人體驗過網際網路醫療,抓住增量才能成就頭部玩家。

就在京東健康把自己的醫療團隊做的越來越「重」,越來越專業的同時,它也從來沒有放棄過醫療服務和實物之間的連接。

傳統佛教造像裡的文殊菩薩,主管「智慧」。它的造型是一手持寶劍,一手持經函。有人問方丈,寶劍和經函,哪個象徵智慧?

方丈回答說,寶劍象徵判斷力,經函代表知識,有了知識且能做出判斷,才叫智慧。

對於京東健康來說,也是如此。京東健康的底蘊,不僅僅是「看病」,也不僅僅是「買藥」,而是「健康」。而「健康」也如菩薩手裡的法器,一邊是人的服務,一邊是物的傳遞,只有「服務」和「產品」結合,實物電商與線上服務結合,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健康「閉環」。

大量的數據顯示了這種雙向拉動的能力,數據不會騙人。

京東健康中醫問診量環比上月增長157%,帶動的是中藥飲片成交額環比上月增長11倍,滋補養生產品18天成交額超過去年6月整個月。

京東健康總體問診量增長404%,帶動的是618期間慢病用藥成交額同比增長270%,O2O購藥服務「京東藥急送」成交額是去年同期的492倍。

由於不斷推進「治未病」「健康管理」等理念,帶動的是,健康監測品類整體成交金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超200%,健康體檢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269%,孕產服務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35倍,疫苗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45.8倍。進口保健品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00%。

什麼叫雙向拉動、戰略閉環、醫藥合一、雙輪驅動?京東健康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接近完美的增長模式。

3、估值還是70億美金麼?

去年底,京東健康估值70億美金,但現在來看,這個估值應該是大大低估了。

我們來稍作分析。

5月14日,日本最大投行之一的瑞穗(Mizuho)發布研究報告,將京東股票評級從「中性」上調至「買入」,並將目標價從37美元上調至58美元。當日京東(NASDAQ:JD)股價在美股市場周三早盤的交易中一度漲超4%。

評級上升的原因之一,是瑞穗分析師詹姆斯·李在報告中寫道:「在線藥房有著重大的機遇,新冠病毒則對必需品帶來了拉動效應。」

雖然我們無法評估醫藥電商這個京東健康重要的業務板塊,到底為這次整個京東集團的股價大漲貢獻了多少,但這次上漲使得京東的市值增加了40億美金。

我們再看一個角度,市盈率的角度。市盈率反映的是人們對於企業未來的預期。必須指出——70億估值的時候,新冠疫情還沒有爆發。

然而,疫情爆發後,人類社會對在線醫療的需求呈現指數級增長。

考慮到疫情的常態化、長期化,以及新基建的爆發,作為基本民生服務的醫療服務迅速在線化將是萬億級大蛋糕裡的重要一塊,在可見的未來,線上醫療極速狂奔的趨勢在2-3年都不會停滯,而這一塊的主體必然是有科技能力的網際網路平臺和具有稀缺醫療資源的傳統醫院之間的組合,以及通過在線+實物方式履約的新場景,這個市場的未來至少是10萬億級,而不是萬億級。

那麼,京東健康如果上市,市盈率一定是一個非常高的倍數。

再看一個最核心的角度,京東健康的基本商業模式。在京東健康入局之前,網際網路醫療企業不管規模多大、來頭多大,都從來沒有實現過真正意義上的盈利。為什麼?因為只有淺層次的在線諮詢服務,並沒有進入到真正意義上的醫療環節。

而京東健康如我們此前所說,一方面在線服務能力在急速提升,各大專病中心建設落地,網際網路醫院布局廣闊;另一方面,京東健康所擁有的別家不具備的能力,是實體健康產品的履約能力。京東大藥房的收入已超過四大藥品零售連鎖上市企業,京東健康零售業務版塊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醫藥零售渠道,合計佔醫藥零售15%以上份額。

所以,才有了京東健康一年做出超百億營收,從成立初就處於盈利狀態。筆者不得不指出,在網際網路健康領域之內,京東健康是目前頭部玩家中唯一盈利而且模式最健康、可持續盈利且盈利空間不斷擴大的。

究其根本,京東健康的市值,還是取決於它到底希望成長到什麼規模。而對於這個問題,有這樣一段精彩的對話:

辛利軍的耳邊,又響起了當初劉強東的問話:「你到底要搞一個健康產品的零售,還是要深耕去幹網際網路醫療的事?」

辛利軍說:「我們要完整地幹這件事。」

劉強東說:「好,那你們就從京東獨立出去,我看好你們,健康這個領域做好了,能再造一個京東。」

(來源:創業最前線作者:李老師)

(文章來源:聯商網)

相關焦點

  • 市值超3400億港元,京東健康離「再造京東」的理想還有多遠?
    字節跳動、百度等新玩家不斷入局,在單莉看來,會加速用戶的教育,「大健康是一個8萬億元甚至更大的市場,中期內都不太可能只有一個玩家壟斷市場。這不是個純粹的流量變現生意,講究的是深耕和對傳統產業的賦能。」很多人都記得,在京東健康發展早期,京東集團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曾對辛利軍說過一句話:「健康這事兒做好了,規模相當於再造一個京東。」截至12月8日收盤,京東集團的港股市值約為1.01萬億港元,是京東健康的3倍。當天,京東健康的收盤價為110港元,按此價算,其市值約為3400億港元。
  • 體系性下沉:再造一個京東
    那就是,京東在下沉新興市場,呈現出一種體系性的全面下沉。三大必贏之戰音猶在耳,11.11京東大練兵這不禁讓人想起2019年度京東子集團京東零售的年會上,CEO徐雷面對臺下員工放出了「不成長便退場」的狠話,定調2020年要實現「有質量的加速增長」。
  • 給京東健康號號脈,彈出一首5000億港幣的將軍令!|京東健康|辛利軍|...
    另一對手阿里健康雖然虧損在收窄,連續多季度未實現盈利。此處插播一個未經證實的小道消息,據說即將公布的京東健康財報會不錯,這也是很多打新股的人還沒拋的關鍵原因。(偷笑,再次聲明未經證實)為何京東能盈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對於平安好醫生的保險基因,京東健康先天的零售內核,以及強大的物流供應鏈能力。
  • 京東健康何以後來居上?
    這讓京東健康開盤大漲,總市值超過了阿里健康以及平安好醫生。截至12月13日,京東健康市值達3815.04億港元,阿里健康3376.97億港元,平安好醫生1016.50億港元。 京東健康一上市就在市值上實現了超越,這讓眾人很詫異,因為對比用戶規模,京東健康與阿里健康尚有一定的差距。
  • 京東「闖關」
    那廂,拼多多三季度營收142.1億元,同比增長89%;Non-GAAP淨利潤達到4.664億元,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年活躍買家數增至7.313億,一年淨增長1.95億,創下電商平臺的用戶增長新高。  "淘拼"之外,徐雷治下的京東亦有亮眼表現。
  • 京東618湯臣倍健、Swisse收穫爆發式增長 京東健康全方位助力成關鍵
    依託京東數據工具和用戶運營工具,湯臣倍健與京東健康在營養保健領域不斷深挖營銷方式創新,為日益增長的年輕用戶提供更多方位、個性化的高增值服務,共同探索收益最大化的路徑。去年年底,京東健康還與湯臣倍健達成戰略合作,給予湯臣倍健更多支持。在渠道方面,以更開放的態度,與湯臣倍健開展B端的渠道業務;在智慧醫療領域,與湯臣倍健實現互聯互通,共建智慧健康生態。
  • 京東又一個百億營收的獨角獸上市,劉強東變身IPO收割機
    BAT發力醫療領域已久,各自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布局邏輯,京東健康則是以電商基因為抓手、反向重構醫患與大健康領域的商業模式。招股書顯示,京東健康通過零售藥房業務和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實現「醫、藥聯動」,打造了一個閉環體系。
  • 京東健康的資本故事還要再「脫水」
    估值從70億美元漲到300億美元,翻4倍有餘,京東健康用了不到1年。截至發稿:阿里健康市值2671.84億港元,平安好醫生市值1193.19億港元,對比之下:阿里健康>京東健康>平安好醫生。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京東健康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存在?是否值這麼多錢?能否坐上行業「頭把交椅」?
  • 京東健康登陸港股 背後是劉強東六年前的「三毛五理論」
    北京時間12月8日,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京東健康」)正式於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據港交所公告,京東健康公開發售價定為每股70.58港元,若不行使超額配股權,全球發售募集資金淨額約265億港元。
  • 京東健康搶上市,募資30億美元,背後贏家不僅有東哥,還有磊哥
    京東在成功的同時,也在回饋社會,京東第三季度報顯示,截止2020年9月30日,京東體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員工數突破32萬人,疫情期間新增員工6萬人,發揮了就業穩定器的作用,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底我國就業總人數為7.74億人,相當於2420個就業人員,就有一個在京東工作
  • 傳京東健康獲準在港上市,京東集團股價持續上漲
    11月13日消息,據路透社旗下媒體IFR報導,京東健康獲準在香港上市。計劃下周開始上市前推介。美國銀行、海通國際和瑞銀是保薦人。今年11月初,路透旗下媒體IFR報導稱,京東健康啟動港股上市聆訊,擬IPO募資30億美元;9月27日,港交所披露了京東健康提交的招股書,京東健康申請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截止發稿,京東健康母公司京東集團股價漲6.8%,報345港元,市值達1.07萬億港元。
  • 京東健康IPO:在線藥房生意 閉環未形成 | 風眼前線
    其營收近九成來自在線醫藥銷售,在線醫療業務仍處於初步發展階段——京東健康甚至未單獨披露其規模,僅將其與數字營銷服務放在一起,兩者相加佔比不過5.6%。這讓它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在線大藥房,而非醫療健康平臺。但得益於醫藥銷售業務的強勁增長,京東健康在過去三年「罕見地」保持盈利狀態。
  •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走出兩條不同的路
    大健康產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阿里健康扭虧為盈,京東健康啟動IPO11月25日晚間,阿里健康公布2021財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實現收入71.62億元,毛利1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0%和80.3%。報告期內實現扭虧為盈,利潤額2.79億元。
  • 京東健康牽手全景醫學影像 深化網際網路醫療布局
    京東健康消費醫療總經理王宇方,全景醫學聯合創始人、集團總裁居培明,西門子醫療系統有限公司副總裁孔令琦等領導出席論壇現場。「京東健康對全景醫學影像在精準影像、深度健檢、專屬醫療等方面的技術與理念表示高度認同。在全景醫學的助推下,未來京東健康的核心影像技術必然會顯著提升,這同時也會進一步滿足京東健康高端、特需用戶的健康服務需求。」
  • 阿里健康、京東健康走出了兩條不同的路
    今年新冠疫情的突然爆發,讓所有人意識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尤其是疫情期間,網際網路在防控疫情、傳遞健康知識等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網際網路+健康平臺得以快速普及。大健康產業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阿里健康扭虧為盈,京東健康啟動IPO11月25日晚間,阿里健康公布2021財年中期業績公告,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止六個月,實現收入71.62億元,毛利18.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4.0%和80.3%。報告期內實現扭虧為盈,利潤額2.79億元。
  • 劉強東又成贏家:京東健康首秀暴漲56% 「京東系」變身IPO收割機
    京東健康IPO以招股價範圍上限定價,每股發行價為70.58港元,募資約268億港元,若行使超額配售權,最高可募資超過300億港元。京東健康成為今年以來港股市場募資規模第二高的新股,僅次於其母公司京東集團(09618.HK),後者於今年6月在港二次上市。
  • 京東健康上市,然後呢?
    近日,京東健康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目前,整個醫藥零售市場非常平靜,似乎這是一件與我們相隔很遠很遠的事情一樣。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但是,當有一天,突然看到其自營的某團送菜的時候,並且發現其菜品的豐富度、新鮮度、乾淨度等都明顯高於以往的生鮮/菜市場,特別是價格,更是非常經濟實惠,我不知道那些生鮮/菜市場的經營業主是什麼感覺,但是,作為一個參與其網上送藥業務的經營者來說,類比未來的景象,還是非常膽戰心驚的。為什麼?
  • TikTok交易存變數,字節跳動和甲骨文聲明矛盾;京東將分拆京東健康...
    (網易科技) 國內新聞 京東確認將分拆京東健康赴港上市 繼京東數科後,京東的第四駕馬車京東健康也確認將赴港上市。9月21日晚間,京東集團發布公告證實京東健康將赴港上市。
  • 與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對比 京東健康的優勢在哪?
    務:專業醫師平安質最優,平臺效率阿里勝京東   京東健康在線醫療健康服務的目的是提高零售藥房的收入和銷售高端的醫療服務健康。從營業收入規模來看,三家公司均呈持續上升趨勢,京東健康連續在可比公司中排名第一,營收分別為55.53億元、81.69億元和108.42億元。阿里健康營收規模緊隨其後,逐步縮小距離。而平安好醫生營收規模最小,體量與京東健康及阿里健康相距較大。
  • 東陽光冬蟲夏草再攜手京東健康 助力行業轉型升級
    為了更好地實現年輕市場布局,與消費者進行對話,東陽光與浙江衛視達成戰略合作,成為《我就是演員3》戰略合作夥伴、《天賜的聲音2》獨家冠名品牌、浙江衛視跨年晚會「健康領跑官」。京東健康滋補業務部總經理徐晶,京東健康營銷部經理王蕾,東陽光集團副總經理盧宇新、廣東東陽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孝華,大健康連鎖公司北區大區經理朱海燕等出席此次會議。